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27课 东欧剧变的“变”是指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 东欧剧变 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激烈动荡,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六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丧失统治地位。 1、东欧剧变的概况 伴随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剧变后的东欧各国,已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1989年,波兰因调整经济措施而引发政治动荡,形成以瓦文萨为首的、得到西方国家支持的政治势力集团──团结工会,并最终通过政治改革造成社会制度的剧变。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是波兰 民主德国则因两极对峙造成的民族分裂而引发政局动荡,并在政治改革中放弃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行多党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
两德合并完成了民族、国家统一的历史重任,是德国人民的愿望和幸事,但这是以放弃民主德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代价而完成的,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挫折。庆祝德国统一 1990年 南斯拉夫内战,国家一分为五 罗马尼亚政变(1)各国内部原因: 2、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 二战后,东欧各国在经济上,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也进行过改革,但大多未能突破这种经济模式,改革收效不大,经济发展缓慢。在政治上,官僚主义滋生,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这些都使东欧各国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低落。致使国内的反对派获取大部分群众的支持并最终以大选的形式获取政权。照搬苏联模式,出现经济、政治上的危机(2)苏联因素:(3)西方因素: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其“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长期的“和平演变”战略。在东欧剧变过程中,西方国家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贷款、技术和贸易援助,诱使和弹压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利用“人权”问题进行内政干涉,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反对势力,通过这些手段直接干预了事态的发展。 二 苏联解体前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1 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 长期的争霸,国民经济军事化,导致经济日益衰退与恶化,为维持苏联世界大国地位而需要改革(2)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政治体制改革: 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的“民主化”、“公开性”(3)实质:(4)后果:催化了东欧各国的剧变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国内经济持续下滑党内斗争尖锐化民族日益矛盾尖锐A “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局势的混乱导火线:这一条约的签署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由统一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对苏联开始瓦解的认可。(1)、解体的过程:2 苏联解体8.19事件影响: 改变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各共和国分离势力日益增长。B《阿拉木图宣言》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标志苏联完全解体首先,苏联的解体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表明战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其三,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 (2)、解体的影响:(3)、解体的原因:内部原因历史原因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现实原因:外部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苏联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三 和平与动荡并存1、原因:(1)“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上等矛盾相继爆发。(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2、表现:(1)南斯拉夫解体: 1991年,南斯拉夫国内发生武装冲突,南斯拉夫联邦解体。
1992年,由原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等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2)北约轰炸南联盟: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趁南联盟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向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
这次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
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 科索沃阿、塞两族不断发生武装冲突,图为战场上的塞族士兵。排队领取食品的科索沃难民 1999年3月24日晚,战争爆发,图为贝尔格莱德市中心遭到轰炸。 美国总统克林顿称:除非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从科索沃撤出部队,否则北约对南采取的空中打击将“既不会减弱也不会停止”。1999年5月8日, 中国驻南大使馆被袭击。在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妻子朱颖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持续了78天中国人民的反战游行(3)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三架飞机,分别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和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
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此后,世界各国部加强了反恐斗争。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厦遭受恐怖袭击。9·11事件现场 四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美国主张建立由它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国家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1、原因:“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200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整个世界的31%,购买力占整个世界的21%。然而,美国经济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也是世界经济体系的核心角色。美元是世界货币,国际货币机构也被美国的利益所操纵。美国实力32、表现: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的崛起欧盟的建立和发展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世界多极政治经济力量的崛起: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当今世界,欧盟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在联合国,在世界的许多热点地区,欧盟都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在伊拉克问题上,欧盟国家的法国和德国,都是反对美国单方面解决伊拉克问题,强调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欧盟的建立和发展; 随着日本经济地位的提高,日本在外交方面竭力谋求与之相匹配的政治军事外交。2003年9月,日本派出了1000人的自卫队远赴伊拉克,参与战后的伊拉克重建。2004年8月24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表示,他将在出席联大会议期间要求联合国考虑吸收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它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军工企业实力雄厚,并拥有足以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武器。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改善,正力图重振大国雄风。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从1997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比率保持在7%以上,2003年是9.1%,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崛起:3、特点: 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江泽民 两极格局解体后,前苏联国家的政治经济还存在治乱兴衰的不少未定因素;
美国的经济实力处于变化之中;
德国、日本两国的外交战略还需要较长的调整;
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变化。
上述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力量,自身都处在较大的发展、变化之中,一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局面,由此决定了新世界格局的形成必然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所谓世界格局是指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 世界新格局尚未出现的原因?4、意义:(1)有助于扼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由它来“领导”国际社会的图谋(2)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总结:二次大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 2.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3.到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了。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剧变的概况剧变的原因各国内部原因苏联因素西方因素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果苏联解体解体的过程解体的影响解体的原因和平与动荡并存原因表现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原因表现特点影响(1989-1990,东欧六国:首先波兰,社会制度变化)(照搬苏联模式,出现危机)(放松对东欧的控制)(实施“和平演变”)背景经过(经、政改革)实质(否定--)(八一九事件、阿拉木图宣言)(四个方面)(内部原因:历史、现实,外部原因)(东西方力量对比失衡,美国企图称霸全球)(南斯拉夫解体、北约轰炸南联盟、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 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世界多极政治经济力量的崛起) ( 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 有利于扼制美国--,有利于世界的—和国际关系的--)本课小结:一、课后练习
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
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D.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2.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弊
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
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B3、苏联解体说明了 ( )
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B、苏联模式的失败
C、列宁主义的失败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4、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
A、美国重新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 )
B、中国迅速崛起
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BD5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些事件充分说明
A. 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
B. 美国是反恐怖主义的领导国家
C. 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美国积极推动政治经济的全球化 CD 6、当前,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A. 促进两极格局的瓦解
B. 推进全球一体化
C. 实现地区集团化目标
D.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7.东欧剧变的最主要教训
A.社会主义道路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B.要进行改革开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要时时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为指导A8、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在于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导致两极格局结束
B.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
C.多个国家联盟力量中心的存在
D.欧洲联盟的成立C9、理论界通常称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主要是指( )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D、由于是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B10、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②总趋势是多极化不断加强;
③多极化格局已经最终形成;
④目前存在美、欧、日、俄、中五个主要力量中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