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历史·必修2 (人民版)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专题概述
课标点击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学习指南
1.学习本单元首先抓住一条主要线索,即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发展和不断深化的过程。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工业文明的力量推动整体世界的形成。
2.新航路的开辟导致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拓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随之而来,这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4.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完成,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建立。基本线索
(1)15世纪末至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航路的开辟及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2)17、18世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荷英法等国殖民扩张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3)工业革命促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世界市场与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栏目链接一、分散的文明基 础
预 览1.分散的原因:
(1)受________水平的局限。
(2)高山、________ 、海洋、________的阻隔。
(3)当时人们缺乏沟通的________和横向交流的驱动力。
2.古代文明的概况。
(1)古代五大文明摇篮:西亚两河流域、北非________、南亚印度河流域、东亚____________和南欧爱琴海沿岸。 栏目链接生产力大河沙漠技术尼罗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基 础
预 览(2)世界五大区域文明:东亚________、南亚佛教和印度教文明、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教文明、欧洲基督教文明、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
3.文明区域的特点:
①文明区域是封闭的,________和________特征相当明显。②基本处于隔绝或完全隔绝的状态。③文明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 栏目链接儒家文明地域性 独立性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应用思考古代世界文明中心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是什么? 国和荷兰的海外殖民扩张是早期殖民扩张的典型代表。其殖民扩张方式大致都一样,都是通过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实行商战等。基 础
预 览1.产生条件:
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如风力、水力资源开发、三圃制)。
②社会分工的扩大。
③商品货币关系市场的发展(如货币地租等)。
2.时间、地点:十四五世纪,地中海沿岸。
3.表现:
①出现雇佣工人集中生产的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二、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手工工场基 础
预 览②商业领域:商人参与生产,商人与工匠间形成雇佣与________关系,出现以交换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组织形式——________。
③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欧洲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栏目链接被雇佣公司基 础
预 览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15世纪,________的扩张阻隔了西欧通往地中海到东方传统商路。
(2)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________和__________,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
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栏目链接三、文明的链接土耳其商品黄金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好望角哥伦布麦哲伦基 础
预 览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引起欧洲 ________ ;_________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中心和贸易枢纽;特权贸易公司建立,推动西欧资本 ________ 的进程。
(2)引起欧洲 ________ ;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加速西欧________瓦解和资本主义发展。
(3)使各地区、各________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从此各地相对独立的历史逐步演变为相互影响的世界历史。 栏目链接“商业革命”大西洋沿岸原始积累“价格革命”封建制度民族基 础
预 览 (4)开始了西欧国家罪恶的殖民历史。
(5)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______的科学性,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栏目链接应用思考1.16世纪(欧洲)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地圆说 ”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 实质反映了开辟新航路的决定因素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2.新航路开辟中的“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体现在大西洋向东绕过非洲或从大西洋向西绕过南美洲都能到达东方。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3.如何区别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1)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商品种类增多,商路贸易中心转移等。
(2)价格革命是指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导致欧洲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投机活跃。它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课堂点睛试用“四个四大”(四大原因、四大条件、四大航海家、四大影响)归纳新航路开辟的情况。
(1)四大原因——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精神动力。
(2)四大条件——生产力的进步、知识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葡西王室的支持。
(3)四大航海家——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4)四大影响——对世界、对欧洲、对亚非拉、对思想文化。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哪些? (1)经济根源: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导致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当黄金成为国内外贸易的唯一支付手段后,需求量急增。新航路的开辟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它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由于黄金是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所以当时欧洲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渴望得到黄金;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并由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泛流传的影响而认定只有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才可以实现他们的黄金梦,到东方去寻金成为一股社会热潮。
(3)直接原因:由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造成商路不畅、货源短缺或转运成本过高导致东方商品在欧洲市场上价格猛涨,欧洲人慨叹并称之为商业危机。于是各国纷纷采取行动,希望另寻出路开辟能够绕过地中海通达东方的新航路。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 (4)精神动力: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是驱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无形的精神动力。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西欧为了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应用示例:1.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 )
A.当时他们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原意,“做得很是时候”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西方人狂热追求货币的梦想很有可能实现,即为强调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条件。B课 堂
导 学2.多角度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栏目链接 (1)对世界的影响。
①人类开始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②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对欧洲的影响。①促进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开始崛起。②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③促使西、葡、荷、英、法等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课 堂
