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1.下列各数中,不是有理数的是( )
A. B.0 C.﹣π D.|﹣20|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数轴上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B.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
C.最大的负整数是﹣1 D.0的倒数是0
3.山西是我国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其总面积约为16万平方千米,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平方千米
A.0.16× B.16× C.1.6× D.1.6×
4.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下列式子中成立的是( )
A.a+b>0 B.a﹣b<0 C.ab>0 D.|a|<|b|
5.若(a﹣3)与(2a﹣3)互为相反数,则a的值为( )
A.﹣3 B.1 C.2 D.0
6.下列各组式子中,不是同类项的是( )
A.3和﹣2 B.0.5mn与2mn
C.2a2b与﹣4ba2 D.x2y3与﹣x3y2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四次三项式 B.xy的系数是0
C.的常数项是1 D.最高次项是
8.下列变形中,正确的是( )
A.若ac=bc,则a=b B.若,则a=b
C.若a=b,则a+3=b﹣3 D.若a=b,则
9.多项式x2﹣3kxy﹣3y2+xy﹣8化简后不含xy项,则k为( )
A.0 B.﹣ C. D.3
10.如果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8=12﹣a的解,则a的值是( )
A.﹣20 B.4 C.﹣3 D.﹣10
二、填空题
11.﹣16的绝对值是_____.
12.计算的结果是_____.
13.把2.895精确到0.01是_____.
14.若是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则_____.
15.若有理数a,b互为倒数,c,d互为相反数,则=_____.
16.已知x2+3x﹣1=0,则2x2+6x+2008=_____.
三、解答题
17.计算:
(1) (2)
18.化简下列各式:
(1)2a2b﹣3ab﹣14a2b+4ab
(2)2(2a﹣3b)﹣3(2b﹣3a)
19.解方程:
(1)5x﹣8=﹣3x﹣2
(2)4(y﹣3)=6﹣(y+3)
20.已知A=b2﹣a2+5ab,B=3ab+2b2﹣a2
(1)化简:2A﹣B;
(2)已知a,b满足(a+1)2+|b+2|=0,求2A﹣B的值.
21.岳麓山是旅游胜地,据统计2019年9月30日岳麓山旅游人数为2万人,十一黄金周期间,岳麓山7天中每天旅游人数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正数表示比9月30日多的人数,负数表示比9月30日少的人数):
(1)请判断7天内游客人数量最多和最少的各是哪一天?它们相差多少万人?
(2)求这7天去岳麓山旅游的总人数
22.我们将这样子的式子称为二阶行列式,它的运算法则公式表示就是=ad-bc,例如.
(1)请你依此法则计算二阶行列式.
(2)请化简二阶行列式,并求当x=4时二阶行列式的值.
23.如图是一种数值转换的运算程序:
(1)若第一次输入的数为x=7,则第2次输出的数为 ;
(2)若第1次输入的数为8,求第2019次输出的数是多少?
(3)是否存在第一次输入的数x,使第2次输出的数是x的2倍?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4.对于数轴上的A、B、C三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其中一个点与其它两个点的距离恰好满足2倍的数量关系,则称该点是其它两个点的“至善点”.例如:若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3、4,则点B是点A、C的“至善点”.
(1)若点A表示数﹣2,点B表示数2,下列各数、0、1、6所对应的点分别为C1、C2、C3、C4,其中是点A、B的“至善点”的有 (填代号);
(2)已知点A表示数﹣1,点B表示数3,点M为数轴上一个动点:
①若点M在点A的左侧,且点M是点A、B的“至善点”,求此时点M表示的数m;
②若点M在点B的右侧,点M、A、B中,有一个点恰好是其它两个点的“至善点”,求出此时点M表示的数m.
参考答案
1.C
【分析】
根据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解:|﹣20|=20,
,0,|﹣20|是有理数,﹣π不是有理数.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掌握有理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D
【分析】
根据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以及实数的意义即可判定选项A、B、C是否正确,根据倒数的定义可判断D.
【详解】
解:A,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最大的负整数是﹣1,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0没有倒数,故此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和倒数,掌握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和倒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3.D
【分析】
将一个绝对值较大的数写成科学记数法a×10n的形式时,其中1≤|a|<10,n为比整数位数少1的,16万平方千米=160 000平方千米,科学记数法的一般形式为:a×10n,在本题中a应为1.6,10的指指数为6-1=5.
【详解】
解:16万平方千米=160 000平方千米=1.6×105平方千米.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记数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科学记数法的正确表示.
4.B
【分析】
根据数轴可以判断a、b的正负,进而即可判断各个选项的正误.
【详解】
解:由数轴可得,
a<0<b且|a|>|b|,
则a+b<0,a﹣b<0,ab<0,
故选项B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结合数轴来判断式子的正负,能够通过数轴判断出a,b的正负是解题的关键.
