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30 16:00:44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B.谓其君不能者仁也者,人也
C.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D.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C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之:结构助词,的/句末衬字,无实义。
B项,者:代词,……的人/助词,表判断。
C项,以,都是介词,用。
D项,于:介词,在……中/介词,表被动。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2.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A.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B.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C.又闻君子远其子也 D.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答案】C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明:彰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A.保:使……安定,动词使动用法。
B.事:侍奉,赡养,名词活用作动词。
C.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疏远。
D.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的现象。词类活用有如下类型——名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作状语③使动用法④意动用法;动词的活用:①作名词②使动用法③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①作名词②作动词③意动用法④使动用法;数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作名词③作形容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③回虽不敏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古之学者必有师
A.②⑤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C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彩变化等。平时要注意积累。解答时要做到词不离句,看放入句中是否通顺。①自省:古今同义,自我反思、反省。②终身:古今同义,一生,一辈子。③不敏:古今同义,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④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⑤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故①②③全都属于古今同义。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今异义词。要了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扩大、缩小和词义的转移等知识,平时对课本出现的知识点应多梳理积累。做题时需要逐项加以分析、排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B.小人喻于利
C.小子何莫学夫《诗》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答案】C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君子:有学问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古今义相同。
B.小人:卑鄙无耻的人。古今义相同。
C.“小子”古义是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今义:年幼的男孩子。
D.掌上:手掌之上。古今义相同。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要求。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而古汉语的一个词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针对古今异义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5.(2022高二下·宝清期中)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敏于事而慎于行 敏:勤勉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言:一个字为一言
③天下归仁焉 归:归属,归依 ④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安:安逸
⑤迩之事父 迩:近 ⑥君子喻于义 喻:比喻 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一概,一律
⑧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端:萌芽,发端
A.①⑤ B.②⑦ C.③⑥ D.④⑧
【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③中的“归”是动词,称赞,称许;⑥中的“喻”是动词,知晓,明白。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除了熟记常见实词的一词多义外,还要结合该词所在句子的具体语境来做出判断和解释。
6.(2021高二上·唐山期中)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①治:治理 ②运:运动
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①乍:刚刚 ②入:掉进
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①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 ②端:萌芽,发端
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①始:开始 ②达:到达
【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A项,有误。“运”,运转;“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意思是: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心里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
B项,有误。“乍”,突然;“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意思是:(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
C项,正确。
D项,有误。“达”,流通,涌出;“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意思是: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除了注意平时积累之外,还要注意答题的方法与技巧,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句(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7.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A.游于赤壁之下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C.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D.甚矣,汝之不惠
【答案】B
【知识点】文言句式
【解析】【分析】
本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游于赤壁之下”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于赤壁之下游”;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是判断句,“……也”表判断;
C.“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为何”;
D.“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①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④犹其有四体也
⑤将军者,国之爪牙也⑥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⑥
【答案】B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②④古今同义。①孺子:小孩子。②乡党:乡里,也指同乡的人。④四体:四肢。
③⑤⑥古今异义。③牺牲,古义:古代指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⑤爪牙,古义:比喻重臣,武将。今义:指坏人的党羽。⑥丈夫,古义:男子的通称。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要求。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而古汉语的一个词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针对古今异义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9.(2022高二上·巴音郭楞期中)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恕”乎 欲齐其家者
B.人而不仁,如礼何 物格而后知至
C.小人喻于利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D.迩之事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答案】C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A项,其:副词,表推测,大概/代词,他的。
B项而: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
C项于:都是介词,引出对象。
D项,之: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助词,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知在格物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B.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庶人:指一般人。
C.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怵惕:惊骇、恐惧。
D.犹其有四体也   四体:四肢。
【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题干要求“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致知在格物”中的“格物”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译文: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此项正确。
B项,“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中“庶人”解释为“一般人”不正确,正确的解释应为“平民百姓”。译文: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此项解释不正确。
C项,“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中“怵惕”解释为“惊骇、恐惧”。译文:必然会产生恐惧同情的。此项解释正确。
D项,“犹其有四体也”中的“四体”解释为“四肢”。译文:就好比身体有四肢一样。此项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
B.请事斯语矣     事:听从
C.致知在格物     格:推究
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端:萌芽,发端
【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
B项,“请事斯语矣”的“事”是“实践,从事”的意思,本句话的意思是“请让我按这话去做吧”。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期:期待
B.真可惜也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参:检验
【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B项,“可惜”是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词,“可”是“值得”的意思,“惜”是“爱惜”的意思。原句翻译为:实在是值得爱惜啊!
