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物质的转化
1. 实验室有少量汞不慎洒落,处理方法是将硫黄粉撒在汞的表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HgS,该反应属于( )
A. 置换反应 B. 化合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2.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AgNO3溶液与AlCl3溶液 B. HNO3溶液与K2CO3溶液
C. Cu(OH)2溶液与HNO3溶液 D. MgCl2溶液与ZnSO4溶液
3.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利用复分解反应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CuSO4→Cu(OH)2 B. CaCO3→CaCl2
C. Fe2O3→FeCl2 D. MgCl2→KCl
4. 实现下列物质的转化时,只有加入酸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Fe2O3―→Fe2(SO4)3 B. Zn―→ZnCl2
C. NaOH―→NaCl D. BaCl2―→BaSO4
5. 下列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经验,错误的是( )
A. 用稀硫酸除去铁锈 B. 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C. 用消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在铁桶中配制波尔多液
6. 下列哪一组物质,可直接用于验证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A. 铁、铜、氯化镁 B. 铜、氯化镁、氯化亚铁
C. 镁、氯化亚铁、氯化铜 D. 铁、氯化镁、氯化铜
7. 食醋、食盐、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完成的实验是( )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②鉴别食盐和纯碱 ③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醋酸 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8. 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向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B. 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C. 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 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9. 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于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氢氧化钾的流程如图所示,该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10.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便可以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
如果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氮原子,右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请你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 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此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4) 从微观的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11. 化学活动小组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吹入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不过量),然后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实验后,对“无色溶液”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溶液中只含有NaOH一种溶质。
乙同学猜想:溶液中含有NaOH、Na2CO3和Ca(OH)2三种溶质。
丙同学猜想:溶液中含有NaOH、Ca(OH)2两种溶质。
(1)甲同学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评价乙同学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与探究】甲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若无明显现象即可得出自己猜想正确的结论。
(3)请对甲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选择与甲同学使用的物质不同类别的另一类物质,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则你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
【解释与结论】(5)若通过实验证明甲和丙同学的猜想都是错误的,则无色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归纳与总结】(6)分析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在选择化学试剂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A~I均为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液体,F为气体,I能与A反应生成个数比为1∶2的+2价、+3价铁盐。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H________。
(2)上述①②③④⑤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
(3)写出G→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I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第2课时 物质的转化
1.B
2.D [解析] A项,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铝溶液反应有氯化银沉淀产生,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B项,硝酸溶液与碳酸钾溶液反应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C项,氢氧化铜溶液与硝酸溶液反应有水生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D项,氯化镁与硫酸锌交换成分,没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3.C [解析] CuSO4与可溶性碱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故A项可以;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B项可以;在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的盐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可能生成亚铁盐,故C项不能;氯化镁可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故D项可以。
4.A [解析] Fe2O3是难溶性碱性氧化物,只有与酸反应才能转化为盐,A项正确;活泼金属Zn可以与盐酸或CuCl2等比Zn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盐溶液通过置换反应得到ZnCl2,B项错误;NaOH与盐酸或CuCl2等盐溶液反应都可得到NaCl,C项错误;BaCl2与H2SO4或可溶性硫酸盐反应都可得到BaSO4,D项错误。
5.D [解析] 稀硫酸能与铁锈反应而将铁锈除去,故A项正确;食醋的成分醋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钙而将水垢除去,故B项正确;氢氧化钙具有碱性,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C项正确;配制波尔多液使用硫酸铜,硫酸铜能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而使药效降低,故D项错误。
6.D [解析] 铁和铜都不与氯化镁反应,说明镁在铁和铜的前面,不能证明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A项错误;铜不与氯化镁、氯化亚铁反应,说明铜在镁和铁的后面,不能证明铁和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B项错误;镁与氯化亚铁、氯化铜都反应,说明镁在铁和铜的前面,不能证明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C项错误;铁与氯化镁不反应,说明镁在铁的前面,铁与氯化铜反应,说明铁在铜的前面,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铁>铜,故D项正确。
7.D [解析] ①检验自来水中含有Cl-,氯离子可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进行鉴定,存在Cl-会生成白色沉淀,题干中的用品不能完成;②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纯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醋酸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但醋酸不与氯化钠反应,所以可以用食醋鉴别食盐和纯碱;③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醋酸可以与碳酸钙反应,所以可以用食醋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醋酸;④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可以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的醋酸盐,故可除去水垢。
8.D [解析] 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a点溶液中含有未反应完全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没有反应的氯化镁三种物质,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A项说法正确;bc段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故B项说法正确;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没有生成沉淀或气体,也没有增加,所以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故C项说法正确;d点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一种,故D项说法错误。
9.C [解析] 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依次是CaCO3CaO+CO2↑(分解反应),CaO+H2O===Ca(OH)2(化合反应),Ca(OH)2+K2CO3===CaCO3↓+2KOH(复分解反应)。
10.(1) 只有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均含有氧元素(或都是氧化物) (2) 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 2NO+2CO2CO2+N2 15∶22 (4)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1.(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或氢氧化钠过量)生成溶于水的碳酸钠,碳酸钠又与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氢氧化钠 (2)错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在溶液中能反应,不共存 (3)错误,若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通入二氧化碳也无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碳酸钠 (4)碳酸钠溶液(或碳酸钾溶液,合理即可) (5)Na2CO3、NaOH (6)所加试剂只与被检验物质反应且有明显现象 [解析] (4)只需要选择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并产生明显现象的试剂,比如碳酸钠溶液(或碳酸钾溶液)。(5)若通过实验证明甲和丙同学的猜想都是错误的,说明溶液中除了氢氧化钠还有别的物质,且该物质不是氢氧化钙,故无色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Na2CO3、NaOH。(6)分析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在选择化学试剂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所加试剂只与被检验物质反应且出现明显现象。
12.(1)CaCl2 Fe (2)③⑤ ② (3)3CO+Fe2O32Fe+3CO2 (4)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解析] A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则A是盐酸;B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是碳酸钙。CaCO3+2HCl===CaCl2+H2O+CO2↑,D为液体,则D是H2O,所以F是CO2,C是CaCl2。CO2+C2CO,G是CO,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3CO+Fe2O32Fe+3CO2,H是Fe,E是O2。Fe在O2中燃烧生成Fe3O4,与盐酸反应生成个数比为1∶2的+2价、+3价铁盐。反应①是CaCO3+2HCl===CaCl2+H2O+CO2↑,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②是2H2O2H2↑+O2↑,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③是CO2+C2CO,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④是3CO+Fe2O32Fe+3CO2,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也不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⑤是3Fe+2O2Fe3O4,属于化合反应。所以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③⑤,属于分解反应的是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