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2019湘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是自然地理学的基础和开篇。从“地球”视角了解“其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两个要点:一是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二是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通过宇宙,天体,天体系统概念的学习和图片的展示,了解地球的恒星际环境和行星际环境,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理解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为地球“圈层结构”和“演化过程”的学习做铺垫,从静到动,构成对地球自然状态的整体认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看《宇宙有多大》的视频,总结并说出宇宙的物质组成与特征。
2. 通过自主阅读和资料补充,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
3. 运用不同类型天体的图片、数据资料,讨论并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4.通过对特定天体的观察,了解天体的运行规律,提升地理实践力。
【重难点】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学习方法】
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仰望星辰,无限遐想,浪漫而神秘,如有佳人相伴,你可说:繁星点缀只因有你才甜蜜,若没有只能感叹:仰望满天繁星,却迷失在你的光与影。学好地理,除了我们上节课谈到的责任、担当,也可收获一份浪漫的爱情。
仰望星空,浩瀚宇宙,我们不经要问,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怎样的呢?
【自主阅读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肉眼观察阶段: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2.简单猜测与推理阶段:(1)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不动的,太阳、行星、恒星等都绕着地球转,这个思想被托密勒精制成一个完整的宇宙模型。
(2)哥白尼提出太阳静止位于中心,其他物体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开普勒后来修正了哥白尼的理论,行星不是圆周运行而是椭圆。
3.科学探索阶段:牛顿发明了万有引力,也就是说不存在“固定恒星”,所有恒星都是互相吸引的,没有中心点,多重引力作用下而达到一种平衡。那么如果把宇宙中两颗恒星靠近一点,按照牛顿引力定律,他们的引力将会增大而互相靠近,以此类推,说明很久很久以前,宇宙中所有物体都很靠近,于是就产生了宇宙大爆炸的猜想。那么宇宙又是从哪里开始的呢?时间的开端又在哪里?宇宙有没有终点?—— 来自《时间简史》
讲解: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认识到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不断膨胀的,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举例:太阳的演化过程,太阳在大约45.7亿年前是一个坍缩的氢分子云内形成,热核反应开始,约50亿年后进入红巨星阶段,之后,形成行星状星云,最终冷却黯淡演化成白矮星。
未来的宇宙由于物质不断膨胀是不是会一直变大呢?那么宇宙到底有多大呢?播放视频《宇宙到底有多大》
思考1:什么是宇宙?
宇宙是一个时空概念,是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和。
思考2:请用一句话描述你心中的宇宙有多大?目前,人类所观测到的宇宙有多大?
目前,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只是沧海一粟。不是整个宇宙,只是有限宇宙(可观测宇宙),其半径是137亿光年。(从宇宙中心光需要走137亿年才能到达宇宙的边缘)
讲解: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1光年=94605*1012千米
资料补充:可见宇宙的范围对我们而言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我们探索宇宙的能力还在不断增强。如:137亿光年的距离对于“中国天眼”已不是问题,其观测范围可达宇宙边缘。“天眼”装满水,全世界每人可分四瓶矿泉水。2020年9月,启动针对地外文明的探索。我国探索和开发宇宙的能力已经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
思考3:宇宙中到底有些什么?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各种物质。
【图片展示】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质量一般比恒星还大。(图片展示仙后座星云“宇宙山峰”和各种形状的星云)
彗星:又称扫把星,彗核由冰物质构成,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物质升华,彗尾总是背向太阳。(直观展示,并观测彗星公转方向:自东向西)
流星体:太阳系内,细小物体和尘粒。
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后,跟大气摩擦发生了光和热,最后被燃尽成为一束光,这种现象叫流星。(图片中为流星雨现象)如果没有燃尽,跌落地面就是陨星或陨石。
思考4:举例说明恒星、行星、卫星的区别与等级。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如:太阳
行星:围绕恒星转,本身不发光。如:地球
卫星:围绕行星转。如:月球
讲解概念:
(1)天体:宇宙中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各种物质
(2)天体系统:天体
宇宙中由于各天体间存在万有引力,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总结】
天体判断的依据——“三看”
一看: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如:流星现象?陨星?
