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8 00:30:28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守(zhé) 伛偻(lǚ)  野蔌(sù) 浩浩汤汤(tānɡ)
B.投箸(zhù) 怒号(háo) 毳衣(cuì) 樯倾楫摧(qiáng)
C.阴翳(yì) 沆砀(dàng) 忧谗(chán) 拏一小舟(lá)
D.绮户(yǐ) 薄暮(bó) 宫阙 què 琼楼玉宇(qió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锦鳞  繁阴  政通人和   横无际崖
B.皓月 岐路 朝晖夕阴 心旷神怡
C.波澜 苍颜 泉香酒洌 觥筹交触
D.林霏 婵娟 静影沉壁 波澜不惊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B.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玉盘珍羞直万钱
4.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D.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
A.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岳阳楼记》是他的名篇。他和欧阳修、苏轼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B.“谪守”是指因罪贬官流放,出任外官;“迁客”指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骚人”得名于《离骚》,称屈原或《楚辞》的作者,后来泛指文人。
C.苏轼,字子由,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D.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是一首古体诗;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律诗,共八句,两句为一联,这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B.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
D.《中华文明之美》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7.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人深知“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
②立己达人,兼善天下
③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
④中国人历来重信践诺,与中国打交道,只会收获合作共赢的友谊与实实在在的利益
⑤中国愿意和其他国家分享发展机遇,也欢迎别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
A.③①④②⑤ B.②①⑤④③ C.③②①④⑤ D.②④①⑤③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
B.《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柳宗元,他们都是宋代文学家。
C.《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他是明末清初文学家。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写诗很多,人称“诗仙”,《行路难》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都是他的作品。
二、名著导读( 6分 )
9.艾青,原名   ,号   ,浙江金华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
10.艾青第一次用“艾青”这一笔名发表的长诗是《   》。
11.艾青的长诗《向太阳》《   》,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   ”的歌手。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艾青作品的一项是 (  )
A.《光的赞歌》 B.《黎明的通知》
C.《礁石与灯标》 D.《鱼化石》
三、诗词默写填空(12分)
13.默写
(1)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2)   ,湘水无情吊岂知?(《长沙过贾谊宅》)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写获罪之快的是:   ,   。
(4)温庭筠《商山早行》中“   ,   ”写诗人因思入梦,眼前的“客行”与心中的“故乡”交织叠加,虚实相映,意蕴丰富。
(5)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写饯别的饭食价值不菲而作者心中烦闷难以下咽的句子是:   ,   。   ,   。
(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比喻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没落的事物终被新事物所代替的诗句是   ,   。
四、阅读古诗,回答问题。(16分)
诗歌鉴赏
行路难·其一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4.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但诗人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15.诗歌用“   ”和“   ”作喻,说明诗人的仕途之路受到阻塞,其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1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作毕业赠言,请说说理由。
阅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7.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作者概括叙写自己被贬多年的遭遇:“凄凉地”一词饱含无限艰辛,“弃置身”言明自己被放逐。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B.颔联中,作者使用了“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写出了自己遭贬归来之后的感慨:物是人非,恍若隔世。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中“沉舟”与“病树”形成对比,“千帆”与“万木”形成对比。这一千古名句体现了诗人乐观的精神,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D.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8.这是一首酬答赠言诗,是刘禹锡和   (填姓名)扬州相会时所作。
19.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分别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36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
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0.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前人之述备矣( )
薄暮冥冥 (  )
去国怀乡( )
21. 翻译下列句子。
①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2.文章三、四两段文字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作者写迁客骚人悲喜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23.《岳阳楼记》千古传唱,主要源于文中闪耀的思想光芒。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24.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阴翳:   
太守谓谁: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然则何时而乐耶:   
25.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6.“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27.请说说欧阳修《醉翁亭记》“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六、作文(60分)
28.作文
①请以“面对考验”为题目作文。
②请以“我的青春里有 ▲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 浩浩汤汤(shānɡ);B无误;C 拏一小舟(ná);D 绮户(qǐ)。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既考查字音也考查字形。辨析字形,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而辨析字音则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 横无际崖——横无际涯;B岐路——歧路;C无误;D静影沉壁——静影沉璧。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形。写错的原因是由于习惯性误写、多音字误写和形近字误写等。学习和复习时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同时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便查缺补漏。
3.【答案】B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具”通“俱”;C“属”通“嘱”;D“羞”通“馐”。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通假字的识记能力。一般来说通假字都会在课下注释中特别指出来,平时学习时要对这些通假字进行积累,这个通假字通那一个字,是什么意思都要熟记,这样答题就非常简单了。