导 学 (3)对亚非拉地区的影响。①对美洲:掠夺财富,屠杀印第安人,给美洲的传统社会带来灭顶之灾。②对亚洲:掠夺财富,大量白银流入,客观上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③对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给非洲传统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
(4)对思想文化的影响。推动欧洲思想、文化、宗教等领域的重大变革,促进资本主义曙光的来临。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应用示例:2.“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列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映了( )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 本题考查对图的理解和认识能力,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求要有时间和空间素养。考查欧洲历史重大事件空间分布和时间。 从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前西方人对世界的认识只有欧洲和亚洲一部分,新航路开辟后后,西方人对世界范围的认识不断扩大。B 栏目链接A.天主教的传播 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日不落帝国”形成课 堂
导 学3.何为世界市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何在? 栏目链接 (1)世界市场:狭义的世界市场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市场交易场所,是世界各国通过互助合作和贸易往来建立起来的商品交换的领域。广义的世界市场是指发展为世界规模的资产阶级经济社会的整体。
(2)意义:①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中心转移: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的商路中心和贸易枢纽。课 堂
导 学 ②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③从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各民族从孤立分散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应用示例:3.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天地。这肯定了( )
A.世界市场的开辟 B.殖民扩张的残酷
C.贩卖黑奴的罪恶 D.资产阶级的贪婪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析能力。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之间联系增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给资产阶级提供了新天地,故选A项。A课件33张PPT。历史·必修2 (人民版)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三 “蒸汽”的力量 栏目链接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基 础
预 览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
(1)____________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海外市场。
(2)____________的推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3)____________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4)___________________的确立,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 栏目链接海外殖民扩张圈地运动手工工场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度基 础
预 览 2.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栏目链接近代机器大工业资本主义大工厂 瓦特万能蒸汽机蒸汽机车基 础
预 览 3.工业革命的影响。
(1)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变为______社会。
(2)促进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__________的进程。
(3) 使人口的________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促进了________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栏目链接工业城市化职业结构科学教育基 础
预 览4.工业革命的扩展。
(1)1825年英国取消__________的禁令,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
(2)1798年,惠特尼使用通用部件制定滑膛枪,推动了通用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__________,使美国机械制造业迅速处于领先地位。 栏目链接机器出口标准化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应用思考1.“蒸汽动力在希腊时代(公元前334—前30年)的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甚至得到应用,但是,仅仅用于开启宇宙大门。不过,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一种新的动力之源。结果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 直到最后研制出适宜大量生产的蒸汽机。”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社会需要的是科技发明的动力之源。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2.有学者指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请问二者指的是什么?“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拓展殖民市场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3.瓦特改良蒸汽机与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一回事吗? 不是。瓦特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1785年,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使工厂摆脱了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但瓦特改良蒸汽机并不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4.工厂与工场是一回事吗? 不是。工厂是直接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单位,通常包括不同的车间,其特点是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工场是手工业者集合在一起生产的场所,其特点是借助简单工具进行手工生产。但是二者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基 础
预 览1.措施。
(1)对内:①进行________,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次__________改革,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化运行机制。
②运用____________思想发展经济,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 ________ ,创立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③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____________制度,维护资本主义__________、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栏目链接二、打造“世界工厂”民主化改革议会制度自由主义经济《国富论》社会福利自由贸易 基 础
预 览④英国企业还大力兴办________,传播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2)对外:推行________,强制推行自由贸易,建立_____________,迫使全世界为英国的商品打开门户。
2.“世界工厂”的确立:
(1)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2)__________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栏目链接 教 育炮舰政策“日不落帝国”伦敦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课堂点睛试用“一、二、三、四、五”归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情况。
(1)一个中心——英国。
(2)两个标志——以珍妮机为开始,以机器制造机器为完成。
(3)三个领域——纺织、动力、交通运输。
(4)四大影响——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社会关系、世界市场。
(5)五个条件——政治前提、资本、劳动力、市场、技术。基 础
预 览1.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
(1)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产生的 ________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________条件。
(2)工业革命推动了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先后发明,成为联结世界经济的________。
(3)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____________的形成,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栏目链接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互补性物质纽带世界殖民体系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2.形成: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________。
3.成熟: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准则。“门户开放”国际经济交流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是什么? 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其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应用思考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课堂点睛试用“三、四、五”(三大影响、四种方式、五个主要国家)归纳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1)三大影响——对殖民地、对殖民国家、对世界市场。
