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泰戈尔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学习目标
(1)掌握对写法(曲笔),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了解古代采摘花草赠人的习俗,体会诗歌的主要意象“芙蓉”的内涵。
(3)体会诗歌中表层“徒劳和无望”背后的“深情和眷恋”。
《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南朝的昭明太子萧统编的《文选》,它是东汉末年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在内容上,主要抒写:1、矢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反映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在艺术上,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钟嵘《诗品》)。
文学常识
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wèi谁?所思/在远道。
还huán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
一、读准诗句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长着很多香草。
采摘荷花想要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
心意相同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二、读诗译诗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全篇哪两个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即诗眼)?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二)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某个字;
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忧伤(忧伤以终老)
三、精读诗句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1、主人公涉江而来采什么?为何独采芙蓉呢?
芙蓉花传说:
相传一位女子的丈夫出海身亡,但女子不信,天天在水边等丈夫回来。有一天她看见水里浮现丈夫的面孔,转脸一看是岸边的树,于是便把这棵树当作丈夫了。后来人们便把这棵树叫做"夫容",结出来的花叫"夫容花",后人为求文美便叫做"芙蓉花"传说虽不足作为信证,但"芙蓉"谐音"夫容"大有意思。文本不选择花的其他别名,单作"芙蓉"想必有此深意。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1、主人公涉江而来采什么?为何独采芙蓉呢?
古人或是借芙蓉以表达高洁的品质,或是借以体现佳人之美,或是借以传达美好的爱情。
2、在文人骚客的笔下,芙蓉是高洁美丽的象征,那这首诗诗人采摘芙蓉做什么呢?
诗人用了设问的方式告诉我们采摘荷花是为了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不过,想送的人却在千里之外,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这一句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转为失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庭中有奇树》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赠范晔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
古人采摘香草赠亲友
补充知识
鲜花香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常常象征高尚的品德和热烈的爱情。古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在传统文化中以花草赠亲朋,既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也表达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珍惜等感情。
古人采摘香草赠亲友
乐景衬哀情
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念远方的爱人的忧伤,具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3、作者情感由喜转忧,这是用了什么手法?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4、明知“漫浩浩”,何不早还乡?"长路漫浩浩"真的是指路途遥远吗?
明确:"漫浩浩的长路"并非地理意义上的长路,而是"希望之路" "实现人生价值之路"。"漫浩浩"道出了主人公绝望情绪的深重,但深重不是死灭,因为还有一点微茫的希望在支撑着他对信念的坚守,这才使他宁愿忍受离别相思的煎熬,也不愿早还乡。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5、如果说“所思在远道”使得采摘芙蓉以赠所思之人成为徒劳;那么“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就使得这份思念和牵挂变得无望。“还顾”这个动作我们能读出主人公有怎样的心情?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心情。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背景介绍
东汉末年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使得政局极为黑暗、动荡,人民流离失所,夫妇、家庭分崩离析,长期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
东汉在选拔人才时沿用了西汉的察举制,迫使不少中下层知识分子为了谋求仕进,纷纷离家出走,游学异乡。但察举制的背后常常是贿赂公行、裙带关系,大多数下层士子仕进无门。这使得他们长期羁旅他乡,饱尝了生活的艰难,怀着满腹的苦闷。
《古诗十九首》节选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行行重行行》(别离)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悲凉)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生年不满百》(忧虑)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冉冉孤生竹》(等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6、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表达主人公天各一方,忧伤难遣的黯然痛苦之情。
探究:有人认为这首诗歌主人公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是女子,你怎么看?
vs
解读1:抒情主人公是男子
男子远离家乡,采摘荷花时,想到心上人。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想到他与心上人以后也是分离,以至于忧伤终老。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女子(在家附近)采摘荷花,想送给远离家乡的心上人。此时远离家乡的心上人也在遥望家乡,但长路漫漫,心上人欲归不得。
解读2:抒情主人公是女子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曲笔(对写法)
思考:当将抒情主人公理解为女子时,女子在家乡采摘荷花,又怎么知道心上人在回望故乡思念自己呢?这是用了什么手法?
解读2:抒情主人公是女子
对写法也称对面落笔、曲笔,意指不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想象自己的情形,简单来说,就是不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着力描绘对方如何思念自己的一种手法。
效果:(1)内容上:丰富诗文内容,将不同的画面展现在同一首诗中,让读者跨越时空,增强诗歌的感染力。(2)主题上:通过写对方思念自己间接抒发自己对对方的情感。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曲笔——对写法
诗文总结
思想:游子思念爱人、家乡的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⑴乐景衬哀情:用美好热闹欢快的场景来衬托诗人的凄清心境。
⑵对写法(曲笔):抒情主人公思乡怀人,往往不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想象,写对方思念自己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心中的思念之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解析】
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节,而我只能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
想到家中亲人今日也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人。
课堂小结
思君不见倍思君,别离难忍忍别离。芳华少女,漂泊游子,细腻的牵念,深沉的情思,恋爱忠贞,无奈岁月蹉跎,旧乡远道,慨叹归程浩浩。虽如此,但这份遥思却惊艳了时光,完整了岁月。
生有尽,无奈落尽芳华。
爱无限,哪计海角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