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能力)——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卷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粗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妖娆(ráo) 黎明 凝望(líng) 哀愁
B.摇曳(yè) 风骚 鲜妍(yán) 海狭
C.冠冕(guàn) 篝火 忧戚(qī) 飘逸
D.分外(fèn) 辽阔 枉然(wǎng) 嘶哑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谷爱凌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人们因此称她为滑雪运动的“一代天骄”。
B.这个男子身材伟岸,清明娉婷,眼睛像天空一般清澈。
C.一名黑衣女子秀发高耸,瞳孔乌亮有神,流盼间媚态横生。
D.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不愧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的语言与日常语言相比,更为精练优美,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B.艾青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藻饰,也较少生硬的欧化句子,其语言朴素生动,富有生命力。
C.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诗的模样了;虽然再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却有诗的味道了。
D.《我看》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以及诗人从中获得的生命感悟。
4.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读现代诗歌要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诗歌与散文不同,一般是分行书写的,有些押韵,有些不押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_________________,但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读起来气韵通畅。
①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
②而艾青的诗不拘泥于形式,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
③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
④分行造成了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
⑤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便于通读和记忆
A.②③①④⑤ B.④①③⑤② C.②④③①⑤ D.④③⑤①②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沁园春·雪》一词将写景、议论、抒情熔于一炉,动静结合,虚实相映照,巧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B.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大陆的无尽思念。
C.艾青《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的自白。诗人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D.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歌在形式上符合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6.仿照下面诗中画线的语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符合诗意,语意连贯。(4分)
从我生出第一颗稚牙,
到我揪下第一根白发,
这中间度过了、经历了
多少纷乱的苦乐年华……
回忆像春天解冻的冰河,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忆像秋天的潇潇雨丝,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顾工《回忆像潇潇雨丝》)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现代诗歌,学校准备举办以“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主题的朗诵比赛,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7.【策划比赛】活动前,校学生会要制订活动计划,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帮忙完成这项计划。(4分)
诗歌朗诵活动计划 活动目标:激发同学们对诗歌的热爱,提升同学们诗歌朗诵水平 活动主题:轻叩诗歌的大门 活动步骤: 宣传动员 向全校同学发出活动倡议,号召全校同学积极参加 赛前准备 ①个人搜集诗歌,自选一首 ②小组比赛,推荐选手,制作节目单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确定奖励方案,准备小奖品 现场比赛 ①选手依序上场,朗诵诗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获奖选手发表感言,评委点评
