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走进人物
治理前的兰考县
走进人物
带领兰考人民治理土地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穆青 冯健 周原
学习目标
1.了解故事背景,学习相关文体知识
2.厘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归纳文中的主要事件
3.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主要品质,赏析作者在刻画人物时运用的写作手法。
4.用心感受焦裕禄的伟大人格,学习焦裕禄高尚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关于作者
穆青,曾任新华通讯社社长、近代新闻记者。
冯健,解放前夕主要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建国后,历任新华通讯社开封分社、江西分社记者,新华社中南总分社、湖北分社记者、编委。
周原,新华社高级记者,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周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调入新华社任记者、高级记者、国内部机动采访室主任。
人物通讯
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常见的写法有:
(一)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
(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
(三)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走近中心人物—焦裕禄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男,汉族,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9月25日,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1962年12月,焦裕禄调来兰考。张钦礼时任县委副书记,受命制定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的规划。焦裕禄和张钦礼齐心协力,带领干部和群众查风口、治沙丘、查洪水走向、排内涝、深翻土壤、治理盐碱地,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使兰考的自然面貌和农业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写作背景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逝世,张钦礼主持县委全面工作。几个月后,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周原来兰考采访焦裕禄,向总社副社长穆青汇报了焦的事迹后,穆青、冯健来到兰考。张钦礼花了大量时间对焦裕禄的事迹做了生动详细的介绍,一介绍就感动了穆青。穆青听后,感动地说:“我参加工作28年了也没有哭过,这次被焦书记的精神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是咱的宝贵财富,我们要重新报道焦禄。”
1966年2月7日新华社播发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长篇通讯,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速读答疑
【思考1】
快速浏览课文,明确本文的写作结构和顺序。
明确
小标题以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品质进行分类,整体按照时间线索进行安排。
初读文本
尝试归纳文中所写焦裕禄的具体事迹。
这篇人物通讯记录了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事迹,通过记叙焦裕禄到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呕心沥血带领兰考县人民摆脱“盐、碱、涝”等难题,直至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感人事迹,激励着全国人民学习焦裕禄精神,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整体感知
这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尝试归纳文中所写焦裕禄的具体事迹
导语部分
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二、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三、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四、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你们把沙丘治好
五、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就任书记
狠抓三害
排忧解难
带病工作
病危住院
人民怀念
导语:焦裕禄来到兰考的背景,初到兰考的作为
背景:1962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年的最低水平。
初到兰考的作为:他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去了。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去了。他从这个大队到那个大队,他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谈论。见到沙丘,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转了一圈回到县委,他向大家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第一节:焦裕禄身先士卒,带领县委班子深入一线进行细致地调查研究
如何理解“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比喻凡事跟在别人后边学样,不如自己去开拓创新。
周原《中原大地》:“查风沙要查到沙落尘埃!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我们要亲自掂掂三害的分量。”
焦裕禄一到兰考县就决定要把兰考县18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分量。在实地调研时,焦裕禄不顾环境的险恶,亲自去查风口、探流沙,掌握了大量一手的资料。
第二节:兰考县遭遇洪灾,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全力救灾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这一天。焦裕禄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风雪中,他在9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在许楼,他走进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的是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瞎子。焦裕禄一进屋, 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饥。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老大娘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用颤抖的双手上上下下摸着焦裕禄。老大爷眼里噙着泪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来逼租,撵得我串人家的房檐, 住人家的牛屋。”焦裕禄安慰老人说:“如今印把子抓在咱手里,兰考受灾受穷的面貌一定能够改过来 。”
为什么要插入这样一个故事?
