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1张PPT。外交关系的突破 (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拨云见日基本要求 课标内容简述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意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说明本课关键词“突破”中国苏联美国日本欧洲敌视敌视敌视敌视铁幕下的窒息1965年入侵中国领空的美国飞机1969年入侵中国边界的苏联士兵中国是如何化险为夷的呢?
依据所学知识结合示意图分析60年代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外交环境? 险1.突破之一------重返联合国
2.突破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关键)
3.突破之三----中日邦交正常化拨云见日------70S的中国外交1.突破之一------重返联合国
拨云见日------70S的中国外交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为什么乔冠华会发出如此爽朗自信的大笑?1945年10月24日 联合国在纽约诞生1、联合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新政权就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力。但由于美国的阻挠,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直到70年代初才得到彻底解决。因此说是合法席位被恢复,我们是重返联合国,而不称加入。各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蒋介石代表中华民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②美国的阻挠----孤立中国的政策2、恢复的主要阻力是什么? 3、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①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创始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②1949年新中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权利③美国的阻挠,问题一直没有解决4、1971年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一:“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材料二: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历届联大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票数增长示意图①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在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要求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1964年原子弹爆炸1967年氢弹爆炸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②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②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①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在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要求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③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斗争结果4、1971年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美国企图孤立中国的政策趋向破产 1971.10.25.二十六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就是联大2758号决议, 公正彻底地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1971.10.25.二十六届联大1、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①突出说明美国长期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从政治上、法律上、程序上解决了代表权问题;
③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突破;
④为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和多边外交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社会合作奠定基础;2、作为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5、这一恢复有什么意义?1.突破之一------重返联合国
2.突破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关键)
拨云见日------70S的中国外交 一次握手,跨越了最辽阔的海洋
一次旅行,破除了最深厚的坚冰
一份公报,震撼着世界的格局
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七天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
改变世界历史的七天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缔造世界和平”的美国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如果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它的七亿五千万人民参加,就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
——乔治·桑特尔《尼克松传》P.244 尼克松访问巴基斯坦时,也对叶海亚·汗说:“中美两国对骂了20年,相互敌视,互不来往,我想结束这种状况。” ——同上书P.208黑格(Alexander Haig)跟周恩来讲,“美国方面关心中国的生存能力,所以我们双方有共同点,可以共同对付苏联。”1、中美破冰之因材料一 改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政府在实行二十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之后,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
材料二 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线,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而美国在亚洲虽具有较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但它在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所以,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映。……材料三: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侵
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美国①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国①应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②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③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⑤西欧和日本对美国的挑战1、中美破冰之因2、中美破冰之旅①试探之旅—“乒乓外交”(以民促官)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庄则栋主动上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在中美关系尚未恢复的年代,这样的举动很快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视,当即拍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2、中美破冰之旅①试探之旅—“乒乓外交”(以民促官)②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官员交往) 中美双方同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这一公告震惊了整个世界。尼克松后来回忆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新闻之一。2、中美破冰之旅①试探之旅—“乒乓外交”(以民促官)②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官员交往)③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结束敌对,走向正常化)“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中美破冰之旅①试探之旅—“乒乓外交”(以民促官)②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官员交往)③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结束敌对,走向正常化)④正常之旅—建交、邓访美(实现正常化)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撤军、废约)
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出席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在中美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3、中美破冰意义★ 有利于缓和世界局势,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困境,引发了建交高潮
★ 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和祖国统一
★ 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1.突破之一------重返联合国
2.突破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关键)
3.突破之三----中日邦交正常化拨云见日------70S的中国外交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2)日本舆论强烈要求尽快争取中日建交,取得一个同各国竞争的有利地位(4)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毛、周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方针,开展民间外交。 (3)日本许多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
(田中角荣的积极推动)(1)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和田中角荣总理大臣在北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并正式建立邦交关系。什么是“不正常状态”?思考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关系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日建交,产生了什么影响? 应日本政府的邀请,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于1978年10月22日抵达东京,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出席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仪式。 2.[学习思考](教材P89)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用“恢复”而不是用其他如“加入”之类的提法?
