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 17.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 17.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12 22:2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问题。 2 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的一般方法,结合欧姆定律,归纳得出串联电路中的电阻的规律。
教学重点 会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问题,掌握解决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在电路计算中注意两个“同一”,即同一对象,同一时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阻值不同的电阻若干、电阻箱、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归纳总结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情景 1.欧姆定律的内容。 2.在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和电压规律。 3.在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和电压规律。 引入新课 (5分在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相互影响,当一个电阻的阻值发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均会发生改变。那么在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欧姆定律在不同电路中如何应用? 新课内容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在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是: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是:串联总电压等于各总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 ◆提出问题: 在串联电路中的电阻有什么规律呢? ◆猜想与假设: 串联电路中,串联的用电器越多,电路中的电流越小,即电阻越大。 ◆设计实验: 把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入电路中,测出电路中的电流,把两个电阻换成一个电阻箱,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与前面相同,则此时电阻箱的作用效果与两个电阻串联后的作用效果相同,电阻箱的阻值就是这两个电阻的总电阻。 ◆进行实验: 1.设计两个电阻串联的电路图。 2.连接实物,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3.把电阻R1、R2去掉,换上一个电阻箱,闭合开关,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也为I,读出电阻箱的阻值为R0。 4.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就是电阻R1、R2的总电阻。 5.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进行多次实验,把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次数R1/ΩR2/ΩR0/Ω1 2 3
◆得出结论: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阻之和。 即:R=R1+R2 若电路中有多个电阻,则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即:R=R1+R2+……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那么把电阻串联相当于改变电阻的哪个因素呢?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选讲)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阻之和,那么在并联电路中电阻有什么规律呢? 如何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可以总结出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导体的横截面积。 并联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的电阻的倒数和。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电压规律和总电阻 I=I1=I2=…… U=U1+U2+…… R=R1+R2…… 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电压规律 I=I1+I2+…… U=U1=U2=…… 例题1 一盏灯上标有“3V 0.3A”的字样,现在有一个4.5V的电源,要使灯泡正常工作,需要串联一个多大阻值的电阻? 分析:可以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如图),在图中标出已知条件。 根据欧姆定律,要求出电阻R的阻值,需要求出电阻R的电流和电压。 已知:U=4.5V,UL=3V,IL=0.3A。 求:RR=? 解: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和电压规律可知: IL=IR=0.3A UR=U—UL=4.5V—3V=1.5V 由欧姆定律可知: 答:需要串联一个阻值为5Ω的电阻才能使灯泡正常发光。 本题除了上面的解法外,还有什么解法? 例题2 如图所示,电阻R1为10Ω,电源两端电压为6V。开关S闭合后,求(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2为5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2’为2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串联电路的变化,因为串联电路各用电器相互影响,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也会发生改变。在使用欧姆定律时要注意同一性,要在同一对象的同一时刻使用欧姆定律。 教师板演解题过程。 由上面的例题可以看出,串联电路中通过某个电阻的电流或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等于电源两端电压除以各分电阻之和。通过本题还能看出,当串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改变时,电路中的电流及另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都会随之改变。 例题3 如图所示,电阻R1为10Ω,电源两端电压为12V。开关S闭合后,求:(1)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R2为4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和电路的总电流I;(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3为2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和电路的总电流I’。 分析:这是一道电阻并联的电路,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各支路之间互不影响,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发生改变(不为零),对电阻R1的电流不影响。滑动变阻器阻值改变时,改变的只是变阻器所在的支路。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规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均相等,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根据题目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通过本题可以看出,当并联电路中的一个支路的电阻改变时,这个支路的电流会发生变化,干路电流也会变化,但另一个支路的电流和电压都不变,即并联电路各支路之间互不影响。 在利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要注意:(1)欧姆定律中的I、U、R都是指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上对应同一状态下的物理量。 (2)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为U=IR、。 (3)欧姆定律定律中各物理量单位必须统一。 (4)由于实际电路中,往往有几个导体,即使同一导体,在不同时刻的I、U、R值也不相同,因此在应用欧姆定律解题时应对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I、U、R标主同一的下角标,以避免张冠李戴。 总结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电阻之间的关系。 3.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应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4.电路变化的计算。 回忆前面串联电路和并联中的电流关系和电压关系。 学生思考,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 学生根据设计思路,说出实验步骤,在同一电路中采用电流相等的方法。 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分组进行实验。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学生思考:电阻串联越多,总电阻越大,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学生借鉴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进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总结规律。 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电流规律、电压规律。 学生分析图中的已知条件,要求出电阻R的阻值,需要知道电阻R两端的电压和流过R的电流,结合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电阻R的电流等于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电阻R两端的电压等于总电压减去灯两灯的电压。 学生讨论其他解法: 解: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I=IR=IL=0.3A 根据欧姆定律,电路的总电阻为: 灯泡的电阻为: 电阻R的阻值为RR=R-RL=15Ω-10Ω=5Ω 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和求解。 电路中电阻R1、R2是串联的,根据欧姆定律可以求出,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50Ω时的电流。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20Ω时,电源电压不变,再次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 学生分析题目,写出已知和求解。 解:(1)根据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U=U1=U2=12V 电阻R1中的电流为: 变阻器R中的电流为: 电路的总电流为I=I1+I2=1.2A+0.3A=1.5A (2)当变阻器的阻值R3=20Ω时,R3中的电流为: 电路的总电流I’=I1+I3=1.2A+0.6A=1.8A 总结在解决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应用的电学题目时的注意点。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 1.本节主要学习了串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的应用。 2.串联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串联总电阻大于各个用电器的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各其中任何一个电阻。 3.欧姆定律在不同电路中的应用,可以用于求电流、电压和电阻。在计算时要结合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以及电压规律。 4.电路变化要先分清电路连接方式;分析电路变化前的电流、电压和电阻;找出电路变化前后不变的物理量,例如电源电压、定值电阻的阻值等。 创造课堂情景,为本节课的知识做准备。 提出本节课的研究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归纳法得出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巩固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规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利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板书设计 一、 等效电阻规律
1、串联规律:R总 = R1+ R2+……+ Rn。
2、并联规律:

二、 计算方法
1、 逆向推理计算法
2、 顺向推理计算法
3、 等效电阻计算法
三、计算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分析各电路状态下电阻之间的连接方式,画出等效电路图。
2、通过审题,明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并将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单位,未知量的符号,在电路图上标明。
3、每一步求解过程必须包括三步:
写公式——代入数值和单位——得出结果。 教学反思 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中重要的定律,贯穿于电学各类计算,尤其是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更是初中物理计算题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