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 成绩 ·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20题,共40分)
1.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李斯曰:“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上述材料体现的历史趋势是( )
A.周天子的权力越来越小 B.国家逐渐走向分裂
C.分封制逐渐取代禅让制 D.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2.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领域采取措施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为( )
A.中央集权 B.统一货币 C.开凿灵渠 D.修筑长城
3.唐代诗人汪遵作有“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的诗句。由此可知秦长城( )
A.具有军事防御功能 B.阻断民族交往与交流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固若金汤,绵延万里
4.诗词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例如《祖龙行》中有这样一句:“陈胜城中鼓三下,秦家天地如崩瓦。”该诗句揭示了陈胜、吴广起义( )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B.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C.激起了反秦浪潮,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D.体现了革命首创精神,在历史上闪耀光辉
5.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句童谣暗指( )
A.秦朝的刑法特别残酷 B.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C.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 D.阿房宫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6.汉景帝在法律上实行轻刑慎罚的政策:继续减轻刑罚,对文帝废肉刑改革中一些不当之处加以修正;强调用法谨慎,增强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性;对特殊罪犯给予某些照顾。这些措施旨在( )
A.稳定秩序、保障生产 B.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C.改变文帝的残暴政策 D.减轻农民赋税和徭役
7.2021年12月14日,汉文帝之墓“霸凌”确定为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他和之后继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8.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部,各置刺史一人。刺史巡行郡县,为“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据此可知,刺史的主要职责在于( )
A.镇压诸侯谋反 B.监察郡县官吏
C.掌管军政大权 D.分割郡县权力
9.如图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为解决该图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分封制 B.实施“推恩令”
C.确立科举制 D.推行行省制
10.诗歌和历史有着紧密而难以割舍的关系。在唐朝宰相窦威的《横吹曲辞 出塞》里这样写道“匈奴屡不平,汉将欲纵横。看云方结阵,却月始连营。潜军渡马邑,扬旆掩龙城。会勒燕然石,方传车骑名。”这首唐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秦始皇 B.卫青 C.张骞 D.郑成功
1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对汉武帝设立的太学的描述:由“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态端正者”充当,太学中出了这些正式弟子外,还有不受名额限制的旁听生,要求较之正式弟子低,由郡县官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充当。综上可知太学的入学资格主要是( )
A.要出身于官宦世家 B.只看年龄、相貌和身材
C.对德行的要求 D.对经济条件有严格限制
12.下图为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墓葬的《彩绘陶击鼓说唱俑》,该俑身材矮胖、表情生动活泼,仿佛在说唱一个盛世。它最有可能说唱以下哪个盛世( )
A.文景之治 B.汉武盛世 C.光武中兴 D.太康之治
13.“这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它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这里的“农民大起义”是指( )
A.大泽乡起义 B.吴广起义 C.黄巾起义 D.项羽起义
14.如表为“东汉时期皇后地域来源统计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皇后 郭圣通 阴丽华 马皇后 窦皇后 阴皇后 邓绥 窦皇后 阎皇后 梁皇后 梁皇后 邓猛 窦皇后 何皇后
地域 真定 南阳 扶风 扶风 南阳 南阳 扶风 荥阳 安定 安定 南阳 扶风 南阳
A.扶风地域的皇后数量最多 B.南阳外戚存在于整个东汉时期
C.反映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D.王莽结束何氏外戚家族的专权
15.他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司马迁评价他“凿空西域”。他毕生的坚韧探索,不仅促进了各个民族的交流融合,更深刻地拓展了一个民族看世界的大视野。“他”是( )
A.蒙恬 B.张骞 C.卫青 D.霍去病
16.据《汉书 地理志》记载,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近年来,在合浦汉墓群出土的大批文物成为这一记载的有力物证。以下为合浦汉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据此可知( )
A.欧亚国家传入中国的物产主要是陶瓷制品
B.合浦因海外贸易发达成为汉代最重要商港
C.汉代海外贸易所得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很大
D.中国与欧亚一些国家在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
17.在汉代,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下列属于中国古代政府加强对今天新疆地区管理的举措有( )
A.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B.汉武帝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
C.西汉设立西域都护 D.实行盐铁专卖
18.据说欧洲人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自从有了纸,大大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纸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发明之一。中国古代史上,对纸的改进及普及使用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A.蔡伦 B.张仲景 C.华佗 D.司马迁
