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4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4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2 21:5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历史
见证
1949年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没有官方往来。但中国领导人一再表示可以放弃日本的战争赔款。
1972年9月2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代表两国政府签署的一份联合声明。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中日联合声明》
1949年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没有官方往来。但中国领导人一再表示可以放弃日本的战争赔款。
1972年9月2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代表两国政府签署的一份联合声明。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中日联合声明》
大战中的插曲
聂荣臻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战中的“插曲”的具体过程。
2、研读聂荣臻在文中的信件,了解他写信的目的。
3、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战争的思考,深入理解革命军队的性质和人道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内容,鉴赏文章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概括人物形象,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通过进一步分析课文,结合历史背景,了解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内核和意义。
开国元帅聂荣臻
《大战中的插曲》选自《聂荣臻回忆录》。本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之一。全书以口述的形式撰写。全面回顾了作者自己投身革命的艰辛历程。本书通过一代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波澜壮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前进的辉煌壮丽往事的回顾。
字福骈,四川江津(现重庆市江津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我国人民解放和日后国防军事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聂荣臻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赴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1927年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南昌起义军第十一军党代表,同年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32年起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中央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副师长、政治委员。
1937年起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参与指挥正太、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1956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科学小组组长。
1958年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防科委主任。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92年5月1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3岁。
年轻时的聂荣臻
聂荣臻
了解“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了解写作背景--井陉破袭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战线拉到太长,各种战略物质紧缺,由此日本采取了“以战养战”方略,加紧对沦丧区矿产资源的掠夺。井陉煤矿就是日本掠夺我国煤炭资源的最大阵地,当时的井陉矿是我国三大煤矿之一,而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矿区有铁路直通正太铁路,往东可迅速出击石家庄,往西据守娘子关天险,最重要的是源源不断为日寇提供燃料。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正式开战,井陉煤矿成为八路军首要攻占目标。此次破袭战不但打击了日军,解放了3000旷工,还彻底毁灭了井陉煤矿,即使日军运来全部设备重新安装开工,恢复生产至少半年,这对物质本已十分紧张的日军是个极大打击,起到了釜底抽薪作用,被华北日军形容为“挖心之战”。
井陉煤矿破袭战
题目解说
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是参加“百团大战”的部队之一。1940年8月20日晚上10点,聂荣臻一声号令,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陉xíng火车站,到21日黎明,就把矿区的日军全部消灭。日军为了阻止我们的部队继续前进,不顾他们的侨民还没有撤退,就打了好多带着燃烧弹的迫击炮弹,整个矿区成了一片火海。
小女孩的父亲——井陉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受了重伤,经抢救无效殒命,她们的母亲也在炮火中死亡。我们的八路军战士在一片废墟中听见了呼救声和婴儿的啼哭声,然后就奋不顾身进去,救出两个孩子。
大战:百团大战
插曲:救助日本小女孩
1.概述这篇回忆录的主要内容?
明确:聂荣臻元帅回忆在抗日战胜时期的百团大战中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并把她们送回日本以及美穗子在战后回访聂帅的故事。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包含了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控诉,这个“大战中的插曲”也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活动一:整体感知
活动一:整体感知
2、梳理文章结构
本文为总分总结构。
第1段,总领全文,指出救助日本小姑娘是大战中有意思的插曲,引出下文救助日本小姑娘故事的叙写。
第2-14段,具体叙写救助日本小姑娘的始末,并交代了故事后续发展。
第15段,总结全文,指出小插曲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点出了深远意义和影响。
3.救助日本小姑娘的经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2-5段,战火中救孤,悉心照料。
第3-10段,托信送孤,剖析目的。
第11-14段,四十年后寻孤,孤女访华,成就中日友好佳话。
第一层,揭露并强烈谴责了日军侵略中华的暴行,痛斥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第二层,指明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倡导的的人道主义精神;
第三层,提出希望,希望日军与中国士兵齐心合力,谋求解放,谋求和平。
目的:在打仗的过程中,还要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以宣扬和平和人道主义精神。
1.品读聂荣臻将军的信,概括其内容并思考其中有何用意?
