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1.如果高出海平面 20 米,记作+20 米,那么-30 米表示( )
A.高出海平面 30 米 B.低于海平面 30 米 C.不足 30 米 D.低于海平面 20 米
2.下列各式,,,,1,xy﹣1,中,单项式有( )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3.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4.根据《长沙市电网供电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长沙电网建设改造投资规模达到15000000000元,确保安全供用电需求数据150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B. C. D.
5.已知,,则的值为( )
A.1 B. C.5 D.
6.若单项式3x yn与-2xmy3是同类项,则( )
A.m=2,n=-3 B.m=-2,n=3 C.m=-2,n=-3 D.m=2,n=3
7.在数轴上,把表示﹣4的点移动1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对应点表示的数为( )
A.﹣2 B.﹣6 C.﹣3 或﹣5 D.无法确定
8.把方程的分母化成整数后,可得方程( )
A. B.
C. D.
9.关于的方程与的解相同,则的值是( )
A.-1 B.1 C.2 D.3
10.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单项式:a,﹣a2,a3,﹣a4,a5,﹣a6,……,第n个单项式是( )
A.an B.﹣an C.(﹣1)n+1an D.(﹣1)nan
11.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72,其中最小的一个偶数是( )
A.﹣22 B.﹣24 C.﹣26 D.﹣28
1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4本,则剩余23本;如果每人分5本,则还缺22本,这个班有学生( )
A.45名 B.50名 C.55名 D.60名
二、填空题
13.比较大小:________-0.6.
14.计算:,则=_______.
15.已知多项式是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则___.
16.若(a2-a+4)+A=a2-3a-1,则A=____.
17.小明今年的年龄是13岁,小华的年龄的3倍比小明的2倍多10岁,如果设小华的年龄为x岁,那么可以得到方程:_____.
18.小强在解方程时,不小心把一个数字用墨水污染成了x=1﹣,他翻阅了答案知道这个方程的解为x=1,于是他判断●应该是_______.
三、解答题
19.计算:
(1) (2)
20.解方程:
(1)
(2)
21.若方程与方程的解相同,求的值.
22.(1)化简 :;
(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a 2 ,b
23.检修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某天自A地出发, 到收工时,行走记录为(单位:千米):
+8、-9、+4、+7、-2、-10、+18、-3、+7、+5
回答下列问题:
(1)收工时在A地的哪边 距A地多少千米
(2)若每千米耗油0.3升,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升
24.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90千米,几小时两列火车相遇?
25.(1)已知: ,求的值为_____;
(2)当式子有最大值时,最大值是 .
(3)材料:在学习绝对值时,我们知道了绝对值的几何含义,如|5-3|表示5、3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5+3|=|5-(-3)|,所以|5+3|表示5、-3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那么的最小值是
(4)求的最小值以及取最小值时的值.
26.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A,B,C,其中,,如图所示.设点A,B,C所对应数的和是p.
(1)若以B为原点,写出点A,C所对应的数,并计算p的值;若以C为原点,p又是多少?
(2)若原点O在图中数轴上点C的右边,且,求p.
参考答案
1.B
【分析】
高出海平面20米,记作+20米,“+”代表高出,则“ ”代表低于,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代表高出,“ ”代表低于,则 30米表示低于海平面30米.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负数的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确定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B
【分析】
根据单项式的定义来解答,其定义为:数字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单项式.
【详解】
解:根据单项式的定义可知,,,,1,xy﹣1,中,单项式有,,1,单项式有3个.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单项式.
3.A
【分析】
化简各选项中的式子即可得到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详解】
解:∵A.,故A正确;
B. ,故B错误;
C. ,故C错误;
D. ,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化简、绝对值、相反数、有理数的除法和乘法,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它们各自的计算方法.
4.C
【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详解】
数据150 0000 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5×1010.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5.B
【分析】
先去括号进行化简,然后把,代入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
=
=,
∵,,
∴原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混合运算,去括号法则和添括号法则,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进行解题.
