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SJ
第4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相应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经历从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使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中,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结合实际意义理解、记忆。
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理解除法的含义。
使学生经历把简单的平均分问题抽象成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体情境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或说明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的来历
“×”是英国数学家欧德菜在300多年前提出来的。他认为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于是就把"+”斜过来,也就是用"×"来表示乘法。
“÷”是300多年前由瑞士数学家拉哈提出的。他在两点中间放上一横表示平均分的意思。我们知道了“×”“÷” 的来历,以后做题时,就应该辨别得更清楚计算得更仔细!
探究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写除法算式
看图与理解
5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6个小朋友坐 ,每车坐2人,要坐( )车。
看图与理解
可以用圆片分一分。
有6人,每2人坐1车,要坐3车。
6个小朋友坐 ,每车坐2人,要坐( )车。
5
3
分析与解答
5
这种平均分还可以写成除法形式即:
6÷2读作:6除以2
6 ÷ 2 = 3
…
除号
这个除号,读作“除以”,表示平均分。
分析与解答
5
除法的意义:
把一些物品按每份几个平均分,求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
总数÷每份数 = 份数
6 ÷ 2 = 3
…
总数
…
每份数
…
份数
想一想
12个苹果,每只小熊分3个,可以分给( )只小熊。
4
=
3
4
12÷
易错警示:12个苹果,每只小熊分3个(必须是平均分),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3?故用除法计算:12÷3=4。
探究按几份平均分写除法算式
分析与解答
可以用小棒分一分。
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每组( )人。
6
2
把6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2人。
分析与解答
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6 ÷ 3 = 2
…
被除数
读作:6除以3等于2。
写成:
你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吗?
…
除数
…
商
总数÷份数 =每份数
想一想
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支。
4
=
2
4
8÷
求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达标检测,巩固练习
1.
10块砖,每次搬2块,( )次搬完。
5
=
2
5
10÷
2.
9个南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筐放( )个。
3
=
3
3
9÷
3.
=
15
3
5
÷
(1)有15本书,每3本一堆,摆成了( )堆。
5
3.
=
15
5
3
÷
(2)有15本书,平均摆成5堆,每堆( )本。
3
4.读除法算式,再说出被除数、除数和商。
8÷4=2
15÷3=5
24÷6=4
…
被除数
…
…
除数
商
…
被除数
…
…
除数
商
…
被除数
…
…
除数
商
5.根据要求除法算式,再说出被除数、除数和商。
(1)被除数是12,除数是4,商是3。
6÷2=3
12÷4=3
(2)除数是2,被除数是6,商是3。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我们认识了除法。
课堂小结
6个小朋友坐 ,每车坐2人,要坐3车。
可以用除法计算,写成:
6 2=3
÷
÷
…
除号
6÷2读作:6除以2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每组2人。
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写成: 6 ÷ 3 = 2
…
被除数
…
…
除数
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3.除法意义的认识,被除数、除数、商。
1.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