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2 20:0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草甸(diàn)  驿道(yì)  矗立(chù)
B.苍劲(jìn) 犹豫(yù) 眺望(tiào)
C.硕大(shuò) 楼阁(gé) 目眩(xuán)
D.轻盈(yíng) 映照(yīng) 擦拭(s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轻盈 喧哗 闸口 亭台楼阁
B.应照 徘徊 翡翠 目眩神迷
C.犹豫 跳望 擦拭 五彩斑斓
D.硕大 漫溢 照壁 明扬世界
3.下面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处填入的句子,与原文衔接紧密的一项是( )
大激店村位于古城保定偏西南二十五公里处,________。沿途三里一墩五里一铺,又是当时通讯要镇、保定府西第一驿站。________,在靠河湾北岸,形成了一个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自然村庄。________。________。后人因妲己二字不吉利(败坏朝纲),而改名大激店。烽火台、狐狸窝、瓦渣地等旧遗址,也早都不存在了。
①相传商纣王选妃,选中蓟州侯苏护之女妲己
②发源于西部山区的百草沟河流经此地
③在护送妲己去朝歌途中曾在此地驿宿一夜,故而得名妲己店
④古有南通九省,北贯京都的交通大道穿境而过
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中国的园林讲究生机勃勃,追求形神兼备、气韵流畅,要有活泼的韵致。
C.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D.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5.中国是礼仪之邦,汉语中敬语谦辞很多。能够正确运用它们,也是文化修养的展现。下面各项中敬语谦辞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说:“我令尊是做买卖的,您父亲是做什么职业的 ”
B.乙说:“久仰阁下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啊。”
C.丙说:“我贵姓李,敢问您尊姓大名 ”
D.丁说:“欢迎大家改日再到我府上来玩。”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构思巧妙,采用第一人称和拟人手法,以“一滴水”的经历,重点介绍了丽江漫长的历史以及古城的变迁。
B.第7段既与前后文紧密相扣,又表现了丽江古城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C.第10-15段集中描写了丽江深厚的文化传统、丽江人的日常生活、古城的夜景、城外的夜景。
D.文章在叙述和描写中,借“一滴水”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赞美之情。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8、奶奶在微信里看到丽水市养养生经济促进会会徽备选图片,她问正在读初三的孙女:这图是什么意思啊 于是孙女把自己对会徽的理解讲给奶奶听,请你以孙女的身份,选择一个会徽给奶奶解说。要求解说合理,语言得体。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题。
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铺展开去。视线尽头,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作象山、狮子山,更远一点,叫作笔架山。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9.选文中“我又化成了一滴水”中的“又”字说明了什么
10.“我又化成了一滴水”之后,经过了哪些事物 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11.选文写到四方街的建造、徐霞客的到来有何作用
12.选文第一句中加点的“扑”字有何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向上的风
郑彦英
①连绵的灰色戈壁滩,蜿蜒的黄色祁连山,还有旷野里的灰白色风车,缩成一团的苍黄色梭梭草,颜色接近,一望无际。虽然汽车高速奔驰,但景色似乎不变,因为近处和远处几乎完全一样。
②忽然一声唤:“到瓜州了,下车吃瓜。”
③路边搭了个简陋的布棚,棚下放着长条桌和方桌,上面摆着西瓜和哈密瓜,一个长相普通的中年妇女朝我们微笑,身后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娃。要了一个哈密瓜和一个西瓜,以我在郑州的经验搭眼看去,应该五十斤左右,上秤一称,却不到四十斤,不禁感叹。