4.【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C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湖中”和“人/鸟声/俱绝”分别是主语和谓语,谓语由主谓短语充当,“人鸟声”“俱绝”分别是主语和谓语,根据主谓之间停顿的原则,可以看出这句话的停顿节奏为:湖中/人鸟声/俱绝”。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5.【答案】B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范仲淹不属于“唐宋八大家”。C苏轼,号子瞻。D律诗两句为一联,这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6.【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B语序颠倒, “走进了诗人心灵”应放在最后。C前后不一致,前面“不能”是否定句,只是一个方面,后面“好坏”是两个方面。D句式杂糅,“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把“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和“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两个句式杂糅在一起。选择其中一个句式即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7.【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通读各句,可以看出,②以简短的句子说明了一个事理,引领了全段,是第一句; ①由普遍道理,具体到“中国人”,此句与上句衔接紧密,第二句; ⑤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阐释,是第三句; ④与上一句围绕着一个中心意思讲述,是第四句; ③结合句意理解,此句为总结句,是末句。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①⑤④③ 。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
8.【答案】B
【知识点】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B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9.【答案】蒋正涵;海澄
【知识点】作家作品;《艾青诗选》
【解析】【分析】 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出生于浙江金华,当代文学家、诗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故答案为:蒋正涵;海澄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10.【答案】大堰河——我的保姆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3年1月14日写的一首诗,被选入人教版语文课本。全诗分为四部分。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 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故答案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11.【答案】火把;太阳与火把
【知识点】作家作品;《艾青诗选》
【解析】【分析】 艾青的诗歌《火把》写于1940年5月初,是他的10多部叙事长诗中,最为优秀、最有影响的一部。 艾青被称“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常用“太阳”表达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
故答案为:火把 ;太阳与火把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12.【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C 《礁石与灯标》是诗人舒婷的作品,不是艾青的作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的识记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13.【答案】(1)月是故乡明
(2)汉文有道恩犹薄
(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4)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月是故乡明;汉文有道恩犹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点评】此题考查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答案】14.C
15.冰塞川;雪满山
16.此句用典,表达了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意在告诫人们,即使处于低潮也不应该放弃理想、信念,只要坚持,机遇总会有的,理想一定会有实现的时候。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解析】【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再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即可。
(3)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回答时一定要联系文本,感点要明确,感受要真切,表述要精当。同时还要联系实际,联系自身,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14.C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故答案为:C
1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故答案为:冰塞川
雪满山
16.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宗悫少年时,叔父宗丙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意思是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两句话表现了李白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此句用典,表达了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意在告诫人们,即使处于低潮也不应该放弃理想、信念,只要坚持,机遇总会有的,理想一定会有实现的时候。
【答案】17.C
18.白居易
19.思想感情: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哲理:这句话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①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②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③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⑤是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等。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2)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17.C“沉舟”与“病树”形成对比,“千帆”与“万木”形成对比”理解错误,“沉舟”与“千帆”形成对比,“病树”与“万木”形成对比。
故答案为:C
18.白居易,字乐天。题目中的“乐天”就是指白居易。
故答案为: 白居易
19.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故答案为: 思想感情: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哲理:这句话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答案】20.特指官吏降职,外调;完全;迫近;国都
21.①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②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22.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对比。或突出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3.围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民忧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答即可。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理解对比手法作用的能力。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4)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文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作者的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文中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
参考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20.这几句话的意思分别是:①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③傍晚天色昏暗。④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据此可知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特指官吏降职,外调;完全;迫近;国都。
故答案为: 特指官吏降职,外调;完全;迫近;国都
21.①越,到了,及;通,通顺;和,和乐。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②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进:在朝廷做官。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这样。退:不在朝廷做官。
故答案为:①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②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22.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作者非常推崇古仁人这种态度。通过对比,更突出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
故答案为: 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对比。或突出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3.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围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民忧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答即可。
【答案】24.遮盖;为,是;曾经;如此……那么