5.C
【分析】
根据相反数的性质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a的值.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a﹣3+2a﹣3=0,
解得:a=2,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相反数和一元一次方程,掌握相反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6.D
【分析】
根据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
解:A.两个常数是同类项,故不符合题意;
B.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是同类项,故不符合题意;
C.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是同类项,故不符合题意;
D.x2y3与﹣x3y2,相同字母的指数不同,不是同类项,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同类项,掌握同类项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7.A
【分析】
根据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及单项式的次数、系数的定义解答.
【详解】
A选项:多项式中共有三项,最高次数是4,所以四次三项式,故正确;
B选项:xy的系数是1,故错误;
C选项:的常数项是-1,故错误;
D选项:最高次项是,故错误.
故选A.
【点睛】
考查了单项式、多项式,需注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8.B
【分析】
根据等式的性质,可以判断各个选项中的式子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解:A,若ac=bc,当c=0时,则a不一定等于b,故选项A错误;
B,若,则a=b,故选项B正确;
C,若a=b,则a+3=b+3,故选项C错误;
D,若a=b,则,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9.C
【分析】
先将原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再令xy这一项的系数为0,然后解关于k的方程即可求出k.
【详解】
解:原式=x2+(1﹣3k)xy﹣3y2﹣8,
因为不含xy项,
故1﹣3k=0,
解得:k=.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多项式的化简,掌握多项式中不含某一项说明该项的系数为0是解题的关键.
10.B
【分析】
将x=﹣2代入原方程即可求出a的值.
【详解】
解:将x=﹣2代入ax2﹣8=12﹣a,
得:4a﹣8=12﹣a,
解得:a=4,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1.16
【分析】
直接利用绝对值的定义得出答案.
【详解】
解:﹣16的绝对值是:16.
故答案为:16.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绝对值,掌握绝对值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2.﹣
【分析】
直接利用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
=﹣×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除法,掌握有理数的除法运算的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3.2.90
【分析】
根据小数点后第3位上的数字是5,利用四舍五入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小数点后第3位上的数字是5,
∴2.895≈2.90,
故答案为:2.9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近似数,掌握近似数的求法是解题的关键.
14.
【分析】
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由题意得:,
解得:,
故填:-1.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题的关键熟练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15.1
【分析】
根据有理数a,b互为倒数,c,d互为相反数,可以求得ab=1,c+d=0,然后整体代入即可求得所求式子的值.
【详解】
解:∵有理数a,b互为倒数,c,d互为相反数,
∴ab=1,c+d=0,
∴
=02019+(﹣)2018
=0+1
=1,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求值,掌握倒数,相反数的概念及整体代入法是解题的关键.
16.2010
【分析】
先由x2+3x﹣1=0,得x2+3x=1,再把2x2+6x+2008化为2(x2+3x)+2008,运用整体代入法求解.
【详解】
解:已知x2+3x﹣1=0,
则x2+3x=1,
所以2x2+6x+2008=2(x2+3x)+2008=2×1+2008=2010,
故答案为:201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求值,掌握整体代入法是解题的关键.
17.(1)﹣1;(2)﹣9
【分析】
(1)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
(2)根据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乘除法和减法法则计算即可.
【详解】
解:(1);
(2)
=﹣8﹣1
=﹣9.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8.(1)﹣12a2b+ab;(2)13a﹣12b
【分析】
(1)直接合并同类项即可;
(2)先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即可解答本题.
【详解】
解:(1)2a2b﹣3ab﹣14a2b+4ab
=﹣12a2b+ab;
(2)2(2a﹣3b)﹣3(2b﹣3a)
=4a﹣6b﹣6b+9a
=13a﹣12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加减,掌握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9.(1)x=;(2)y=3
【分析】
(1)按照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骤解方程即可;
(2)按照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骤解方程即可.
【详解】
解:(1)移项得:5x+3x=8﹣2,
合并同类项得:8x=6,
系数化为1得:x=;
(2)去括号得:4y﹣12=6﹣y﹣3,
移项得:4y+y=12+6﹣3,
合并同类项得:5y=15,
系数化为1得:y=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20.(1)﹣a2+7ab;(2)13
【分析】
(1)把A与B代入2A﹣B中,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即可得到结果;
(2)利用平方和绝对值的非负性求出a与b的值,再代入化简后的结果中计算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1)∵A=b2﹣a2+5ab,B=3ab+2b2﹣a2,
∴2A﹣B=2(b2﹣a2+5ab)﹣(3ab+2b2﹣a2)=2b2﹣2a2+10ab﹣3ab﹣2b2+a2=﹣a2+7ab;
(2)∵(a+1)2+|b+2|=0,
∴ ,
∴a=﹣1,b=﹣2,
则原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整式的化简求值,掌握绝对值的非负性和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1.(1)游客人数量最多的是3日,最少的是5日,相差1.4万人;(2)这7天去岳麓山旅游的总人数为15.1万人
【分析】
(1)比较统计表中的数据,即可得出旅游人数最多的是哪天,最少的是哪天,以及它们相差多少万人;
(2)首先计算出这7天超出2万人的人数变化和,再算出黄金周期间的总人数.
