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青稞( kē) 收敛(liàn)搪瓷碗( táng)
B.鱼饵(ěr) 搀扶( cān)抽噎(yè)
C.瞻仰(zhān)威胁(xié) 奄奄一息(yǎn)
2.“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是宝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 ( )
A.酒窝 B.眼睛 C.嘴角 D.腮帮
3.下面句子中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让他们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B.不能让他们同死人待在一起。
C.难道能让他们同死人待在一起?
D.让他们同死人待在一起也不是不行。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被统称为世界四大长河。
B.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C.据调查,读过《红岩》和《铁道游击队》的学生寥寥无几,红色经典读物大受冷落。
D.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
5.下面四句话中不是拟人句的是( )。
A.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B.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C.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D.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二.填空题(共6小题)
6.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níng xiào fàng sì
shēn yín chān fú fèi huà
7.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宁静 平静 安静
(1)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 地睡着。
(2)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 。
(3)孩子呼吸均匀而 ,睡得正香甜。
8.先补全词语,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净净 自 自语 一动 动
忐忑不 自作自 心 肉
(1) 和 是描写人物心理的词语。请你再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 、 。
(2)“自 自语”和“自作自 ”都是“自~自~”式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 、 。
(3)选择其中两个词语分别写一句话。
9.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体会省略号的不同作用。(填序号)
A.省略递增的次数
B.语意的跳跃
C.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D.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1)我嘛……缝缝补补……
(2)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3)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4)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10.读句子,完成练习。
(1)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这个句子是 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几句话是对桑娜的 描写,通过这样的描写,能够感受到 。
11.选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A.心理描写
B.环境描写
C.语言描写
D.神态描写
E.动作描写
F.外貌描写
(1)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
(2)“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3)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4)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2.课内阅读。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②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③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④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⑤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⑥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⑦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1)画“ ”的句子中描写老汉外貌的词语是 ,后面却说“他像一座山”,这是采用 的手法,更加突出老汉的 。
(2)对“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担心儿子的安全,要从乱哄哄的人群中找到他。
B.老汉的目光是犀利、镇定的。
(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写出了 。
(4)从哪些话可以看出老汉很有威信?
13.课外阅读。
渡河少年
一条清澈的小河,一只泊在岸边的渡船。
我立在船头,一身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拿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埂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没钱能上船吗?”
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没钱坐什么船,笑话!”
竹篙一点,小船离岸而去。‖
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离得老远,我看见孩子两眼睁得溜圆,牙帮骨在不停地锉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蹙在一起。然后,他把衣服一脱,连同书包擎在手中,“哧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上漫过,想喊,没喊出声。那孩子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河当中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汉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
孩子好像没听见。船撑到孩子眼前,孩子使劲把头别过去。
“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孩子不理他,依然向前划。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锻,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衫活像五彩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
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个倔强的少年!
终于到了对岸,少年泥鳅一般蹿上了堤埂。阳光在他的背脊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的跑了。河边的沙滩上,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个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后来,我打听到了,那孩子考取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头一天。
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老人是他的启蒙教练……