8.【参赛准备】小金对现代诗歌很感兴趣,积极报名参赛,但在朗读艾青的《太阳》时,不知道画线句该如何停顿,请你帮他划分朗读节奏。(限2处)(2分)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9.【拟写串词】小语同学刚朗诵完《沁园春·雪》,小天同学准备朗诵《我爱这土地》,作为主持人,请你为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联词。(4分)
二、阅读(46分)
(一)10.随着时代的变化,艾青诗歌的风格也有所不同。请结合下面的两首诗,从内容或形式方面探究艾青诗歌风格的变化。(6分)
河(二) 沿着寒夜的河边 我听见河水哗哗地流着 好像一群喧闹的夜行者 一边行走,一边歌唱 它们在这冷寂的夜晚 从冰层的下面 不止地奔向远方…… 一切都已入睡了 但河水依然兴奋地流着 经过广大的黑暗的地域 一直奔向黎明 (写于抗战时期) 鱼化石 动作多么活波,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即使死亡, 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写于1978年以后)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20分)
无人地带
张子选
在无人地带/你面前的石头是些/棕色皮肤的小孩/它们不说话也不会像花朵/像你期待的那样突然盛开/可你还是有些期待/你有时也突然站住/坚信石头上能长出树来/长出长长的思想状态的树来
在无人地带/要么你相信石头上会长出树来/要么你悲哀
11.朗诵诗歌,要注意把握语气、语调、重音和停连等。关于这首诗歌,以下朗读设计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诗句“它们不说话也不会像花朵”,可以在“不说话”一词后换气停顿,以缓慢的语速强调出“我”的失落。
B.诗歌中“你有时也突然站住/坚信石头上能长出树来/长出长长的思想状态的树来”一句语气坚定,重音应该落在“长长的”“思想状态的”这些定语上。
C.诗歌中“要么你相信石头上会长出树来/要么你悲哀”一句分行建构,强调了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朗读“相信”时声调应上升,朗读“悲哀”时声调应下降。
D.这首诗描绘了孤独而荒凉的西北景象,朗读时应保持低沉的语气,以此表现出诗歌悲观、消极、凄婉的感情基调。
12.“陌生化”是诗歌中常见的语言表现手法。诗人往往会借此打破内容和形式逻辑,却又合乎情感逻辑。请分析本题诗中“陌生化”的表达效果。(6分)
13.解读意象是把握诗人情感的重要途径。这首诗歌中反复出现了“石头”这一意象,请你结合诗歌内容,解读这一意象以及诗人蕴含在其中的情感。(6分)
14.《中国西部诗选》将要重新出版,编者将这首诗录入新书,并为之拟写了一篇序言。你认为这篇序言是否合适?请写写你的理由。(6分)
《无人地带》序:
诗人张子选被誉为新一代西部诗的旗手。他的西部诗不仅为我们描绘了地理版图上的西北风情,更带着我们走向了精神领域中的西北世界。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题。(20分)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蒋勋
①我喜欢诗,喜欢读诗、写诗。
②少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一个小角落,不理会外面世界轰轰烈烈发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带一册诗,或者,即使没有诗集,就是一本手抄笔记,有脑子里背诵记忆的一些诗句,也足够用,一路念着、唱着,一个人独自行走天涯海角。
③有诗就够了,我年轻的时侯常常这么想。行囊里有诗、口中有诗、心里面有诗,四处流浪,很狂放,也很寂寞。
④相信可以在世界各处流浪,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来,大梦醒来,或是大哭醒来,满天星辰,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诗人一样,醒来时随口念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无论大梦或大哭,仿佛只要还能在诗句里醒来,生命就有了意义。
⑤少年的时候,有过一些一起读诗写诗的朋友。现在也还记得名字,也还记得那些青涩的面容,笑得很腼腆。读自己的诗或读别人的诗,都有一点悸动,像是害羞,也像是狂妄。
⑥后来星散各地,也都无音信,心里有惆怅唏嘘,不知道他们流浪途中,是否还会在大梦或大哭中醒来,是否还会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说:今宵酒醒何处
⑦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
⑧小时候,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那人是街角捡字纸的阿伯,但常常出口成章,我以为是字纸捡多了也会有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句:吃饭了吗?也让我想到乐府诗里动人的一句叮咛:上言加餐饭。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
⑨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在惩罚里大声朗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诗句让惩罚也不像惩罚了,朗读是发自肺腑的声音,无怨无恨,像天山明月,像长风几万里,那样辽阔大气,那样澄澈光明。
⑩小时候顽皮,一伙儿童去偷挖地瓜,被老农民发现,手持长竹竿追出来。他一路追一路骂,口干舌燥,追到家里,告了状。父亲板着脸,要我背一首唐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惩罚。背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时,我好像忽然读懂了杜甫,在此后的一生里,记得人在生活里的艰难,记得杜甫或老农民,会为几根茅草或几块地瓜,唇焦口燥地追骂顽童。
