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故都的秋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技工学校 李明阔郁达夫故 都 的 秋上课稿标题故都秋景
朗读示范
整体感知
作者介绍
悲秋颂秋故 都 的 秋庭院秋景
采访提纲
阅读方法
板书设计
图片1图片2图片3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朗 读 示 范整 体 感 知 本文描绘了“清、静、悲凉”的故都秋景,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
“味” :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味。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县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
郁达夫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他在小说、散文、诗词、文论等诸多领域都具有深湛的功力和卓越的成就,形成了自然畅达而热情坦荡的鲜明风格。这一风格也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中。作者简介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进行创作。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上海移居杭州,撤退到隐逸恬适的山水之间,思想苦闷,创作枯淡,而这篇散文写于1934年,作者正处于苦闷时期。背 景悲秋 、颂秋? 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全文的基调是忧伤、悲凉的,但是作者却通过这些普通的花草和景象,传达出自己心中最美好的秋味,这是一曲悲凉的颂歌。庭院秋景采访提纲 1.据说,你这篇文章是编辑索逼出来的急就文章,为什么还能写出如此隽永而有情致的文章?
2.你难道真的不喜欢香山红叶等绚丽的秋景?为什么会以这样的心境来写故都的秋?
3.你在破院里喝茶时神态是什么样的?着装是什么样的?你的茶壶茶碗的颜色是怎样的?
采访提纲采访提纲 4.秋天,我们也经常扫地,为什么我们在清扫落叶的时候没有那种落寞的感觉?
5.文中的那段议论,我认为写的太多,在这篇文章中它到底起什么作用?
6.我生长在南方,我非常热爱南国之秋,正如你所写到的那些秋景。据说,你也从未久住过北平,为什么还“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散文阅读鉴赏的方法 1、诵读感知,整体把握文章。
2、透过富有主观色彩的自然事物,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3、要自觉地运用艺术表现手法、修辞等方面的文学知识来进行鉴赏。 散文阅读鉴赏的方法板书设计故都的秋郁达夫秋味清、静、悲凉一曲悲凉的颂歌悲秋、颂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