提示: 中华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又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按照国际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但由于美国等国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未得到恢复,所以使用“恢复”,而非“加入”之类的提法。2.[学习思考](教材P92)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
提示: 日本追随美国奉行遏制和不承认新中国的政策,以及日本与台湾之间的“外交关系”等。 知识点1:重返联合国
1.下图为1971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来的照片。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认为“The Chinese are coming”的主要依据是( )A.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解析】选B。根据1971年,可排除A和C两项,并根据该时间判断,因中国重返联合国,使美国人意识到中国人登上了国际大舞台,故选B项。2.(2010·宁波高一检测)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的因素不包括( )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C.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解析】选B 。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在1971年,故选B项。 知识点2:中美关系解冻
3.“乒乓外交”被尼克松评价为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该外交活动直接推动了( )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台湾被驱逐出联合国
【解析】选A 。“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随后基辛格和尼克松先后访华,使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轰动世界,故选A项。4.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解析】选D。A、B、C说法错误,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才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故选D项。5.(2010·苏州高一检测)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2月18日,美国总统在白宫地图室会见达赖。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美方的行为严重干涉了中国内政
B.美方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国际关系的基
本准则
C.美方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
公报和《中美联合声明》
D.美国总统会见达赖纯属宗教问题【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中美关系问题,达赖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人士,而是打着宗教旗号长期从事反华分裂活动的政治流亡者。 知识点3:中日邦交正常化
6.(2010·长沙高一检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融入世界,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尼克松访华 ③乒乓外交
④中美建交 ⑤中日签署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③②①④⑤
【解析】选B。考查对重要历史时间的记忆能力,根据时间排序即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0·广州高一检测)1971年10月25日,乔冠华酣畅淋漓的大笑被西方记者称为“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请问“乔的笑”主要是因为(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解析】选B。属于基础题,根据时间很容易判断选B项。2.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 D.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外交胜利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关键信息分析判断的能力。根据“联合国”“反西方国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等,判断选B项。3.(2010·合肥高一检测)20世纪50~70年代,美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霸权地位日益衰落,面临着苏联的挑战
C.国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相对缓和
D.美国总统尼克松及时调整对外政策【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阐释能力。题干要求分析出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一般说来要从主观方面去找,因此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是“谁”转变,显然是美国,答案只能选B。C、D两项是现象,较好排除;但学生往往选A项,A项在该题中只是客观原因,因此做题时要小心把握。4.(2010·苏北四市模拟)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国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中美关系的时代性比较明显,其中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美关系比较紧张,所以出现了“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 ‘危险’”的调查结果。而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出现了“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的状况。5.(2010·绍兴高一检测)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这简直超出任何想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
A.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B.遏制了苏联霸权主义行为
C.推动了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D.发展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解析】选C。根据时间逻辑关系排除,正确答案是C项。6.(2010·福州高一检测)回顾中日关系,从毛主席向田中角荣赠送《楚辞集注》中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信息是( )
A.表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B.为两国发展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C.中日文化同出一脉
D.美国与中国关系改善带动中日关系发展
【解析】选A。B、C、D三项与毛主席向田中角荣赠送《楚辞集注》没有内在联系,毛主席向田中角荣赠送《楚辞集注》表明中日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故选A项。7.有人说历史上的中日关系是“两千年的友好,一百年的仇恨”。新中国成立后,中日两国敌对态势结束的标志是( )
A.中美关系的改善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并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1978年中日双方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解析】选C。该题为基础题,符合“中日两国敌对态势结束”的只有C项。8.(2010·吉林模拟)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能力。中国重返联合国是扬眉吐气,中美跨洋握手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中日冰释雪融结束了两国敌对的状态,故选D项。7.阅读下列图片材料(下列几幅图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
请回答:
(1)从图①“五星红旗在联合国飘扬”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什么成就?有何意义?(2)请给图②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并按照时间先后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排序。
(3)图③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识读图片的能力。标题已经说明三幅图片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再根据图片及相关文字说明就可以判断出三幅图片为:中国重返联合国、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中日邦交正常化。最后根据设问组织答案就可以了。
答案:(1)成就:中国重返联合国或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意义: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重大胜利;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将发挥更大作用;标志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2)标题: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排序:①②③。
(3)意义:中日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关系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历史的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杜鲁门决定让美国再次干预中国内战之后十年里。反华态度及反华政策进一步发展及强硬化。国务卿杜勒斯……许诺,要结束对远东的忽视,并努力孤立、包围中国。使北京政府崩溃。他强调中国只有一个,就是台湾的蒋介石政权……除了经济上、政治上采取行动反对中国以外,艾森豪威尔政府还通过迅速发展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基地和与亚洲的反共国家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继续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美国]孔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材料二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采取的政策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4年,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的什么状况?1972年尼克松“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这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1)材料一是有关美国对华的政策。新中国成立,美国的对华政策是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遏制,这一点在材料中有体现,仔细阅读分析,不难回答。(2)通过课外的资料,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关键是对“两个时代”的理解。 一个时代是指“敌对的状态”时代,另一个时代则是指“正常化和合作的时代”。答案:(1)对华政策:孤立、包围(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遏制)
(2)状况: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变化:打破了长期的对抗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要借助中国与苏联抗衡;长期奉行的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为应付来自苏联的威胁,也愿意同美国改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