二看:不是天体的一部分;如:月球表面的岩石
三看:有独立的运行轨道。
判断: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返回到地面呢?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
【承转】宇宙很大,但也有层次。
【合作探究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阅读教材10~13页,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 组成地月系的天体有哪两个?中心天体是什么?
地球和月球,中心天体是地球。
2. 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中心天体是什么?为何说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1)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等构成。
(2)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以其强大的引力,约束其他天体按照-一定的轨道绕着它运转。
(阅读材料区分:行星、矮行星、小行星)
行星:环绕太阳运行、质量足够大、呈球形或近似球形,能通过引力清空轨道附近碎物的天体。
矮行星:绕太阳轨道运行,质量足够大,呈球形或近球形,不是一颗卫星,不能清空轨道附近的区域。(以冥王星为代表)
小行星:一大批质量小得多、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其运行轨道基本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3.太阳系与地月系的关系是什么?
太阳系包含地月系,说明天体系统有不同级别。
4.请举例说明,比太阳系等级更高的天体系统有什么?有没有与太阳系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
(1)银河系是由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
(2)在银河系中,已经观测到1 000亿颗以上的恒星,这些恒星系统与太阳系为同一级别。中心天体为恒星的系统与太阳系为同一级别。
资料补充:银河系:1000多亿颗恒星等组成的铁饼状扁平外形天体系统,所有恒星都环绕银心旋转,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英仙座、猎户座、人马座位于银河系三大旋臂上,共同与银心构成银河系的主体。太阳系位于猎户座旋臂,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2.6万光年。
5.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有多少个?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的关系是怎样的?
银河系外许许多多看似星云的天体,称为河外星系。迄今为止,人类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有数百亿个。是与银河系同级别恒星系统,
6.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什么天体系统?
总星系(可见宇宙),但不是整个宇宙。
【总结】多层次的天体系统示意图
【板书设计】
【课后活动】观察月相并记录,表格附后
【达标检测】
2018年1月31日,我国多地能观察到月全食,同时欣赏到一轮“红月亮”的迷人景象。据此,完成1题。
1.形成月全食所涉及的天体系统包含(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下列2题。
2.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恒星、行星、卫星 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 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3.儿歌中出现的天体,属于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⑤总星系 ⑥可见宇宙 ⑦宇宙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⑦⑥ D.①②③⑤⑥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19时整成功升空。下图为飞控大厅大屏幕上显示嫦娥二号打开发动机开始制动。读图回答2题。
4.发射“嫦娥二号”的火箭升空过程中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耀眼的光芒,这与下列的哪一现象的产生原理相似
A.恒星的发光 B.流星现象 C.彗星的彗尾 D.月亮的光芒
5.关于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常常能看到行星和星云
B. 一个70岁寿命的人一辈子可能会两次看到哈雷彗星
C. 流星是太阳系以外的尘粒和固体小块闯入地球,与地球大气摩擦燃烧形成的
D.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2013年8月13日七夕节,38年一遇的英仙座流星雨现身,每小时天顶流星数在100颗左右。下次将发生在2051年。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回答2题。
6.地球上的流星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A.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B.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C.减少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D.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7.图示流星体属于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D.绕恒星公转的天体
**中学月相观测记录表
样本序号 公历日期 农历日期 月相绘制 观察时间 天空方位 地平高度 亮面凸向 图片拍摄 备注
填表说明:
①以认识月相为基础;
②天空方位:月亮在天空的方向,利用指南针确定。
③地平高度:你可以伸展手臂、紧握拳头的方法来估测月亮的地平高度,高出地平线一拳为10°,两拳为20°,以此类推。
④月相绘制:先画圆,然后用涂色的形式记录,将看到的月相留白。
⑤观测朝向:面南而立
⑥观测时间表
月相 理论观测时间 观测月相的时间范围
新月(朔月) 无 18:00时起可逐渐向后推迟观测,建议在18:00后立即观测
上弦月(峨眉月) 18:00—24:00
上弦月(凸月) 18:00—24:00 18:00时起即可随时观测,可将观测时间安排在完成作业后
满月(望月) 18:00—6:00
满月(望月) 18:00—6:00 晚上观测时间较晚(23:00左右),不利于休息,故推荐早起观测,即6:00之前观测
下弦月(凸月) 0:00—6:00
下弦月(峨眉月) 0:00—6:00 晚上不能观测到月相,建议在早晨6:00之前完成
新月(朔月) 无
天体
相互吸引
相互绕转1.1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2019湘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是自然地理学的基础和开篇。从“地球”视角了解“其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两个要点:一是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二是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通过宇宙,天体,天体系统概念的学习和图片的展示,了解地球的恒星际环境和行星际环境,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理解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为地球“圈层结构”和“演化过程”的学习做铺垫,从静到动,构成对地球自然状态的整体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太阳系示意图,对比太阳系八大行星基本数据,分析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根据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综合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提升综合思维。