6.D
【分析】
根据同类项的定义,列出关于m,n的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3x yn和-2xmy3是同类项,
∴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同类项的定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同类项定义中的两个“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属于基础题.
7.C
【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把表示﹣4的点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或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然后根据数轴表示数的方法可分别得到所得到的对应点表示的数.
【详解】
把表示﹣4的点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为-5,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为-3.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数轴上原点左边的点表示负数,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右边的点表示的数要小.也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8.B
【分析】
本题方程两边都含有分数系数,在变形的过程中,利用分数的性质将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将小数方程变为整数方程,把含分母的项的分子与分母都扩大原来的10倍.
【详解】
解:把原方程的分母化为整数得,
故选B.
【点睛】
分母化成整数的过程的依据是分数的性质,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9.D
【分析】
先解方程求出的值,再把求得的的值代入,解关于的方程即可求出的值.
【详解】
∵,
∴x=- ,
把x=- 代入,得
,
解之得
k=3.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为: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10.C
【详解】
【分析】观察字母a的系数、次数的规律即可写出第n个单项式.
【详解】观察可知次数序号是一样的,奇数位置时系数为1,偶数位置时系数为-1,则有
a,﹣a2,a3,﹣a4,a5,﹣a6,……,(﹣1)n+1 an.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题——单项式、数字的变化类,注意字母a的系数为奇数时,符号为正;系数字母a的系数为偶数时,符号为负.
11.C
【分析】
相邻两个偶数的差为2,由此可设最小的偶数是x,则其余两个偶数分别是(x+2)、(x+4),这三个连续偶数的和为72,由此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设最小的偶数是x,则其余两个偶数分别是(x+2)、(x+4),
依题意得:x+x+2+x+4=﹣72,
解得x=﹣26.
即最小的一个偶数是﹣26.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明确相邻的两个偶数相差2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A
【解析】
【分析】
设共有x个学生,用x分别表示图书数量,根据两种分法图书相等列方程求解.
【详解】
解:设共有x个学生,根据题意得
4x+23=5x﹣22
解得x=45.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13.<
【解析】
【分析】
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进行比较.
【详解】
因为|〉|-0.6|,
所以<-0.6.
故答案是:<.
【点睛】
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
14.-1
【分析】
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得a-1=0,b+2=0,再解可得a、b的值,然后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得:a-1=0,b+2=0,
解得:a=1,b=-2,
故a+b=-1.
故答案为-1.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偶次幂和绝对值具有非负性.
15.8.
【分析】
根据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可得=0,b=2,再解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得:=0,b=2,
解得:,b=2,
则,
故答案为8.
【点睛】
本题考查多项式,解题关键是掌握多项式次数的确定方法.
16.-2a-5
【详解】
A=a 3a-1 (a a+4)=a 3a-1 a +a-4= -2a-5,
故答案为;-2a-5.
17.3x﹣2×13=10.
【解析】
【分析】
设小华的年龄为x岁,根据等量关系“小华的年龄×3-小兵的年龄×2倍=10岁” ,列出方程即可.
【详解】
设小华的年龄为x岁,由题意可得:3x﹣2×13=10.
故答案为:3x﹣2×13=10.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根据他们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列出方程.
18.1
【分析】
●用a表示,把x=1代入方程得到一个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求得a的值.
【详解】
●用a表示,把x=1代入方程得1=1﹣,解得:a=1.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方程的解的定义,方程的解就是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理解定义是关键.
19.(1)21;(2)0.
【分析】
1)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乘除运算,最后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结果;
(2)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再计算括号内的、继而计算减法可得.
【详解】
(1)原式=4+8+9=21;
(2)原式=-1-
=-1-(-6-4+9)=-1-(-1)=0
【点睛】
此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20.(1);(2)y=6
【分析】
(1)先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即可;
(2)先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即可;
【详解】
解:(1)
4(2x-1)-2(10x-1)=3(2x+1)-12,
8x-4-20x+2=6x+3-12,
-18x=-7,
;
(2)5(y+6)=9-3(1-3y)
5y+30=9-3+9y
5y+30=6+9y
5y-9y=6-30
-4y=-24
y=6;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仅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针对方程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步骤都是为使方程逐渐向x=a形式转化.
