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达标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达标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5 14:00:26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达标测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zì rán néng gòu shuāng bì kuáng fēng
               
zǎo chén chuān dài xiān yàn fú zhuāng
               
【答案】自然;能够;双臂;狂风;早晨;穿戴;鲜艳;服装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自然”的“然”不要丢掉四点底;“双臂”的“臂”是身体部位,下面是月字,不是土字;“穿戴”的“戴”右边的部分不要丢掉一撇;“服装”的“装”下面是衣字。
故答案为:自然,能够,双臂,狂风,早晨,穿戴,鲜艳,服装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词的积累。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放假(jiǎ jià)    使劲(jìn jìnɡ)   绒毛(rónɡ yónɡ)   
衣裳(shang sháng)   鲫鱼 (jì jí)    照相(xiàng xiāng )   
似乎(sì shì)   
【答案】jià;jìn;rónɡ;shang;jì;xiàng;sì
【知识点】变读音与重读音
【解析】【分析】拼读时注意,如:“放假”的“假”读jià,意思是假期;“使劲”的“劲”读 jìn,是力气的意思,不要读成了jìng;“衣裳”读yī shang,是轻声,不要读成了shāng或者sháng ;“照相”读zhào xiàng,意思是拍相片。“ 绒毛”的“绒”读rónɡ,不要读成了yónɡ,“似乎”的“似”读sì;“似的”的“似”读shì。
故答案为: jià、jìn、rónɡ、shang、jì、xiàng、sì
【点评】本题考查字的读音,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词的积累。
3.下面各项字形有误的是(  )
A.湿润 荒野 狂欢 碰触 B.扬起 开荒 下落 跳舞
C.笛子 互相 处罚 所以 D.足够 猜想 漂扬 轰响
【答案】D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D.“漂扬”改为“飘扬”;意思是在空中随风舞动,近义词是飘荡/飘舞;“漂”可组漂浮;
ABC选项字形全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词形,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词的积累。
4.选词填空。
(1)粗壮 强壮
①由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小明长得十分   。
②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    的枝干上。
(2)可爱 喜爱
①这就是我们   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②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   。
【答案】(1)强壮;粗壮
(2)可爱;喜爱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粗壮”的意思是指人体粗而健壮,可用于指身材粗壮,或者粗壮的两臂,也可指粗壮的枝干等;“强壮”指(身体)结实有力,可用于指强壮的体魄。结合词语的意思和题干的语境,可知依次选择的词语是:强壮、粗壮。
(2)“可爱”的意思是令人敬爱的,也指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深受热爱的,可以指“可爱的小学”;“喜爱”是对人或事物有兴趣或感情较深,可用于词组“惹人喜爱”。结合词语的意思和题干的语境,可知依次选择的词语是:可爱、喜爱。
故答案为:(1)强壮,粗壮;(2)可爱,喜爱
【点评】本题考查相近词语的辨析,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词的积累。
5.比一比再组词。
峰    锋    拢    陡    连   
蜂    逢    龙    徒    链   
【答案】山峰;雷锋;合拢;笔陡;连长;蜜蜂;相逢;龙宫;徒弟;铁链
【知识点】字形;词形
【解析】【分析】“峰”是山字旁,可组山峰;虫字旁的“蜂”代表一种昆虫,可组“蜜蜂”;“锋”本意指刀、剑等兵器的锐利部分,后有雷锋同志以此取名;“相逢”的意思是相遇;“拢”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手抓龙是拢之范式,本义为括束,可组合拢;“笔陡”可用来形容陡峭的山峰等;“徒”是双人旁,代指人。可组徒弟;“链”是金字旁,代表一种金属,可组铁链。
故答案为:山峰;雷锋;合拢;笔陡;连长;蜜蜂;相逢;龙宫;徒弟;铁链
【点评】本题考查给形近字组词,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词的积累。
6.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1)骄傲:①自满的意思 ②自豪的意思
我的爸爸为我的成功而骄傲。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打扮:①使容貌和衣着好看,装饰;②打扮出来的样子,衣着穿戴。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看他的那身打扮,就知道他是一位地道的农民。   
【答案】(1)②;①
(2)①;②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1)第一句意思是我的爸爸因为我的成功而欣慰,自豪;这里的“骄傲”是自豪的意思;第二句“骄傲使人落后”的意思是骄傲自满会使人落后于别人,所以我们取得成绩时不要骄傲。
(2)第一句意思是民族服装把学校装扮的绚丽多彩,是从衣着穿戴上讲的;第二句“从他的衣着打扮上看”是指一个人的装饰打扮上看,两句意思不同。
故答案为:(1)②①;(2)①②
【点评】本题考查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不同的意思,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词的积累运用。
7.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狂   暴    摇   晃    张   舞   
惊   动    披   散      红   赤
   颜   色    疾   快    干   燥
(2)我发现上面的每个词语中都包含一对   词。
(3)我也能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   、   。
【答案】(1)风;雨;头;脑;牙;爪;天;地;头;发;面;耳;和;悦;眼;手;口;舌
(2)近义
(3)指手画脚;心惊胆战
【知识点】词形;词义;成语
