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无言之美》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无言之美》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2 20:4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无言之美
朱光潜
1. 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2. 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 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走近作者
朱光潜,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整体感知
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即“言不尽意”。
细读感悟
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者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还能达到美吗?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也不必”,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旨也能达到美。
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 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者一共从五种艺术入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无言”也能产生美。
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以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
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
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
从戏剧中“静”的表现来突出无言之美;
从雕刻艺术的低眉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 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①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②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用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需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③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话剧的静态之美,雕刻的含蓄不流露之美来论证。
文本探究
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
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单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一切宽阔宏伟之景,一切悲凉之意,给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
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数万言都难以说尽的,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
品味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如《孤独之旅》,文章结尾仅仅以鸭子下蛋作结,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长大了,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而像是千言万语促使着我们在大脑中构造画面,这就是一种“无言之美”。
板书设计
绘画的选择之美
文学的意蕴之美
音乐的无声之美
话剧的静态之美
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
无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