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常德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3 06:11:30

文档简介

常德市名校 2023 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入学考试参考答案
语文
D【解析】A.“其实质在于展示科学技术的发展”理解有误。B.“这种可塑性是指超越现实可能”理解有误。C.“但实际上他们与地球上的现实中的人别无二致”表述过于绝对。
C【解析】“反叛世界的想象则不可能成为现实”理解有误。
C【解析】“中国科幻小说分为两种风格”以偏概全。
①典型性和代表性。文中以科幻小说中常用的休眠技术为例,极具代表性,论证科学对人类的生命质态以及社会、文化和观念等产生重要影响,典型贴切,说服力强。②权威性与可信性。文中选用的伊瑟尔和刘慈欣等名家对于文学和科幻小说的阐释,具有可信性。(每点 2 分,共 4 分)
①体现了科幻文学的想象和虚构性。追赶彗星、进入土星环等,作家运用想象,将主人公置于一个虚构的世界之中,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维度,展现出未来难以预知的可能性。②体现了科幻小说的科学性。文中对于宇宙飞船、土星探测器、基因编辑技术等都是以现实的科技发展为依据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智能时代、数字时代科技发展的方向。③体现了科幻小说的现实性,小说的主人公路渐离是现实中的人,他经历了众叛亲离、无人救援等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都可能经历的人生困境,体现了人对生命的思索。(每点 2 分,共 6 分)
6.A(过分解读,文中只是说“衣服上华美的装饰被暂时解去”,说明知事受自然熏陶,暂时摆脱繁琐礼仪的束缚,获得身心解放。)
7.B(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知事先生受干扰,尽管气嘘嘘地涨红了脸,只是“随意做个手势赶开那顽皮的畜生”而已,可见知事先生只是有些许生气而已,并非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①淡化故事情节。作者没有刻意构建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而以知事先生进入树林的见闻感受为行文脉络,情节平和舒缓。②虚化人物形象。文中虽以知事先生为主角,但大量笔墨却放在对林中生物的描绘上,这种着意以环境衬托人物的写法,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抒情容量和思想内涵。③语言优美生动。文中描写细腻形象,整散句错落有致,拟人、排比等修辞运用自如,语言鲜活灵动,极具感染力。④营造诗化意境。文章通过对林间各种生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愉悦、美好、和谐的意境,使人、景、情相互交融,呈现出特有的诗情画意之美。(本题考查诗化小说的特点,答对两点就可给 4 分)
①文中“天地万物”指的是自然界,“我”指的是人类,作品旨在揭示“人与自然”共生合一的主题。(解释古代哲学思想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②自然对人具有浸化、熏陶、包容作用。林中生机勃勃、和谐美好,使知事由气闷心躁到最后舒服偃仰在草地上,
可见自然环境能使人滤去尘俗、受到启迪、身心解放。(从自然环境与主题关系的角度,
2分)③人类应亲近、热爱、保护、敬畏自然,与自然相融共生。知事对老黄莺毫无恶意,所以林中生物亲近他,与他融洽相处。知事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最终获得了愉悦和灵感。
(从人物形象与主题关系的角度,2分)(本题考查主旨意蕴的探究,以上三点各得2分,如从情节或其他角度作答,只要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曰”,为“说”,此处引出后面的话,其后要断开,排除 B。“亲供养备”主谓结构,“亲供养”作“备”的主语,结构完整,其后断开;“义”作“敢当仲子之赐”的状语,应在句首,前面断开。排除 AD。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晚辈对长辈”错。足下,是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从文本来看,严遂不能说是聂政的晚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聂政最终也不明白严遂的意图”错,从后文“前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亲不幸,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来看,聂政明白严遂结交自己的意图。
13.(1)从那以后,严遂担心被韩傀杀害,就逃出韩国,寻找可以向韩傀报仇的人。
“亡”,逃亡;“报”,报仇;“人可以报韩傀者”,定语后置,可以向韩傀报仇的人。
