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莱茵河(lái) 入场券(juàn)
B.恬静(tián) 微波粼粼(nín)
C.盲姑娘(wáng) 千丝万缕(lǚ)
D.纯熟(chún) 清幽(yōu)
2.“巍巍乎若太山”中,“若”字解释为( )
A.好像 B.如果 C.假如
3.《伯牙鼓琴》的故事在我国古诗中常有提及,下列诗句中与这个故事无关的一项是( )
A.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D.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4.下面的材料中,能概括柳公权书法特点的一句是( )
A.他的字结构紧凑,骨力秀挺,洒脱而有法度,对后世影响极大。
B.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C.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D.柳公权一面写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好字,一面讲出一句句有利国家的直言,直到他八十八岁去世。
5.下面是六年级(一)班同学给这次习作(《习作:我的拿手好戏》)拟的题目,其中,不符合习作内容的一项是 ( )
A.我学会了游泳 B.三招挑西瓜
C.我的拿手菜
二.填空题(共5小题)
6.结合语境读拼音写汉字。
(1)那个máng 姑娘走在lái yīn 河边,月光照在她的脸上,就像一lǚ 轻纱似的。
(2)我们的老师chún 熟地按动琴jiàn ,一曲动听的音乐让我们táo
醉了,这是著名音乐家贝多芬pǔ 写的曲子。
7.选词填空。
幽静 恬静 安静
(1)放学后,教室里 极了。
(2)一天晚上,贝多芬在 的小路上散步。
(3)月光照在她 的脸上。
8.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填序号)
A.遗憾、内疚 B.迫切、渴望 C.诚恳、热情
(1)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2)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3)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9.选词填空。
妙笔生花 高山流水 栩栩如生 巧夺天工 轻歌曼舞
(1)人们常用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李白 ,斗酒百篇,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3)仙女们 ,把五彩缤纷的花瓣撒向人间。
(4)这些蜡像 ,可谓 。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锺子期死, ,终身不复鼓琴, 。
(2)《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 ,这个故事最后得出“耕当问奴, ”的结论。
(3)中国的国剧是 ,演员们用 解决了马匹无法在舞台上驰骋的尴尬;“刀(枪)下场”可以视为动态的 ,我还知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 ”“ ”“ ”
等三字词语与戏曲有关。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1.按要求写句子。
(1)琴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根据意思写出原文语句)
(2)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改为被字句)
(3)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第二自然段的语句,哪些是描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描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请把相应的语句序号填在横线上。
实实在在的事物:
事物引起的联想:
(2)用“ ”画出第三自然段中体现音乐艺术巨大感染力的句子。
(3)月光照耀下的大海有什么变化?下面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月光照在浪花上,海上波涛汹涌。
②月亮升起来,海上微波粼粼。
③月亮升高了,海上卷起巨浪。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4)第二自然段通过兄妹俩的联想描写了《月光曲》的音乐变化,请给下列正确的理解打“√”,错误的打“×”。
A.第②、第③句描写表现了音乐节奏的逐渐增强。
B.第④句描写表现了琴声舒缓柔和。
C.第⑤、第⑥句描写表现了乐声气势高昂激越。
13.课外阅读。
冬夜里的野玫瑰
①维也纳的冬天,从阿尔卑斯山上袭来的寒风锋利如刃。
②舒伯特很穷,家里没有钢琴,只好每天到学校练琴。那一个夜晚,他从学校里练完钢琴回家,走在寂静的路上,只听到风响,只看见路灯闪烁,夜色笼罩的街上显得有些凄清。
③路过一家旧货店的时候,舒伯特忽然看见一个小男孩。舒伯特认识这个小男孩,他跟自己学过音乐,和自己一样,是个穷孩子,甚至比自己还要一贫如洗。
④夜这么深了,小男孩没有回家,还站在寒冷的街头干什么?舒伯特一眼看见了小男孩手里拿着的东西,那是一本书和一件旧衣服。舒伯特立刻明白了,小男孩是要卖这两样东西,可是谁会买一本没什么用的旧书和一件破旧的衣服呢?
⑤儿时的舒伯特也有这样的经历和心境,他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滋味。舒伯特望着这个小男孩,小男孩正抬起头,那充满忧郁和无奈的目光和他的目光相撞,他看见孩子的眼睛里噙满泪水。舒伯特弯腰将自己的衣兜掏了个遍,把所有的钱都掬了出来。可惜他没有多少钱。舒伯特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将那些钱交给小男孩说:“那本书卖给老师吧!”
