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01讲核心 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01讲核心 讲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3 08:42:0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01讲核心
第一单元
01讲核心
一、社戏
重点字词
钳 夹住。
撮 用手指捏住细碎的东西拿起来。
偏僻 荒僻,交通不便。
行 辈 排行和辈分。
照例 按照以前的惯例。
欺 wǔ 欺负。
宽慰 表示宽解 。
zhǔ 咐 告诉对方记住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dài 慢 表示招待不周到。
礼数 礼节;礼貌的等级。
撺 掇 在一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 水 游水;游泳。
chán chán 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yǒnng 跃 跳跃。
yì 立 高耸挺立。
家 juàn 指妻子儿女等。
jiǎo 洁 (月光)明亮洁白
好歹 不知道轻重,不论好坏。
答案:qián cuō háng 侮 安慰 嘱 怠 cuān duo fú 潺潺 踊 屹 眷 皎
文学常识
1、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续编的续编》《且介亭杂文》等。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
2、《呐喊》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包括《狂人日记》《药》《故乡》《阿Q正传》《社戏》等。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二、回延安
重点字词
盏 量词,用于灯。
登时 民间用语,形容事物的发展迅速, 。
糜 子 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油馍 主要是由面团和油做成的饼状食物。
脑 pàn 窑洞外部的顶上。
眼眶 眼皮的边缘所构成的框儿。
答案:zhǎn 立刻 méi 畔 kuàng
文学常识
1.贺敬之
贺敬之,山东枣庄人。中共党员,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文学系,诗人、剧作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岁入党。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
2.民歌体叙事诗
在以政治任务为责任承诺的延安诗歌中,对文体的要求呈现为两个层面:第一,大众化的即时性文体的倡兴。在当时那民族的与阶级的短兵相接的尖锐斗争中,那些短小精悍、直接诉诸民众的诗歌形式,如街头诗、朗诵诗、合唱诗、剧诗等格外受到重视。第二,史诗风格的长诗和叙事诗的兴起。为适应丰富复杂的现实生活的全面、深刻反映的需要,延安诗歌呈现出了叙事化趋势的快速发展。从延安十多年的诗歌历史来看,多种诗体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街头诗和民歌体叙事诗在延安诗坛中占的比重最大,成就也最好,它们是延安诗坛上最具现实性和时代特色的诗歌形式。
三、安塞腰鼓
重点字词
tóng 仁 眼珠。
tián 静 安静;宁静。
亢奋 极度兴奋。
huìàn 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束 fù ①捆绑。②使受到约束限制。
jī bàn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闭塞 交通不便;偏僻;风气不开。
rǒng 杂 繁杂。
严 jùn 严厉;严肃。
zhèn hàn 震动;摇撼。滚滚春雷。
pánɡ bó (气势)盛大,雄伟。
Fú 射 由场源发出的电磁能量中一部分脱离场源向远处传播,而后不再返回场源的现象。
miǎo 远 遥远。
大彻大悟 彻底觉悟或 。
叹为观止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 。
戛然而止 声音突然中止。
答案:瞳 恬kàng 晦暗 缚 羁绊 sè 冗 峻 震撼 磅礴 辐 渺 醒悟 极点 jiá
文学常识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高中写诗,然后又转写词,后写了戏剧,再写散文。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主要成就首届鲁迅文学奖《羊想云彩》,陕西省双五文学奖特别奖等。代表作品《羊想云彩》《安塞腰鼓》等,其中《安塞腰鼓》入选八年级人教版下册3课、六年级冀教版29课、六年级苏教版14课及七年级沪教版17课。
四、灯笼
重点字词
争 sòng 因争论而诉讼。
领域 思想或活动的范围。
wò xuán 调解。
静 mù 安静,庄严
思 mù 怀念;追慕。
怅 wǎng 因失意而心事重重。
qiāng 然 形容金宝珠玉声音清脆。
tuì 色 颜色逐渐变淡,以至没有。
liáo 原 指代大火。
xī xī 然 温和欢乐的样子。
暖融融 形容温暖宜人;温暖舒适。
马前卒 比喻为别人效力的人。
人情 shì gù 指为两栖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答案:讼 yù 斡旋 穆 慕 惘 锵 褪 燎 熙熙 zú 世故
文学常识
吴伯箫(1906-1982),山东莱芜人,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文化大革命”中被开除党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写作》主编、中国写作研究会会长等职,并参加郭沫若著作编辑委员会领导工作。1981年10月,出访英国,不久,当选全国文联理事。1982年8月病逝。代表作品:《羽书》《难老泉》《黑红点》《菜园小记》《出发集》《记一辆纺车》《我还没见过长城》《往年》《吴伯箫散文选》等。
表达方式
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一)常见考查形式
1、判断本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2、本文是以第几人称进行叙述的?有什么表达效果。
3、本文或本段的记叙顺序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4、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文中相关语言/分析说明顺序。
5、人物描写分析/景物描写分析。
6、抒情分析。
(二)常见的表达方式
细节描写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细致生动的描写,往往能够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