25.①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②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6.有。“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体现了滕子京虽遭遇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27.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4)①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时,一定要认真通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根据题中已有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细读相关语句,抓住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②)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译文:【甲】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乙】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4.这几句话的意思分别是:①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②太守是谁呢?③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④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据此可知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遮盖;为,是;曾经;如此……那么。
故答案为:遮盖;为,是;曾经;如此……那么
25.① 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②:快乐。
②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顺承。
故答案为:①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②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6.这篇文章是范仲淹在滕子京的委托下写的,结合文章第一段“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可以看出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之后,并没有沉沦,而是积极从政,而且政绩显著,这说明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故答案为: 有。“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体现了滕子京虽遭遇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27.《岳阳楼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据此分析可以得出第一问答案。据此再联系社会现实分析概括其积极意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8.【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①这是一个命题作文,“考验”意思是通过具体行动或艰险危急环境等来检验其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这个作文题目只有四个字,我们可以运用发散思维对这个作文题目进行扩充,比如可以想一想谁面对考验,可以是国家、民族、集体、个人等;以个人为例,可以是生活方面的,比如第一次离开家,对自己来说就是一次考验;可以是学习方面的,比如近一段时间学习遇到了困难,总是听不明白或学不会等;可以是交友方面的,比如自己的好朋友误解自己等等。从国家层面来说,比如2022年的新冠疫情就是一次严峻的考验,2008年的汶川地震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等。再想一想,面对这些考验,我们是什么样的态度,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等待、回避,很显然,我们应该积极应对。难么就可以想一想自己在面对考验时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结果怎样,从中获得什么感悟和启示等。写作时最好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写自己感悟最深的人和事,这样才能有感而发。
②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目可补充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奋斗”“陪伴”“自信”“坚强”等词语,总之,要补充积极上进的词语,不要补充负面词语,如果填上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而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也不要把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如果把题目补为《我的青春里有大自然》、《我的青春里有名著》,对于这样大的题目,文章容易写得空泛、笼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
【点评】①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②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1 /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守(zhé) 伛偻(lǚ)  野蔌(sù) 浩浩汤汤(tānɡ)
B.投箸(zhù) 怒号(háo) 毳衣(cuì) 樯倾楫摧(qiáng)
C.阴翳(yì) 沆砀(dàng) 忧谗(chán) 拏一小舟(lá)
D.绮户(yǐ) 薄暮(bó) 宫阙 què 琼楼玉宇(qióng)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 浩浩汤汤(shānɡ);B无误;C 拏一小舟(ná);D 绮户(qǐ)。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既考查字音也考查字形。辨析字形,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而辨析字音则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锦鳞  繁阴  政通人和   横无际崖
B.皓月 岐路 朝晖夕阴 心旷神怡
C.波澜 苍颜 泉香酒洌 觥筹交触
D.林霏 婵娟 静影沉壁 波澜不惊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 横无际崖——横无际涯;B岐路——歧路;C无误;D静影沉壁——静影沉璧。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形。写错的原因是由于习惯性误写、多音字误写和形近字误写等。学习和复习时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同时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便查缺补漏。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B.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玉盘珍羞直万钱
【答案】B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具”通“俱”;C“属”通“嘱”;D“羞”通“馐”。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通假字的识记能力。一般来说通假字都会在课下注释中特别指出来,平时学习时要对这些通假字进行积累,这个通假字通那一个字,是什么意思都要熟记,这样答题就非常简单了。
4.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D.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C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湖中”和“人/鸟声/俱绝”分别是主语和谓语,谓语由主谓短语充当,“人鸟声”“俱绝”分别是主语和谓语,根据主谓之间停顿的原则,可以看出这句话的停顿节奏为:湖中/人鸟声/俱绝”。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
A.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岳阳楼记》是他的名篇。他和欧阳修、苏轼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B.“谪守”是指因罪贬官流放,出任外官;“迁客”指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骚人”得名于《离骚》,称屈原或《楚辞》的作者,后来泛指文人。
C.苏轼,字子由,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D.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是一首古体诗;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律诗,共八句,两句为一联,这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
【答案】B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范仲淹不属于“唐宋八大家”。C苏轼,号子瞻。D律诗两句为一联,这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B.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
D.《中华文明之美》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B语序颠倒, “走进了诗人心灵”应放在最后。C前后不一致,前面“不能”是否定句,只是一个方面,后面“好坏”是两个方面。D句式杂糅,“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把“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和“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两个句式杂糅在一起。选择其中一个句式即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7.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人深知“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
②立己达人,兼善天下
