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植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植被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集中体现。本节首先介绍了不同地区的植被分布差异,然后从植被的概念与类型入手,着重介绍了自然植被的类型、分布特征、种类结构等;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运用了较多的景观图,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荒漠景观”等,设计了一处“探究”(内蒙古自治区懂不、中部、西部纸杯的特点和差异)和两处“活动”(不同纸杯类型的群落特征与环境的关系,自然植被的分布规律),从植被的分布特征,探究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总结植被的分布规律,意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
1、根据不同类型的植被景观图,探究分析不同植被类型的特点及成因,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2、通过课外观察,了解当地植被的类型、群落构成、季相变化等,并能运用相关原理解释这些现象,提升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3、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了解植被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关注森林破坏和全球变暖等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特征
【教学方法】
小组活动、归纳总结’
【教学流程】
【导入】
中国幅员辽阔,区域间的差异非常显著。既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壮阔塞外风光,也有“春雨杏花江南”的江南柔美风景。各地的景色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异呢?这些差异背后有无规律?今天我们学习5.1《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探究】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东西横跨经度约为29°,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山地森林茂盛,中部有大面积的肥美草原,西部则是一望无际的荒漠。
1、描述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中部、西部植被的差异。
东部山地以森林为主;
中部高原地区以草原为主,分布有小面积荒漠;
西部高原以荒 漠为主。
2、想一想,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植被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首先,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气候特别是降水差异较大,从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植被类型发生相应的变化。
其次,人类的不合理生产活动,如中部草原地区的过度开发导致草场的退化,导致不同地区的植被会有较大的差别。
【转折】
那么,什么叫植被?植被有哪些类型?植被的特征包括哪些呢?
【自主学习】
学生在课本勾画并总结。
【学生回答】
1植被:是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
2分类:自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泽等类型。
人工植被——各种农作物、人工林、人工草场、城市绿地等
【转折】
在一定区域内,同种植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中各种植物种群的集合。请同学们分组通过观察图片总结群落结构和植被的特征。
【小组展示】
森林——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类如下:
1.热带雨林——世界上发育最繁茂的植被类型,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
热带雨林全年呈深绿色,无明显的季相(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变化。
层乔木树干高大,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茎花现象)。木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林中常有绞杀植物附生。
2.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终年长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
与热带雨林相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较少,林内没有板状根植物,也没有茎花现象的植物。
革质叶片
3.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乔木一般具有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落叶,以减少水分及能量流失。
温带落叶阔叶林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春季萌叶抽枝;夏季叶色鲜绿,枝繁叶茂,林冠郁闭;秋季叶色转黄,树叶凋零;冬季则完全无叶。
4. 亚寒带针叶林
主要由耐寒的针叶林乔木组成,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草原——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
1.热带草原:位于干旱季节较长的热带地区,是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的植被。
雨季降水丰富,草原茂盛;旱季降水稀少,草原枯黄。
2.温带草原: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通常以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如叶面积小,叶片内卷等。
夏季热量充足,降水相对较多,草原茂盛;冬季寒冷干燥,草原枯黄。
荒漠——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
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
为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荒漠植物有的叶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蒸腾;有的茎叶覆盖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热;有的长肉质茎叶,以储存水分。荒漠植物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取水分。
【活动】
1、查阅相关资料,简要描述下图中植被类型的群落特征。
热带季雨林的群落结构较复杂,乔木存在上下分层,有部分种类旱季无叶,有板状根、茎花。木质藤本和附生植物比较发达,林下灌木稠密,种类丰富。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群落结构相对较简单,只有乔木和灌木,少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植物耐旱性强,具有厚的革质硬叶,一般株高较矮,树干粗壮,树皮的木栓层特别发达。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猴面包树又叫波巴布树,是非洲稀树草原中一种非常奇特的常绿乔木。当它果实成熟时,猴子就成群结队而来,爬上树去摘果子吃,“猴面包树”的称呼由此而来。猴面包树树干粗大,直径可达9米,最粗的树干基部圆周达50米,为世界上最粗的树木之一。猴面包树还是著名的长寿植物,树龄长达5000余年。
在巴西高原东北部,纺锤树特别引人注目,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巨型的纺锤插在地里。纺锤树树干粗大,上下两端较小,最粗的地方直径可达5米。纺锤树稀松柔软的木质部是一个特殊的“储水室”,一颗大树可储水2吨左右。旱季来临,绿叶纷纷凋零,红花竞相绽放,这时,纺锤树就好似插着红花的特大花瓶。
(1)说出猴面包树、纺锤树分布地区的气候特征。
热带草原气候特征:热带草原分布地区全年高温,年降水量差别很大,介于250~ 2000毫米之间,分明显干季和湿季。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干旱少雨。
(2)议一议,猴面包树、纺锤树为什么都长有粗大的树干?
