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不结盟运动会议象征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太阳神塔 欧共体总部大厦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联合的原因:(1)现实原因:(2)根本原因:(3)政治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4)思想因素: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2、联合的过程: (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58年)(3)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建立 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煤钢共同体(1951年)原子能共同体(1958年)经济共同体(1958年)欧洲共同体(1967年)1993年称欧洲联盟欧盟的会旗:1986年5月29日正式悬挂,会旗为天蓝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表示欧洲联盟12个成员国。制作会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
增强人们对欧盟和欧洲同一性的印象。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欧盟的建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过渡到经济政治实体。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12个成员国更名为欧盟。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
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10个国家入盟。这是欧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欧盟成员国发展到25个。欧洲一体化进程:成员国扩大2007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欧盟,
欧盟成员国扩大到27个。货币一体化:欧元诞生军事一体化:欧洲军团3、联合的影响:(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3)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4)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在西方国家中,法国总统戴高乐首先向美国的领导地位发起挑战。他主张欧洲应是“欧洲人的欧洲”。主张欧洲联合起来,摆脱美国人的控制。196O年,法国试爆原子弹成功。增强了法国的实力。1964年,法国又冲破美国设置的反华阵线,与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与美国相抗衡,表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1945年8月,美国投掷原子弹后,日本广岛一片废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谋求政治大国的原因: 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1)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①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 二战后,在美国的推动下,日本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从而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②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③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④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⑤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⑥日本还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1948年,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首先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井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重视科技和教育--日本小学生在上“生活”课
教育经费占整个政府预算的25%,居世界首位
日本引进技术的模式是:
“一号机组进口,二号机组国产”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日本新干线列车 日本的汽车工业(2)经济恢复发展的结果: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从80年代开始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尽管当前的日本经济困难重重,但其经济基础条件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并没有动摇,日本仍具有强大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 2000年度国内生产总值535万亿日元,相当于世界第三位的德国的2.5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美国,约达35600美元,至2000年底,对外纯资产(纯债权)133万亿日元(约合11000多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和国际收支盈余国。
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已经达到了4038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6个主要发达国家外汇储备总和的约1.5倍。
学法探究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什么启示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2、谋求政治大国的史实: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日本正在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使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2004年9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称,日本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1972年9月,日本和中国恢复邦交。 1982年上台的中曾根首相在多次场合公开声明,日本还要谋求做一个政治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并积极争取得到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3 谋求政治大国的影响 (1)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 (2)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3)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原因: 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政治基础)。 ②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2、兴起的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时间:地点:创始人:1961年 贝尔格莱德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原则:任务: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影响: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 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冲击了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多极化首届不结盟国家会议会场铁托不结盟运动的标志新中国建立恢复发展文革挫折改革开放和平崛起四、中国的振兴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国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联合的原因走向联合的欧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联合的过程联合的影响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谋求政治大国的原因谋求政治大国的史实谋求政治大国的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兴起的原因兴起的标志中国的振兴(现实、根本原因、政治、思想因素)(经济发展、实力增强)(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结果)(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不再受制于美国;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促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许多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为摆脱美苏控制,维护自身独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时间、地点、原则、任务、影响(欧共体的建立、欧盟的形成)(经济实力增强;推行独立自治的外交政策;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本课小结:同步练习
1、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D、中国加入联合国
2、二战后日本政府的首要工作是
A、发展教育 B、力保天皇
C、发展经济 D、重建政府威信
CB3.70年代,在经济上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冲击的是
A、西欧、日本的崛起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中国的崛起 D、亚太经合组织
4.不结盟运动诞生于
A、1960年 B、1961年
C、1971年 D、1973年
AB 5、 “欧共体”成立的目的是:
A、联合起来与美苏争霸
B、摆脱美国控制,实现联合自强
C、实现政治体制一体化
D、抵制英国势力均衡的传统政策 6、1967年成立的欧共体属于
A、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B、区域性的国际组织
C、联合国的下属机构 D、政治性的国际组织BB7、欧共体成立的时间:
A. 1951年 B. 1957年
C. 1958年 D. 1967年
8、欧共体成立时的主要出发点是:
A. 保证自身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
发展步伐
B. 争取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
C. 密切西欧国家之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
D. 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AD9、西欧一体化,首先是在哪个领域里开始的:
A. 经济领域 B. 政治领域
C. 文化领域 D. 经济和政治领域10、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是: ①集中物力、财力进行建设 ②大力发展科技 ③美国扶植 ④大力发展教育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AD11、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演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尼克松演说中的“挑战”是指:
A、苏联的威胁 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
C、第三世界的崛起D、美国经济滞胀 12、 二战后,美日之间由经济上的扶植转为竞争,这种变化反映出:
A、美国有能力控制日益发展的日本
B、美国将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的据点
C、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都在恢复发展
D、美国独霸世界经济局面已一去不复返 BD13、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14、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华沙 B、北京 C、贝尔格莱德 D、布拉格CC15、20世纪70年代,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这表明
A、北约集团内部要分裂
B、国际局势的发展要求北约加强内部合作
C、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D、西欧各国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16、标志着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崛起的事件是
A、亚非会议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D、七十七国集团成立BC17、不结盟运动兴起的主要目的是( )
A、要求建立新的世界格局
B、摆脱美苏争霸牺牲品的地位
C、谋求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C18、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的标志是:
A. 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
B. 1956年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国首脑会议
C.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
D. 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首脑会议
C19、20世纪50—70年代,促使日本经济腾飞的客观有利条件是:
A. 扫除了封建落后的因素
B. 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
C. 重视教育
D. 在朝鲜战争中得到了美国的大量订单 A20 .举例说明第三世界在世界政治经济事务中的作用?举例:1971年,在第三世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了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