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三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七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共 3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一学段的相关内容要求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识字写字6)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识字写字3)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识字写字4)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阅读4)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阅读5)
(2)课程标准的分析
一年级刚刚学习了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是非常重要的识字方法。写字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并且注意写字姿势正确、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朗读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朗读,强调老师的指导、示范,重视学习朗读的过程。学生在对文本有了初步感知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了解词句,并积累词语。从阅读5的表述来看,在低年级阅读故事和诗歌,主要不是培养阅读能力,而重在阅读过程的展示,关注的是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和想象活动,从课文的语言中直接感知事件、任务或情景,这是展开性和表现性目标。
2.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三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不仅描绘了多彩的儿童生活场景,也展现了儿童真实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的情感体验。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内容贴近生活,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偏正短语的合理搭配。在第四单元初次学习偏正短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3.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想象力丰富,特别爱听故事,尤其对自己熟悉的或经历过的事情更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时,要依据课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认字学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掌握表示称呼的词语。读好词语中的轻声。
2.了解“日字旁”“女字旁”表示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3.能区分弯钩和竖钩、竖提和竖折、竖弯钩和竖弯、斜钩和卧钩的不同,并正确书写。
4.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
5.朗读、背诵谚语,初步了解谚语蕴含的道理。
6.尝试和大人分角色朗读《猴子捞月》,感受故事的趣味。
课时 第 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掌握表示称呼的词语。读好词语中的轻声。
2.了解“日字旁”“女字旁”表示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评价任务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通过听读、比较的方式读好轻声。多种方式识记生字,按偏旁归类、照性别归类、辈分归类,了解称谓之间的关系。
2.观察生字的相同点,发现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教学活动设计
一、激趣导入
导语:在神秘谷,有一个美丽的百花园,那里不但鲜花盛开,还有很多宝贝等我们去寻找呢!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去寻宝,开启百宝箱,获得宝物,你们准备好了吗?
百花园图和宝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七”。(板书:语文园地七)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激趣:看,这就是第一个宝箱,你们一定想知道宝箱里有什么吧?但是,要打开宝箱可没有那么容易,需要三把钥匙才能打开。如果能正确读出亲人称呼的字词,你就会得到它的第一把钥匙。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词语。
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注意读好轻声,表示称谓的叠字后一个字都读轻声:读时,短而快、轻。
听读、比较。
2.学习生字新词。
(1)你有哪些家人,给大家介绍一下。根据学生的介绍出示词语,读好翘舌音“叔”。
(2)自主识字。
偏旁归类法:如“爸爸、爷爷”都是上下结构,都是父字头。
“妈妈、妹妹、姐姐、奶奶”都是女字旁。
性别分类法:爸爸、爷爷、哥哥、弟弟都是男性;奶奶、妈妈、姐姐、妹妹都是女性。
辈分归类法:爷爷、奶奶是一辈的;爸爸、妈妈、伯伯、叔叔是一辈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是一辈的。
(3)打乱顺序读,去掉图片读。
(4)用开火车的方法读词语。
(5)小结:大家真棒,把字读得又快又准,恭喜你们,获得了第一把钥匙,加油!
三、学习“我的发现”。
板块二:我的发现
1.出示两组生字,读一读。
2.说说每组字有什么特点。第一组字的部首都是“日字旁”,第二组字的部首都是“女字旁”。带有“日字旁”的字与时间有关,带有“女字旁”的字与女性有关。(板书:日字旁和时间有关 女字旁和女性有关)
3.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字带有这些部首的字。
带有“日字旁”的字有“春、早、最”等。
带有“女字旁”的字有“姨、姑、娘”等。
4.小结: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又获得了第二把钥匙,距离成功只差一步了,加油啊!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指名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5个生字,认识了两个部首表示的意义,还积累一些词语。通过大家的努力集齐了三把钥匙,让我们打开百宝箱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日字旁和时间有关 女字旁和女性有关
课后作业
将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三课时)
课时 第 2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区分弯钩和竖钩、竖提和竖折、竖弯钩和竖弯、斜钩和卧钩的不同,并正确书写。
2.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
评价任务
1.读读生字,比一比两组生字,读准标红笔画的名称。读帖、临帖感受每组笔画的不同。
2.有顺序地观察图,说一两句话。
教学活动设计
一、激趣导入
导语:在神秘谷,有一个美丽的百花园,那里不但鲜花盛开,还有很多宝贝等我们去寻找呢!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去寻宝,开启百宝箱,获得宝物,你们准备好了吗?