③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
④中国人历来重信践诺,与中国打交道,只会收获合作共赢的友谊与实实在在的利益
⑤中国愿意和其他国家分享发展机遇,也欢迎别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
A.③①④②⑤ B.②①⑤④③ C.③②①④⑤ D.②④①⑤③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通读各句,可以看出,②以简短的句子说明了一个事理,引领了全段,是第一句; ①由普遍道理,具体到“中国人”,此句与上句衔接紧密,第二句; ⑤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阐释,是第三句; ④与上一句围绕着一个中心意思讲述,是第四句; ③结合句意理解,此句为总结句,是末句。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①⑤④③ 。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
B.《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柳宗元,他们都是宋代文学家。
C.《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他是明末清初文学家。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写诗很多,人称“诗仙”,《行路难》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都是他的作品。
【答案】B
【知识点】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B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二、名著导读( 6分 )
9.艾青,原名   ,号   ,浙江金华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
【答案】蒋正涵;海澄
【知识点】作家作品;《艾青诗选》
【解析】【分析】 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出生于浙江金华,当代文学家、诗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故答案为:蒋正涵;海澄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10.艾青第一次用“艾青”这一笔名发表的长诗是《   》。
【答案】大堰河——我的保姆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3年1月14日写的一首诗,被选入人教版语文课本。全诗分为四部分。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 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故答案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11.艾青的长诗《向太阳》《   》,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   ”的歌手。
【答案】火把;太阳与火把
【知识点】作家作品;《艾青诗选》
【解析】【分析】 艾青的诗歌《火把》写于1940年5月初,是他的10多部叙事长诗中,最为优秀、最有影响的一部。 艾青被称“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常用“太阳”表达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
故答案为:火把 ;太阳与火把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艾青作品的一项是 (  )
A.《光的赞歌》 B.《黎明的通知》
C.《礁石与灯标》 D.《鱼化石》
【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C 《礁石与灯标》是诗人舒婷的作品,不是艾青的作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的识记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三、诗词默写填空(12分)
13.默写
(1)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2)   ,湘水无情吊岂知?(《长沙过贾谊宅》)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写获罪之快的是:   ,   。
(4)温庭筠《商山早行》中“   ,   ”写诗人因思入梦,眼前的“客行”与心中的“故乡”交织叠加,虚实相映,意蕴丰富。
(5)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写饯别的饭食价值不菲而作者心中烦闷难以下咽的句子是:   ,   。   ,   。
(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比喻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没落的事物终被新事物所代替的诗句是   ,   。
【答案】(1)月是故乡明
(2)汉文有道恩犹薄
(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4)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月是故乡明;汉文有道恩犹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点评】此题考查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四、阅读古诗,回答问题。(16分)
诗歌鉴赏
行路难·其一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4.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但诗人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15.诗歌用“   ”和“   ”作喻,说明诗人的仕途之路受到阻塞,其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1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作毕业赠言,请说说理由。
【答案】14.C
15.冰塞川;雪满山
16.此句用典,表达了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意在告诫人们,即使处于低潮也不应该放弃理想、信念,只要坚持,机遇总会有的,理想一定会有实现的时候。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解析】【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再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即可。
(3)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回答时一定要联系文本,感点要明确,感受要真切,表述要精当。同时还要联系实际,联系自身,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14.C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故答案为:C
1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故答案为:冰塞川
雪满山
16.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宗悫少年时,叔父宗丙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意思是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两句话表现了李白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此句用典,表达了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意在告诫人们,即使处于低潮也不应该放弃理想、信念,只要坚持,机遇总会有的,理想一定会有实现的时候。
阅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7.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作者概括叙写自己被贬多年的遭遇:“凄凉地”一词饱含无限艰辛,“弃置身”言明自己被放逐。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B.颔联中,作者使用了“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写出了自己遭贬归来之后的感慨:物是人非,恍若隔世。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中“沉舟”与“病树”形成对比,“千帆”与“万木”形成对比。这一千古名句体现了诗人乐观的精神,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D.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8.这是一首酬答赠言诗,是刘禹锡和   (填姓名)扬州相会时所作。
19.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分别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答案】17.C
18.白居易
19.思想感情: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哲理:这句话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①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②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③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⑤是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等。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2)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17.C“沉舟”与“病树”形成对比,“千帆”与“万木”形成对比”理解错误,“沉舟”与“千帆”形成对比,“病树”与“万木”形成对比。
故答案为:C
18.白居易,字乐天。题目中的“乐天”就是指白居易。
故答案为: 白居易
19.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故答案为: 思想感情: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哲理:这句话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五、文言文阅读(36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