(1)短文已用“‖”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成三个部分,请你简要概括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2)“‘哧溜’一下滑进了河里。”作者之所以写“滑进了河里”不写“跳进了河里”,是因为 。
(3)“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上漫过,想喊,没喊出声。”“我”“想喊”是因为 ,却“没喊出声”是因为 。
(4)少年为什么称老人是他的“启蒙教练”?
(5)这个故事,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别在愤怒的时候下决定,要三思而后行。
B.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C.面对困难的态度决定你的人生道路。
D.人生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四.习作(共1小题)
14.发挥想象,续写结尾。
小说结尾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看到这一情形,会说些什么?桑娜又会怎么说?请你发挥想象,试着续写一则小片段。
第四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解答】A.有误,“收敛”的“敛”应读“liǎn”。
B.有误,“搀扶”的“搀”应读“chān”。“抽噎”的“噎”应读“yē”。
C.正确。
故选:C。
2.【解答】“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的意思是幽怨、忧愁的姿态尽显于两边的酒窝,身子柔弱如同承袭了一身的病。故“靥”的意思是酒窝。应选A。
故答案为:A。
3.【解答】A、B、C相同,意思都是“不能让他们同死人待在一起”。
D.不同,意思是“让他们同死人待在一起行”。
故选:D。
4.【解答】A、B、C正确。
D.有误,句子有疑问词但不表示疑问词语搭配意思,最后问号应为句号。
故选:D。
5.【解答】A、B、C是拟人句。
D.不是,这是比喻句,把“山洪”比喻成“野马”。
故选:D。
二.填空题(共6小题)
6.【解答】故答案为:
咆哮 狞笑 放肆
呻吟 搀扶 废话
7.【解答】宁静:指(环境、心情)安静。平静:指(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1)结合语境,应选填词语“安静”。
(2)结合语境,应选填词语“宁静”。
(3)结合语境,应选填词语“平静”。
故答案为:
(1)安静;
(2)宁静;
(3)平静。
8.【解答】干干净净:没有尘土、杂质等,也形容说话、动作不拖泥带水或者是比喻一点儿不剩。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一动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忐忑不安:形容心神非常不安。
自作自受:自己做下的坏事,自己承受恶果。形容咎由自取。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事临头而心神不宁。
(1)“忐忑不安”和“心惊肉跳”是描写人物心理的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心急如焚、心乱如麻。
(2)“自言自语”和“自作自受”都是“自~自~”式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自由自在、自说自话。
(3)干干净净:们把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忐忑不安:我忐忑不安地从书包中拿出考了65分的语文卷子递给了妈妈。
故答案为:
干 干 言 不
安 受 惊 跳
(1)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急如焚 心乱如麻;
(2)言 受 自由自在 自说自话;
(3)干干净净:们把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忐忑不安:我忐忑不安地从书包中拿出考了65分的语文卷子递给了妈妈。
9.【解答】(1)这是桑娜回答渔夫的话,省略号表现了桑娜说话结巴,欲言又止。故选D。
(2)这句话中的省略号是对数字的省略。故选A。
(3)这句话是桑娜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故选C。
(4)这句话中的省略号是表示语意的跳跃。故选B。
故答案为:
(1)D;
(2)A;
(3)C;
(4)B。
10.【解答】(1)本句中对海上及小屋内的环境进行了描写,为环境描写。通过海上及屋内环境的对比,突出了屋内的温暖与舒适,表现了桑娜的勤劳。
(2)本句是对桑娜内心活动的描写,为心理描写。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能感受到桑娜内心的忐忑不安。
故答案为:
(1)环境 表现了桑娜的勤劳;
(2)心理 桑娜内心的忐忑不安。
11.【解答】(1)这是对小孩子外貌的描写。故选F。
(2)这是对桑娜丈夫语言的描写。故选C。
(3)这是对渔夫神态的描写。故选D。
(4)这是对桑娜补帆的动作描写。故选E。
故答案为:
(1)F;
(2)C;
(3)D;
(4)E。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2.【解答】(1)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阅读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可知,这段话中描写老汉外貌的词语是清瘦,后面却说“他像一座山”,这句话把“老汉”比作成“一座山”,这是比喻的手法,更加突出老汉的沉着、坚定。
(2)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可知,他不说话并不是要从乱哄哄的人群中找到自己的儿子,而是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来稳定当时的局面。
(3)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阅读句子“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可知,这句话把“洪水”当成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洪水的无情和迅猛。
(4)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1)清瘦 比喻 沉着、坚定;
(2)A;
(3)拟人 洪水的无情和迅猛;
(4)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13.【解答】(1)考查概括段落层意。阅读第二部分内容可知,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少年没钱坐船,在秋风、秋水中游到了河对岸。
(2)考查了对文中字词的理解与赏析。联系上下文和词语可知,“滑进了河里”写出了少年入水的突然性,表现出少年的倔强与矫健,且这样写更生动。
(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内容可知,“我”“想喊”是因为“我”担心少年受不了秋水的寒冷,想要制止他,却“没喊出声”是因为“我”害怕伤害少年的自尊心。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如果不是当年老人的“没钱坐什么船,笑话”这句话,少年就不会上学放学在河里游来游去,也就不会练成游泳健将,是老人的话刺伤了少年的自尊心,无意中为少年创造了成才的逆境,使少年发愤立志,不断进取,最终坏事变成好事,所以少年称老人为“启蒙教练”。
(5)考查了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这篇文章写了一位农家少年在开学的第一天,因为无钱乘船而遭到船夫拒载,强烈的自尊心使他在一气之下毅然跳进寒秋的冷水中游渡,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游着,最终成为一名游泳健将的故事,这告诉我们面对困难的态度决定你的人生道路。故选C。
故答案为:
(1)少年没钱坐船,在秋风、秋水中游到了河对岸。
(2)“滑进了河里”写出了少年入水的突然性,表现出少年的倔强与矫健,且这样写更生动。
(3)“我”担心少年受不了秋水的寒冷,想要制止他“我”害怕伤害少年的自尊心;
(4)如果不是当年老人的“没钱坐什么船,笑话”这句话,少年就不会上学放学在河里游来游去,也就不会练成游泳健将,是老人的话刺伤了少年的自尊心,无意中为少年创造了成才的逆境,使少年发愤立志,不断进取,最终坏事变成好事,所以少年称老人为“启蒙教练”。
(5)C。
四.习作(共1小题)
14.【解答】故答案为:
看到熟睡的孩子,渔夫高兴地说:“哦,桑娜,你干得真不错,我还以为你会不同意呢。”桑娜不好意思地说:“瞧你说的,我还以为你不肯呢。”两人幸福地相拥在一起,流下了开心的泪水。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