⑥舒伯特随手翻看着那本旧书。忽了,禁不住站在路灯下仔细读起来,最后居然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少年看见红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
⑦这是歌德的诗《野玫瑰》。不知怎么搞的,蓦然之间,寒冷的风,漆黑的夜都不存在了,连周围的世界都不存在了,舒伯特的眼前只有那盛开的野玫瑰,鲜红如火。他似乎闻到了野玫瑰扑鼻的芳香,看到了顽皮孩子的身影……
⑧一段清新而亲切的旋律,就这样,从浓重的夜色中,从寒冷的夜风中飘来,他飞也似的跑回家,把这段美妙的旋律记了下来,这就是舒伯特一直流传至今的曲子《野玫瑰》。现在,这首曲子的手稿已经价值连城了。
(1)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用“══”画出文中两处描写舒伯特很穷的句子,然后说说为什么如此贫穷的他,还坚持买小男孩的旧书。
(3)用“ ”画出第②段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用“ ”画出第⑦段中运用联想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舒伯特 。
五.习作(共1小题)
14.习作。
生活是万花筒,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读书、踢球、画画儿、手工制作、集邮、种花、养兔……十一二岁的你同样拥有一片蓝天,一方乐土。在那里你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着,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那里的一切都让你着迷,令你陶醉。请你以“ 真让我着了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出你的真实感受。注意把题目补充完整。
第七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解答】A..有误,“入场券”的“券”应读“quàn”,指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读“xuàn”时,指拱券,门、窗、桥梁等建筑成弧形的构件。
B.有误,“微波粼粼”的“粼”应读“lín”。
C.有误,“盲姑娘”的“盲”应读“máng”。
D.正确。
故选:D。
2.【解答】出自《伯牙鼓琴》。翻译:就如同巍峨的太山。若:好像。
故选:A。
3.【解答】A、C、D内容都与这个故事有关。
B选项与这个故事无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故选:B。
4.【解答】结合所听内容可知,能概括柳公权书法特点的一句是:他的字结构紧凑,骨力秀挺,洒脱而有法度,对后世影响极大。
故选:A。
5.【解答】结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习作:我的拿手好戏》的学习可知,“我学会了游泳”不符合这次习作内容。
故选:A。
二.填空题(共5小题)
6.【解答】故答案为:
(1)盲 莱茵 缕;
(2)纯 键 陶 谱。
7.【解答】幽静:清幽寂静,指一个地方幽冷寂静。
恬静:形容为人闲适,安静。
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1)放学后,教室里没有吵闹声,选“安静”。
(2)小路是清幽寂静的,选“幽静”。
(3)她的脸上是闲适,安静的,选“恬静”。
故答案为:
(1)安静;
(2)幽静;
(3)恬静。
8.【解答】(1)这句话表达了妹妹渴望听到贝多芬亲自弹琴的迫切心情。故选B。
(2)这句话表现了哥哥因妹妹不能亲自去音乐会聆听贝多芬的演出而遗憾和内疚。故选A。
(3)通过“不”字,体现了贝多芬要为兄妹弹琴的诚恳和热情。故选C。
故答案为:
(1)B;
(2)A;
(3)C。
9.【解答】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柔和优美的舞蹈。
(1)结合语境,应选填词语“高山流水”。
(2)结合语境,应选填词语“妙笔生花”。
(3)结合语境,应选填词语“轻歌曼舞”。
(4)结合语境,应依次选填词语“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故答案为:
(1)高山流水;
(2)妙笔生花;
(3)轻歌曼舞;
(4)栩栩如生 巧夺天工。
10.【解答】(1)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2)结合《书戴嵩画牛》内容填空。
(3)结合中国戏曲知识填空。
故答案为:
(1)伯牙破琴绝弦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苏轼 织当问婢;
(3)京剧 马鞭 亮相 跑龙套 花架子 对台戏。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1.【解答】(1)选自《伯牙鼓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意思是琴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2)改为被字句,“一阵风”与“蜡烛”调换位置,用“被”连接。即:蜡烛被一阵风吹灭了。
(3)一旦……就……:表示假设关系,造句时注意。
故答案为: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蜡烛被一阵风吹灭了。
(3)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的走到底,决不回头。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2.【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可知,这是描写现实场景的内容。阅读句子“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可知,这几句话是描写联想的内容。