【解析】【分析】(1)“狂风暴雨”的意思是指大风大雨。“摇头晃脑”是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张牙舞爪,意思是形容猛兽凶恶可怕,张开嘴巴又挥舞着爪子的。也比喻猖狂凶恶。“惊天动地”是形容声音特别响亮;“披头散发”意思是头发长而散乱,形容仪容不整。“面红耳赤”的意思是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激动、焦急、生气、发热、过分用力而脸色发红的样子。“和颜悦色”意思是和蔼喜悦的神色;“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也说眼疾手快。“口干舌燥”意思是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
(2)上面的词语有的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近义词,如狂风暴雨,摇头晃脑等;有的是第二个和第四个字是近义词,如面红耳赤,口干舌燥等,所以每个词语中都包含一对近义词。
(3)含有近义词的成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指手画脚,心惊胆战等。
故答案为:(1)风;雨;头;脑;牙;爪;天;地;头;发;面;耳;和;悦;眼;手;口;舌
(2)近义;
(3)指手画脚,心惊胆战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积累,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词的积累运用。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家   不同、   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   。那   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   。
(2)《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它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   。
(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这是清代诗人   的作品。
(4)读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孙中山的一句话“   。”我将保持这个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答案】(1)民族;穿戴;好朋友;鲜艳;绚丽多彩
(2)友爱和团结
(3)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
(4)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根据“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等语句可知,该选自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根据原文“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填上所缺的内容即可。
(2)《大青树下的小学》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通过阅读可知,《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它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3)“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意思是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4)《不懂就要问》的主要内容是: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文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表现了孙中山敢于质疑的品格。
故答案为:(1)民族;穿戴;好朋友;鲜艳;绚丽多彩;(2)友爱和团结;(3)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4)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点评】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9.按要求写句子。
(1)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2)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缩句)
(3)照样子,填入表示人的动作或表情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
例: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①亮晶晶的小露珠在草叶上   。
②小猫歪着头,   地盯着毛线团。
【答案】(1)海洋馆里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有白鲸,有小丑鱼,有珊瑚,还有龙虾。
(2)花跑出来。
(3)跳舞;好奇
【知识点】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衔接;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给加点词造句。 “有......有......有......还有......表示并列关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积累写一句即可。答案不唯一。
(2)本题考查了缩句,缩句就是去掉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去掉修饰语“一群一群的、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
(3)本题考查的是改成拟人句。为所给的事物赋予人的动作和神态。从“亮晶晶的小露珠在草叶上”可以为其加上动词“跳舞”。从“小猫歪着头”和“盯着”可知加上神态“好奇”来形容“盯着”。
故答案为:(1)海洋馆里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有白鲸,有小丑鱼,有珊瑚,还有龙虾。(2)花跑出来;(3)跳舞;好奇。
【点评】本题考查了句子的变换。句子缩句、句子仿写都是常考的类型,要掌握各种句型变换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10.选择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   
(2)从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3)过往的车辆,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答案】(1)拟人
(2)排比
(3)比喻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1)把小鸟当作人来写,写小鸟像人一样欢唱,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2)用上了“有…有…有…还有”句式,三句以上句式结构相同的句子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3)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过往的车辆”比作“穿梭的小船”,非常的形象,具体。
故答案为:(1)拟人;(2)排比;(3)比喻.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修辞手法的积累运用。