严仲子不远千里,屈驾(屈尊自己)前来与我结交,我用来对待他的礼节太微薄(太不周到)了。
“枉”,屈驾,屈尊;“所以”,用来;“浅鲜”,微薄。
一会儿,室内扔出一张纸条,那上面就写着求神的人心中所想问的事情,没有丝毫差失。
一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了。”
①严遂礼贤下士,对聂政十分尊重与赏识;聂政认为严遂是知己(士为知己者死)。②聂政 在母亲去世后感到没有后顾之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 能力。结合“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 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举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 是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可嘿然而止乎”可概括出,严遂礼贤下士,对聂政十分尊重与赏识;聂政认为严遂是知己,士当为知己者死。结合“老 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已者用”可概括出,聂政在母亲去世后感到没有后顾之忧。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任职地方的百姓对其讴歌惋惜,正面展现了严武的光彩形象”错误,“列郡讴歌惜”是侧面表现。故选C。
①对友人离去的不舍(感伤)。“青山空复情”借山言人,情致婉曲,那山仍若恋恋不舍,目送行人,表现了诗人那种不忍相别而又不得不别的无可奈何之情。②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月下同饮共醉,行吟叙情,离别之后,后会难期,诗人感情的闸门再也关不住了,于是诗人发问道:“几时杯重把?”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③对友人政绩的赞扬。“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说他于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出守外郡或入处朝廷,都荣居高位。离任时东西两川属邑的人们讴歌他。④友人离去后的孤独寂寞。最后两句抒写诗人送别后的心境。“独”字见离别之后的孤单无依;“残”字含风烛余年的悲凉凄切;“寂寞”则道出知遇远去的冷落和惆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此诗既赞美严武,也发出他自己“寂寞养 残生”的叹息。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所以心中那 种依依不舍的别离之情,不必再用言语解释。“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诗人送了一 程又一程,送了一站又一站,一直送到了二百里外的奉济驿,有说不尽的知心话。“青山 空复情”一句,饶有深意。青峰伫立,也似含情送客;途程几转,那山仍若恋恋不舍,目 送行人。然而送君千里,也终须一别了。借山言人,情致婉曲,表现了诗人那种不忍相别 而又不得不别的无可奈何之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伤别之余,诗人自然想到 “昨夜”相送的情景:皎洁的月亮曾和他一起“同行”送别,在月下同饮共醉,行吟叙情,离别之后,后会难期,诗人感情的闸门再也关不住了,于是诗人发问道:“几时杯重把?”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诗人想到,像严武这样知遇至 深的官员恐怕将来也难得遇到,于是离愁之中又添一层凄楚。关于严武,诗人没有正面颂 其政绩,而说“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说他于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出守外郡或入 处朝廷,都荣居高位。离任时东西两川属邑的人们讴歌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江村独 归处,寂寞养残生”,最后两句抒写诗人送别后的心境。“独”字见离别之后的孤单无依; “残”字含风烛余年的悲凉凄切;“寂寞”则道出知遇远去的冷落和惆怅。两句充分体现 了诗人对严武的真诚感激和深挚友谊,依恋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17.(1)举先王之政 兴利除弊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朝闻道 夕死可矣