(2)四种方式—— 野蛮的掠夺 、疯狂的屠戮、 不平等贸易、黑奴贸易。
(3)五个国家——西、葡、荷、英、法。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1.“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1)从技术革命分析。
①生产手段变化: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②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场发展到工厂。
③产业结构变化:以农业为中心发展到以工业为中心。
(2)从社会革命分析。
①改变了政治结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兴起,巩固了资本主义在各国的统治基础。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②改变了阶级结构,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
③改变了东西方的国际格局,东方从属于西方。
④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变。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应用示例:1.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下列符合其意的是( )
①促进许多新兴城市的诞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②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转入工业生产 ③很多劳动力被机器生产排挤,为第三产业发展准备了条件 ④工业化意味着财富涌现,人们可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从所学知识可以得知表现在生产力、产业结构、城市化等方面,④错误,因为工业革命造成贫富分化更加严重,人们并不能从中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 。A课 堂
导 学 (1)含义:世界市场,是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广义上是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狭义上是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和领域。
(2)关系。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动力。具体表现:
首先,工业革命冲破种种阻力,向欧、美和亚洲扩展。工业革命深入和扩展的过程,就是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不断传播发展的过程。 栏目链接2.什么叫世界市场?英国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课 堂
导 学其次,英国工业革命向其他国家的扩展,进一步强化了国际分工。例如:美国南方生产的大量优质棉花是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后盾。该地区又成为英国工业品的广阔销售市场,美国棉花与英国工业品的相互流通,成为两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使两地经济休戚相关。
再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人口和资金的流通。外国移民大量涌入美国,不仅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而且带来了欧洲先进的生产技术,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人力资源,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最后,19世纪中叶,英国凭借先进的生产技术、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交通运输和占有广大的殖民地而独占鳌头,成为“世界工厂”,这意味着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和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应用示例:2.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蒸汽机提供动力,工业生产进入机器大生产时期
②蒸汽机使用技术不断提高,推动了动力理论的发展
③蒸汽机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④欧洲列强从以武力侵略为主转向以商品输出为主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实践的产物,科学技术发挥的作用并不大,故②错误,工场手工业时期,列强的侵略以赤裸裸的抢劫为主,工业革命后则以商品输出为主,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则以资本输出为主,故④错误。B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课 堂
导 学3.英国“世界工厂”确立的条件及其表现 栏目链接 (1)条件。
①制度先进: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度。
②殖民霸权: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争夺,18世纪中期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
③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课 堂
导 学④经济政策:英国政府全面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促进了工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2)表现:
①19世纪上半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国际分工日益明确。
②英国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的中心,世界各国联系进一步紧密,表明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应用示例:3.“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材料认为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
A.非洲黑人奴隶的反抗和斗争
B.英国对非洲殖民政策的调整
C.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
D.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应该跟英国的工业化有关,应理解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追求市场和生产原料要求。D 栏目链接课件29张PPT。历史·必修2 (人民版)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二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栏目链接一、“海上马车夫”基 础
预 览1.荷兰殖民扩张的条件。
(1)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新航路开辟后,尼德兰南部的____________成为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2)较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尼德兰北部的________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省份。
(3)荷兰的造船业和对外贸易发达,____________是重要的港口,是荷兰的经济中心,也是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 栏目链接安特卫普荷兰省阿姆斯特丹基 础
预 览 (4)1588年,随着___________被打败,西班牙丧失了海上霸权,商业资本发达的荷兰取而代之。
2.荷兰的殖民扩张。
(1)对外扩张,夺取殖民地(南北美洲、非洲、印度、东南亚)。
(2) __________凭着一支强大的商船队,荷兰成为世界的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无敌舰队”17世纪“海上马车夫”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应用思考“海上马车夫”的含义是什么? ①荷兰造船业发达,船只数量多,技术含量高,造价低。②荷兰运输业发达,拥有一支强大的商船队。③贸易范围广阔,垄断了西北欧的海域贸易以及对亚洲的远洋贸易和对西方“新大陆”的贸易。因此荷兰作为17世纪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获得了“海上马车夫”的美誉。基 础
预 览1.原因。
(1)地理因素: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______________成为繁忙的港口城市。
(2)政治因素:英国推行_________政策,鼓励出口,支持工商业者参与贸易竞争,占领____________。
(3)经济因素:通过“圈地运动”,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发展起来,农产品的商品化,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 栏目链接二、英国的崛起伦敦、利物浦“重商主义”殖民地基 础
预 览(4)军事因素:1588年,英国打败__________的 “无敌舰队”。
2.表现:
(1) 1607年,英国建立在北美第一块殖民地____________ ,殖民扩张的历史开始。
(2)1600年成立的_______________垄断了中英、印英的贸易。
(3)17世纪上半期的三个扩张方向:地中海和____________的商业贸易开发、纽芬兰湾的渔业开发和北美殖民地的农业拓殖。 栏目链接西班牙弗吉尼亚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应用思考早期殖民扩张的方式是什么? 英国和荷兰的海外殖民扩张是早期殖民扩张的典型代表。其殖民扩张方式大致都一样,都是通过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实行商战等。基 础
预 览1.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活动。
(1)___________是早期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新航路开辟后,逐渐垄断了与东方的贸易。
(2)西班牙的殖民活动是和哥伦布的远航探险同时开始的,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在__________建立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殖民大国。 栏目链接三、殖民霸权的角逐葡萄牙中南美洲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2.殖民国家的矛盾与冲突。
(1)荷葡之争,17世纪初,荷兰商人在政府的支持下组建公司,排斥葡萄牙的殖民势力。