11.把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中间是一片大草坪,春天来了,这里像绿色的大地毯。
   草坪后面是大操场,地上很干净,看不到纸屑和果皮,我们在这里做操、踢足球、玩游戏。
   草坪前竖着“请勿践踏草坪”的木牌子。
   我们学校非常可爱。
   走进校门,门口有一棵高大的榕树,像一位忠实的哨兵守卫着学校。
   在校门口的两旁,有两座高大的教学楼,我们平时就在这里读书、写字、做作业。
【答案】4;6;5;1;2;3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
【解析】【分析】通过浏览句子可知,选段是按照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来写学校。首先是总写“我们学校非常可爱”,然后分写,从校门口到校门口两旁,然后写中间的草坪,最后写草坪后面的操场。
故答案为:4;6;5;1;2;3
【点评】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排序。首先通读每一条句子,了解每条句子所讲的内容。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或关键词句进行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二、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①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②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③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④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中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2.读文段①和②,我们要用   的语气;读文段③和④,我们要用   的语气。
A.震惊 B.悲伤 C.喜悦 D.哀求
13.第③段中“放假了”指的是   。请仿照划线句子写一写。
清风一吹,他们   ;蝴蝶一来,他们   。
14.第④段描写的是   时的情景,其中“紫的、黄的、白的”体现了花儿的   。
15.对第④段中加点的“冲”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花儿们迫不及待地想回家以及花儿们快乐的心情
B.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花儿们无组织无纪律,胡乱开放的情景
【答案】12.B;C
13.花儿开放了;便跳起了欢快的集体舞;便欢笑着跑出来迎接
14.下雨;颜色多
15.A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课内的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文本,明确主旨,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并能灵活运用,要结合全文内容来体会作答。
12.本题考查的是朗读语气的把握。作答此题要结合内容来选择。从“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要罚他们站墙角的”可知,花朵没有自由,而且容易被罚站,可以感受花朵非常可怜,所以读文段①和②用“悲伤”的语气来读。从“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中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写出了花朵在雨中狂舞的场面,它们是那么快乐。所以读文段③和④用“喜悦”的语气来读。
故答案为:B;C
1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仿写。从“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可知,“放假了”指的是花儿在雨中开放了。根据“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中“放假”可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结合“清风、蝴蝶”的特点,为花朵赋予人的动作或神态。
故答案为:花儿开放了;便跳起了欢快的集体舞;便欢笑着跑出来迎接
1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细读第④段可知,本段主要描写了花朵在雨中开放的情景。其中“紫的、黄的、白的”体现了花儿颜色多。
故答案为:下雨;颜色多
15.本题考查的是句子赏析。“冲”是人才有的动作,赋予了花朵,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冲”形容不顾一切往前跑,体现了花朵儿迫不及待的心情。
故答案为:A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永不凋谢的玫瑰
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②校园里的花房里开除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③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④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走过来,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⑤□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
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____。
⑦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⑧五年前,我偶然想到,如果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出一道材料作文题,让学生续写,他们会想象出什么样的故事?
⑨结果让我A(  )。几百名高中学生,文章的内容都是写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写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B(  ),甚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作出了处罚&&那些竭尽全力地从道德高度教训4岁小女孩的全过程,让我从心底里厌恶。
⑩这件事曾强烈地刺激了我,我没想到传统的道德说教如此深入人心,让我们的学生耳熟能详。在他们的文章中,似乎只有道德规则(虽然他的内心未必会认为这有多么重要),他们可以板着面孔说出一番大道理,他们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同情与怜悯之心——在他们的心中,似乎所有的花都已经凋谢了。
16.文中A、B两处的括号里,选用哪个成语最合适?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   ;B   
17.给第五自然段加上标点。
18.用心读读第一至六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
19.补充文中第六自然段横线上的句子
20.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为文中永不凋谢的玫瑰是指什么?