21.
【分析】
先解方程,然后将x的值代入方程,求出a的值,最后将a的值代入即可.
【详解】
解:,
去分母得:5(x+1)-2(2x-1)=5x+10,
去括号得:5x+5-4x+2=5x+10,
移项得:5x-4x-5x=10-5-2,
合并同类项得:-4x=3,
系数化为1得:,
将,代入程得;
;
解得:,
将,代入=-.
【点睛】
此题考查了同解方程,本题解决的关键是能够求解关于x的方程,要正确理解方程解的含义.
22.(1)﹣7a2b﹣6ab2﹣3c;(2),12.
【分析】
(1)先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的关键根据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将代数式化简,然后把给定的值代入求值.
【详解】
(1)原式=5a2b﹣10ab2+5c﹣8c﹣12a2b+4ab2=﹣7a2b﹣6ab2﹣3c;
(2)原式a﹣2ab2a+2b2=﹣3ab2
当a=﹣2,b时,原式=-3×(-2)6+6=12.
【点睛】
(1)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去括号法则,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这是各地中考的常考点.
(2)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主要考查了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以及合并同类项的知识点.关键是去括号,去括号要特别注意符号的处理.
23.(1)收工时在A地的东边距A地25千米;(2)从出发到收工共耗油21.9升.
【分析】
(1)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将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行走记录相加,如果是正数,检修小组在A地东边;如果是负数,检修小组在A地西边;
(2)将每次记录的绝对值相加得到的值×0.3升就是从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升.
【详解】
(1)+8-9+4+7-2-10+18-3+7+5=8+4+7+18+7+5-9-2-10-3=25,
答:收工时在A地的东边,距A地25米;
(2)8+9+4+7+2+10+18+3+7+5=73(千米),
73×0.3=21.9(升),
答:共耗油21.9升.
24.4小时后两列火车相遇.
【分析】
设x小时两列火车相遇,根据两车所走的距离之和=700列出方程即可.
【详解】
解:设x小时两列火车相遇,
85x+90x=700
175x=700,
x=4.
答:4小时后两列火车相遇.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准确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5.(1);(2)4;(3)4;(4)x=2
【分析】
(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x、y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2)根据的非负性即可得解;
(3))|x+1|+|x-3|的最小值,即x到-1的距离与到3的距离之和最小,从而确定答案;
(4)将|x-3|+|x-2|+|x+1|变形,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3)的结论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
根据题意得,x+y=0,3-y=0,
解得x=-3,y=3,
∴;
(2)∵(x+y)2≥0,
∴(x+y)2=0时,即x=-y时,有最小值0;
∴4
∴的最大值是4
(3)∵|x+1|+|x-3|可表示为x到-1与3两点距离的和,
∴当x在-1与3之间时,|x+1|+|x-3|有最小值|3-(-1)|=4,
(4)∵|x-3|+|x-2|+|x+1|=(|x-3|+|x+1|)+|x-2|,
根据问题(3)可知,要使|x-3|+|x+1|的值最小,x的值只要取-1到3之间(包括-1、3)的任意一个数,
要使|x-2|的值最小,则x=2,
∴当x=2时能同时满足要求,
∴当x=2时最小,最小值=3+1=4.
【点睛】
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读懂并理解题目材料,会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6.(1)-2,1,-1,-4;(2)-88.
【详解】
试题分析:(1)先确定原点,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确定点A,C所对应的数,从而计算出p;(2)原点在点C的右边,说明点C表对应的数是-28,由此确定点A,B对应的数.
试题解析:(1)以B为原点,点A,C分别对应-2,1,p=-2+0+1=-1.
以点C为原点,p=(-1-2)+(-1)+0=-4.
(2)p=(-28-1-2)+(-28-1)+(-28)=-88.
考点:数轴,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