④切开了,哈密瓜是黄瓤,西瓜是红瓤,颜色就把人锁住了,一入口,那种甘甜爽利,顿时让人进入忘我境界。
⑤女老板把刀放在条桌上,似乎是下意识地擦着手,女娃在一边收拾瓜皮。“有水呢,洗洗手。”女老板说着,指指旁边一个木桶。
⑥木桶平放在桌上,装着一个水龙头,水流很细,但在大戈壁上,已经难能可贵。
⑦我不禁问女娃:“跟你妈卖瓜呢?”女娃点点头。“咋不上学呢?”女娃一笑,没看我,还是擦着桌子,说:“暑假呢。”
⑧车开出很远了,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甚至还说到意义。
⑨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奔向月牙泉。
⑩一汪泉水,清澈如仙女的清泪,周围任何一座沙山倾泻下小小一角,都会把月牙泉埋掉,但是棱角分明、曲线妩媚的沙山就立在那里,千百年来,月牙泉却安然无恙。
风忽然来了,裹着黄沙,打着脸和眼。眼当然紧紧闭住了,心里却在想,不说沙山下来,就这风裹的沙子往月牙泉里一落,不到十天半月,月牙泉不被沙子填满才怪。
脸上没有沙子打了,便睁开眼,却发现那阵裹沙子打我的风是一个庞大的风团,灰苍苍的风团已经吹到沙山底部,然后昂着头,竟然直直地朝上吹去。一个人的帽子被风卷了起来,帽子和沙子被风裹着,很快就到了山顶,转眼之间,就翻过山去了。
我不禁感叹:“月牙泉的风有灵性,沿着沙山往上走。”
同行的朋友认真地说:“不是什么灵性,月牙泉周围的山势,决定了不管多大的风,一旦进入月牙泉区域,必然往山上走,不但能带走风里的沙子,甚至能裹挟沙山上的黄沙。”
这番话让我感慨万千,对奇特的现象,为什么要加上人性的思考呢?为什么要强加给它们所谓的高尚呢?为什么要赋予它们深刻的含义呢?
这种反省持续到回去的路上,不禁想到了瓜棚下的母女。她们那不卑不亢、真实善良的微笑,让戈壁滩不再枯燥的微笑,也许就如这向上的风,是本性,所以才那么平实真切。
风,向上的风,正因为很难遇到,所以让我难以忘怀。
13.说说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4.文章第⑧段中写道:“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请结合文章②-⑦段,概括让“我们”产生特殊感觉的原因。
1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 中段画线句的妙处。
对奇特的现象,为什么要加上人性的思考呢?为什么要强加给它们所谓的高尚呢?为什么要赋予它们深刻的含义呢?
16.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 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品竹百草原
刘 江
我拜谒过韶山虎歇坪那挺拔如松柏翠叶如绿云的高山竹,也欣赏过漓江两岸那婀娜多姿的凤尾竹,但像这次坐下来用两三天的时间细细品竹却是从未有过的。竹与人都是百草原主人请来的客,平等且从容。
我国素有“世界竹子王国”的美称,仅百草原引进的竹子就有三百余种。走进那片目前全球仅存的大片原始淡竹林,不由得轻了脚步哑了声音,唯恐自己的莽撞破坏了这里的幽静。它们如一群素面朝天的山姑,风来生姿,日过成荫,一个“淡”字道出了它们的天性,无人争出色淡出了和谐,无人强出头淡成了风景,就这样自生自长与世无争,为这个喧嚣的世界营造出了一片“静”地。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紫竹,真是“人间俗气一点无”,铜枝铁干,气冲霄汉,望一眼敬意心生,它让你能想起所有沉默寡言刚直不阿之人,真是“秋凤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流连山间,细细品味,与那些极具观赏性的“金镶玉”“玉镶金”相比,我更偏爱那满山可洼的毛竹。虽然时值酷暑,但一入竹林便是“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竹涛如水,翠叶如云,似真有仙人护佑绿风拂尘,纵有万丈红尘到这里也是烟消云散。夏日虽多雨,但这竹林却是“宜烟宜雨又宜风”的。清晨观竹,薄雾缭绕,琼枝摇绿云,袅袅婷婷,似有乐音妙曼。雨后观竹,却是风去秆不弯,雨过枝更翠,百尺高节扫浮云,微风清香徐徐吹。徜徉竹林之中,你会看到,那些生长在低洼处的竹子,不但没有因为高处的同辈挡住了雨露阳光而弯腰低头郁郁寡欢,而是以更加茁壮挺拔的身姿和他们并肩站成了一道风景。
竹,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早已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它和中国结、中国红一样,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成为中华儿女修身养性和人生价值取向的标准。难怪苏东坡先生要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那么我们这些来自北方的客人,就该乐不思归了吧!