海上明月共潮生 皎皎空中孤月轮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①具有鲜明个性特点 ②这种抒情性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是说《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语言特点,结合后文“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可知,是说人物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空,由“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可知《红楼梦》的语言有诗的特点,根据“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判断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这段文字是王熙凤语言的精彩片断,充分表现了她的能言善辩、机变逢迎、精明能干、八
面玲珑的性格特点。有一石三鸟之功效,一是讨贾母欢心,二是使黛玉感到温暖,三是让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内心愉悦平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这句话是《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出场部分,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塑造王熙凤的形象。先是夸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又说“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既夸赞了黛玉,讨好了贾母,又夸赞了贾母嫡亲的孙女才能有这通 身的气派,可谓“一石三鸟”。这段话的表面信息是王熙凤对林黛玉的极度夸赞,但王熙 凤的真实意图并不在夸赞黛玉,而是借此博得贾母欢心,进一步得到贾母赏识,从而进一 步巩固自己在贾府的地位。从中自然可以看出王熙凤为了自己的利益,善于察言观色、随 机应变、逢迎讨好的性格特点。

【参考译文】
韩傀作韩国的国相,严遂也受到韩哀侯的器重,两人相互忌恨。严遂公正地发表议论,直 言不讳地指责韩傀的过失。韩傀因此在韩廷上怒斥他,严遂气得拔剑直奔韩傀,因为有人救助 才解围。从那以后,严遂担心被韩傀杀害,就逃出韩国,寻找可以向韩傀报仇的人。严遂来到 齐国,有人对他说:“轵地深井里的聂政,是个勇敢的侠士,因为躲避仇人隐藏在屠户中间。”严遂就和聂政暗中交往,以私交情义厚待他。聂政问严遂:“您想让我干什么呢?”严遂说:“我 为您效劳的时间还不长,我们的交情还这样薄,怎么敢对您有所求呢?”于是严遂就备办了酒席,在聂母面前敬酒,又奉上百镒黄金,上前为聂母祝寿。聂政大为震惊,更加奇怪他何以厚礼相待,就坚决辞谢严遂的赠金。严遂坚决进献,聂政就推辞说:“我家有老母,生活贫寒,只得离乡 背井,做个杀狗的屠夫,现在可以早晚买些甜美香软的食物来奉养母亲。我母亲的供养已经齐 备了,道义上就不敢再接受您的赏赐。”严遂说:“我有仇要报,曾游访过很多诸侯国。我来 到齐国,听说您义薄云天,所以径直送上百金,只是想作为老夫人粗茶淡饭的费用,并希望能 与您交往,哪里敢有什么请求呢?”聂政说:“我降低志向,辱没身份隐居于市井之中的原因,只是希望奉养老母。只要老母还活着,我的生命就不敢轻易托付给别人。”聂政最终不肯接受。然而严遂最终尽了宾主之礼才离开。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聂政守孝期满,安葬以后,脱去丧服。聂政说:“唉!我不过是市井平民,动刀杀狗的屠夫,而严遂却是诸侯的卿相,严 仲子不远千里,屈驾(屈尊自己)前来与我结交,我用来对待他的礼节太微薄(太不周到)了。我 没有可以被世人称道的大功劳,而他却拿百金为我母亲祝寿,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是这表明他深 深了解我聂政的人啊。贤德的人因为心中的激愤来亲近信任穷乡僻壤的人,我怎么能够默然不 动呢?母亲如今已享尽天年,我将为赏设我的人效力(报仇)了。”于是聂政向西到濮阳,见到 严遂时说:“以前没有答应您的原的。只是因为母亲还在。如今老母不幸谢世。请问您想报仇 的人是谁?”严遂把情况全都告诉聂政说:“我的仇人是韩国国相韩傀,他又是韩君的叔父。 家族很大,守卫设置严密,我曾派人刺杀他,始终没能成功。”聂政辞别,只身一人持剑到了 韩国。正好韩国在东孟举行盛会,韩王和相国都在那里,手持兵器守卫的人很多。聂政径直闯 子进去,冲上台阶刺杀韩傀。韩傀边逃边抱住韩哀侯,聂政再刺韩傀,同时也刺中韩哀侯。国
君身边的人大乱。聂政大吼,被他杀死的人有几十个。常德市名校 2023 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入学考试
语文
时量:120 分钟 满分:150 分
的情形下进入休眠状态,而在未来几百或几亿年后苏醒,从而摆脱必然规律的束缚而带来迥异的人类故事。虽然现实中我们从未真正掌握时间,但科幻文学中人类往古来今直达未来,对时间的操控早已得心应手、 炉火纯青。和时间一样,空间在科幻文学中也呈现极其复杂的面貌。地心海底,一粒微尘,或者银河深处、宇宙之外都可以成为科幻驰骋的疆场。在无限的时间和无垠的空间中观照人类和文明,科幻文学给我们提 供了完全不同的世界图景。