百花园图和宝箱。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七”。(板书:语文园地七)
一、学习“识字加油站”
激趣:上节课我们已经得到了开启宝箱的钥匙,我们这节课来继续寻找开启宝箱的钥匙。如果能正确读出亲人称呼的字词,你就会得到它的第二把钥匙。
二、学习“字词句运用”
板块三:字词句运用
第1题:
1.先读读这些生字。
2.比一比,每组生字,读准标红笔画的名称。
第一组:弯钩、竖提 第二组:竖钩、竖折
第三组:竖弯钩、竖弯 第四组:斜钩、卧钩
(板书:弯钩、竖提 竖钩、竖折
竖弯钩、竖弯 斜钩、卧钩)
3.写一写。
指导读帖,教师范写,学生临帖,感受每组笔画的不同。
第2题:
1.看一看,仔细观察图画,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远及近的顺序,也可以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
(板书:从上到下,从远及近)
2.说一说,观察图画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景物?
天上:白云、小鸟、蓝天
地上:小山、牛羊、朋友、我们、开心
3.根据图画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这幅图上有些什么?是什么样的?认真看一看,说一说。指导学生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说一说。
示例:
蓝天上有几朵白云。
远处有一座小山。
草地上有几只牛羊在静静地吃草。
两个小朋友在草地上奔跑。
三、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指名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5个生字,认识了两个部首表示的意义,还积累一些词语。通过大家的努力集齐了三把钥匙,让我们打开百宝箱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弯钩、竖提 竖钩、竖折
竖弯钩、竖弯 斜钩、卧钩
从上到下,从远及近
课后作业
将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三课时)
课时 第 3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谚语,初步了解谚语蕴含的道理。
2.尝试和大人分角色朗读《猴子捞月》,感受故事的趣味。
评价任务
1.借助拼音把谚语读正确;多种方式加强识记;了解谚语的意思。
2.指名读短文,展示和大人读后的成果。思考问题:(1)猴子为什么捞月亮,他们捞到月亮了吗?(2)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到月亮?再读课文,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活动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引导。上节课,大家开动脑筋,打开了百宝箱,真了不起!下面,我们要走入字词句乐园,去那里玩耍,我们出发吧!
2.板书课题:字词句运用
二、学习日积月累
板块四:日积月累
1.出示四个八字成语,自己读一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栽、足”,翘舌音“乘”,前鼻音“进、竿”,后鼻音“乘、行、更”等。
3.背一背。
同桌拍手读,男女生对读,熟读成诵。
4.说说词语的意思。只要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即可,即使说不上也没有关系,教师可以做简单的介绍。
三、合作学习,学习和大人一起读
板块五:和大人一起读(教材102、103页《猴子捞月亮》)
1.指名读短文,展示和大人读后的成果。
2.思考问题:
(1)猴子为什么捞月亮,他们捞到月亮了吗?
小组内讨论。
反馈:猴子发现月亮掉到井里了就去捞,结果却没有捞到月亮。
(2)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到月亮?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因为井里不是真正的月亮只是月亮的倒影,月亮也没有掉到井里。
3.再读课文,感受阅读的快乐。
4.表演故事。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总结:本节课我们比较了几个笔画,学习了看图写词语,说句子,感受到了投身大自然的快乐。另外,还读了课文《猴子捞月亮》,让我们为自己的出色表现鼓掌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课后作业
将今天学习的谚语背给家长听。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