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02基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02基础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3 09:1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02基础练
02 基础练
1.班级将要组织一场主题为“我爱我的祖国”的诗歌朗诵会,小语想从余光中的《乡愁》、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三首作品中,选取一首进行朗诵。从作品内容或情感表达上以及朗诵技巧等角度考虑,你会向小语推荐哪一部?请写一段推荐语。要求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梅岭三章(一)
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2.从《梅岭三章》“ ”和《别云间》“ ”中,可以看出这两首诗均属绝命诗。(各填一句诗)
3.《梅岭三章》中,“百战多”写战斗之频繁,“旌旗十万”言牺牲之巨大,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那么,《别云间》一诗又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请结合首联分析。
4.两首诗,一首想象人去阴间,一首想象魂归人间。请结合“去”“来”的目的,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狱中题壁》后完成下列问题。
狱中题壁
戴望舒
如果我死在这里,
朋友啊,不要悲伤,
我会永远地生存
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
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
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
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
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
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5.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诗人要朋友们“永远地记忆”的“仇恨”指什么?“唯一的美梦”具体指什么?
6.诗中的人称代词多变,如:“我”“朋友”“你们”“他”,如何理解这四种人称所指代的对象?
7.本诗作于狱中,从诗的内容看是实写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8.本诗的情感,除了对敌人的仇恨和对革命斗争必胜的信心外,请简要说说还有什么?
9.《断章》中,诗人通过“桥上”“风景”“楼上”“明月”“窗子”“梦”这几个意象,表达出了刹那间的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风雨吟》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借鉴上述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发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试卷第2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小语,你好!我推荐你朗诵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因为这首诗歌抒情意味强,强烈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感情炽热;诗歌前面意象画面感强,朗诵时可以用低沉的语气展示悲苦,“黎明”一句缓慢而富有温情,朗诵时重音和语气你会比较容易把握。所以建议你朗诵此诗。
【详解】本题考查推荐语。
《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诗作中借小小的邮票表达了对母亲浓浓的思念,窄窄的船票寄托了与妻子之间长长的爱情,矮矮的坟墓代表的是我与母亲凄凄的别情,而浅浅的海峡却阻隔不了作者对大陆深深的思念。 在抽象的“愁绪”概念的写实过程中,由具体的对亲人的“愁思”抽象到对民族的“愁情”,使得这种“愁”逐渐沉淀出了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物象传递着情感的桥梁和冥想,使原本不相干的四个物象,在“乡愁”这一特定感情的维系之下,反复咏叹而达到升华。 这首诗在浅白直率而又隽永的语言结构及富有韵律艺术美的风格上,有一气呵成之势,一唱三叹,有一种回环往复的节奏美。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以“假如”开头,这个头开得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也和古典诗词中栖枝的黄莺、啼血的杜鹃、冲天的白鹭等大异其趣,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于作者的影响所致,是诗人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诗的首句集中展现了作者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在个体生命的短暂、渺小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全诗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得深沉的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自民族的苦难,因而格外动人。这里有深刻的忧患意识,有博大的历史襟怀,有浓烈的爱国真情。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此诗精选了一组组意象,描述了中国过去的贫穷,和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与苦难,亦展现了中国让人振奋的崛起和新生,深情地抒发了诗人自己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无限期盼和献身决心。前两节沉郁、凝重,充满对祖国灾难历史、严峻现实的哀痛;后两节清新、明快,流露出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欢悦;全诗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激情,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作者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其严峻的现实,构造一幅幅流动凝重的画面,配之以舒缓深沉的节奏,把祖国比拟为伤痕累累的母亲,以赤子之情向母亲倾诉内心的痛苦,表达为祖国的未来而献身的激情和决心。
示例:小语,你好!我推荐你朗诵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歌描述了中国过去的贫穷,和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与苦难,亦展现了中国让人振奋的崛起和新生,深情地抒发了诗人自己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无限期盼和献身决心,感情热烈;诗歌前两节沉郁、凝重,朗诵时可用平缓、低沉的语调;后两节清新、明快,朗诵时可用上扬的语调,“破旧”“疲惫”“熏黑”写出作者因祖国的贫穷而心痛的感情;“干瘪”“失修”“淤滩”让我们更能强烈地感受到现实的严峻和心境的哀痛,所以,在朗读时,应该重读。诗歌感情热烈,朗诵时重音和语气有明显的区分,你会比较容易把握,建议你朗诵此诗。
2. 断头今日意如何(或“此去泉台招旧部”); 已知泉路近。 3.首联叙述了诗人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生活。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深含着诗人满腔心酸和深切感叹。 4.人去阴间,是为了“招旧部”“斩阎罗”,以此表达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或“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魂归人间,是为了看战旗在空中飘扬,以此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或“表达对山河故乡的无限留恋”,或“表达对胜利的渴盼”)
【分析】2.考查比较阅读。第一首诗中的“断头今日意如何?”的意思是即将牺牲,我在想些什么呢?“此去泉台招旧部”的意思是我这一去黄泉,定经召集旧部。第二首诗中的“已知泉路近”的意思是已经知道了黄泉之路不远。这三句话点明了这两首诗歌都是绝命诗。
3.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的意思是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三年”写时间之长,“羁旅客”点明自己的身份,多年漂泊,为了反清四处奔走;“又”说明作者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捕了,“南冠”,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苦战被捕后的沉痛、愤懑之情。这两句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从中可见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亦可见其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4.考查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第一首诗中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可知作者身去阴间也不会放弃斗争,而是会召集旧部,一起把阴间的统治者阎罗斩于马下。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战斗意志和誓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根据第二首诗中的“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可知作者毅魄归来,是为了在空中看一看灵旗。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既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也表达了作者对胜利的渴望。
5.诗人要朋友们“永远地记忆”的“仇恨”是日寇悍然侵占上海。“唯一的美梦”具体指的是赶出侵略者,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6.“我”指诗中的主人公,“他”指“我”死后的尸体,“朋友”和“你们”都指“我”的战友。 7.不是实写。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 8.(示例)还有诗人渴望获得战友友谊,希望他们记住自己的情感。
【详解】1.本题需要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这首诗是作者1942年4月24日写的一首诗,那个时候诗人戴望舒在香港被捕入狱,深受日本法西斯的酷刑之际写的诗,那个时候上海沦陷,所以“仇恨”指的是日寇侵占上海,“美梦”指的是赶出侵略者,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本题主要考查指代,诗中“我”指的是作者本人,而“他伤损的身体”“他的白骨”等可以看出这是作者死后的身体,也就是尸体,“你们”指的是和作者统一战线的人,也就是“我”的战友。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写作手法,这首诗是根据作者在狱中的遭遇而虚构的一个超现实的诗境,通过想象自己已经死亡,还有就是设想抗日战争终于胜利,来进行倾诉。所以主要运用的手法是想象和联想。
4.除了对敌人的仇恨和对革命斗争必胜的信心,通过“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你们的心上”等语言可以看出诗人希望获得战友的友谊,希望他们可以记住自己。
9.示例:
你说你有淡淡的清愁
你说你有浓浓的思念
你说你总是在宁静的夜晚
想起故乡的村庄
想起自己四岁的时候
离开妈妈的目光……
你说你有自己的归宿
你说你认识回家的路
你说你回家的那条小路
紧贴着一条弯弯的小河
而小河的两岸
开满了无数你童稚希望的野花……
【解析】略
答案第2页,共3页
答案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