(摘编自陈海龙《面向未来的文学和人类学——科幻文学:现实、虚构、想象三元合一》)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科幻文学不是脱离现实的精神飞地,其创作和繁荣仍然根植于深广的历史和现 实背景,是特定观念文化的产物。历史与现实为科幻创作提供所需的素材,同时也提供其必需的问题关怀。科幻文学虽然多用科学的外衣包裹现实的问题,并通过虚构性书写将其放置在虚拟的时空维度进行重新审 视、重新回答,但其现实性精神实质却一以贯之。现实性的底色让科幻文学超越“幻”的神奇而获得人类学 学术考察的关键品质,即对真实性的诉求。值得注意的是,科幻文学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文化背 景和问题关怀,更呈现了创作者对于现实的深切思考,是一种有深度的文化书写。
使科幻成其为科幻的关键,一是科学的质材,二是想象和虚构,二者的结合构成科幻文学魅力的基础。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家伊瑟尔在《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疆界》一书中谈到:“文学的表现与再现功能 使人类的超乎寻常的可塑性,自由伸展到了一个几乎没有边界的文化大背景之中……文学就变成了一种呈 现‘可能存在’或‘可能发生’的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的百花园。”
科幻文学充分体现了文学的虚构与想象特征,同时也将人类的虚构性本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人类将去何处,世界会有何种前途和命运,宇宙的规则和目的是什么……每一部科幻作品都试图提供某种形式的答案。2018 年 11 月,刘慈欣在美国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获奖感言中谈到:“与人们常有的误解不同,科幻小说并不是在预测未来,它只是把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就像一堆想象力的鹅卵。”和伊瑟尔一样,刘慈欣也将想象视为人区别于万物的重要本质,但他同时也强调想象本身的不确定性。虽然人类科技已经被证实在相当大的层面是对想象的落实,但想象自身却具有超越现实的规定属性:落实的想象已经不是想象,想象永远在现实之外以其超越、无限和对世界的反叛定义着自身。科幻文学作为真正虚构与想象的艺术,呈现了科技文明之下人类的理想、道德和欲望,这或许正是我们理解人类的最佳文本。
和其他一切文学品类相比,对科学的把握与呈现是科幻文学最为显著的品质。科学在科幻小说中,不仅是点缀和附庸,而且科学本身具有强大的叙事能力,是故事得以发生发展自圆其说的主要动力。更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放大镜下,人类文明和人类自身前所未有地成为问题,迫切要求创作者和读者在共同的文学结构之下做出回应。所以,虽然文学创作中的科学书写并不一定是对科学理论的原样呈现,或许离真理相去甚远,但科学无疑构成科幻文学这一文学形式的根本,同时也是智能时代、数字时代的人类学研究不能忽视的文化文本。
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生命质态,同时也重塑人类的社会、文化和观念。科幻文学将这种影响最大化地表
现了出来。以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休眠技术为例,通过休眠,人类可以穿越时间,超越生死,在不如意
材料二:
光明悦读记者:科幻文学学者孟庆枢认为“文学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审美表现和超越的思想,文学要与时俱进”,这与您曾指出的“一定要在变化当中去谈科幻”“科幻一定要阐述变化”的观点有许多相通之处。您能否谈谈科幻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科幻的本质?
刘慈欣:科幻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文学性描述,特别是对人在未来或者地球之外的超越现实时空的生存状态的描述。科幻有一个特点,就是把现实中的人放到非现实的环境中。人们总认为科幻描写未来,就是在描写未来的人,描写在遥远太空中的人,就是太空人。其实并非如此,科幻描写的是现实中的人。
科幻是对人类的生存状态的一种描述,特别是在想象的世界设定下的一种描述。科幻本身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体裁。科幻的种类是相当丰富的,而这些种类之间的差别也相当大。
就中国科幻小说而言,每个科幻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理念和创作方向。中国科幻在文学上的创作方向各不相同,有一些科幻作者可能偏重于传统技术性的科幻,描写技术奇观,描写未来技术的可能性,创造激发想象力的美学。有一些科幻作者则试图用更个性化、更文学化的视角,来描写技术对人的异化,对人的精神上的异化,对人的生理上的异化,以及对人的社会身份的异化。很难用一两句话去概括科幻作品的文学方向。
