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上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二上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两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3 18:0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两课时)
课题 14我要的是葫芦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指导学生识记生字时要让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写字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并且注意写字姿势正确、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朗读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朗读,强调老师的指导、示范,重视学习朗读的过程。学生在对文本有了初步感知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了解词句,并积累词语。课标要求低年级学段要学会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2.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共有四个自然段,以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可笑但令人深思的故事。
文章开篇描写了葫芦长势良好和种葫芦人的喜悦之情。透过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葫芦的样子呼之欲出。“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这两句话表现了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第2~3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却一点儿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盯着小葫芦”时的自言自语和对蚜虫的不屑,说明他的眼里只有葫芦,没有蚜虫,更没有叶子。他只期盼小葫芦能长得比南瓜还要大。邻居的催促与种葫芦人的不以为然形成对比,预示着得不到葫芦的必然结果。
第4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种葫芦人的无知和自以为是使他的期盼落了空。
本文语言朴实,用词准确。如,“长满了绿叶”中,“满”是说叶子长得很多。“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挂”有“吊”的意思。这里用“挂”比用“结”更准确,因为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落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一个“挂”字写出了小葫芦的可爱。“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中的“盯”是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看,用“盯”突出了种葫芦人只要葫芦的想法。
课文中有两个重点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一个是感叹句,一个是反问句,表达着强烈的情感,透过这两句话表现出种葫芦人的内心想法。
课文的插图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一幅图展现了葫芦长势良好,种葫芦人的欣喜之态;第二幅图展现了葫芦叶子飘落,小葫芦掉落,种葫芦人的惊讶之态。
3.学情分析
学生新知学习的原有基础是学习新知的必要条件,通过诊断测试(复习),了解学生状况进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加上较长的假期,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一定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
学习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 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 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 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 间的联系。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活动设计
一、借助插图,谈话揭题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件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葫芦实物,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葫”“芦”二字)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芦”在词语“葫芦”中读轻声。相机介绍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2.揭题: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葫芦,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题目,学生读题目)
3.质疑: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谁要的是葫芦?他得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预习时圈画的生字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和同桌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生字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教师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1)鼓励学生举手对老师、同学大声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金点子。
(2)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激励、指导。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字的偏旁,判断该字的字义与什么有关,如:“盯”和眼睛有关;“棵”和树木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葫、芦、感、蚜、盯”这5个字。“赛”可以通过和熟字“寒”比较来记忆字形,“赛过”是“比过”的意思。
三、词句训练,感知内容
1.教师用课件出示葫芦藤的图片,提醒学生读好“藤”的读音,“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识记“藤”字。再指名读“葫芦藤”,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字都是草字头,草字头的字大多跟植物有关。
2.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逐句朗读,注意句中的停顿,并相机进行词语的运用练习。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朗读时,第(2)句要读出期盼的语气。第(3)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3)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4)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第(1)句。 明确“雪白”是表示颜色的词语。此处可进行词语拓展练习,如“橙黄、湖绿”等。
课件突出“雪白”,引导学生说说“雪白”的近义词是什么。(洁白)还有什么东西也是雪白的?(雪白的棉花、雪白的云朵……)鼓励学生用“雪白”说一句话。随文识记“谢”字,“谢”在日常生活中,大多表示“感谢、谢谢”,而在这里指葫芦花谢了。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进一步理解“谢”的意思。
第(2)句。课件突出“自言自语”,引导学生理解“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时候才自言自语?并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进一步理解“盯”是指注意力集中地看,比“看”更进一步。
第(3)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第(4)句。课件突出“慢慢”,指导学生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3.引导学生再读读这些句子并思考:从句子中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字谜,引导学生猜是什么字。
①领队在前。(邻)
②有眼不见灯火。(盯)
(2)鼓励学生编字谜或做动作,大家猜字。
猜字谜,如:“治”,水在台边;“怪”,又下有土,心在一旁,与奇连用,并不寻常。
做动作,如:“想、盯”。
2.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棵、盯、治、怪。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棵: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果”的撇、捺要舒展。
盯:左窄右宽,左高右低,“丁”的横拉长些,竖钩收笔靠近竖中线。
治:左窄右宽,左低右高,第四笔撇折的折点在田字格的中心左侧。
怪: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又”捺舒展,右下部“土”最后一横不宜超出横撇和捺的宽度。
(3)学生在书上描红、书写,然后组词。
(4)让学生把写得最满意的字拿给同桌看,并介绍经验。
五、巩固练习,回顾总结
1.选词填空。
结果  成果  果实
(1)种葫芦的人不治叶子上的蚜虫,(    )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2)我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    )。
(3)秋天,果园里(    )累累,一派丰收的景象。
2.总结: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下节课我们要帮种葫芦的人找找原因。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棵、盯、治、怪
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
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两课时)
课时 第 2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评价任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填上合适的词语。
葫芦藤——(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葫芦花——(    )的葫芦花(雪白、美丽、可爱……)
小葫芦——(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嫩嫩……)
蚜虫——(    )的蚜虫(害人、可恨、讨厌……)
2.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3.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板书题目,指读题目)
二、看图比较,找出不同
1.看图说话。
(1)课件出示插图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2)课件出示插图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课件同时出示两幅图,引导学生比较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个是挂在藤上,一个是落在地上。
3.过渡:这两幅图为什么会不同呢?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去读读这个故事吧!