猴面包树、纺锤树生长地区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粗大的树和疏松的木质部,有利于雨季时贮存大量水分。
(3)你还了解哪些奇特的植物?向同学介绍这些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是如何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
示例:骆驼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的沙漠和戈壁。
骆驼刺地下根系十分发达,能在大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
而矮小的地上部分又有效地减少了水分蒸腾,使骆驼刺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来。
【承转】
通过不同地区植被生活的环境不同,说明环境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植被特点。那环境是如何影响植被分布和植被特点的呢?我们可以从环境的哪些角度进行分析呢?
【学生回答】
热量(气温)、降水量(水分)、光照、风等
【分组讨论】请观察以下两幅图,分析环境与植被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
1.由于热量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性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带,植被呈带状分布。
2.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各地水分条件不同,植被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森林依次变为草原、荒漠。
3.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变化,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与此相应,植被出现垂直分带现象。
在小尺度上,受地形的(坡向、封闭性)、洋流、土壤、人类活动等影响,植被会发生局部差异。
如:在较干旱地区,山地阳坡由于蒸发大,水分缺乏,植被稀少;阴坡由于蒸发弱,水分较多,植被茂密。
【提问】环境影响着地表植被的分布,同时在植被的生命演化过程中也对环境产生了影响。请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来得出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回答】
【材料展示】
当植被遭到破坏后,植被拦截降水的功能下降,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形成过程会发生改变,地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于是土壤趋于贫瘠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对空气质量也会产生影响......
这样的连锁反应,最终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退化。人们要特别重视以各种方式来恢复植被,以便改善整个生态环境。
【提问】请根据材料绘制人类活动、植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活动】
1.结合中国地图思考,如果你从海南出发,经琼州海峡,陆路旅行到黑龙江漠河,会依次看到哪些自然植被?如果你从北京向西一直旅行到乌鲁木齐,又会依次看到哪些自然植被?议一议,我国自然植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从海南到黑龙江依次看到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从北京到乌鲁木齐依次看到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南北方向变化是由于热量的差异,东西方向变化是由于水分的差异。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深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当地森林茂密。但是,岛上1000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丘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成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巧克力山”的称谓由此而来。
(1)从大尺度上来说,保和岛的植被类型是什么?
热带季雨林
(2)讨论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
巧克力山是由石灰岩形成的小山丘,风化壳厚度小,形成的土层较薄,这种土层在热带季风气候的强降水条件下易被冲毁流失;故当地因土层薄,而难以生长树木。
(3)巧克力山的最佳观赏时间为每年5月份,结合区域气候特征,分析其原因?
每年的3—5月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干季,降水少。5月是当地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期,气温高,蒸发旺盛,所以草类干枯,转为褐色,是最佳观赏时间。
3. 读图植物体的增长与气温的关系,完成相关任务。
(1)据图归纳植物体的增长与气温的关系。
植物体的增长取决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质的数量和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质的数量。产生得越多而消耗得越少,则植物体增长得越快。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气温的影响。植物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较强,而呼吸作用较弱,从而有机体增长最快。
(2)苹果树、马铃薯性喜冷凉,如果将它们栽培到低纬度平地或低纬度山区低洼谷地,其生长和繁殖就会受到阻碍。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如果将它们栽培到低纬度平地或低纬度山区低洼谷地,随着气温的升高,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质将少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质,从而导致减产。
【练习】
读“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各省区分布面积比重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该植被类型是( )
A. 针叶林 B. 草原 C. 常绿阔叶林 D. 常绿硬叶林
2.该植被的类型和产量取决于( )
A. 气温高低 B. 降水多少 C. 地表形态 D. 人类活动
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3-4题。
3.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 热带雨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温带落叶阔叶林
4.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 长白山天池湖畔 B. 重庆嘉陵江沿岸 C. 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D. 武夷山九曲溪边
5.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图所示)。
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