【答案】16.大失所望;忧心忡忡
17., , 。 , 。 。
18.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一个小女孩把校园花房里一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了,问清原因后,他又亲自摘了两朵玫瑰花作为奖励送给小女孩。
19.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20.苏霍姆林斯基是个善于教育他人的人。永不凋谢的玫瑰比喻小女孩有一颗懂得爱的心,小小年纪却懂得关心爱护奶奶。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记叙文阅读,通读全文,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
16.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大失所望”: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非常失望。“忧心忡忡”:形容心事很重,十分忧愁。根据上下文可知,作者原本觉得同学们会根据所给的前部分资料续写出很多经常的故事,但是“文章的内容都是写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故第一空应该填的是“大失所望”。第二空是“忧心忡忡”
故答案为:大失所望;忧心忡忡
17.本题考查标点的正确运用,这段话是人物说话的提示语在后面,应把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所以句前加双引号,在“很重”和“玫瑰花”后表示一句话中的短暂停顿,加逗号,在“不相信”后加句号,这是一句话的结束,“送回来”后加句号和后引号,女孩话已说完,提示语后加句号,表示一段话的结束。
故答案为:, , 。 , 。 。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用心读①-⑥自然段,用一两句话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为:一个小女孩摘下校园花房里一朵最大的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得知孩子想把花送给病重的奶奶,又摘下两朵花,一朵奖给女孩,另一朵送给她妈妈。
故答案为: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一个小女孩把校园花房里一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了,问清原因后,他又亲自摘了两朵玫瑰花作为奖励送给小女孩。
19.本题考查的是补充句子的能力。认真品读五、六自然段,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要把玫瑰花送给小女孩的妈妈,是想感谢小女孩的妈妈,因为她教育出这样好的孩子。所以补充的话可以是: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故答案为: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20.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和人物品质的赏析,本文通过写小女孩摘校园内最大的玫瑰花送给她病重的奶奶,最后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分别送给她和她的妈妈一事,赞扬了小女孩那颗纯洁、美好、善良的心灵。从中可以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是个善于教育他人的人。文中“永不凋谢的政瑰”指的是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文中指的是小女孩有一颗懂得爱的心,小小年纪却懂得关心爱护奶奶。
故答案为:苏霍姆林斯基是个善于教育他人的人;永不凋谢的玫瑰比喻小女孩有一颗懂得爱的心,小小年纪却懂得关心爱护奶奶。
三、写作天地
21.写作天地
童年生活是一幅七彩的画,在这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里,肯定发生过许许多多令你难忘的事。请你选一件令你感触最深的写下来。注意感情要真挚。
【答案】难忘的童年 在我的童年里,有一件很难忘的事,那就是下河摸鱼。
那天,阳光照耀着绿油油的田野,大地也变得黄澄澄一片。我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生机勃勃的草地玩起了捉迷藏,正当我们玩得开开心心的时候,却听到爸爸大声喊道:“茗煊!茗煊!快回来,我们去河里摸鱼了!”我一听,开心地叫起来:“来了,来了……”可是,弟弟和妹妹却一动不动,看来是被吓着了吧!
来到河边,我和爸爸、哥哥、妹妹把鞋子一脱,便走进了河水里。由于我学过游泳,可以在水里漂着,爸爸看见了,一个劲儿地夸我厉害;哥哥和姐姐看见了,嘴张得老大老大;弟弟和妹妹则瞪大了双眼,感觉十分惊奇……
在水中展示了一番功夫之后,我来了一个漂亮的转身,潜入水中开始摸鱼。不一会儿我就钻出了水面,手里还拿着一只大螃蟹,大家看着我的劳动成果,都不由自主鼓起掌来。这下子,我更兴奋了,再次潜入水中,手里还拿着鱼网。
当我上来换气时,他们急切地问:抓到了吗 我没有回答,又一次深入水中,上来时,鱼网中已经装满了红、黄、黑、灰、花等各色的鱼儿。可我的头顶上却满是水草,大家看着我搞笑的模样,不由地哈哈大笑起来。但嘴里还一直夸着我真棒,我也开心地笑了起来。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干分析】本次习作为自拟命题的写事作文,围绕“童年生活”写一件令你感触最深的事情。可以先给文章拟定一个标题再进行写作。认真审题可知,此次文章为叙事类作文,写作时应注意要选取童年生活里令你难忘的、印象深刻的事进行写作。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立意角度】按照一定写作顺序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将事情写完整。把事情发生时的场面或过程详细具体地写出来,并适当加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文章结尾处要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表达某种情感。
【点评】作者开门见山直接点明自己童年最令人深刻的事情是下河摸鱼。中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把摸鱼的场面写得很生动。结尾以笑容结束。内容充实,情感真挚,是一篇佳作。
1 / 1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达标测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zì rán néng gòu shuāng bì kuáng fēng
               
zǎo chén chuān dài xiān yàn fú zhuāng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放假(jiǎ jià)    使劲(jìn jìnɡ)   绒毛(rónɡ yónɡ)   
衣裳(shang sháng)   鲫鱼 (jì jí)    照相(xiàng xiāng )   
似乎(sì shì)   
3.下面各项字形有误的是(  )
A.湿润 荒野 狂欢 碰触 B.扬起 开荒 下落 跳舞
C.笛子 互相 处罚 所以 D.足够 猜想 漂扬 轰响
4.选词填空。
(1)粗壮 强壮
①由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小明长得十分   。
②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    的枝干上。
(2)可爱 喜爱