科幻文化一直在快速发展,正在向着影视、网络、媒体等多个方面转移。包括我们这样用文字进行创作的作家,我认为也应该努力把自己的文字创作进行转化,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努力将其转化为更现代的媒体表现,比如电影、电视等,媒体有更广泛的受众,更广泛的影响力,这个大趋势是明显的。
(摘编自《展现中国人对未来的想象力——刘慈欣谈科幻、文学与未来》)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科幻文学深深根植于历史和现实背景,是特定观念文化的产物,其实质在于展示科学技术的发展。 B.伊瑟尔认为文学为人类发展提供了超乎寻常的可塑性参考,这种可塑性是指超越现实的可能。
C.科幻文学看似描写的是未来的人或是太空人,但实际上他们与地球上的现实中的人别无二致。 D.科幻种类繁多,千差万别,科幻文学以丰富多彩的内容为读者呈现一个个不同的世界。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科幻小说体现着科幻作家对人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现实问题以及价值观念的深入思考。
科幻文学中的科学技术可以是对真实科学理论的再现,也可以是科幻作家偏离科学真理的想象。 C.想象是人区别于万物的重要本质,超越现实的想象可能成为现实,反叛世界的想象则不可能成为现实。
D.科学的发展影响着人类未来社会的文化与观念的发展,科幻文学将以更多元的方式融入人们的生活。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材料二是一则人物访谈,访谈中刘慈欣主要围绕科幻与文学的关系和科幻的本质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回答有理有据,针对性强。
刘慈欣认为科幻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对人在想象的世界的生存状态的描述,科幻一定要阐述变化,这与孟庆枢的观点是相似的。
刘慈欣指出,由于科幻作家创作风格和理念的差异,中国科幻小说分为两种风格,即偏重于传统技术和偏重于描写人类的种种异化。
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化不应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科幻作家要把自己的文字创作面向电影、电视等媒体进行转化,以收获更广泛的影响力。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所选用的论据的特点。(4 分)
第 32 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通过科幻世界官方账号线上颁出,“最佳长篇小说奖”由谢云宁《穿越土星环》摘得。下面是该小说的简要介绍,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其作为科幻小说的特点。(6 分)
花花公子路渐离有一个疯狂的星际梦想,他要追赶一颗彗星。没想到他乘坐的宇宙飞船发生意外,他 被弹射出舱,在土星环里漫无目的地飘荡。人生的意外接踵而至,众叛亲离、无人救援、生存物资告罄……他成了一颗被人类遗忘的人体小行星。出乎意料的是,在土星探测器主控 AI 多丽丝的帮助下,原本必死无 疑的路渐离以极低的概率活了下来。为求一线生机,路渐离登陆土卫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基因片段,制成了新型鱼苗,在拥有广袤海洋的土卫二上养殖鱼类,勉强生存。与此同时,多丽丝和航天公司正在制 订营救方案。路渐离孤军奋战良久,几近生存极限,他能否等到救援飞船的到来?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知事下乡
[法]阿尔丰斯· 都德
知事先生出巡去了。驭者导前,仆从随后,一辆知事衙门的四轮轻车,威风凛凛地,一径奔向那共阿非。因为这一天,是个重要的纪念日,所以知事先生,打扮得分外庄严。你看他身披绣花的礼服,头顶折叠的小冠,裤子两旁,贴着银色的徽带,连着一把嵌螺细柄的指挥刀。在他的膝上,正摊着一本皮面印花的大护书。知事先生端坐四轮车内,面上堆着些愁容,只管向那皮面印花的大护书出神;他一路想,几时他到了那共阿非,见了那里的百姓们,总免不了要有一番漂亮而动听的演说:“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知事先生,把这两句话,周而复始地,足足念了二十余次,可是总生不出下文。
四轮车内的空气,热不可当!道上的灰尘,在正午的阳光下,兴奋奔腾地跳舞。道旁的树林,一齐遮着白灰,只听得整千整万的蝉声,遥遥地在那里问答。
知事先生,正在纳闷的当儿,忽然瞥见了一丛小的槠树林,在山坡的脚下,招展着树枝,好像正笑嘻嘻地欢迎他。
知事先生,居然中了诱惑了。他一面吩咐仆人们停车;一面从四轮车里,跳了下来,径自走进那片小
的槠树林里。
树林里,有成群的鸟儿,在头上唱歌;有无数的清泉,在草地上流淌;还有紫堇花,在旁边散发清香……他们瞧见知事先生,和他一条这样体面的裤子,一本皮面的印花的护书,登时大起恐慌。鸟儿,一齐停止了歌唱;泉儿,也不敢再作声了;紫堇花们,更是急得低着头,向地下乱躲……这些小东西们,自从出世以来,从没有见过一个县知事,在这光景里,大家都私下地互通猜度:这样体面的裤子的主人,究竟是一位什么人物?
