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破主要表现在:
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年尼克松总统访华,签订《 》,标志着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 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9月 首相访华,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日邦交正常化。课前回顾P47.2P47.4P47.5/6 下列7张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成
立到70年代哪些重要的外交活动 ? 看图说史1、1949
年12月,
毛泽东
访问苏联 2、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4、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5、
1971
年
中
国
重
返
联
合
国 6、
1972
年尼
克松
访华,
中美
关系
开始走向正常
化。 7、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如今
很难想象哪个国家是中国的敌人,
而就在不久前,还很难想象这么多
国家都会成为它的朋友!”新中国外交: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0年代 70年代
(奠基时期 ) (突破时期)阶段小结: 改革开放后
(调整时期)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3、调整内容(4)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2)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新论断 1、调整依据(背景)(1)国际形势的发展(2)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1)对战争与和平做出科学判断是确定对外关系出发点 (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环境 国际秩序中多极化趋势出现 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壮大,冲击了两极格局:改革开放后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2、调整基本依据 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 “结盟”:一般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签订带有防 务性质的同盟条约,共同防守来自非同盟国对 同盟国的军事入侵;在一个成员国遭到这种入 侵时,其他成员国必须视为对自己的入侵,从 而必须履行保卫该成员国的军事义务。 什么不结盟政策?“不结盟”:意味着在处理国家关系和国际问题时,从国家利益出发,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国家友好交往。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不受一时一事所左右,而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为出发点来决定自己的政策。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1984.5.12接见尼日尔国家元首赛义尼邓小平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3、调整内容(4)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2)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新论断 1、调整依据(背景)(1)国际形势的发展(2)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5)对外开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出发点 (1)对战争与和平做出科学判断是确定对外关系出发点 (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环境 国际秩序中多极化趋势出现 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壮大,冲击了两极格局:改革开放后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2、调整基本依据 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
“一个判断,两项政策。 一个目标,一个坚持。”一个判断——“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问题” 奉行不结盟政策—— 新时期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一项长期基本国策一个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两项政策一个坚持归纳: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总之: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二、外交成就2、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中国维和部队整装待发中国维和部队反恐军事演习2003年的首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造成近20万人遇难,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立即展开救援行动,灾难发生当天,我国政府即决定向受灾严重的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和泰国提供总金额为2163万元人民币的紧急物资援助和现汇援助。5天后,我国政府再次决定给受灾国追加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海啸二、外交成就(一)活跃的多边外交2000年9月,江泽民出席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阐述中国关于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民主化、加强联合国作用、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立场;中国倡议下,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历史上首次会晤,发表会晤文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2、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3、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1)参加(2)成就4、影响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2000.9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次首脑会晤亚太经合组织1.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⑵2001年10月.中国第一次举办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⑴1993年11月.江泽民出席美国西雅图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本区域国家和地区加强多边经济联系、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织之一。
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为“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间贸易壁垒。”
目前共有21个成员国,拥有世界世界人口的45%,国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55%,贸易额为世界总额的46%。每年一届部长级年会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上海非正式会议2001年10月,中国上海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⑷意义:2.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⑵建立: (2)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⑴国家: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2001年6月
“上海合作组织”1996年4月
“上海五国机制”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⑶性质:(1)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4)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3)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
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上海合作组织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理 中国国务院总理 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理 俄罗斯联邦政府主席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理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理 上海合作组织 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圣彼得堡峰会6国元首合影圣彼得堡峰会1、多边外交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积极参加联合国事务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归纳:新时期外交实践(成就)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关系的突破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和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走向国际舞台重大突破之二重大突破之一重大突破之三外交政策的调整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兴区域合作新中国成立的国际环境“一边倒”《中苏同盟互助条约》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关于战争和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不结盟政策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体系构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定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对外关系的重大突破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50年代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来“三大方针”四项外交成就(和苏联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重返联合国
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不结盟
千年首脑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搞活外交遇
到险境一大片、
两个拳
头打人60年代恶化中美关系紧张中苏同盟破裂“两只拳头打人”改善“一大片”70年代突
破
和
转
机关键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推动建交热潮80年代调
整邓小平对世界局势的看法无
敌
国
外
交奉行不结盟政策重视发展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坚持长期对外交开放的基本国策(1)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怎样?
(2)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三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状况怎样?“一边倒”。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外交封锁,有利于新生的人民政权巩固。中美关系开始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守势。一超多强;出现多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