(2)英荷战争: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________,矛头直指荷兰,从1652年起经过三次________战争,荷兰不仅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还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航海条例》英荷基 础
预 览 (3)英法的争夺: 17世纪下半叶,英法之间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矛盾渐趋尖锐,最终引发了____________。英国取得了胜利,签订《巴黎和约》,结果英国成为__________,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栏目链接七年战争海上霸主基 础
预 览 1.罪恶:(1) ________ ,如1757—18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印度掠夺10亿英镑的财富。
(2)疯狂的屠戮,如屠杀印第安人。
(3)___________ , 如葡萄牙用镜子、玻璃等廉价商品换取土著人的宝石,珍珠等 。
(4)________,如英国是最大的黑奴贩卖国。(黑奴贸易: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栏目链接四、强盗的贸易野蛮的掠夺不平等贸易黑奴贸易基 础
预 览2.殖民扩张的影响。
(1)加速了欧洲________的原始积累,促进商业活动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使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2)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使其相继卷入了世界________的进程。
(3)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____________的重要途径。 栏目链接资本近代化世界市场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应用思考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课堂点睛试用“三、四、五”(三大影响、四种方式、五个主要国家)归纳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1)三大影响——对殖民地、对殖民国家、对世界市场。
(2)四种方式—— 野蛮的掠夺 、疯狂的屠戮、 不平等贸易、黑奴贸易。
(3)五个国家——西、葡、荷、英、法。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一、“海上马车夫”——荷兰殖民掠夺的背景和特点有哪些? 1.背景:
(1)新航路的开辟。
(2)尼德兰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经营与殖民地的运转贸易。尼德兰南部的安特卫普成为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3)造船业和对外贸易发达。
(4)较好的政治条件:尼德兰革命后,荷兰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这是荷兰之所以强大的主要原因。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2.荷兰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商业资本发达,荷兰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是与对外贸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应用示例:1.荷兰获得“海上马车夫”称号的原因是( )
A.工业发达,商品运销世界各地
B.商业发达,转运世界各地的商品
C.军事发达,打败其他海上强国
D.殖民地广阔,控制各地殖民贸易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 解答本题要了解荷兰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商业资本发达,是靠转运商品来赚取巨额利润。A、C、D三项是其他国家的特点。B课 堂
导 学 (1)条件。
①政治条件: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地理位置: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处在大西洋中心航线的有利地理位置,积极进行海外贸易。
③军事优势:英国重视海军建设,拥有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大海军,为海外殖民提供了军事上的保障。 栏目链接二、英国夺取世界殖民霸权的条件有哪些?如何夺取的?产生了什么影响?课 堂
导 学④物质基础: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为海外殖民提供了物质基础。
⑤国家政策:英国政府一贯重视海外事业,资产阶级革命后更把争夺海上霸权放在了首要位置。
(2)经过。
①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此开始建立海上霸权。
②17世纪中期,英国经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取代了荷兰海上殖民强国的地位。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③17世纪末到18世纪,英法进行了多次战争,尤其是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夺取了法国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从此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3)影响。
①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并且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②在殖民地的商业活动和掠夺,成为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其巨额财产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基金。
③急剧扩大的市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应用示例:2.在长期的争霸战争中,英国最终打败法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实质上反映了( )
A.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B.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
C.英国海军的胜利
D.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社会制度的胜利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 长期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英国最终打败法国,说明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要胜过法国的封建制度。D课 堂
导 学三、正确评价殖民活动 栏目链接 1.对世界:殖民扩张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进程。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2.对西欧:殖民扩张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具有双重作用。(1)破坏性,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灾祸,它导致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2)建设性:殖民主义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进步。课 堂
导 学应用示例:3.“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掠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殖民活动的进步意义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 马克思指出殖民地的宗主国靠“掠夺、奴役和杀人掠货”积累了资本,这实际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D 栏目链接课件30张PPT。历史·必修2 (人民版)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四 走向整体的世界 栏目链接一、电气时代的来临基 础
预 览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
(1)政治:19世纪下半叶,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2)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__________,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物质基础。
(3)技术:____________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栏目链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初步工业化科学技术基 础
预 览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
(1)中心发源地:19世纪70年代,以______和________为发源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2)标志:1866年,德国________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栏目链接美国 德国西门子基 础
预 览 (3)主要成果。 栏目链接电爱迪生内燃机 本茨化工诺贝尔基 础
预 览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电气时代的到来推动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近代化技术和化学工业的发展,为传统农业向________的转化准备了物质条件。
(2)垄断的出现:伴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________组织,现代意义上的________成为工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栏目链接现代农业垄断公司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应用思考1.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前提条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扩展。