三、前后对照,提出问题
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学生自读后再交流)
2.指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一幅插图。
(2)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葫芦长得怎么样?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相机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4)指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重音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注意“细长”“长满”“雪白”“多么”等词。(板书:种葫芦 长叶、开花 结小葫芦)
(5)引导学生说出葫芦的生长过程。
3.指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自读。
(2)学生读后交流:要用难过、伤心、可惜的语气读,慢一点儿,声音低一些。指导学生朗读这个自然段。
4.学生交流质疑:这么可爱的葫芦,为什么最后落了呢?
四、探究问题,朗读感悟
1.读课文第2、3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自己的理解。 
引导学生了解“因为……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2.指导学生读、悟句子。
(1)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一人读描写种葫芦的人的心理及语言的句子,另一个人读描写邻居的语言的句子,一边读一边体会。
(2)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关注感叹号,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板书:叶上长虫 不管)
②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引导学生了解感叹句表示的感情有赞颂、
喜悦、愤怒、叹息、惊讶、伤悼等。
引导学生思考:从两个感叹号中读出了什么?要读出他盼望葫芦长大的急迫心情。(板书:只盯葫芦)
③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引导学生思考:邻居为什么这样说?要读出邻居为他着急的心情。(板书:邻居劝)
④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关注问号,读出反问的语气。(板书:不治)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想象说话,引导学生体会这个人的心理活动。
(1)课件出示: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主交流。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有几个小虫子不要紧的。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虫子生在叶子上,又没有生在葫芦上,他只要葫芦,不要叶子,所以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板书:只要葫芦)
4.组织讨论:他想得对不对?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呢?
(1)小组讨论。
(2)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他的想法不对,叶子上的虫子不治,就会越来越多,这样叶子就会被虫子吃光,葫芦就吸收不到营养,因此长不大。
②他的想法不对,叶子长得好,葫芦就长得好;叶子没了,葫芦就会落下来。
5.小结:看来,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却没想到叶子对葫芦的重要作用。叶子绿,葫芦就长得好;叶子黄了,葫芦就会落下来。(板书:结果 虫更多 葫芦黄、落)
6.品读感悟:指名读,评读,教师示范读,师生分角色读。
五、讨论总结,揭示寓意
1.鼓励学生思考:种葫芦的人看到他的葫芦都落了,有什么表现呢?他会想些什么呢?
2.引导学生之间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板书:只要葫芦不管叶 叶枯果落无收获)
4.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不能只看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道理。
5.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一次,他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么样呢?课后自己写一写。
六、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谢、想、言、邻。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谢:“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右端不出头,“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的上面。
想:上长下短,“木”末笔捺要变成点;“心”要略扁,第二笔是卧钩。
言:呈倒梯形结构,第二笔横要写得长些,下面两横要写得短些,三横等距。
邻:“令”的第二笔捺要变成点,“阝”的第一笔横撇弯钩一笔写成,写得大一些。
3.学生自行练习书写并组词。
板书设计
种葫芦 长叶、开花 结小葫芦
只要葫芦
结果 虫更多 葫芦黄、落
只要葫芦不管叶 叶枯果落无收获
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
识记二类字,会写生字
PAGE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