(2)考查了提取选文信息。读“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可知答案。
(3)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可知答案。
(4)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A.有误,从“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可知,这个句子没有写出节奏的变化。B、C正确。
故答案为:
(1)①⑦
②③④⑤⑥⑧;
(2)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3)B;
(4)A.×;
B.√
C.√。
13.【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注意对人物和事件的把握,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起因是舒伯特在夜晚见到比他还穷的小男孩;经过是他买下小男孩的旧书,并由书中歌德的诗引发灵感;结果是他写出传唱至今的歌曲《野玫瑰》。可据此回答。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理解能力。第一问可从文中筛选能表明他贫穷的句子即可,如“舒伯特很穷,家里没有钢琴,只好每天到学校练琴”“舒伯特弯腰将自己的衣兜掏了个遍,把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可惜他没有多少钱”。第二问可根据舒伯特的心理活动体会其思想感情,“童年的舒伯特也有这样的经历和心境,他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滋味”,由此可见,舒伯特富有同情心,心地善良,所以买下比他更穷的小男孩的书。
(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通常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第②段“那一个夜晚,他从学校里练完钢琴回家,走在寂静的路上,只听到风响,只看见路灯闪烁,夜色笼罩的街上显得有些凄清”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清冷的气氛,在这么冷的天气中卖东西说明生活很艰难,为下文善良的舒伯特帮助小男孩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舒伯特出于同情帮助寒冷天气里的小男孩也表现了他的善良。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此题可提取相关语句作答。读第⑦段可知,“蓦然之间,寒冷的风,漆黑的夜都不存在了,连周围的世界都不存在了,舒伯特的眼前只有那盛开的野玫瑰,鲜红如火。他似乎闻到了野玫瑰扑鼻的芳香,看到了顽皮孩子的身影……”都是舒伯特联想的内容,可见他被歌德的诗陶醉了。可据此回答。
故答案为:
(1)贫穷的音乐家舒伯特在一个寒冷的夜晚遇见了比他更贫穷的学生,因善心,他买下了男孩的旧书,旧书带给他创作灵感,并因此写出传唱至今的名作《野玫瑰》。
(2)舒伯特很穷,家里没有钢琴,只好每天到学校练琴。舒伯特弯腰将自己的衣兜掏了个遍,把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可惜他没有多少钱。因为他心地善良,同情穷孩子。
(3)那一个夜晚,他从学校里练完钢琴回家,走在寂静的路上,只听到风响,只看见路灯闪烁,夜色笼罩的街上显得有些凄清。渲染了清冷的氛围,为下文帮助小男孩作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突出了舒伯特善良的品质。
(4)舒伯特的眼前只有那盛开的野玫瑰,鲜红如火。他似乎闻到了野玫瑰扑鼻的芳香,看到了顽皮孩子的身影……已经被歌德写的优美生动的《野玫瑰》深深陶醉了。
五.习作(共1小题)
14.【解答】范文:
读书真让我着了迷
书可以医治愚昧,使人聪慧。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良药,能医治灵魂的愚昧……读书,令我着迷。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却要说:“书是我最好的朋友,能给我带来莫大的快乐。”
第一次接触到书,还是我四岁的时候。一次,爸爸从幼儿园接我回家,幼儿园附近的一个书摊吸引了我。我拉着爸爸下了车,挤进人群,好奇地看着那琳琅满目的书,看着捧着书专心阅读的人们,忽然,一本色彩艳丽的书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就缠着爸爸买下了这本《小人国历险记》。我十分高兴。因为我终于拥有了属于我自己的第一本书。
如今,我已经拥有了两柜子书,读书,渐渐使我着迷。
一次,妈妈蒸上米饭,叫我注意看着,而我这时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书,就随口“嗯”了一声。妈妈见我答应,便放心出去买东西了。我沉浸在书中:那巍峨耸立的高山,那波涛汹涌的大海,那栩栩如生的人物,那惊心动魄、扣人心眩的故事情节……这一切都使我如痴如醉。咦?奇怪,哪来的一股焦味?“呀!”我大叫一声,冲进厨房,沮丧地望着那锅烧糊的米饭。那锅烧糊的米饭似乎也在得意地看着我:“哼!谁让你不管我,这下子够你受的!看你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我焦急地在厨房里直打转。唉!这下可好,不仅要咽这难吃的糊米饭,而且还要遭受妈妈的唠叨:“书虫,书虫,就会啃书……”哎!
有了!有一本书里不是介绍过,可以在蒸糊的米饭上插入大葱,倒进牛奶吗?何不试试?说干就干。我把洗干净的大葱切成段,插入米饭,又倒进一些牛奶……嘿!你还别说,这一招可真灵:不但焦味没有了,还有一股牛奶的香甜呢!吃饭的时候,爸爸和妈妈直夸我的手艺高,他们哪里知道,这多亏书救了我呢。
读书陶冶了我的性情,增长了我的才干,让我受益匪浅。
我从读书中享受到了无限的乐趣,读书,怎能不让我着迷呢?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