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0.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前人之述备矣( )
薄暮冥冥 (  )
去国怀乡( )
21. 翻译下列句子。
①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2.文章三、四两段文字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作者写迁客骚人悲喜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23.《岳阳楼记》千古传唱,主要源于文中闪耀的思想光芒。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案】20.特指官吏降职,外调;完全;迫近;国都
21.①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②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22.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对比。或突出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3.围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民忧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答即可。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理解对比手法作用的能力。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4)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文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作者的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文中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
参考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20.这几句话的意思分别是:①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③傍晚天色昏暗。④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据此可知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特指官吏降职,外调;完全;迫近;国都。
故答案为: 特指官吏降职,外调;完全;迫近;国都
21.①越,到了,及;通,通顺;和,和乐。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②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进:在朝廷做官。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这样。退:不在朝廷做官。
故答案为:①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②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22.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作者非常推崇古仁人这种态度。通过对比,更突出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
故答案为: 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对比。或突出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3.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围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民忧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答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24.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阴翳:   
太守谓谁: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然则何时而乐耶:   
25.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6.“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27.请说说欧阳修《醉翁亭记》“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答案】24.遮盖;为,是;曾经;如此……那么
25.①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②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6.有。“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体现了滕子京虽遭遇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27.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4)①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时,一定要认真通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根据题中已有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细读相关语句,抓住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②)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译文:【甲】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乙】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4.这几句话的意思分别是:①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②太守是谁呢?③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④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据此可知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遮盖;为,是;曾经;如此……那么。
故答案为:遮盖;为,是;曾经;如此……那么
25.① 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②:快乐。
②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顺承。
故答案为:①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②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6.这篇文章是范仲淹在滕子京的委托下写的,结合文章第一段“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可以看出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之后,并没有沉沦,而是积极从政,而且政绩显著,这说明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故答案为: 有。“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体现了滕子京虽遭遇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27.《岳阳楼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据此分析可以得出第一问答案。据此再联系社会现实分析概括其积极意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六、作文(60分)
28.作文
①请以“面对考验”为题目作文。
②请以“我的青春里有 ▲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①这是一个命题作文,“考验”意思是通过具体行动或艰险危急环境等来检验其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这个作文题目只有四个字,我们可以运用发散思维对这个作文题目进行扩充,比如可以想一想谁面对考验,可以是国家、民族、集体、个人等;以个人为例,可以是生活方面的,比如第一次离开家,对自己来说就是一次考验;可以是学习方面的,比如近一段时间学习遇到了困难,总是听不明白或学不会等;可以是交友方面的,比如自己的好朋友误解自己等等。从国家层面来说,比如2022年的新冠疫情就是一次严峻的考验,2008年的汶川地震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等。再想一想,面对这些考验,我们是什么样的态度,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等待、回避,很显然,我们应该积极应对。难么就可以想一想自己在面对考验时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结果怎样,从中获得什么感悟和启示等。写作时最好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写自己感悟最深的人和事,这样才能有感而发。
②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目可补充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奋斗”“陪伴”“自信”“坚强”等词语,总之,要补充积极上进的词语,不要补充负面词语,如果填上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而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也不要把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如果把题目补为《我的青春里有大自然》、《我的青春里有名著》,对于这样大的题目,文章容易写得空泛、笼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
【点评】①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②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