19.《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疾病困苦),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表现了作为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后人尊他为“医宗之圣”。他就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20.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勤奋好学,饱读书籍,爱憎分明,记事公正,写下了不朽的历史巨著( )
A.《论语》 B.《史记》 C.《汉书》 D.《诗经》
二、材料分析题(第21题8分,第22题8分,第23题8分,第24题6分;共3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8分)
材料一 秦王(始皇)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做事,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百姓庶民,抛弃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治民,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
——译编自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都县制是最大的公;虽然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但是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却是从秦朝就开始了……这不是秦始皇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
——译编自柳宗元《封建论》
(1)根据材料,概括贾谊和柳宗元评价秦始皇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不同的主要因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秦始皇。(4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五年)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材料三: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又)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景帝)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1)请根据材料一,归纳出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这一状况是怎样造成的?(4分)
(2)材料二中的“上”是谁?他采取的措施被称为什么政策?(2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出这两则材料的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之处?(2 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汉初,匈奴越过阴山、夺取河套等地,迫使汉界退至陕北、陇东一线,统治者不得不以防御姿态应对西北边疆。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增强,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匈奴的强大和不断袭扰,崇尚积极有为的汉武帝实施了有力的回击,重新占据了对北方和西北方的统治权,通过修筑边塞,派兵戍守,对当地进行了有效的经营。
——摘编自郑承燕《汉武帝对北方地区的经营及其影响》
材料二 通过三次大规模战争,汉武帝先后收复河南地区、河西走廊及漠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汉朝长期以来的威胁。西汉加强边塞建设,构建了多层次的防御体系。与之相配合,朝廷组织屯田和徙民实边,“皆与犁牛”,调发数万人至西北挖渠引水,兴修水利灌溉工程。还设置西域都护等官职保护商旅往来和为过往使节提供食宿,由此架起了西北地区对内对外的桥梁。西汉经营西北的方针为以后历代政权开发边疆提供了基本模式。
——摘编自钟银梅《论汉武帝时期的西北开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影响。(4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6分)
材料一: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手术。
材料二:他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终于制成了“蔡侯纸”。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1)材料一中“他”指的是谁?生活在哪个朝代?他创编出帮助人们强身健体的运动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改进的纸有何优点?(写出一点即可)(2分)
(3)我国古代的这些发明,你有何感想?(1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B
15.【答案】B
16.【答案】D
17.【答案】C
18.【答案】A
19.【答案】B
20.【答案】B
21.【答案】(1)贾谊否定了秦始皇,柳宗元肯定了秦始皇。(或:贾谊从儒学的角度进行评价,柳宗元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评价)因素:社会环境(生活时代),立场,学识等。
(2)评价: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建立全国道路网、开凿灵渠,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修筑长城,有利于防止匈奴南下,稳定边疆秩序。这些都是积极的。但他厉行暴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最终二世而亡,这是消极的。
22.【答案】(1)状况:经济萧条,民生凋敝,国家贫困,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原因:秦的残暴统治;秦末战争的破坏。
(2)刘邦(汉高祖);休养生息。
(3)共同措施: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或者减轻农民负担)。
23.【答案】(1)原因:社会经济的恢复与繁荣;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加强;匈奴对西汉构成严重威胁。
(2)影响:巩固西北边防,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开发,推动了边疆各族的发展与交融;沟通了中外联系,加强了中外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任答三点即可)
24.【答案】(1)华佗,东汉(东汉末年),五禽戏。
(2)蔡伦,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等(写出任意一点即可)
(3)中华传统医学源远流长,泽被后世;古代科技发明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等。(回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得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