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02基础练
02 基础练
一、综合性学习
1.中国邮政于2015年1月10日发行一枚以“拜年”为主题的特种邮票。仔细观察这枚邮票,完成下面的任务。
(1)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邮票画面的主要内容。
(2)请从内容方面对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作简要赏析。
二、现代文阅读
社戏(节选)
甲
①……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yùn藻之香的夜气里。
……
乙
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③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xiàng,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④“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⑤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
2.看拼音写汉字
yùn( )藻 旺xiàng( )
3.甲文第①段的表达方式属于( )
A.记叙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4.甲文第②段划线句分别从 、 、 等角度写景,融情于景,描绘出一幅十分优美的水乡月夜图。
5.乙文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如何?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6.结合乙文,你认为双喜是 的孩子。
7.请为乙文拟一个四字标题。
一、选择题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一项是( )
A.《社戏》的作者是鲁迅,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还学过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
C.《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体制分为“赋、比、兴”,按表现手法分为“风、雅、颂”,二者合称“诗六义”。
二、古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④迨:等到。⑤倍:同“背”,背诵。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患记问不若人 患:
(2)其所精诵 其:
(3)迨能倍诵乃止 止:
(4)乃终身不忘也 乃:
10.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迨能/倍诵乃止 B.患/记问不若人
C.书/不可不成诵 D.思其义/所得多矣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
(2)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12.文中“下帷绝编”写的是司马光独自苦读。请再写出至少两个类似的成语形容读书勤奋。
13.概括司马光成长的历程,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感悟。
试卷第4页,共4页
试卷第1页,共4页
参考答案:
1. 示例:这枚邮票画面的主体是两个可爱的卡通儿童拜年形象。人物两边是门墩和春联,背后是两扇打开的大门。门内有一方照壁,照壁上贴着羊形象的年画,中间是一个“福”字。(能够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内容要围绕“儿童拜年、春联、‘福’字”三个关键点说明,意思对即可) 示例:这副春联表现了辞旧迎新、春回大地的情境,表达了人们对增寿添福的期盼和祝愿。(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1)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能力。描述图案要对图案或者画面要仔细观察,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整地描述画面上的内容,能够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内容要围绕“儿童拜年、春联、‘福’字”三个关键点说明,意思对即可,注意语言要简洁。
(2)考查民风民俗。因为是春节所进行的重要民俗,其目的在于表达喜庆的气氛,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点睛: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
2. 蕴 相 3.A 4. 嗅觉 触觉 视觉 5.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船行速度快,小伙伴们驾船技术高超 ,表现“我”和小伙伴看戏返程时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6.善解人意,思虑周全 7.归航偷豆
【解析】2.yùn——蕴,蕴藻:水草名。亦作蕰藻。
xiàng——相,旺相:旺盛。
3.考查表达方式。第一段记叙的是我们解决了船的问题,又打消了母亲的顾虑,小伙伴们一起划船去赵庄的经过,这是记叙的表达方式。故选A。
4.考查描写的角度。
划线句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是嗅觉的角度;“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是触觉的角度;“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是视觉的角度。
5.考查修辞手法。“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把航船比作一条大白鱼,这是比喻的修辞。“蹿”从正面表现了船行之快。“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从侧面表现了船行之快。从船行之快中可以看出小伙伴驾船的技术高超。联系此时的情境,戏没有什么看头,小伙伴们决定归航,船行如此之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伙伴们此时内心的轻松愉快。
6.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联系乙文第五段中的“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可知,双喜认为如果只偷阿发家的,阿发娘知道后是要哭骂的,于是制止了众人,又到六一公公田里偷了一些。由此可知他善解人意,考虑周全细致。
7.考查拟写标题。标题应能概括语段主要内容。乙文记叙了小伙们觉得戏实在没有看头,于是决定归行,一路上船行极快,可见小伙伴轻松愉快的心情。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时,摇船的饿了想要吃东西,于是小伙伴们在阿发家和六一公公家的田里偷了一些豆。可拟写为:归航偷豆。
8.D
【详解】D.《诗经》按内容体制分为“风、雅、颂”,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故选D。
9. 担心 代词,代指司马光 停止 这才 10.A 11. 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去玩耍休息了。 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马上,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 12.[示例]囊萤映雪、悬梁刺股、韦编三绝 13.[示例]司马光小时候谈不上聪明,却勤奋苦读,终成一代名臣。可见一个人成才与否,不在于是否聪明,而在于努力的程度。我们应该以司马光为榜样,奋发努力。
【分析】选自:《司马光好学》 作者:朱熹 年代:宋
参考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去玩耍休息了;唯独司马光还刻苦读书,等到能够背诵才停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这才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马上,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再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9.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患:担心。
10.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A项有误,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等到能够背诵才停止。可断为:迨/能倍诵/乃止。
1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或:有时。寝:睡觉。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形容读书勤奋的成语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
13.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理解。这类自主探究的题目,是中考的主流题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做这类试题,一方面要结合全文内容,另一方面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真实感受。一个人成才与否,不在于是否聪明,而在于努力的程度。
答案第2页,共3页
答案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