A项,“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 期:期待。翻译为:自然不敢用同辈人来期待您啊。
C项,“使圣人微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翻译为:使圣人精深微妙的思想没有流传下来。
D项,“参之于上古”。 参:检验。翻译为:用上古的记载检验。“于上古”状语后置,翻译是要提前。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B.谓其君不能者仁也者,人也
C.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D.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A.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B.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C.又闻君子远其子也 D.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③回虽不敏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古之学者必有师
A.②⑤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B.小人喻于利
C.小子何莫学夫《诗》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5.(2022高二下·宝清期中)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敏于事而慎于行 敏:勤勉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言:一个字为一言
③天下归仁焉 归:归属,归依 ④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安:安逸
⑤迩之事父 迩:近 ⑥君子喻于义 喻:比喻 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一概,一律
⑧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端:萌芽,发端
A.①⑤ B.②⑦ C.③⑥ D.④⑧
6.(2021高二上·唐山期中)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①治:治理 ②运:运动
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①乍:刚刚 ②入:掉进
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①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 ②端:萌芽,发端
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①始:开始 ②达:到达
7.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A.游于赤壁之下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C.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D.甚矣,汝之不惠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①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④犹其有四体也
⑤将军者,国之爪牙也⑥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⑥
9.(2022高二上·巴音郭楞期中)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恕”乎 欲齐其家者
B.人而不仁,如礼何 物格而后知至
C.小人喻于利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D.迩之事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知在格物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B.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庶人:指一般人。
C.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怵惕:惊骇、恐惧。
D.犹其有四体也   四体:四肢。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
B.请事斯语矣     事:听从
C.致知在格物     格:推究
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端:萌芽,发端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期:期待
B.真可惜也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参:检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之:结构助词,的/句末衬字,无实义。
B项,者:代词,……的人/助词,表判断。
C项,以,都是介词,用。
D项,于:介词,在……中/介词,表被动。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明:彰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A.保:使……安定,动词使动用法。
B.事:侍奉,赡养,名词活用作动词。
C.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疏远。
D.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的现象。词类活用有如下类型——名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作状语③使动用法④意动用法;动词的活用:①作名词②使动用法③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①作名词②作动词③意动用法④使动用法;数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作名词③作形容词。
3.【答案】C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彩变化等。平时要注意积累。解答时要做到词不离句,看放入句中是否通顺。①自省:古今同义,自我反思、反省。②终身:古今同义,一生,一辈子。③不敏:古今同义,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④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⑤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故①②③全都属于古今同义。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今异义词。要了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扩大、缩小和词义的转移等知识,平时对课本出现的知识点应多梳理积累。做题时需要逐项加以分析、排查。
4.【答案】C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君子:有学问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古今义相同。
B.小人:卑鄙无耻的人。古今义相同。
C.“小子”古义是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今义:年幼的男孩子。
D.掌上:手掌之上。古今义相同。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要求。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而古汉语的一个词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针对古今异义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5.【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③中的“归”是动词,称赞,称许;⑥中的“喻”是动词,知晓,明白。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除了熟记常见实词的一词多义外,还要结合该词所在句子的具体语境来做出判断和解释。
6.【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A项,有误。“运”,运转;“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意思是: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心里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
B项,有误。“乍”,突然;“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意思是:(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
C项,正确。
D项,有误。“达”,流通,涌出;“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意思是: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除了注意平时积累之外,还要注意答题的方法与技巧,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句(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7.【答案】B
【知识点】文言句式
【解析】【分析】
本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游于赤壁之下”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于赤壁之下游”;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是判断句,“……也”表判断;
C.“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为何”;
D.“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8.【答案】B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②④古今同义。①孺子:小孩子。②乡党:乡里,也指同乡的人。④四体:四肢。
③⑤⑥古今异义。③牺牲,古义:古代指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⑤爪牙,古义:比喻重臣,武将。今义:指坏人的党羽。⑥丈夫,古义:男子的通称。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要求。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而古汉语的一个词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针对古今异义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9.【答案】C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A项,其:副词,表推测,大概/代词,他的。
B项而: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
C项于:都是介词,引出对象。
D项,之: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助词,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10.【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题干要求“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致知在格物”中的“格物”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译文: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此项正确。
B项,“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中“庶人”解释为“一般人”不正确,正确的解释应为“平民百姓”。译文: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此项解释不正确。
C项,“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中“怵惕”解释为“惊骇、恐惧”。译文:必然会产生恐惧同情的。此项解释正确。
D项,“犹其有四体也”中的“四体”解释为“四肢”。译文:就好比身体有四肢一样。此项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
11.【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
B项,“请事斯语矣”的“事”是“实践,从事”的意思,本句话的意思是“请让我按这话去做吧”。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12.【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B项,“可惜”是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词,“可”是“值得”的意思,“惜”是“爱惜”的意思。原句翻译为:实在是值得爱惜啊!
A项,“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 期:期待。翻译为:自然不敢用同辈人来期待您啊。
C项,“使圣人微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翻译为:使圣人精深微妙的思想没有流传下来。
D项,“参之于上古”。 参:检验。翻译为:用上古的记载检验。“于上古”状语后置,翻译是要提前。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