3.通过对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的探究,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观。
【重难点】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学习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的发现了四个比较适合现在人类居住的行星,也就是普勒—62e、开普勒—62f、开普勒—69c和据说与地球相似99%的星球开普勒-452b,不过比较遗憾的是这些星球距离地球都过于遥远,大约需要1200光年距离。2020年5月13日,据中科院天文台内部消息称,他们利用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深度搜索技术,在“天眼”射电望远镜的海量数据中,发现了一组“新射电暴”,这组新设电报来自地外85亿光年。对此,有不少科学家猜测,这或将帮助人类找到地外文明。那么,真的存在地外文明吗?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是什么呢?(播放视频:地外文明新发现)
【探究活动一】认识地球的普通性
思考1:读图“1-6 太阳系示意图”,记忆太阳系八大行星排列顺序(注意小行星带的位置),说明其两种分类体系。
思考2:根据图表信息,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其质量、体积有何特点?
距日不远不近,个头不大不小。总结:从位置,形状,质量,体积,密度等结构特征分析,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是一颗普通行星。
思考3:分析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三个共同特征。(阅读教材第12页,分析表格数据)
思考4:观看视频,直观感受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并思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怎样的?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安全的宇宙环境。
【探究活动二】特殊行星——地球
思考1:地球是不是自诞生以来就有生命现象?说出地球上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不是,地球经过十几亿年的演化,有了水和空气之后,才出现最原始的生物。(教材32页)
(2)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思考2:这些条件被科学家称为“金锁链条件”,试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及其体积、质量的大小等方面,分析地球具备这些有利条件的原因。
补充:万有引力公式
思考3:2020年7月23号,我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升空,火星一直是各国重点探测对象。与地球对比,分析火星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推测其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
(1)可能有生命的原因:距日距离、公转周期、自转周期等方面与地球具有相似性
(2)没有生命的原因:火星表面没有稳定的液态水,原因是质量、体积小,引力小,大气稀薄,温差大;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95.3%)组成,不适合呼吸等。
材料:《流浪地球》讲述了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期间,为了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展开营救。
思考4:假如太阳进入晚年期,地球上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地球“流浪”过程中会坠入木星,说明地球有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需满足哪些?
【动手制作】橡皮泥制作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模型。(图片来自网络)
【板书设计】
【感悟提升】
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唯一的家园,随着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深入,航天活动日益频繁,留在太空中的垃圾越来越多;地球的宇宙环境亟待保护,这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课后思考】
地外文明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与人类不同的生命体,其存在条件不同与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如果有可能,人类又将如何探索地外文明?
【达标检测】
1.将下列事物的代号,根据其内在因果联系,填入下面的方框中。
A.地球处在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之中 B.日地距离适中
C.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太大
E.适宜的温度 F.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G.体积和质量适中 H.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 年 7 月,意大利宇航局在火星南极附近发现一个液态水湖。2018 年 11 月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洞察”号探测器安全穿越火星大气层(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其次是氮、氩),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图甲为太阳系示意图,图乙为“洞察”号探测器图
材料二 下表为八大行星物理性质比较。
备注:轨道倾角是指其他行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偏心率是椭圆焦点到中心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比值越小,椭圆越接近正圆。
(1) 图甲所示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________,代表火星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表地球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2)据材料,说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
(3)有科学家推断火星可能存在生命。你是否赞同,并请给出理由。
【答案】(1)太阳 D C
(2)公转方向都自西向东,说明具有同向性;轨道倾角都比较小,说明具有共面性;偏心率都比较小,说明具有近圆性。
(3)观点:反对 理由:缺少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表面平均温度较低/观点:赞同 理由:发现液态的水;自转周期、公转周期等与地球相近。
A
F
E
B
G
C
D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