知事先生,对于如此寂静而清凉的树林,头脑清醒不少。他撩起了衣裳,摘下了帽子,在一块草地上,端端正正地坐下,把皮面印花的护书,张开了放在膝上,又向那护书里面,抽出一张四六开的大纸。
“这竟是一位美术家呀!”秀眼鸟先开口说。
“否,否,”接着说的是一只莺鸟,“这哪里会是美术家,你没看见他裤子上的徽带吗?照我来看,十之八九,还是一位贵族哩。”
“也不是美术家,也不是贵族,”一只老黄莺抢着来打断他们俩的辩论,它曾经在知事衙门的花园里,足足唱了一个春天的歌。“只有我知道,这是一个县知事呀。”
这时那些细微的语声,不知不觉渐渐地放纵起来了。
“这原来是一个县知事!这原来是一个县知事!”
一会儿,紫堇花发问:“他可含有什么恶意?” “一点儿也没有。”老黄莺儿接着答复。
于是那些鸟儿们,重新一个个地,去恢复它们的歌唱;那些泉儿们,照常在草地上,汩汩地流;那些紫堇花们,也依旧放着胆去散发它们的香气……在这喧哗而又清凉的林子间,知事先生,又起了念头,要继续去筹备他的演说了。
不料还没起头,身旁突然传来了笑声。知事先生侧头看时,只见一只黄绿色的啄木鸟,歇在他的帽子顶上,嬉皮赖脸地,正向着他笑。知事先生,把肩胛一耸,露出不屑睬它的意思,哪知道那啄木鸟很不知趣,索性大声地唱将起来。
知事先生,气嘘嘘地涨红了脸,一面随意做个手势赶开那顽皮的畜生;一面加上些气力,回头来重新干他的本行:“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
但是事有不巧,那啄木鸟方面的交涉,才刚结束,一丛小弱的紫堇花们,觑着知事先生思绪缭乱的当儿,也一起翘起了它们软绒绒的枝儿,和着一种甜而且柔的语气,沙沙地唱起歌来。于是一唱百和,那些泉儿们,登时就在他的脚下,潺潺地奏起一种文雅的音乐;那些秀眼鸟儿,也在他头顶的树枝上,使尽毕生的本领,唱出一阕优美的调子;其余树林周围、上下左右一切的东西,没有一个不是效仿着,全体一致地来阻止知事先生演说的起草。
知事先生,他未始没有意思,想摆脱这些妖媚的蛊惑,可是他办不到了。他只得低下头来,继续去筹划他的演说:“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
……
此刻,知事先生正舒舒服服偃仰在草地上,鼻孔里熏醉了香味,耳朵里充满了歌声,他衣服上华美的装饰被暂时解去,他正打算把已成的演说,艾艾……艾艾地,从头再述两三回:
“诸位先生,诸位同事……”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开头写知事出巡,打扮庄严隆重,结尾写知事舒服偃仰,解去华美装饰,前后对比,说明知事已经完全摆脱了繁琐礼仪的束缚。
B.人和生物之间难以直接对话,知事跟林中动植物的相处,主要是借助拟人手法来完成的,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C.文章以补叙的方式,借老黄莺亲身经历来点明知事先生的身份,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凸显了小说主题,可谓匠心巧运。 D.对槠树林间生物的描绘,小说除借助多种修辞手法,还调动了人的各种感官,写得生动优美、形象鲜活、生机盎然。
四次“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分别表现了知事不同的心情,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第一次,拘囿在四轮马车内,苦于无下文,心情气闷烦躁。 B.第二次,进入林子,头脑清醒不少,但受干扰,恼羞成怒。 C.第三次,置身树林,面对干扰,无可奈何,只得随遇而安。 D.第四次,融入自然,获得灵感,筹划出演说稿,轻松愉悦。
与一般小说相较,《知事下乡》独具特色,虽微波屡兴,但总体上平和推进,呈现出一种诗意化的美感。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特色的理解。(4 分)
庄子的《齐物论》中有“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之说,《知事下乡》虽是外国小说,但其间也包蕴了中国古代的这种哲学思想,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小题。
韩傀相韩,严遂重于君,二人相害也。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韩傀以之叱之于朝,严遂拔剑趋之,以救解。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求人可以报韩傀者。至齐,齐人或言:“轵深井里聂政,勇敢士也,避
仇隐于屠者之间。”严遂阴交于聂政,以意厚之。聂政问曰:“子欲安用我乎?”严遂曰:“吾得为役之日浅,事今薄,奚敢有请?”于是严遂乃具酒,觞聂政母前。仲子①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聂政惊,愈怪其
厚,固谢严仲子。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义不敢当仲子之赐严仲子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
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者,徒幸而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竟不肯受。然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久之,聂政母死,既葬,除服。聂政曰:“嗟
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
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举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可默然而止乎?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
“前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亲不幸,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傀。傀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兵卫设,臣使人刺之,终莫能就。”辞,独行仗剑至韩。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
相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刺之,兼中哀侯,左右大
乱。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严遂,字仲子。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义/不敢当仲子之赐
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义不敢当仲子之赐
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义不敢当仲子之赐
