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上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上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3 15:1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共 1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课标中指出,三年级的学生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语文园地一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的运用”就很好地围绕课标进行了设置。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句子,能够借助字典、词典查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再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新课标指出:三年级的孩子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语文园地一的“日积月累”就很好地围绕课标进行了设置。一首古诗——所见,描写了一幅轻松、愉快的乡村生活,表达了儿童开心、快乐和自由的心情。
2.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语文要素是: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2.体会习作的乐趣。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语文园地一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词句段运用包括三部分,分别是:描写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怎样朗读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给兴趣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词句段运用”的第三部分——给兴趣小组起一个个性的名字,起的名字既新颖还能突出活动的特点,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做到与众不同。“日积月累”部分是一首古诗——《所见》,目的是让学生积累古诗词,学习传统文化。
3.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对于自主识字方面和朗读方面没有太大问题,班内80%的学生可以自己提前把语文园地中的古诗——所见读通读顺,甚至有的学生已经提前背诵过了。
2.已有策略经验:能借助诗中描写的画面和个别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大体内容。
3.已有生活经验:兴趣班就是我们学校开设的各种五花八门的社团,对于我们学校的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可以说,我们仨双语的孩子们天天有社团,天天有活动。因此,给一个兴趣取名字是很容易的事情。
4学生未知经验:给兴趣小组取一个既个性,有突出活动特点的名字是不容易的
5.达成未知策略:本课可能存在的障碍主要是不能用自己独特的想法给自己的兴趣小组取一个有个性的名字。需要老师加以示范和引导。比如:在兴趣小组的前面加一个有个性的词语,巧手琴、足球小子……
课时 第 1课时
学习目标
1.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3.读通、读顺、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体意思和表达的意境。积累《所见》一诗。
评价任务
1.说出句子新鲜的原因(生动、形象、身临其境),主动积累这些词句。
2.多种形式读成语,用自己的话试着来说一说它们的意思。
3.自由朗读古诗,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借助插图想象古诗描绘的情境,并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活动设计
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说一说,说说这些句子有趣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解的?
3.背一背,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熟读成诵,看谁背诵得快。
4.抄一抄,把这些有趣的句子抄写在你的笔记上,可能的话配上插图。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成语都是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描写人物动作,有的描写人物神态,有的描写人物心理。
4.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示一下这些动作。 5.演一演:先小组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二)句子积累。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3.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读出感情?
自由练读,分小组比赛读,代表展示读。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1.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板书:兴趣小组)
2.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白色棋子。
3.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比如,书法兴趣小组,取名为“小小书法家组”;钢琴兴趣小组,取名为“朗朗钢琴社”……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板书:《所见》 五言绝句)
4.出示词语解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创作背景:《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大声地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7.读出韵味,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新鲜、有趣的句子
成语 句子 兴趣小组
《所见》五言绝句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所见》。
2.抄写含有身体部位的成语。
PAGE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