活动二:文本探究
活动二:文本探究
读懂“书信”
2.文章全文引述了“我”当时写给日军一封信,占用了较大的篇幅,将这封信的内容册除好不好 为什么
①给日本军写信是“大战中得插曲”这一故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删除,就损害的了故事的完整性。
③信中提到的“国际主义之精神”是对文中所说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补充与佐证,信件原文有利于展示和宣扬八路军奉行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④后文有两个小女孩送交给日军后日军表示“很感谢”的“回信”,这一内容为下文写战后日本人民和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反省和悔过做铺垫,并且与之形成有机关联。
②这封信是聂荣臻主张在战争中重视对敌人开展政治工作的体现,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表现聂荣臻的形象以及其政治、军事思想和主张。
不好。
3.这封信与这篇回忆录整体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用这样—种语言风格
①聂荣臻的回忆录,以口述的形式,叙述了基荣臻革命生涯中的种种经历,同忆录的目的是让后人更多地了解那一段风起云涌的革命历史,因而具有通俗性; 作者在主观叙述的同时,力求做到对历史史实的客观再现,因而适当运用书面语,以求对内容的严谨表达;采用自然亲切的语言风格,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回忆录的整体语言风格:浅显平易,通俗易懂,口语与书面语共用,雅俗共赏,自然亲切。
②聂荣臻写给日军的信,在当时无疑具有外交属性,因而,语言庄重典雅、言简意明. 符合这封信外交属性的要求。同时,这封信还被赋予给日军做政治工作的功能,因而,不仅借送还日本小女孩的事件动之以情,而且义正词严地阐明中国人民的立场,揭露日本军阀的罪恶,晓之以理,情理并重,促使日本军人认识到日本军阀发动的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和邪恶性,从而产生强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进而有效发挥这封信政治思想工作的功效。
这封信的整体语言风格∶典雅庄重,义正词严,情理并重,言简意明,多文言词汇和成语,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活动二:文本探究
①重情义、有情怀。对战争中发生的一些小事儿,能够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并且用善意和理智来看待战争中的人和事儿。
②心思细腻、缜密。在考虑到两个孩子究竟怎么办的时候,把是由自己抚养还是送回去的每一种情况的利弊都加以权衡,体现了办事的细心和周全。
从文中可以看出聂荣臻是个什么样的人?
活动三:分析形象
③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热心。当前线部队请示如何处理两个小姑娘的时候,聂荣臻说道: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体现了对部队、对孩子、对工作、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④平易近人,慈爱亲切。例如: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喜欢,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
从文中可以看出聂荣臻是个什么样的人?
⑤运筹帷幄、精明干练,有真知灼见。例如:我是这样考虑的,我们进行抗日战争,这中间不只是打仗的问题,还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能够看到长远的发展。
⑥胸怀宽广,有人道主义精神。在中日对战的特殊时期,能够不计嫌隙,救助日本小姑娘。
从文中可以看出聂荣臻是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回忆“大战中的插曲”,目的是什么?
我对她讲,这件事,不只是我一个人会这样做,我们的军队,不论谁,遇到这样的事情,同样都会这样做的,这是我们的政策,是我们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所决定的。(13段)
我们八路军决不搞日本侵略军那一套。日本法西斯推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不知杀害了我们多少无辜的群众,孩子、婴儿也不能幸免,惨无人道到了极点。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对被俘士兵我们决不伤害,对日本人民我们不仅不伤害,还要尽最大力量给予爱护和照顾。(8段)
把握主旨
活动三:把握主旨
小“插曲”见大境界
大战:炮火轰鸣 刀光剑影 小插曲:全力救助,至仁至义
我缺医少药 救治日本副站长、女婴 救死扶伤
我条件艰苦 尽我所能安顿日本女孩 仁至义尽
日阀:烧杀淫掠 我对日本平民:决不为仇 国际主义
小举止:全心全意 大精神:救死扶伤, 人道主义
把握主旨
"百团大战中的这个小小的插曲"为什么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1)从中国人民的角度来说,对待战争遗孤的救助,体现出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证明了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实质就是不正义的战争,也促进了中日人民之间的交往和友好往来。
2)从日本人民的角度来说,中国人民的义举证明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
抗日战争实质上是维护和平和主权的战争,我
们的战争只是针对那些入侵者而言的,而不是
对日本人民的,是我们最终取得胜利的保证,
而以美穗子为代表的日本民众的态度,更加体
现了我们中日友好的主题。
3)个人而言,美穗子回访更加证明了中日
人民的友情,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同是战争受害
者的中日人民保持了高度的一致,美穗子就是一个事实的例子,美穗子的回访以及日本人民的表现更是体现了中日友情。
这篇回忆录,对中国人民军队指战员救助日本女孩的描写,没有浓墨重彩,而是轻描淡写,似乎略显平淡,不过细细品来,就会体悟到这些文字平实而不平淡,平中见奇,小中见大,耐人寻味。文章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有层峦叠嶂,耸立着中国人民军队人道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高峰;回忆录在种种艰难困苦与中国人民军队对待日本女孩态度的比照中,彰显出中国人民军队精神品格的峥嵘气象。
总结主旨
聂荣臻与美穗子(1940年)
聂荣臻喂美穗子吃稀饭
老乡挑美穗子前往石家庄
美穗子回国省亲
美穗子后来专门访华,感谢聂荣臻元帅,并积极从事中日友好活动,反映了两国爱好和平人士的共同的美好愿景。
活动四:归纳特点
条理清晰
文章按照“总分总”的顺叙,先是开篇点名事件——在大战中救助了两个日本小女孩的插曲,就下来就回忆起救助小女孩的过程,以及后续美穗子及其全家的访华,聂帅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他们,最后表明这个事件的意义,称为中日人民友好发热一段佳话。
本文的标题为“大战中的插曲”,作者是如何叙述这一“插曲”的?