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市场需求扩大。②自然科学的重大进展。③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和殖民掠夺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④相对稳定的环境。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2.两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的利用都有什么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的开发和利用,使人类社会生产由手工操作进入蒸汽时代,促进了交通和军事的近代化;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电力的开发和运用,促使社会生产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一系列电气发明: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电报、电话等电气发明推动了电子工业的发展。②石油的开采与利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内燃机,九十年代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柴油机创制成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也推动了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同样也带来了对人类环境的污染。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课堂点睛试用“一、二、三、四、五”( 一个时代、两个中心、三个特点、四点成就、五个新兴行业)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
(1)一个时代——电气时代。
(2)两个中心——美国和德国。
(3)三个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多个国家同时开始、部分国家交叉进行。
(4)四点成就——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
(5)五个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电器制造业。基 础
预 览1.原因:
(1)列强的经济实力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进一步拉大了与______________国家的差距。
(2)垄断加剧了对________的争夺,引发了列强掀起重新瓜分世界的狂潮。
2.表现: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占据优势,__________等后起帝国主义后来居上,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3.美国的扩张。 栏目链接二、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落后市场德、美、日基 础
预 览 (1)提出“门罗主义 ”,成立“泛美同盟”,在“泛美主义”的旗号下使拉丁美洲成为美国的“后院”。
(2)提出“海权论”,发动美西战争,确立在________的霸主地位。
(3)提出“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栏目链接西半球基 础
预 览1.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______趋势。
(2)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__________的创新,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2.标志: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栏目链接三、世界连为一体整体化电信工具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1)框架:资本主义市场。
(2)手段:国际贸易和__________。
(3)内容: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
3.世界一体化的影响。
(1)促进了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
(2)使生产的__________程度提高。殖民主义社会化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3)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性________交流的扩大。
(4)世界一体化使国际关系变得紧张。 文化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工业社会时代,一国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往往就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统一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应用思考基 础
预 览 栏目链接课堂点睛试用“一、二、三”归纳资本主义市场形成的情况。
(1)一个实质——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2)两个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但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其社会进步。
(3)三个动力——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政治动力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政治条件;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一、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新的特点? 1.科学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起来。科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体现得尤其明显。
(1)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许多技术上的发明都是一些工匠依据实践的经验而取得的成果。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技术的影响。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2.多国同时进行。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有的国家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于19世纪60—70年代开始时,除英国、美国北部和法国已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其他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国家有的正处于它的高潮期,如美国的南部、德国和俄国;有的则刚刚起步,如远东的日本和中国。因此,对一些后进的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以德国为例,它一方面积极地吸收、消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又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因而发展的速度异常迅速。起步更晚的日本,则同时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在短期内就取得跳跃式的发展。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应用示例:1.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加强
B.发生的范围领域广泛
C.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
D.各国统治者重视程度加强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 本题属于比较题,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根本区别。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以工人技师为主,发明多为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技术的改进;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绝大多数为科研工作者,自然科学的新发现较多地应用于工业。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相比“科技与生产的结合”是其根本区别。A课 堂
导 学 1.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更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人类社会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2)通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交流渠道。
(3)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和便捷。 栏目链接二、世界连为一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课 堂
导 学2.影响:
(1)积极:①世界一体化,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来了世界动植物的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②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③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的扩大。工业文明和非工业化地区的交流不仅是物质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一体化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 (2)消极:①它扩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及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世界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民族解放运动高涨。②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矛盾加剧,结果导致军备竞赛、军事同盟乃至军事对抗和战争。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应用示例: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
A.亚非拉地区的工业飞速发展
B.促进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D.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带来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欧洲经济一体化不能代表世界经济;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以上三个选项都可排除。注意关键信息“世界经济发展”。A、B、D三项属于工业革命的地区性影响,不是世界性影响。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