①这就是我们   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②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   。
5.比一比再组词。
峰    锋    拢    陡    连   
蜂    逢    龙    徒    链   
6.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1)骄傲:①自满的意思 ②自豪的意思
我的爸爸为我的成功而骄傲。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打扮:①使容貌和衣着好看,装饰;②打扮出来的样子,衣着穿戴。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看他的那身打扮,就知道他是一位地道的农民。   
7.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狂   暴    摇   晃    张   舞   
惊   动    披   散      红   赤
   颜   色    疾   快    干   燥
(2)我发现上面的每个词语中都包含一对   词。
(3)我也能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   、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家   不同、   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   。那   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   。
(2)《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它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   。
(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这是清代诗人   的作品。
(4)读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孙中山的一句话“   。”我将保持这个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9.按要求写句子。
(1)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2)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缩句)
(3)照样子,填入表示人的动作或表情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
例: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①亮晶晶的小露珠在草叶上   。
②小猫歪着头,   地盯着毛线团。
10.选择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   
(2)从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3)过往的车辆,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11.把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中间是一片大草坪,春天来了,这里像绿色的大地毯。
   草坪后面是大操场,地上很干净,看不到纸屑和果皮,我们在这里做操、踢足球、玩游戏。
   草坪前竖着“请勿践踏草坪”的木牌子。
   我们学校非常可爱。
   走进校门,门口有一棵高大的榕树,像一位忠实的哨兵守卫着学校。
   在校门口的两旁,有两座高大的教学楼,我们平时就在这里读书、写字、做作业。
二、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①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②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③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④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中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2.读文段①和②,我们要用   的语气;读文段③和④,我们要用   的语气。
A.震惊 B.悲伤 C.喜悦 D.哀求
13.第③段中“放假了”指的是   。请仿照划线句子写一写。
清风一吹,他们   ;蝴蝶一来,他们   。
14.第④段描写的是   时的情景,其中“紫的、黄的、白的”体现了花儿的   。
15.对第④段中加点的“冲”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花儿们迫不及待地想回家以及花儿们快乐的心情
B.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花儿们无组织无纪律,胡乱开放的情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永不凋谢的玫瑰
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②校园里的花房里开除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③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④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走过来,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⑤□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
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____。
⑦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⑧五年前,我偶然想到,如果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出一道材料作文题,让学生续写,他们会想象出什么样的故事?
⑨结果让我A(  )。几百名高中学生,文章的内容都是写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写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B(  ),甚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作出了处罚&&那些竭尽全力地从道德高度教训4岁小女孩的全过程,让我从心底里厌恶。
⑩这件事曾强烈地刺激了我,我没想到传统的道德说教如此深入人心,让我们的学生耳熟能详。在他们的文章中,似乎只有道德规则(虽然他的内心未必会认为这有多么重要),他们可以板着面孔说出一番大道理,他们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同情与怜悯之心——在他们的心中,似乎所有的花都已经凋谢了。
16.文中A、B两处的括号里,选用哪个成语最合适?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   ;B   
17.给第五自然段加上标点。
18.用心读读第一至六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
19.补充文中第六自然段横线上的句子
20.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为文中永不凋谢的玫瑰是指什么?
