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2 23:0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
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二讲
导入新课
材料一: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有以黄衣加太祖(即赵匡胤)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
——脱脱等《宋史卷·本纪第一》
材料二:某日,宋太祖把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做皇帝也太难了,我整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 虽然你们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你们不如交出兵权,回地方安享荣华富贵吧。”第二天,石守信等人上表纷纷要求解除兵权。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整理
江山初立 尚文黩武——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危机四伏 内忧外患——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变法革新 欲肃时弊——王安石变法
靖康之变 偏安一隅——南宋的偏安




第二讲
江山初立 尚文黩武——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五代部分政权建立方式统计表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
——《旧五代史》
赵匡胤雪夜访赵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宋太祖赵匡胤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宰相赵普
……
第二讲
1
中央派文官出任各州的长官,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制钱谷(财政)
2
军队
财赋
刑狱
仓储
集中军权
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②设枢密院,使禁军的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③实行更戍法;
④各地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一半拱卫京师,一半驻守地方,达到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目的。
收精兵(军政)
削实权(行政)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
定期换驻地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四监司
江山初立 尚文黩武——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第二讲
1
2
3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皇 帝
财 政
行 政
军 事
监 察
盐 铁
度 支
户 部
台 谏
中书门下
(政事堂)
同平章事
(宰相)
参知政事
执政)
枢密院
三 衙
殿前司
侍卫马军司
侍卫步军司
三 司
二 府
江山初立 尚文黩武——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北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二府三司制。
东府中书门下:掌握行政权,虽然同平章事是宰相,但自赵普后宋代的实际执政为副宰相参知政事。
西府枢密院:掌握调兵权,与三衙彼此制约,同时采取台谏合一的方式,赋予知谏院监察权,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与管理。
分割中枢权力,强化王权。
江山初立 尚文黩武——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崇文抑武 文官政治
分化事权 专制集权
守内虚外 强干弱枝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利弊:
利: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
割据的分裂局面,维护了封建统
治,强化了专制集权。
弊:中枢权力分割过细,降低
了行政效率,致使政治风气保守
疲沓,不利于地方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的发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现象。
危机四伏 内忧外患——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记忆技巧
巧记北宋核心内容
陈桥兵变建北宋,兵权释在杯酒中。
中央二府三司制,地方削弱常调动。
分化事权来牵制,重文轻武防专横。
改革科举录用多,安定发展现三冗。
危机四伏 内忧外患——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澶渊之盟: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
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
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
宋夏和议:
西夏保持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北宋
每年送给西夏绢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
斤茶叶,称为“岁赐”。
有一种想当然的看法,以为宋代给辽、夏、金岁币,使得它变
穷,不得不拼命搜刮,全面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政权的垮台。事实上,岁币数量很有限,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且,它可以在彼此的贸易中得到补偿,以宋对金的茶叶贸易为例,金方每年要掏出30万两银子(一作70万两),仅此一项就比绍兴和议中宋方付的岁币25万两还要多。
——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危机四伏 内忧外患——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探究: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 为什么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焉。帝王合当用心于此。
——《杨文公谈苑》
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蔡襄《蔡忠惠公文集》
危机四伏 内忧外患——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变法革新 欲肃时弊——王安石变法
变法革新 欲肃时弊——王安石变法
富国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均输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强兵
对农民进行编制
管理和军事训练
恢复“兵农合一”
的征兵制,取代
募兵制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教育
科举改革
整顿太学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王安
石“参知政事”,主持变法。设置“制
置三司条例司”,作为变法机构。
变法革新 欲肃时弊——王安石变法
熙宁、元丰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岁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宋史》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变法革新 欲肃时弊——王安石变法
弊:(1)变法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
的制度改良,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所以不可能从根
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2)变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用人不当,出现新法
危害百姓的现象。
(3)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保守派强烈反对。
司马光
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史称“元佑更化”。此后,新党
旧党轮流上台,彼此争斗,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利:财政收入迅速增加,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
积弱局面有所改观,使北宋国力有所增强。
靖康之变 偏安一隅——南宋的偏安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初一日,粘罕、斡离不带着徽、钦二帝及宗室、妃嫔、大臣以及工匠、伎女等3000余人撤离汴京,同时还掠走大量的金帛珍宝、法驾仪仗、天文仪器、图书乐器等财物,史称“靖康之变”。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下册》
公元1127年,赵构南渡称帝,改元建炎,即历史上
的宋高宗,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抗金战争中,宋军形成了几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其中岳飞、刘光世、张浚、韩世忠抗金功绩最为突出,合称“中兴四将。”
中兴四将图
靖康之变 偏安一隅——南宋的偏安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
绍兴和议:
①宋向金称臣。
②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
③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称为岁贡。
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靖康之变 偏安一隅——南宋的偏安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靖康之变 偏安一隅——南宋的偏安
板书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