反映焦裕禄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宝贵品质。同时也表明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拥护和爱戴。通过这个故事,深化了文章的情感,突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密切的联系。
第三节:焦裕禄身患肝癌,但心中只有人民,不顾自身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在描写焦裕禄同志和肝癌斗争时,文章都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动作描写。如“他经常把右腿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他对自己的病,是从来不在意的。”
语言描写。如他说:“开会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没有住。
第四节:焦裕禄因肝癌住院,即使在病中依旧没有忘记关心兰考县的人民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他死后,人们在他病榻的枕下,发现了一本《毛泽东选集》,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表面上是写焦裕禄的“遗产”,实际上是通过两本书反映焦裕禄可贵的品质。正是在《毛泽东选集》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两本书的指引下,焦裕禄不顾自身,无私奉献。这正是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化表现,也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修养。焦裕禄同志的所作所为,很好的诠释了毛泽东思想,很好的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修养。
第五节:焦裕禄的精神永远流传,带给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他还活着”有几层含义?
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带给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红灯,愈来愈发出耀眼的光芒。
焦裕禄同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人们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不断开创新的奇迹。
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
简介
【思考】总结概括文章中体现的焦裕禄同志的品质
小标题 品质
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 ,唯独没有他自己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亲临一线,身先士卒
心系群众,忘我工作
热爱群众,无私奉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肉体虽死,精神永存
探究
【思考】鉴赏本文“以言见人”的特点
任务活动:找出各部分典型的语言,并分析其作用。
探究
(一)导语部分:
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片白变成一片青!”
明确 当时是兰考县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他的语言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县委书记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为兰考百姓打下一针强心剂!
【思考3】鉴赏本文“以言见人”的特点
(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许多同志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志们的劝告,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明确 体现出焦裕禄身先士卒、敢为人先、事必躬亲的精神。
探究
【思考3】鉴赏本文“以言见人”的特点
(三)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这里住的是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 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瞎子。焦裕禄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饥。 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
明确 反映焦裕禄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宝贵品质。同时也表明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拥护和爱戴。通过这个故事,深化了文章的情感,突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密切的联系。
探究
【思考3】鉴赏本文“以言见人”的特点
(四)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焦裕禄到地委开会,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说:“开会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没有住。……他笑着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住你了。”
明确 写出了焦裕禄的固执与执拗的性格,表现了他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以及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
探究
【思考3】鉴赏本文“以言见人”的特点
(五)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隔了一会儿,焦裕禄从怀里掏出-张自己的照片, 颤颤地交给张钦礼,然后说道:“钦礼同志,现在有句话我不能不向你说了,回去对同志们说,我不行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地斗争下去。党相信我们,派我们去领导,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明确 这里体现了焦裕禄心系百姓、心系民生的奉献精神,以及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
探究
【思考3】鉴赏本文“以言见人”的特点
(六)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人们一个个含着泪站在他的坟前,一位老贫农泣不成声地说出了36万兰考人的心声: “我们的好书记,你是活活地为俺兰考人民,硬给累死的呀。困难的时候你为俺贫农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
明确 通过百姓的语言,侧面写出了焦裕禄的精神品质的高贵。
探究
【思考4】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
明确 ①语言铿锵有力。如:要制服“三害”,要把它们从兰考土地上像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必须”道出了送之“坚决”。
②形象生动,细腻准确。如:“一粒粒黄豆大的冷汗珠时时从他的额头上浸出来”的“浸”和“焦裕禄从怀里掏出一张自己的照片”的“掏”。
③语言巧用口语和俗语,通俗易懂。如“闭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和“大家心里热乎乎的”等。
④刻画真实,饱含情感。如:“赵文选呆了一下,突然放声痛哭起来”,“张钦礼迟迟没有回答。”
探究
拓展延伸
通过这篇通讯,尝试归纳焦裕禄精神,你有什么启发?
“焦裕禄精神”是一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精神,被习近平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对焦裕禄同志,总书记一直十分崇敬,视为人生榜样。
习近平这样评价焦裕禄同志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作业练习
在我们走过的人生旅途中,很多平凡人的事迹令我们感动,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位人物为报道对象来进行人物通讯的写作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