采用倒叙手法 回忆录,用的是倒叙的手法
第1段
采用顺叙手法 叙述救起日本小姑娘的事情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
第2-8段
采用插叙手法 第9节,插叙了日本俘虏中西的故事,他不但自己留在晋察冀根据地,而且影响到其他被俘虏的日本兵留下来,组织成“反战同盟”。
第9段
采用顺叙手法
第10-15段
叙述方式多样 选材精当 详略有致
聂帅在回忆录里插叙了一个叫中西的日本兵的事情,目的是什么
①这是一个插叙,以一个名叫中西的日本兵被俘虏之后留在根据地并为根据地教中国士兵使用掷弹筒的事迹,来证明日本的侵华战争是极其野蛮和残酷的,是不得人心的,是侵略战争,而我们这是正义的战争,从敌军的角度来放映出日本是不义的战争,正是对主题的最好诠释。
②这个日本兵的事情同时也表明中国军队救助日本战俘不是单一事件,体现了回忆录广泛性的特点。
行文运用了多种记叙方式,既有顺叙、倒叙还有插叙,如在回忆录里收录了致日本官军的书信内容,使得回忆录具有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意义和政治高度,能够深化主题,引起读者思考。
即使是拯救日本小女孩这一“小事”,如果事无巨细完全叙述出来,无疑也需要较大的篇幅。然而,文章仅交代了“拯救”的梗概和聂荣臻与日本小女孩相处的若干细节,如“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大一点的孩子一直跟着我,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等,而将两个小女孩在指挥所生活的几天里的许多事情省略掉,从而使故事有梗概,有细节,又不至于显得过于烦琐,节省了篇幅,也为文中的议论留下了空间。
语体得当
语体得当,雅俗共赏。
文章有浅显平易、具有口语化色彩的语言,如“并不都是……,也常常遇到……”“为什么写这样一封信?我是这样考虑的……”等,使文章通俗易懂;也有诸如刀光剑影、拯救、孤苦伶仃、来龙去脉、兵荒马乱、兵戎相见等颇有书面语色彩的词汇。文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不同的语体,做到了雅俗共赏。
夹叙夹议
聂荣臻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一些深刻透彻的议论性文字,揭示出事件的主旨。如给日军的信后的两段议论,第一段文字阐明了聂荣臻关于要注重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的思想主张;第二段文字则将日军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与共产党八路军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进行对比,揭示了正义与邪恶的巨大差别;同时又以日本兵“中西”为例,论证了战争中对敌政治工作的意义与效果。
以第一人称来讲述,语言浅白,口语化,更真实,情感更充沛。聂帅的回忆录语言浅白,用口语的形式进行叙述,娓娓道来。使读者仿佛在聆听一位长者在叙述往日的故事,阅读起来几乎没有障碍。同时在文中,聂帅充满了感情,表现出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愤慨和谴责,同时又表现对和平的向往。
叙述人称
叙述安排
回忆与现实交织。回忆战争中的插曲与现实中这一插曲的意义交织,侧重说明战争中的插曲对现代中日人民友好的意义。
首段、尾段、标题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全文浑然一体。
结构
反战同盟
文本理解
日本遗孤访华团
日本是祖国,中国是故乡。
泯灭人性 惨无人道的兽性
不畏艰险 保家卫国的血性
尊重生命 留存良善的人性
课堂总结
人道主义
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
微写作: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 ”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 用公正无私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不赞成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一种报复的心态去面对别人的不道德,否则这个社会将是恶性循环,无休无止,那样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和谐,还有子孙后代的和谐。怨要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回击。不可一味姑息从而纵容罪恶扩散而使良善丧失。
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以怨报怨,你选择哪一种?
【解读】
以直报怨
这里,孔子探讨的是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具体地说,是别人对我们好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对待他;别人对我们不好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对待他。在情感上,中国人普遍主张“以德报德”。别人对我们好,我们当然也要对别人好,于情于理都应该是这样。至于如何“报怨”,则有争议,有人问孔子“是不是应该以德报怨”,孔子给出了“以直报怨”的观点。所谓以直报怨,就是在对待那些对自己不好的人时,以直道而行。分析他们为什么对自己不好,如果是自己的问题,就去修正自己的行为,而如果是对方的问题,我们也没有必要委屈自己讨好别人,事情该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