三、写作天地
21.写作天地
童年生活是一幅七彩的画,在这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里,肯定发生过许许多多令你难忘的事。请你选一件令你感触最深的写下来。注意感情要真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自然;能够;双臂;狂风;早晨;穿戴;鲜艳;服装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自然”的“然”不要丢掉四点底;“双臂”的“臂”是身体部位,下面是月字,不是土字;“穿戴”的“戴”右边的部分不要丢掉一撇;“服装”的“装”下面是衣字。
故答案为:自然,能够,双臂,狂风,早晨,穿戴,鲜艳,服装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词的积累。
2.【答案】jià;jìn;rónɡ;shang;jì;xiàng;sì
【知识点】变读音与重读音
【解析】【分析】拼读时注意,如:“放假”的“假”读jià,意思是假期;“使劲”的“劲”读 jìn,是力气的意思,不要读成了jìng;“衣裳”读yī shang,是轻声,不要读成了shāng或者sháng ;“照相”读zhào xiàng,意思是拍相片。“ 绒毛”的“绒”读rónɡ,不要读成了yónɡ,“似乎”的“似”读sì;“似的”的“似”读shì。
故答案为: jià、jìn、rónɡ、shang、jì、xiàng、sì
【点评】本题考查字的读音,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词的积累。
3.【答案】D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D.“漂扬”改为“飘扬”;意思是在空中随风舞动,近义词是飘荡/飘舞;“漂”可组漂浮;
ABC选项字形全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词形,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词的积累。
4.【答案】(1)强壮;粗壮
(2)可爱;喜爱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粗壮”的意思是指人体粗而健壮,可用于指身材粗壮,或者粗壮的两臂,也可指粗壮的枝干等;“强壮”指(身体)结实有力,可用于指强壮的体魄。结合词语的意思和题干的语境,可知依次选择的词语是:强壮、粗壮。
(2)“可爱”的意思是令人敬爱的,也指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深受热爱的,可以指“可爱的小学”;“喜爱”是对人或事物有兴趣或感情较深,可用于词组“惹人喜爱”。结合词语的意思和题干的语境,可知依次选择的词语是:可爱、喜爱。
故答案为:(1)强壮,粗壮;(2)可爱,喜爱
【点评】本题考查相近词语的辨析,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词的积累。
5.【答案】山峰;雷锋;合拢;笔陡;连长;蜜蜂;相逢;龙宫;徒弟;铁链
【知识点】字形;词形
【解析】【分析】“峰”是山字旁,可组山峰;虫字旁的“蜂”代表一种昆虫,可组“蜜蜂”;“锋”本意指刀、剑等兵器的锐利部分,后有雷锋同志以此取名;“相逢”的意思是相遇;“拢”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手抓龙是拢之范式,本义为括束,可组合拢;“笔陡”可用来形容陡峭的山峰等;“徒”是双人旁,代指人。可组徒弟;“链”是金字旁,代表一种金属,可组铁链。
故答案为:山峰;雷锋;合拢;笔陡;连长;蜜蜂;相逢;龙宫;徒弟;铁链
【点评】本题考查给形近字组词,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词的积累。
6.【答案】(1)②;①
(2)①;②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1)第一句意思是我的爸爸因为我的成功而欣慰,自豪;这里的“骄傲”是自豪的意思;第二句“骄傲使人落后”的意思是骄傲自满会使人落后于别人,所以我们取得成绩时不要骄傲。
(2)第一句意思是民族服装把学校装扮的绚丽多彩,是从衣着穿戴上讲的;第二句“从他的衣着打扮上看”是指一个人的装饰打扮上看,两句意思不同。
故答案为:(1)②①;(2)①②
【点评】本题考查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不同的意思,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词的积累运用。
7.【答案】(1)风;雨;头;脑;牙;爪;天;地;头;发;面;耳;和;悦;眼;手;口;舌
(2)近义
(3)指手画脚;心惊胆战
【知识点】词形;词义;成语
【解析】【分析】(1)“狂风暴雨”的意思是指大风大雨。“摇头晃脑”是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张牙舞爪,意思是形容猛兽凶恶可怕,张开嘴巴又挥舞着爪子的。也比喻猖狂凶恶。“惊天动地”是形容声音特别响亮;“披头散发”意思是头发长而散乱,形容仪容不整。“面红耳赤”的意思是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激动、焦急、生气、发热、过分用力而脸色发红的样子。“和颜悦色”意思是和蔼喜悦的神色;“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也说眼疾手快。“口干舌燥”意思是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
(2)上面的词语有的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近义词,如狂风暴雨,摇头晃脑等;有的是第二个和第四个字是近义词,如面红耳赤,口干舌燥等,所以每个词语中都包含一对近义词。
(3)含有近义词的成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指手画脚,心惊胆战等。
故答案为:(1)风;雨;头;脑;牙;爪;天;地;头;发;面;耳;和;悦;眼;手;口;舌
(2)近义;
(3)指手画脚,心惊胆战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积累,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词的积累运用。
8.【答案】(1)民族;穿戴;好朋友;鲜艳;绚丽多彩
(2)友爱和团结
(3)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
(4)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根据“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等语句可知,该选自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根据原文“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填上所缺的内容即可。
