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诗词三首(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诗词三首(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2 16:40:2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诗词三首(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行路难(其一)》主要写世道艰难,表达了离愁别绪。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连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侧面描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写诗人心境茫然之中,借八十岁姜尚钓鱼得遇文王、伊尹梦见乘舟绕过日月而受汤聘用典故,抒写了诗人自己对前路增添了信心。
2.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凄凉地”三字举重若轻,饱含艰辛;“弃置身”点明是被放逐、被“抛弃”,表达了作者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颔联运用典故,描写当年参加政治改革的诸多友人多已离世,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C.颈联格调从沉郁中振起,“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表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
D.尾联点名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自己被贬回来后的悲怆之意。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小序点名了写作时间及缘由,紧接着以一个问句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表现了出来。
B.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可以看出词人矛盾、纠结的感情。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时间的流逝。
D.全词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全为虚写,语言如行云流水,意境旷远美妙。
二、填空题
4.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行路难,乐府古题。诗人________,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____”,与杜甫并称为“____________”。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____________》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____________》。诗人____________,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____________,洛阳人,有“____________”之称。
(3)苏轼,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____________”。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__________”;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__________”,为“__________”之一。
三、情景默写
5.用诗词原句填空。
(1)《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管前路如何坎坷,世事如何难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像李白在《行路难》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4)根据关键词写诗句。
关键词:愿、思念、月。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四、综合性学习
6.(1)《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后,网友对其徽标赞声一片。请你说说徽标设计的妙处。
(2)《经典咏流传》的播出,让孤独了三百年的《苔》感动了无数人,请结合这首诗谈谈你的理解。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清]袁枚《苔》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诗中哪些典型的动作细节,揭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8.本诗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为何被千古流传?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首联写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被人称道,请谈谈诗句蕴含的哲理及给你的生活启示。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意思是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这是正面描写“行路难”,“侧面描写”有误;
故选C。
2.D
【详解】考查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
D. “表达了自己被贬回来后的悲怆之意”理解有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精神”指振作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尾联急转直下,表示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结束。
故选D。
3.D
【详解】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辨析。
D.有误,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描写虚实结合(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故选D。
4. (1)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唐代 诗仙 李杜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2)刘禹锡集 刘禹锡 梦得 诗豪 (3)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文忠 苏辛 欧苏 唐宋八大家
【详解】文学常识可从“名、时、地、评、作”等几个方面入手识记。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应特别识记作者生活的朝代,作者的字、号、谥号、别号等。注意“莲、庐、瀑、帝、锡、瞻”等字的写法。
5.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沧”“畔”“婵”等字的写法。
6.(1)示例:图标的上半部分为极具中国元素的弯月和彩云,下半部分为极具书法特点的“中国诗词大会”六个字。其中,“中”字作了变形处理,让我们似乎看见飘逸的诗仙李白在对月饮酒或伟大的词人苏轼在望月思亲,给人一种浓郁的诗意感。
(2)示例:生于阴暗潮湿地带的苔藓,是如此卑微弱小。然而,它却不埋怨、不自卑,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牡丹花一样开放的权利。我们也要如这花儿一样,在逆境中有勇气实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这个世界。
【详解】(1)本题考查对画面的布局的理解和象征意义的把握。仔细观察图画,弄清图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题、背景、人物、话语、标题等。本题可从月亮、书法、构图、想象等方面赏析,解答时注意徽标中圆月、云彩以及“中”字变形而成的衣袂飘飘的人。据此结合“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特色再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理解诗歌内容,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诗歌借“苔”说理,“白日不到处”说明苔藓身处逆境但态度积极向上,“亦学牡丹开”借写苔藓虽小但不自惭形秽,充满自信坚持实现自己的价值。据此作答即可。
7.“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揭示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 8.①浪漫的笔法主要表现在词语、诗句、意境的夸张上。②词语的夸张,如“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③诗句的夸张,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④意境的夸张,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句和意境的夸张,往往还伴随着浪漫而奇特的想象。用浪漫的笔法写人生追求,一方面表现了作者人生追求的不同寻常,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追求可能不切实际。
【解析】7.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变化的理解。
诗的前四句写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李白嗜酒,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却放下杯筷,无心进餐。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8.本题考查对诗歌运用浪漫笔法的分析。
这首诗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浪漫的笔法主要表现在夸张的运用上。
意境的夸张。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自己因受到重重阻力而无法实现远大理想的困境;“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歌想象丰富、夸张奇特,表现了作者人生追求的不同寻常。
词语的夸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意为: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其中的“斗十千”和“直万钱”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宴会场面的隆重与丰盛。李白嗜酒,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却放下杯筷,无心进餐。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所以首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以宴会之盛烘托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诗句的夸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破”“挂”二字富有动感,充满气势,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据此可概括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9.“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暗示了词人的忧伤。 10.词人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明月的阴晴圆缺,表明人生不会完美无憾,要有豁达的胸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
【解析】9.[小题1]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句意为: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转”表明了月亮的移动,暗示时间的变化。“低”表面写月的位置,实则也是暗示时间,说明月已西落。“转”“低”两个词都描绘了月光的移动,表现夜已很深。“无眠”意思是难以入眠。夜已深,词人还是难入眠,表现了词人当时思念亲人的忧伤心情。
10.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意思是: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心情由对立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抑郁惆怅,到融合后(此事古难全)的积极乐观、心胸旷达。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11.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贬官多年,长期被弃用。 12.蕴含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陈代谢)生活启示:面对逆境,要积极进取,面向未来。
【解析】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本诗首联意为: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联系写作背景可知,刘禹锡因积极参加顺宗朝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他先贬到朗州,再贬连州,调夔州、和州,未离谪籍。“巴山楚水”,泛指贬地。刘禹锡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倾诉了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启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启示我们:要积极面对逆境和困难,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