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3 00:3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影响:
戊戌变法
背景:
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的空前加重,
政治派别:
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序幕: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内容:
政治:
经济:
财政:
文化:
军事:
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害)
结果:
失败原因:
光绪帝没有实权,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开始标志:
宣传变法方式: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最大报刊:
《时务报》《国闻报》
复习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学习目标
1、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理解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的反帝斗争性和落后性;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认识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通过对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时间、地点学习,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进而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4、历史解释:通过对《辛丑条约》的影响学习,进而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认识理解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辱的优良传统。
学习探究
一、义和团运动
1、阅读课本P34正文,说出义和团兴起的地方及组织各是什么?
兴起的地方:
1、兴起地方及组成
山东、直隶一带。
组成:
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
学习探究
一、义和团运动
2、阅读课本P34正文,说出义和团是如何兴起?
兴起:
2、兴起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反帝斗争组织。
材料研读P34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一《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这个揭帖宣传了哪些主张 你怎样看待这些主张
看待:义和团主张正面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但从揭帖中可以看出,他们没有认清帝国主义侵略与清政府反动统治之间的关系,并对清政府存有幻想,最终被清政府利用;他们没有把帝国主义侵略与西方先进文明成果区别开来,“拆铁道”“拔线杆”“毁坏火轮船”等极端的排外行为,表现出他们对现代文明的盲目排斥;“神助拳”“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等内容则表明义和团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主张:“扶清灭洋”。
学习探究
一、义和团运动
3、阅读课本P35正文第一段,说出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导致什么结果?
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
3、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及结果:
以“招抚”代替“剿灭”,承认其合法地位。
结果:
1900年夏,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
学习探究
一、义和团运动
4、阅读课本P35正文第二段,说出义和团曾提出什么口号?如何评价该口号?
义和团的口号:
4、提出的口号及评价:
评价: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
“扶清灭洋”
学习探究
二、抗击八国联军
1、阅读课本P35正文第三段,说出八国联军侵略的时间、目的、国家和指挥各是什么?
时间:
1、八国联军侵略的时间、目的、国家和指挥:
1900年6月。
目的:
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
为镇压义和团运动。
国家: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
司令员:
学习探究
二、抗击八国联军
2、阅读课本P35正文第四段,说出八国联军的侵略战争扩大的原因是什么?
侵略战争扩大的原因:
2、战争的扩大:
① 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
② 在北京的外国军队四
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
③ 慈禧太后发布“宣战”诏书。
学习探究
二、抗击八国联军
⑴ 阅读课本P35正文第三段,说出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在什么战役遭到重创?结果如何
⑴战役:
3、抗击八国联军:
廊坊阻击战。
结果:
被迫撤回天津。
⑴ 在河北的战役
学习探究
二、抗击八国联军
⑵ 阅读课本P36正文第一段,说出义和团在北京抗击八国联军的战役有哪些 带来什么影响?
在北京战役:
3、抗击八国联军:
① 围攻西什库教堂。
⑵ 在北京的战役
② 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
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
围攻西什库教堂
影响:
成为列强扩大侵略的借口。
学习探究
二、抗击八国联军
⑶ 阅读课本P36正文第二段,说出义和团在天津抗击八国联军的战役有哪些 谁牺牲了?结果如何
在天津战役:
3、抗击八国联军:
① 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
⑶在天津的战役
② 炮轰紫竹林租界。
殉国者::
直隶提督聂士成殉国。
结果::
天津失陷。
美军在天津抢劫的白银
学习探究
二、抗击八国联军
阅读课本P36正文第三段,说出义和团运动结果如何 义和团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3、抗击八国联军:
⑷义和团的失败
结果:
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意义:
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学习探究
二、抗击八国联军
阅读课本P36正文第四段和相关史事,说出八国联军后来的统帅是谁?他们在北京犯下了什么暴行?
3、抗击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的统帅:
德国的瓦德西。
犯下的暴行:
烧杀淫掠,骇人听闻的累累暴行。
学习探究
阅读课本P37正文第一段,说出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什么条约?说出签订该条约的时间各国家?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签订的条约:
《辛丑条约》
时间:
1901年9月。
国家:
清政府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
⑴签订时间、国家:
学习探究
阅读课本P37正文第一段,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条约内容:
①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使清政府在经济上受制于列强;
②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示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
④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监控之下;
⑵ 内容:
⑤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使清政府在经济上受制于列强;
表示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监
控之下;
问题思考P37
想一想,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① 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
② 清政府由此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下。
③ 各国可以更方便地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学习探究
阅读课本P37正文第二段,说出《辛丑条约》的影响是什么?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的影响:
①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②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⑶ 影响:
战 争 条 约 影 响
课后活动P38
1.填充。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中国完全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① 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海关税、盐税等被作为赔款担保,使清政府在经济上受制于列强;
②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监控之下;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示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所以说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课后活动P38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八国联军侵华与
辛丑条约的签

义和团运动
抗击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的签订
性质:
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
“扶清灭洋”
评价:
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灭洋,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局限性:
对洋人、洋教、轮船、铁路等通通排斥,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局限性。
直接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
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
时间:
1900年
国家: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
主要战役:
廊坊阻击战、北京西什库教堂、东交民巷使馆区战役,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和紫竹林租界。
结果:
在中外反动派势力镇压义和团运动失败
意义: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时间:
1901年
国家:
中国与英、美、俄等11国
内容:
意义: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检测
兴起地区:
山东、直隶
1.“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下列属于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英雄人物是( )
A.陈化成
B.邓世昌
C.丁汝昌
D.聂士成
课后活动
D
2.历史学习要做到论从史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依据是( )
A.清政府赔款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课后活动
B
3.一位老爷爷出生在十九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一只羔羊”被任意宰割,他有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对他四个儿子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
B.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
C.老三1896年在重庆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
D.老四1905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课后活动
D
4.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灭亡和瓜分中国
C.镇压义和团运动
D.抢劫北京的财物
课后活动
C
5.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似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为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而发动
B.侵略者攻占了北京并进行大肆掠夺
C.战争期间清朝皇帝都离京出逃
D.战后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课后活动
A
6.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林则徐在禁烟时说:“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B.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军事和民用工业
C.《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百日维新梁启超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课后活动
C
7.当历史开始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西方侵略的群众运动。材料中的“群众运动”指的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
课后活动
D
8.《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是因为( )
A.《辛丑条约》赔款最多
B.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国家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义和团运动
D.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课后活动
D
9.《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哪一款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的观点(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方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允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课后活动
D
10.北京是清朝时期我国的首都,可是近代却多次遭到外国侵略者的洗劫和破坏。下列侵华战争中,侵略者曾经占领北京的有(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课后活动
C
家庭作业
1、识记本课“检测”中的内容
2、预习第8课
谢谢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