(2)《大青树下的小学》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通过阅读可知,《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它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3)“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意思是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4)《不懂就要问》的主要内容是: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文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表现了孙中山敢于质疑的品格。
故答案为:(1)民族;穿戴;好朋友;鲜艳;绚丽多彩;(2)友爱和团结;(3)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4)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点评】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9.【答案】(1)海洋馆里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有白鲸,有小丑鱼,有珊瑚,还有龙虾。
(2)花跑出来。
(3)跳舞;好奇
【知识点】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衔接;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给加点词造句。 “有......有......有......还有......表示并列关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积累写一句即可。答案不唯一。
(2)本题考查了缩句,缩句就是去掉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去掉修饰语“一群一群的、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
(3)本题考查的是改成拟人句。为所给的事物赋予人的动作和神态。从“亮晶晶的小露珠在草叶上”可以为其加上动词“跳舞”。从“小猫歪着头”和“盯着”可知加上神态“好奇”来形容“盯着”。
故答案为:(1)海洋馆里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有白鲸,有小丑鱼,有珊瑚,还有龙虾。(2)花跑出来;(3)跳舞;好奇。
【点评】本题考查了句子的变换。句子缩句、句子仿写都是常考的类型,要掌握各种句型变换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10.【答案】(1)拟人
(2)排比
(3)比喻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1)把小鸟当作人来写,写小鸟像人一样欢唱,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2)用上了“有…有…有…还有”句式,三句以上句式结构相同的句子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3)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过往的车辆”比作“穿梭的小船”,非常的形象,具体。
故答案为:(1)拟人;(2)排比;(3)比喻.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修辞手法的积累运用。
11.【答案】4;6;5;1;2;3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
【解析】【分析】通过浏览句子可知,选段是按照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来写学校。首先是总写“我们学校非常可爱”,然后分写,从校门口到校门口两旁,然后写中间的草坪,最后写草坪后面的操场。
故答案为:4;6;5;1;2;3
【点评】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排序。首先通读每一条句子,了解每条句子所讲的内容。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或关键词句进行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答案】12.B;C
13.花儿开放了;便跳起了欢快的集体舞;便欢笑着跑出来迎接
14.下雨;颜色多
15.A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课内的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文本,明确主旨,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并能灵活运用,要结合全文内容来体会作答。
12.本题考查的是朗读语气的把握。作答此题要结合内容来选择。从“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要罚他们站墙角的”可知,花朵没有自由,而且容易被罚站,可以感受花朵非常可怜,所以读文段①和②用“悲伤”的语气来读。从“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中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写出了花朵在雨中狂舞的场面,它们是那么快乐。所以读文段③和④用“喜悦”的语气来读。
故答案为:B;C
1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仿写。从“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可知,“放假了”指的是花儿在雨中开放了。根据“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中“放假”可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结合“清风、蝴蝶”的特点,为花朵赋予人的动作或神态。
故答案为:花儿开放了;便跳起了欢快的集体舞;便欢笑着跑出来迎接
1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细读第④段可知,本段主要描写了花朵在雨中开放的情景。其中“紫的、黄的、白的”体现了花儿颜色多。
