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坐井观天教案设计(两课时)
课题 12 坐井观天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指导学生识记生字时要让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写字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并且注意写字姿势正确、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朗读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朗读,强调老师的指导、示范,重视学习朗读的过程。学生在对文本有了初步感知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了解词句,并积累词语。课标要求低年级学段要学会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2.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中的相关内容改写。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不相信,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交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为故事的展开作了铺垫。第2~7自然段运用了三轮对话来展现故事的内容。第一轮对话交代了小鸟从哪里来,来干什么。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使得青蛙对于小鸟的说法产生了质疑。第二轮对话是青蛙和小鸟发生了争论。青蛙的一叹一问,小鸟的反驳,都鲜明并且情感强烈地表达了各自的观点。第三轮对话中,青蛙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十分无奈,只好叫青蛙自己跳出井来看看天到底有多大。
文章插图设计巧妙,既写实,又写意。小鸟和青蛙一高一低,似乎在暗示它们产生分歧的原因:由于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眼界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同。
3.学情分析
学生新知学习的原有基础是学习新知的必要条件,通过诊断测试(复习),了解学生状况进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加上较长的假期,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一定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理解“井沿” 大话” ”无边无际”等词语。
3.初步理解寓意,通过续写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课时 第 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哪”;理解 词语“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示”;学写“观、喝、渴”3个字。
2.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3组对话,并分角色朗读,初步感知寓意。
评价任务
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和词语,认识9个生字。
2.观察田字格中字的间架结构和占格,按笔顺正确、规范书写9个字,准确写出7个词语。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教学活动设计
一、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板书题目)来认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这只井底之蛙。(课件出示“坐井观天”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4.教师小结,指导识字:注意“观”右边是“见”字而不是“贝”字,“观”就是看的意思,“观天”就是看天。“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5.教师介绍寓言特点: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道理,那《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里会藏着什么道理呢?
二、读文识字
1.教师范读,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检查朗读,相机指导认读生字。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注意: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时,注意“哪”字的读音。“哪”是多音字,在课文里两种读音都出现过。教学时建议让学生对比朗读,发现规律:“哪”放在句末时读轻声。
(2)在检查朗读相关自然段时,相机指导识记和理解生字。
①看情境图理解“井沿”,识记“沿”。井里有水,所以“井沿”的“沿”左边是“氵”。“沿”字也可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忆,铅笔的“铅”,金字旁换成三点水,就是“沿”。
②“渴”和“喝”采用换偏旁对比识记的方法,教学时可以形象地引导学生建立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口渴”是一种状态,需要水,因而偏旁是“氵”;“喝水”是一个动作,张嘴喝,要用口,因而偏旁是“口”。可以让学生借助顺口溜“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区别这两个字。
③“抬”可做动作加深记忆。(请抬起你的头,抬起你的手)
④“错”可结合生活实际,在语境中识记,比如,“作业写错了”“有错要改正”。
⑤看图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选择“无边无际”中“际”的字义来理解,还可拓展其他带有“际”字的词语,如“一望无际、漫无边际”,有效识记“际”。
⑥“话”“哪”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⑦“答”可以用组词的方法识记,如“回答、答题”。
(3)生字回文,在语境中巩固生字。
4.组织学生小组间赛读课文。
(1)四人小组轮读,相互正音。
(2)小组合作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朗读挑战赛,相机评议。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第一组对话,隐去“渴、喝”两个字,让学生读一读,再在括号里填写这两个字。
2.课件出示“观”“沿”“话”“际”四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注意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2)写“沿”时,注意右部上面与“几”不同,是横折弯。
(3)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要写得高而窄。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练写,教师反馈指导,再练写。
6.组织再次交流:在书写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还想提醒同学们什么?
7.展示评价。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无边无际 相信 井沿 青蛙 小鸟
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
12.坐井观天教案设计(两课时)
课时 第 2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寓意,通过续写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
评价任务
1.观察田字格中字的间架结构和占格,按笔顺正确、规范书写9个字,准确写出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1.复习:谁能说说《坐井观天》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有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板书:争论天有多大)
2.(板贴“井”,拿出“青蛙”和“小鸟”的贴画)谁能把“青蛙”和“小鸟”贴到合适的位置?
3.学生上台贴,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贴?引导学生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4.导入:青蛙坐井观天,小鸟落在井沿。结合图片理解“井沿”。(板书:坐井观天 落在井沿)他们之间有了怎样的对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熟读精思,感悟对话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画出来。
3.课件出示第2、3自然段,学习第一次对话。
(1)学生自读第一次对话。
(2)指名读,师生评读,体会青蛙生活在黑暗的井里,突然有一天来了一只小鸟,青蛙此时的开心、愉悦的心情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4.课件出示第4、5自然段,学习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青蛙的话,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说大话”就是“吹牛”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思考交流:青蛙为什么认为小鸟在说大话?
(3)学生交流明确:因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板书:井口那么大)
(4)指名读小鸟的话,引导学生理解“无边无际”。(板书:无边无际)并联系生活想一想:除了天是无边无际的,还有什么也是无边无际的呢?(大海、沙漠、森林、草原)
(5)引导学生思考: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他们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读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6)带学生体验:来到教室的窗边,说一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呢?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呢?
(7)课件出示下面两组句子,引导学生比较朗读,感受原文的感叹句和反问句在语气表达上更为强烈,突出了井底之蛙的自以为是。教师指导朗读时要读出青蛙“不相信”的语气和“劝告”的语气。
①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②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5.课件出示第6、7自然段,学习第三次对话。
(1)引导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青蛙笑了”和“小鸟也笑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课件突出“笑”)他们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讨论上面的问题。
(3)指名朗读,指导体会“笑”的意思:一个“笑”字体现了青蛙很自大,一点儿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适时引导重读关键词“天天、一……就……、不会”等词语。
(4)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适当的语气。
(5)同桌合作、表演读。
6.师生评议: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青蛙的自以为是;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小鸟的诚恳。(教师相机板书:目光狭小 自以为是)
三、续编对话,领悟寓意
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假如你是那只青蛙,当你跳出井口后,你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请小组合作续编他们之间的第四次对话。
2.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3.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教师根据学生编的对话,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提示语。
4.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此时的青蛙在心里会对自己说什么呢?
四、自主观察,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井、答”两个字的书写视频,引导学生观察。
重点讲解:“井”是象形字。本义是四周设有方形护栏的人工开凿的提取地下水的深水坑。出示字理图片。
2.学生观察讨论,了解其结构特点和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交流明确这两个字的书写要点。“井”是独体字,上横短,下横长。“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窄下宽,“合”的撇捺要舒展。
4.教师范写“井”和“答”,学生书空这两个字。
5.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6.教师巡视指导。
7.组织再次交流:在书写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还想提醒同学们什么?
8.展示评价。
五、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拓展: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的人?你会怎么去面对他?
2.总结: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这样才能见多识广,看得全面。(板书:见多识广 看得全面)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 https: / / www.thn21.com / xiao / sance / xxyw313.html" \t "https: / / www.thn21.com / heart / teach / er / _blank )
小 鸟 无边无际
(天上飞) (见识多)
青 蛙 只有井口大
(井里坐) (目光浅)
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
2.识记二类字
PAGE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