【详解】
解:(1)游客人数量最多的是3日,最少的是5日,他们之间相差: (万人)
∴游客人数量最多的是3日,最少的是5日,相差1.4万人;
(2)0.5+0.7+0.8﹣0.4﹣0.6+0.2﹣0.1=1.1(万人),
2×7+1.1=15.1(万人)
答:这7天去岳麓山旅游的总人数为15.1万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2.(1)17;(2)6x﹣16,8
【分析】
(1)根据,把相应的数代入即可求得所求式子的值;
(2)根据题意可以化简二阶行列式,然后将x=4代入化简后的式子即可解答本题.
【详解】
解:(1)
=3×3﹣(﹣2)×4
=9+8
=17;
(2)
=(2x﹣3)×4﹣(x+2)×2
=8x﹣12﹣2x﹣4
=6x﹣16,
当x=4时,6x﹣16=6×4﹣16=24﹣16=8.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定义新运算及整式的化简求值,掌握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3.(1)5;(2)1;(3)存在,x的值为2或1
【分析】
(1)第一次输入的数为x=7,代入运算程序计算即可得出结果;
(2)第1次输入的数为8,从第1次开始输出的数分别为4,2,1,4,2,1,…,得出输出的数为4,2,1三个数一循环,根据规律,即可得出结果;
(3)当x为偶数时,第1次输出的数为x,然后需要分两种情况分别讨论:①当x为奇数时,第2次输出的数为x+3,则x+3=2x;②当x为偶数时,第2次输出的数为×x,则×x=2x,分别解方程并检验方程的根是否符合题意即可;当x为奇数时,第1次输出的数为x+3,且x+3为偶数,第2次输出的数为(x+3),则(x+3)=2x,解方程并检验方程的根是否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
解:(1)第1次输入的数为x=7,
第1次输出的数为7+3=10,
第2次输出的数为10×=5;
(2)第1次输入的数为8,
第1次输出的数为8×=4,
第2次输出的数为4×=2,
第3次输出的数为2×=1,
第4次输出的数为1+3=4,
第5次输出的数为4×=2,
第6次输出的数为2×=1,
∴输出的数为:4,2,1三个数一循环,
∵2019÷3=673,
∴第2019次输出的数是1;
(3)存在;
当x为偶数时,第1次输出的数为x,
①当x为奇数时,
第2次输出的数为:x+3,
则x+3=2x,
解得:x=2;
②当x为偶数时,
第2次输出的数为:×x,
则×x=2x,
解得:x=0,不合题意舍去;
当x为奇数时,
第1次输出的数为x+3,且x+3为偶数,
∴第2次输出的数为:(x+3),
则(x+3)=2x,
解得:x=1.
综上所述,存在输入的数x,使第二次输出的数是x的2倍,x的值为2或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程序框图与有理数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24.(1)C1、C4;(2)①﹣5;②点M表示的数m可以为5,7,11
【分析】
(1)根据C1、C2、C3、C4所表示的数,分别计算这个点到A、B的距离,根据“至善点”的意义进行判断即可;
(2)①点M在点A的左侧,则m<﹣1,点M是点A、B的“至善点”,则有2MA=MB,列方程求解即可;
②点M在点B的右侧,则m>3,由点M、A、B中,有一个点恰好是其它两个点的“至善点”,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M是A、B的“至善点”,A是B、M的“至善点”,B是A、M的“至善点”,分别建立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
解:(1)当C1=﹣时,AC1=|﹣+2|=,BC1=|2+|=,有BC1=2AC1,因此C1符合题意;
当C2=0时,AC2=|0+2|=2,BC2=|2+0|=2,有BC2=AC2,因此C2不符合题意;
当C3=1时,AC3=|1+2|=3,BC3=|2﹣1|=1,有3BC3=AC3,因此C3不符合题意;
当C4=6时,AC4=|6+2|=8,BC4=|2﹣6|=4,有2BC4=AC4,因此C4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1、C4;
(2)①点M在点A的左侧,则m<﹣1,
点M是点A、B的“至善点”,因此有2MA=MB,即2(﹣1﹣m)=3﹣m,
解得,m=﹣5,
②点M在点B的右侧,则m>3,
点M、A、B中,有一个点恰好是其它两个点的“至善点”,
Ⅰ)若M是A、B的“至善点”,则2MB=MA,即2(m﹣3)=m+1,解得m=7,
Ⅱ)若A是B、M的“至善点”,则2AB=AM,即2(3+1)=m+1,解得m=7,
Ⅲ)若B是A、M的“至善点”,则2AB=BM或AB=2BM,即2(3+1)=m﹣3或3+1=2(m﹣3),解得m=11或m=5,
答:点M表示的数m可以为5,7,1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至善点”的含义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掌握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方法和“至善点”的含义并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