故答案为:下雨;颜色多
15.本题考查的是句子赏析。“冲”是人才有的动作,赋予了花朵,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冲”形容不顾一切往前跑,体现了花朵儿迫不及待的心情。
故答案为:A
【答案】16.大失所望;忧心忡忡
17., , 。 , 。 。
18.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一个小女孩把校园花房里一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了,问清原因后,他又亲自摘了两朵玫瑰花作为奖励送给小女孩。
19.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20.苏霍姆林斯基是个善于教育他人的人。永不凋谢的玫瑰比喻小女孩有一颗懂得爱的心,小小年纪却懂得关心爱护奶奶。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记叙文阅读,通读全文,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
16.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大失所望”: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非常失望。“忧心忡忡”:形容心事很重,十分忧愁。根据上下文可知,作者原本觉得同学们会根据所给的前部分资料续写出很多经常的故事,但是“文章的内容都是写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故第一空应该填的是“大失所望”。第二空是“忧心忡忡”
故答案为:大失所望;忧心忡忡
17.本题考查标点的正确运用,这段话是人物说话的提示语在后面,应把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所以句前加双引号,在“很重”和“玫瑰花”后表示一句话中的短暂停顿,加逗号,在“不相信”后加句号,这是一句话的结束,“送回来”后加句号和后引号,女孩话已说完,提示语后加句号,表示一段话的结束。
故答案为:, , 。 , 。 。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用心读①-⑥自然段,用一两句话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为:一个小女孩摘下校园花房里一朵最大的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得知孩子想把花送给病重的奶奶,又摘下两朵花,一朵奖给女孩,另一朵送给她妈妈。
故答案为: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一个小女孩把校园花房里一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了,问清原因后,他又亲自摘了两朵玫瑰花作为奖励送给小女孩。
19.本题考查的是补充句子的能力。认真品读五、六自然段,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要把玫瑰花送给小女孩的妈妈,是想感谢小女孩的妈妈,因为她教育出这样好的孩子。所以补充的话可以是: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故答案为: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20.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和人物品质的赏析,本文通过写小女孩摘校园内最大的玫瑰花送给她病重的奶奶,最后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分别送给她和她的妈妈一事,赞扬了小女孩那颗纯洁、美好、善良的心灵。从中可以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是个善于教育他人的人。文中“永不凋谢的政瑰”指的是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文中指的是小女孩有一颗懂得爱的心,小小年纪却懂得关心爱护奶奶。
故答案为:苏霍姆林斯基是个善于教育他人的人;永不凋谢的玫瑰比喻小女孩有一颗懂得爱的心,小小年纪却懂得关心爱护奶奶。
21.【答案】难忘的童年 在我的童年里,有一件很难忘的事,那就是下河摸鱼。
那天,阳光照耀着绿油油的田野,大地也变得黄澄澄一片。我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生机勃勃的草地玩起了捉迷藏,正当我们玩得开开心心的时候,却听到爸爸大声喊道:“茗煊!茗煊!快回来,我们去河里摸鱼了!”我一听,开心地叫起来:“来了,来了……”可是,弟弟和妹妹却一动不动,看来是被吓着了吧!
来到河边,我和爸爸、哥哥、妹妹把鞋子一脱,便走进了河水里。由于我学过游泳,可以在水里漂着,爸爸看见了,一个劲儿地夸我厉害;哥哥和姐姐看见了,嘴张得老大老大;弟弟和妹妹则瞪大了双眼,感觉十分惊奇……
在水中展示了一番功夫之后,我来了一个漂亮的转身,潜入水中开始摸鱼。不一会儿我就钻出了水面,手里还拿着一只大螃蟹,大家看着我的劳动成果,都不由自主鼓起掌来。这下子,我更兴奋了,再次潜入水中,手里还拿着鱼网。
当我上来换气时,他们急切地问:抓到了吗 我没有回答,又一次深入水中,上来时,鱼网中已经装满了红、黄、黑、灰、花等各色的鱼儿。可我的头顶上却满是水草,大家看着我搞笑的模样,不由地哈哈大笑起来。但嘴里还一直夸着我真棒,我也开心地笑了起来。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干分析】本次习作为自拟命题的写事作文,围绕“童年生活”写一件令你感触最深的事情。可以先给文章拟定一个标题再进行写作。认真审题可知,此次文章为叙事类作文,写作时应注意要选取童年生活里令你难忘的、印象深刻的事进行写作。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立意角度】按照一定写作顺序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将事情写完整。把事情发生时的场面或过程详细具体地写出来,并适当加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文章结尾处要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表达某种情感。
【点评】作者开门见山直接点明自己童年最令人深刻的事情是下河摸鱼。中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把摸鱼的场面写得很生动。结尾以笑容结束。内容充实,情感真挚,是一篇佳作。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