我们都曾是杜甫诗里欺负老阿伯的“南村群童”,在诗句中长大,知道领悟和反省,懂得敬重一句诗,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
有诗,就没有了惩罚。苏轼总是在政治的惩罚里写诗,越惩罚,诗越好。流放途中,诗是他的救赎。
家家户户门联上都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是《诗经》的声音与节奏。
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偶遇花神庙,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真是美丽的句子:
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朝朝暮暮。
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平仄、对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还是一个民族传下来可以进入“春天”,可以遇见“花神”的通关密语。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5.文章第⑦段说“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卢音”,下文写了“我”在哪几种具体生活情境下聆听诗的声音?请简要概括。(6分)
16.请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4分)
(1)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请理解“加餐饭”的含义)
(2)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请品析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17.第 段中“有诗,就没有了惩罚”有何含意?(4分)
18.“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这是作者读诗的深切体验。在你心中,“美的钥匙”又是什么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述。(6分)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方向
邵建航
人生就像小溪
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
我们会在春天遇见
就像树会长大
草要发芽
灯塔
王柏龙
海上的光
若隐若现
却依然明亮
就像成长
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
(上面两首诗歌均选自《大山里的小诗人》,人民日报出版社)
请以“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或“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凝níng。B.狭→峡。C.冠guān。
2.答案:B
解析:“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3.答案:C
解析: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最后两个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把“虽然”“却”改为“如果”“就”。
4.答案:B
解析:语段主要讲的是诗歌的特点。结合上句中提到的诗歌的两个特点(分行、押韵)可知,④为首句;①紧接着④叙述了“分行”的作用;③⑤叙述了“押韵”的作用;②叙述了“艾青的诗不拘泥于形式”,因此放在最后。
5.答案:C
解析:应为直接抒情。
6.答案:①回忆像夏天舒展的枝丫,
②回忆像冬天的片片雪花。
解析:本题考查仿句。仿写的时候要注意下面几点:①话题一致。话题是“回忆”。②句式一致。分析此题所给的示例,句式是“回忆是像(四季)怎么样的……”。③修辞一致。都运用比喻。④结构一致。前面一句写成“回忆像夏天+偏正短语(两字词语+的+两字词语)”;后面的句子写成“冋忆像冬天的+偏正短语(两字词语+两字词语)”。⑤衔接一体。衔接上要注意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⑥情感色彩一致。画线部分内容所选的都是带有美好情感色彩的景物,也是四季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景物,蕴含着作者对回忆的感觉。据此即可仿写出答案。
7.答案:赛前准备③推选主持人,准备简单的串词
现场比赛②评出奖项(或等级),公布结果
解析:考查活动环节的设置。解答此题,可结合统编教材九上第一单元“任务二诗歌朗诵”中介绍的“举办班级朗诵比赛”相关环节来设计。
8.答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解析:考查朗读节奏划分。作答时,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语法知识划分。画线句描述的对象是“河流”,应在“河流”后停顿;“带着狂歌”作“奔”的状语,应在“狂歌”后停顿。据此划分节奏即可。
9.答案:小语同学朗诵的《沁园春·雪》一下子让人回到了雪花纷飞的北方世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小天同学朗诵的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对祖国热忱的爱。
解析:考查拟写串联词。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串联词要先对上一个节目进行总结、点评等,再用相关的语言引出下一个节目。拟写时,注意语言要简短扼要、富有文采。本题中,在对《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两首诗内容把握的基础上,用优美、简短的语言围绕诗歌主题把它们有机串联起来即可。
