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19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战略的提出
提出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
肯尼迪的较量(漫画)美军入侵朝鲜的同时,还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国台湾海峡。①美苏争霸,局势紧张②美国敌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局势紧张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战略的提出
提出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
·美苏争霸,国际局势紧张;
·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
提出的目的:
·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
·打破美苏等国家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2.“两弹一星”战略下取得的重大成果
A 核科学: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物理学家;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当年返回祖国。他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核试验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秦山核电站内部大亚湾核电站我国的核立场: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2.“两弹一星”战略下取得的重大成果
A 核科学: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中国和平利用核能,掌握核技术。
2.“两弹一星”战略下取得的重大成果
A 核科学: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中国和平利用核能,掌握核技术。
B 火箭导弹技术:
2.“两弹一星”战略下取得的重大成果
A 核科学: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中国和平利用核能,掌握核技术。
B 火箭导弹技术:
·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2.“两弹一星”战略下取得的重大成果
A 核科学: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中国和平利用核能,掌握核技术。
B 火箭导弹技术:
·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 卫星技术: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92年提出实施载人航天的战略决策。
卫星技术: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重量173公斤,比苏联(83.6公斤)、美国(8.2公斤)、法国(38公斤)、日本(9.4公斤)等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重量总和还要重。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传递方式、星上温控系统也都超过了其它国家第一颗卫星的水平。
1、2007年10月24日,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中国的西昌,为什么?
2、你知道下面这幅是什么照片吗?
从时事热点导入(设计意图)注意从最近的时事
热点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知识,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
兴趣。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载人航天工程: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14圈,在太空飞行21小时18分。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2005年,神州六号发射成功——费俊龙、聂海胜 2008年神州七号飞船发射成功——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航天英雄” 翟志刚
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2011年,神八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2012年神州九号发射成功中国首位女宇航员刘洋2013年神州十号发射成功——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航天技术的重大意义推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
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载人航天”相关的领域有:
计算机行业,航天制造业,钢铁业,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通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等。材料: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2.“两弹一星”战略的重大意义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促进了其他领域的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讹诈,党中央果断决定我国自行研制“两弹一星”。此后,我国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忱,投身到“两弹一星”制造事业中,在国家经济、技术基础都很薄弱的艰苦条件下,与中国人民一起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在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集中体现。 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邓小平: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的发展。
袁隆平: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提高水稻产量 ,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杂交水稻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更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973年-南优二号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004年荣获世界粮食奖 2001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研制:
·1983年,研制出“银河- Ⅰ号”——加速了我国信息化发展。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的“天河—Ⅰ号”超级计算机。它运算速度全球第一,比第二名的美国国家实验室的计算机快30%,速度达到每秒2.5千万亿次运算。 我国自主研发的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 银河—Ⅰ号
1983年12月诞生
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 银河—Ⅱ号
1992年诞生
运算速度为每秒十亿次 银河—Ⅲ号
1997年通过国家鉴定,
运算速度为每秒百亿次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研制:
·1983年,研制出“银河- Ⅰ号”——加速了我国信息化发展。2.生物技术的发展
成就: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
意义:
·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
1965年,中国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链1999年9月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中国成为继美、英、日、德、法之后第六个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参与国,也是参与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1.国家独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前提 2 .党和政府的重视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4.改革开放经济实力的增强5 .科学家的努力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②增强了综合国力①振奋了民族精神③提高了国际地位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