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前209年
前207年
前206年
前202年
大泽乡起义
巨鹿之战
楚汉之争
胜
秦朝灭亡
西汉
回顾: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学习目标
1.西汉是如何建立的?汉初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2.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3.文帝、景帝是如何继承?什么是“文景之治”?
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
长安(西安)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汉高祖刘邦
一、西汉的建立
朝代建立三要素
史称“西汉”
西汉建立初年,
社会面貌如何?
1.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土地荒废。
牛车
2.汉初的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境况?
秦的暴政、秦末战乱造成的。
3.汉初的统治者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敝(同弊)……,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修养生息的政策。
汉高祖
休养生息
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表现。
该政策多实行于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通过减轻人民负担来恢复和发展生产,稳定社会局势。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休养生息:也叫“黄老之学”
二、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的措施:
①“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③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休养生息政策
④轻徭薄赋,“十五税一”,减免徭役及兵役。
效果:汉初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文景之治
三、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前180年,吕后死,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汉文帝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景帝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景帝在位16年,葬于阳陵。
汉景帝
1.政策: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
②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肉刑。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汉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三、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
2.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的表现
“自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
——《史记·平准书》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汉书·食货志》
封建王朝的“治世”
课外拓展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所谓的“治世”和“盛世”,像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所谓“治世”和“盛世”,指的就是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丰衣足食。
秦亡原因:统治者暴政,滥用民力,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苦,被农民起义推翻。
汉兴原因: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出现了“文景之治”。
秦亡汉兴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分组讨论
施行仁政,爱护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等。
西汉建立
休养生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汉高祖:增加农业劳动力;稳定民心,轻徭薄赋
“文景之治”:重视农桑、降低赋税、“以德化民”、勤俭治国
课后练习
1、“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中国流传已久的古训。如今国家提倡构建节约型社会更是赋予了这句古训新的内涵。下列皇帝中,以节俭著称的是(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文帝 D、汉景帝
2、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统治政策,其主观原因是( )
A、经济凋敝 B、土地兼并严重
C、政治腐败,灾荒连年 D、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
3、关于“文景之治”时期的社会情况,你认为不确切的是( )
A、社会相对安定 B、封建经济相对繁荣
C、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D、劳动人民摆脱了贫困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