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醉翁亭记》-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醉翁亭记》-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3 07:5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导入新课
  欧阳修在担任滁州太守之时,经常到附近的`山水中闲游,与智仙和尚结为好友。智仙和尚为了方便欧阳修出行,就在山间盖了一座亭子。欧阳修知道了后,就在亭成之日,题名为“醉翁亭”,还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文《醉翁亭记》。众人传而阅之,纷纷称赞。这是一位樵夫说开头过于絮叨,让其去琅琊山上看个究竟。欧阳修竟然真的去了,看完后就将开头改为“环滁皆山也”。从中可见,欧阳修对于文学十分恭谨,能接纳各种意见,恃才而不骄。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走进作者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做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询、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走进作者
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学习目标
范仲淹倡导改革当时弊政,受到权臣诬陷排挤。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走进背景
朗读课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朗读课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 壑 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疏通文意
环绕
山谷
格外
茂盛的样子
曲折,回环
居高面下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就是醉翁亭。
疏通文意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疏通文意
建造
命名,取名
称为

取别号
意趣,情趣
领会
寄托
建造这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很少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疏通文意
若 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 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疏通文意
像那
表顺承
昏暗

美好的
四季
茂盛
穷尽
译文: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面下降,石头显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疏通文意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 而 前 陈者,太守宴也。
疏通文意
背着东西的人
指老人
儿童
表修饰。
表并列

菜蔬
错杂的样子
在前面
陈列,摆开
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在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味清醇,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在前面摆开,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
疏通文意
宴酣之乐,非 丝 非 竹,射者中,弈者胜,觥 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疏通文意
尽兴地喝酒
弦乐器
管乐器
下棋
酒杯
酒筹
苍老的容颜
倒下的样子
译文: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在尽情地欢乐。苍老的容颜,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疏通文意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疏通文意
不久
跟从
遮盖
乐趣
表转折
以为乐
快乐
记述
为,是
译文:不久太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从着。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那是因为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疏通文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望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古义:琴瑟箫笛为管弦乐器,这里指音乐 今义:常指蚕丝、竹子
古今异义
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阴( )
山间之四时也( )
古义:香花 今义:芳香
古义:茂盛、繁茂 今义:美丽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或时节
古今异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整体感知
第1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2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3 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第4 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1.第1段是怎样描写醉翁亭的?
赏析课文
作者按空间顺序,移步换景,将“镜头”从“环滁皆山也”的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然后写酿泉“泻出于两峰之间”,从而使视线由山外远望转入山内近观,最后用“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推出醉翁亭。
2.“醉翁”的由来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赏析课文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此处的作用是什么?
赏析课文
这是全文的核心句,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同时也暗示了“醉翁”二字的深意:饮酒佐以美景而“醉”,被贬的抑郁心情则用酒“醉”来排遣。因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就是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入在宴饮之中,为下文做铺垫。
4.第2 段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什么 .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什么 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赏析课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5.第3段可以分为哪几层?哪个是核心?
赏析课文
“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他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6.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第3段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赏析课文
作者实写滁人兴高采烈地出游,实际是暗写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这一切正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点明了文章主旨。
7.请写出第4段中描写傍晚山林全景的句子。
赏析课文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8.“然而禽鸟……其乐也”一句中的几个“乐”含义相同吗?如果不相同,分别是什么?
赏析课文
禽鸟之“乐”源于自然条件的优越;
人之“乐”不仅源于自然条件的优越,还因为能纵情山水,同时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乐;
太守“乐其乐”则表明太守能超然物外,不以贬官遭谪的政治处境为悲,反而还能娱情山水,与民同乐。
这篇文章写了几种乐?
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乐人之乐
(与民同乐)
(乐其乐也)
主旨归纳
本文先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接着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再写太守与民同乐,以此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欧阳修被贬,尚能与民同乐,这对你有什么教育意义?
拓展延伸
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处在何种人生境地,都不应该沉溺于个人得失,应采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写出《醉翁亭记》中的成语。
拓展延伸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峰回路转
觥筹交错
山肴野蔌
与民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