10.答案:形式方面:《河(二)》是艾青抗战时期写的一首自由体诗,语言简洁明快,句式长短错落,不求押韵,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鱼化石》是艾青在1978年以后写的一首哲理诗,诗歌自觉追求音乐性,出现了格律化倾向,诗句变得更整齐。内容方面:《河(二)》全诗感情真挚,展现出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与《河(二)》相比,《鱼化石》诗情更深沉,诗意更警策。通过鱼化石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字里行间饱含哲理。
解析:本题考查对艾青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的把握。
11.答案:D
解析:诗歌的感情基调不是悲观、消极、凄婉的。
12.答案:运用陌生化的手法将完整的句子转行,打破常规停顿,强调了喻体“棕色皮肤的小孩”,突出石头富有生命力的特点以及诗人的美好期待。
解析:运用了陌生化的手法,用“小孩”来比喻石头,打破常规,赋予了石头生命力,表达出诗人对“无人地带”的美好期待。注意节奏的变化。
13.答案:“石头”本是无生命的死物,但诗人将石头比作小孩,相信石头上能长出树来,使荒芜的无人地带产生了新生命诞生的希望,表达出绝境中有希望的信念。
解析:结合“你面前的石头是些/棕色皮肤的小孩”分析,“石头”本是无生命的死物,但诗人将石头比作小孩,“坚信石头上能长出树来/长出长长的思想状态的树来”,使荒芜的无人地带产生了新生命诞生的希望。“石头”意象的反复出现,表达出绝境中有希望的信念。
14.答案:合适。这首诗歌所描绘的无人地带是布满棕色石头的绝境,具有西北荒芜的地域特点。而诗歌中,无人地带能在石头上生长出茁壮的思想,这样孤独、深刻却不绝望的意境,使读者领略到精神领域的西北风光。序言很好地涵盖了这些精神内涵。
解析:结合诗歌内容,看序言的内容是否与其吻合,吻合就合适。
15.答案:①在街坊邻居闲聊间听诗。②在惩罚里背诗。③在门联、楹联上品诗。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与概括。根据题干锁定答题区间,即第⑧— 段划分层次,提炼出答题要点。第⑧段写“我”在街坊邻居闲聊间听诗;第⑨— 段写“我”在惩罚里背诗;第 一 段则写“我”在门联和楹联上品诗。据此分条作答即可。
16.答案:(1)“加餐饭”的表层含义是指正餐之外增加的饭食,让人多吃一点,保重身体;深层含义是指要多阅读、多积累,补充精神食粮,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2)“长大”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美丽的汉字与汉语给予“我”的自豪感越来越强烈,表现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文化自信。
解析:(1)考查对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作答时,一般可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着手。“加餐饭”表面意思是生活里额外加的饭,结合句中的“文学里”“一样重要”可知,“加餐饭”还应指多阅读、多积累,补充精神食粮,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据此作答即可。(2)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解题时,应结合语境,体会该词语的语境义从表达情感、塑造形象、揭示主题等角度体会其作用。这里要明确“长大”是个形象的说法,“长大”写出了作者长期受到古典文化熏陶,对汉字汉语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与日俱增。据此作答即可。
17.答案:在惩罚中“我”感受到了诗歌之美,懂得了领悟与反省,懂得了尊重生命,有了精神寄托,懂得了应该持有豁达的人生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联系上文可知,共写了三件与“惩罚”有关的事:第⑨段,作者受惩罚背诗,却领略到辽阔大气、澄澈光明的境界;第⑩— 段,受惩罚背诗让作者读懂了杜甫,“知道领悟和反省”“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第 段,举苏轼的例子,诗是苏轼受到政治惩罚时的精神寄托,诗让苏轼一生豁达。结合上下文,不难得出此题的答案。
18.答案:示例1:我认为,音乐是美的钥匙。音乐能让人在浅唱高歌中放飞心灵,获得美的享受。
示例2:我认为,书法是美的钥匙。在横竖撇捺的书写中,我感受到了流动的美,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的迁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一种让自己的精神得到陶冶、思想境界得到提升的美的事物进行相应阐述即可。
19.答案:略
解析:【写作指导】
结合材料中的两首小诗和所给的作文题目,得出方向可指我们既定的人生的目标,也可以指未知但可能适合自己的目标。
题目中“自己的方向”强调这个目标只是自己的,是符合自身条件的目标,就像树会长大,草会发芽。“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是让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学习和成长目标,“总会找到”要表现一个由迷茫转向清晰的过程。
无论是叙述事件还是抒发情感,都要表现正能量。可以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去奋斗,再难、再艰、再险我们都要坚持”,也可以是“既然选择了这样的一条路,那便一直走下去”,还可以是“找到前行的道路,坚持走下去,人生将更充实、更美好”。阐述观点时可以从“青春的目标和方向”等方面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