竹下品酒本就是人生一大快事,但如果能邀三五知己,在竹林之中席地而坐,直接品酌着从青青竹节里汩汩流淌出的美酒,那该又是怎样一番情趣呢?安吉的陈立新先生将文人骚客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他把纯粮酿造的高度佳酿注入当年的新竹之中,酒与竹经过三到五年的相争、相识和相生,竹拽了酒的刚烈,酒沁了竹子的清纯,产生了一种好酒好竹好义之人的琼汁玉液。想那风吹悠悠香的竹林之中,头顶绿盖如云细雨沙沙,背靠刚直之竹,手携肝胆之友,对酌那直取天地之间的佳酿,竹,酒,友,这该又是一幅怎样的三绝之图呢?
酒醉人,竹亦醉人,不醉不还!
(摘自《散文选刊 下半月》2016年第10期)
17.文章开头先提及了高山竹和凤尾竹,作用是什么?
18.文中有好几次引用了关于竹的古诗词或名句,有什么好处?
19.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的词句。
①走进那片目前全球仅存的大片原始淡竹林,不由得轻了脚步哑了声音,唯恐自己的莽撞破坏了这里的幽静。(如何理解句中的加点词语?)
②竹涛如水,翠叶如云,似真有仙人护佑绿风拂尘,纵有万丈红尘到这里也是烟消云散。(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20.说说你对“酒醉人,竹亦醉人,不醉不还”中三个“醉”的理解。
答案
A 2.A 3.B 4.C 5.B 6.A 7.A
8、示例一:奶奶,您看第一张图,中间是山水组合在一起,
“山水”看起来就像是“丽”字的变形,就代表着我们丽水市;这个图案从整体看还像一个展翅飞翔的仙鹤,而仙鹤正是健康长寿的象征,体现了丽水市养生经济促进会的宗旨。
示例二:奶奶,你看这第二个图案,乍一看多像是一枚印章啊,图中最明显的地方是“丽”这个字的变形,既像山,又像水,有山水的地方自然环境一定很优美,再看“山”上面好像是一只仙鹤呢,仙鹤是健康长寿的象征,说明咱丽水是适合养生的地方,您这下了解了吧
9.“又”字说明这不是“我”第一次以“一滴水”的形态存在,以前就曾经是一滴水。
10.经过了松与杉、杜鹃、山茶、驿道、人。看到了丽江坝铺展开来,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
11.增强了丽江的历史色彩与人文色彩,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12.一个“扑”字,写出了“我”和瀑布里另外的水流向山下的迫不及待的心情。
13、描写沙漠的荒芜与景色的单调,既为下文写停车吃瓜做铺垫,也与后文卖瓜场景的明艳温馨形成对比,同时沙漠的荒无人烟衬托出母女俩诚信买卖的可贵。
14、卖瓜的母女做买卖很实在,不缺斤少两;瓜甘甜爽利,在缺水的情况下,女老板擦手来保持手的卫生清洁,却让“我们”用水洗手;女娃的不卑不亢、真实善良的微笑。
15、运用了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深刻表达了对自己故作高深的反省。
16、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像文中戈壁滩上卖瓜母女那样不卑不亢、真实善良的人已经不多见了,当今社会,平实真切的本性也是可遇不可求;表达了作者对平实真切的本性的珍视和渴求。
17.用这两种名竹来衬托百草原的竹子,突出“我”对百草原竹子的情有独钟。
18.借这些古诗词或名句来赞美竹子高雅脱俗、刚直坚韧的特点。
19.①“轻了脚步”“哑了声音”是“我”对这片竹林的敬意与喜爱的表现,也从侧面表现了竹林的幽静。
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风中的竹林喻为“涛”,喻为“水”,将竹叶喻为“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竹林无边无际、密密匝匝的特点。
20.第一个“醉”指喝酒之醉,第二个“醉”指观竹景之陶醉,第三个“醉”指作者与竹相交相融的迷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