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件(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件(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25 23:1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十送红军(江西民歌)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 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尽,
愁绪(里格)万千,压在心尖,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请大家边听边想:
1、根据地军民感情如何?
2、红军原来主要在什么区域活动?
3、江西人民为什么要送走红军?
4、红军是何时、怎样产生的呢? 起义领导人在门口台阶上站在最前边举起右手的是周恩来、贺龙(周恩来左边)、叶挺(周恩身后)、朱德(叶挺左边)、刘伯承(坐者)等会见起义部队。一、南昌起义1、背景:(1)中国革命转入了低潮(2)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思考:
1、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2、大革命失败后,党为挽救革命做了哪些
工作?2、概况①时间:1927年8月1日②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③经过:④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为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授衔的十大元帅中,有六位参加过南昌起义;十名大将中也有四位曾参加过南昌起义或加入过南昌起义部队。 刘伯承贺龙林彪朱德陈毅聂荣臻罗荣桓彭德怀徐向前叶剑英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某校团委准备组织团员参观下图所示的地方,该地应是( )
A、辛亥革命纪念馆
B、中共一大会址
C、南昌起义纪念馆
D、遵义会议会址
C 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人说:“一九二七年,老蒋够厉害啦!它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以下纪念“孵出小鸡”的邮票是 ( )
A B C DC二、土地革命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红色政权的建立1“八七”会议①召开时间:
地点:1927年8月7日
汉口
②内容※清算了右倾错误※确定了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③意义:指明了党前进的方向
是重要的转折性会议2、秋收起义①领导:
②地点:
③概况:毛泽东
湖南、江西边界进攻长沙损失严重
改向山区进攻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1927年10月;毛泽东
巩固: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井冈山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川陕革命根据地 D.川陕甘革命根据地B课堂练习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开创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其主要依据是 ( )
A. 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 进攻长沙遭到严重挫折
C. 井冈山具备开创根据地的良好条件
D. 我国的国情和当时形势 D3、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1)土地革命;
内容:
影响:
(2)根据地建设:
目的:
内容:(3)武装斗争:
战术:
结果:想一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什么内容,它是如何形成的?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背景:
时间:
定都:
领导:
1931年冬瑞 金政府主席: 毛泽东
军委主席: 朱 德十几块根据地的建立
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课堂练习 印章可以是政治权力的象征,浓缩着丰富的历史。仔细观察下图,该枚印章见证的历史是
( )
A.北伐战争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B三、红军的长征 1、背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开始长征:
时间:1934年10月
概况:准备不足、损失惨重
3、转折点——遵义会议
(1)背景:红军损失惨重
广大指战员强烈不满
(2)内容:1935年1月
A、军事方面:
B、组织方面:
(3)意义:
4、士气高涨的长征
四渡赤水——
渡过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翻越夹金山——
穿过大草地——
进陕西,入甘肃——
三六年,秋十月,三主力,会会宁。七律·长征
毛泽东 ???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
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江苏省南通市2007届高三基础调研测试 某旅行社新推出 “重走长征路”的旅游线路,按照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历程,该线路所经过地点的先后顺序应是( )
① 泸定桥 ② 瑞金 ③ 遵义 ④ 吴起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广东省梅州市第一次高三质检试卷(2007、3)
2006年是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重走长征路》的活动,下列哪个地点他们没有经过( )
A、江西的瑞金 B、江苏的南京
C、贵州的遵义 D、陕西的延安 BB5、长征的意义(1)转折点
(2)播种机
(3)新开始关于长征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课堂总结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走出了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从幼稚走向成熟 下图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人群像,他们从左起分别是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这座群像最有利于纪念
( )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会师
C.南昌起义
D.湘赣边秋收起义
C如图所示,1929~193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 )D 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B、纠正“左”倾冒险主义路线
C、坚持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
D、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006年是北伐战争开始80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阅读下面两幅历史地图,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二 红军长征路线图
(1)图一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区域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分析说明其转移的背景和所取得的重要革命成果。
由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背景: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进行北伐,北伐胜利进军。
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图二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区域中心又发生了怎样的转移,简要说明这次转移和完成的主要原因。这次转移的完成有何意义? 从南方转移到西北。
转移的主要原因:王明“左”倾错误造成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失利。
完成的主要原因: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精华和骨干;宣传了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火种。 (3)依据图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在转移中遇到和克服了哪些方面的艰难险阻。党内的“左”倾错误;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 堵截;
恶劣的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