叙述
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从记叙顺序上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从叙述人称上可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例:《社戏》一文是按照第几人称写的?请具体分析。
答:用第一人称写的。课文叙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儿”)与外婆家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表达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我”为中心叙述故事,具有真情实感,拉进与读者之间 的距离,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例: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社戏》)
答:环境描写,用“清香”“朦胧写出了夏夜的优美,烘托了“我”当时愉快、兴奋的心情。
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一般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
例: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灯笼》)(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该句话)
答:承接上文,进一步抒情明志,强化主题,提升文章的思想境界,表明作者对国家社会的担当精神。
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例: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灯笼》)(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该句话)
答:这句话是议论,总结整段,表明脑中相关记忆之丰富,表达怀念之情。
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三)练经典
社戏(节选)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⑤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⑥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⑦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没有空地呢……
⑧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⑨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⑩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请你阅读文本,完成下面的填空。
序号 事件 “我”的心情
1 ① 轻松愉快、沉静自失
2 挤在船头想看铁头老生却只有小旦、小生 ②
3 ③ 害怕担心、扫兴生气
4 开船返航离开赵庄 ④
2.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请你以选文中的第②段为例,具体分析本段中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各自有什么作用?
3.请你下面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2)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3)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1页,共9页
参考答案:
1.①月夜行船去赵庄看社戏
②盼望失望、疲倦倦怠
③看见老旦出场踱来踱去并坐下唱
④怀疑犹豫,不好意思 2.要点,第一句“描写”,写出水乡月夜优美自然风光,渲染出安宁、静谧的气氛;第二句“描写和叙述”,比喻和拟人的方法,化静为动描写连山,画面感强,写出了船行之快和我的兴奋,侧面衬托小伙伴的能干;第三句“叙述”,交代路上见闻,也表现出了我在看戏路上的急切心情。 3.如:“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航船”比作“大白鱼”,充满了想象力,富有童趣。“蹿”是向上或向前跳的意思,船在浪花里“蹿”, 写出船行进得快。侧面表现出水乡少年们驾船本领高,以及我们格外兴奋的心情。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第一空:第一段到第四段记叙了我们终于说服了家长,解决了没有船的问题,小伙伴们驾着船,载我去赵庄看戏,我们于月下行船,我心情焦急,总觉得船慢,不多时,船到赵庄。可概括为:月夜行船去赵庄看社戏。第二空:根据第七段到第十一段的内容可知,我们最想看的是铁头老生翻跟斗,然而他去没有翻,此时我们是非常失望的,后来又出来了小旦和一个很老的小生,此时“我有些疲倦了”,可概括为:盼望失望、疲倦倦怠。第三空:根据第十二段中的“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可概括为:看见老旦出场踱来踱去并坐下唱。第四空:根据第十三段中的“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可概括为:怀疑犹豫,不好意思。
2.本题考查分析表达方式。第二段共三句话,第一句是描写,描写的是月下行船时的景物。表现了水乡月夜优美的自然风光,“清香、水气、月色”渲染了静谧安宁的氛围。第二句中“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是描写,把连山比作铁的兽脊,既是比喻,又是化静为动,突出了船快,从侧面表现了小伙伴们驾船技艺高超。“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是记叙,烘托了我急于看戏的心情。第三句是叙述。路上我似乎听到歌吹,看到火,以为是戏台,表现了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开放类试题,任选一个句子,然后结合所用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如:我选第三句,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且富有气势地刻画了后生们敲鼓时的英姿,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点睛】赏析句子时,应先明确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