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登高》课件(共1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2《登高》课件(共1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3 06:0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登高
杜甫
知 人 论 世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是个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知 人 论 世
杜甫生平 经历:
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更是亲历者。
1.年轻的时候,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
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经历了“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四年 。被叛军扣留9个月受尽侮辱;从叛军营里逃出,却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历
6.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的救济 。58岁时,客死舟中,一生坎坷
读书漫游时期
困居长安时期
陷贼和被贬时期
晚年漂泊时期
写 作 背 景
杜甫的最后10年,是在巴蜀和荆湘的流离漂泊中度过的,中间由于蜀中长官严武的接济,在成都草堂过了几年稍微安定的日子,不料(765)四月,严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凭依,不得不在五月里率领家人离开草堂,乘舟东下,于次年到达夔州瞿塘峡。杜甫一家在夔州滞留两年,作这首诗时已是第二个年(767)头了。
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民不聊生。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朗 读 诗 歌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凄楚、愁苦、孤寂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意象
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在俯仰之间,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境界宏大的秋景图,营造了雄浑高远,肃杀凄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孤独无依,漂泊痛苦的情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秋气逼人,天气寒冷,内心凄凉
天地高远广阔,更显人渺小孤单
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
文 本 分 析
冷色调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在空中盘旋,急风猛烈,无处停息,诗人处境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相似(孤独无依)
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文 本 分 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会让人感到韶光易逝,人生短促
长江不尽,更古如斯,会觉得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
对比
境界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哲理意义)
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落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勾画出一幅广阔的长江秋景图,营造了苍凉雄浑、沉郁悲壮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体会到了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但同时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虽有无奈,他仍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有一种宏大的气势。
文 本 分 析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诗人悲的是什么?
一悲“万里”:诗人远离故乡,为有家难回而愁苦;
二悲“秋”时:秋天草木调零,霜风渐冷,一草一木更易触动诗人内心的悲凉;
三悲“作客”:寄居他乡,难免有羁旅之愁;
四悲“常作客”:年复一年漂泊他乡,羁旅之苦、思乡之愁越来越强烈;
五悲“百年”:人生迟暮,有志未达而伤感失意;
六悲“多病”:老无所成,又疾病缠身,愁更深重;
七悲“登台”:登高望远,“无边落木”“不尽长江”尽收眼底,想到自己的身
世,不禁百感交集;
八悲“独登台”:老病的诗人独自徘徊于秋日的高台之上,内心的孤独不言而喻。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迟暮也;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文 本 分 析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苦恨”二字如何理解?
原因:国事艰难,壮志未酬,人生潦倒,消愁无途。
苦恨:恨国家动荡不安,恨自己人到暮年,不能为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
一是对仗工稳,音调铿锵。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八个诗句,两两相对,非常自然、工整,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给人一种神清目爽的对称美,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同时诗中所用词语,声调和谐,韵律流畅,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如三四两句。
二是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而又相互照应。作品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写江景。而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洲诸)。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却一气呵成,形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艺 术 特 点
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声色
动静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所悲的秋,仅仅是季节之秋吗?你怎样理解杜甫的悲秋情怀?
主 题 探 讨
本诗作于秋天,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紧,给人以苦寒之感,容易让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之类的感想,但也催人奋进,令人振作。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恨,身世的感伤,显得更加沉郁厚重。
同样是写秋景,毛泽东笔下的秋与杜甫笔下的秋有何异同?是什么原因呢?
同:同样是写宏伟广阔的秋景。
异:营造的意境不同,表达的情感不同。《沁园春·长沙》营造的是雄伟壮阔的意境,表达的是乐观、昂扬奋发的情感;《登高》营造的是凄凉沉郁的意境,表达的是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情感。
原因:“诗言志”,诗人性格形象不同。毛泽东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和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忠君爱国、关心民生疾苦是他思想的核心,故而他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诗 人 形 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