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义/不敢当仲子之赐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黄金百镒”的“镒”指秦始皇时期的通用货币,也是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二十两。 B.足下,敬辞,古代交际用语,用于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文中指后一种说法。 C.除服,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和它同义的还有“服阕”。
D.季父,父亲的幼弟。古代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排行最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韩傀和严遂都受韩哀侯器重,两人相互妒忌。严遂曾直言不讳指责韩傀,韩傀在朝廷上怒斥严遂,而严遂则拔剑相向,终因惧诛而逃往诸侯。
严遂暗中结交侠客聂政。严遂通过敬重聂母来获得聂政的好感,聂政对严遂的厚待感到奇怪,最终未接受馈赠,且聂政也不理解严遂的意图。
聂政在守孝期满后主动向严遂询问情况。严遂告诉他仇人的身份地位,并表示曾派人行刺,未能成功。聂政辞别严遂,前往韩国替严遂报仇。
聂政只身来到韩国,正赶上刺杀韩傀的好时机:韩国有东孟之会,韩哀侯和韩傀都在现场。聂政勇猛地冲上台阶刺杀韩傀,同时刺中韩哀侯。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6 分)
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求人可以报韩傀者。(4 分)
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4 分)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4 分)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4 分)
聂政为严遂报仇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①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注:①奉济驿,地名,在今四川绵阳。严公,即严武。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首联点出送别的主题,“空复情”用拟人手法,明写山,实写人,情致婉曲,绕有深意。
颔联先说未来相会难期,后叙昨夜月下同行,采用时序颠倒的写法,曲折之中包含深情雅致。 C.颈联写严武历经三朝无比荣耀,任职地方的百姓对其讴歌惋惜,正面展现了严武的光彩形象。 D.尾联写诗人想象送别严武后回到浣花溪畔的情状,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
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根据是“ ”,根本目的是“ ”,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 ”,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 ”。
在《〈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春江花月夜》中,与张九《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异曲同工的一句是“ ”,诗人张若虚孤身流浪在外,诗中描绘的明月也给人以孤单之感,“ ”一句即是明证。
《老子》第六十四章中,“ , ”一句以树为喻,指出强大的事物是
从微小开始萌发的。
三、名著阅读(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文字,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 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 ① 。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至“一 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 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 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 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 是抒情, 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

鲁迅很赞叹《红楼梦》的人物语言描写,认为它能让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王熙凤的语言描写是
《红楼梦》中极为精彩的部分,请根据下文中的画线部分,分析王熙凤的形象特点。(4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 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四、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
老师课上问同学们:“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说着,老师拿起一杯水。有人说三百克,也有人说二百 克。“是的,它只有二百克。那么你们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老师又问。很多人都笑了:二百克而已,拿久了又会怎样!老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呢?一个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这杯水的重量很轻,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我 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 同的笑。
材料二: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如果你老是把弦绷得紧紧的,弓很容易就会折断;但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时就能顶用。”
西班牙哲学家格拉西安说:“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喷射出银花朵朵。”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对“负重和减重”或“增压和减压”等词语进行辨析,结合材料含义和现实生活,写一篇在高二本班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稿,和同学交流你的感悟与思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