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同步分层作业(进阶篇)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口生态失衡会破坏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因此,我国人口发展方式需要实现由数量控制型到生态优化型的战略转变。
B.“互联网+”本身是开放的产物,生物链和产业链开放,技术和资源共享,激发了人们创新创业的激情,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现象的出现。
C.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的现实,不再是国家简单地依靠大量的劳动力,而是用质量的提升来弥补数量的短缺。
D.按照法律规定,从事食品经营需要获得许可,但是目前一些网络食品经营者并没有取得资质,今后需要加大在这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总队领导介绍说,这是他们锲而不舍纠治“四风”带来的喜人变化。
B.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C.眼睛如同摄影师的镜头,同样的山水,定格的瞬间不同,捕捉到的信息迥乎不同。
D.许多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兀兀穷年,看见学生有出息,便认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群众大会上,闻一多先生慷慨淋漓指责民族败类。
B.闻一多潜心贯注于典籍研究十几年。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
4.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②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A.①排比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对比
B.①反复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引用
C.①排比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对比
D.①反复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引用
二、综合读写(共1小题)
5.学习了臧克家先生的《说和做》后,班级组织开展了“说和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小语同学摘录了两条相关的名言。请任选一条说说你的理解。
A.只在河滩上沉思,永远得不到珍珠。
B.只要迈开两脚,哪怕千里迢迢。
我选▲,我的理解是▲。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阅读课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从“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至结尾,回答问题。
6.选文前三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7.选文中写了闻一多“说”和“做”的哪几件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8.“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一句中“这个方面”指代什么?
9.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10.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在全文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最大的事情
刘亮程
①一年中我们在地里忙上一个月(一辈子在村里也就住几十年),把麦子打掉,麦草扔在地边,便走了。不管活儿干没干完,都不是我们的事情了。
②老鼠会在仓满洞盈之后,重选一个地方打新洞。也许就选在草棚旁边,或者草垛下面。草棚这儿地势高、干爽,适合人筑屋、鼠打洞。麦草垛下面隐蔽、安全,麦秆中少不了有一些剩余的麦穗麦粒足够几代老鼠吃。鸟会把巢筑在我们搭起的草棚上,在长出来的那截木头上,涂满白色鸟粪。野鸡会从门缝钻进来,在我们曾经睡觉的草铺上,生几枚蛋,留一地零乱羽毛。
③这些都是给下一年来到的人们留下的麻烦事情。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剩下的事将被搁在一边。
④如果下一年我们不来。下下一年还不来。
⑤如果我们永远地走了,从野地上的草棚,从村庄,从远远近近的城市。如果人的事情结束了,或者人还有万般未竟的事业但人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⑥那么,我们干完的事,将是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
⑦别说一座钢铁空城、一个砖瓦村落。仅仅是我们弃在大地上的一间平常的土房子,就够它们多少年收拾。
⑧草大概用五年时间,长满被人铲平踩瓷实的院子。草根蛰伏在土里,它没有死掉,一直在土中窥听地面上的动静。一年又一年,人的脚步在院子里来来去去,时缓时快,时轻时沉。终于有一天,再听不见了。草根试探性地拱破地面,发一个芽,生两片叶,迎风探望一季,确信再没锨来铲它,脚来踩它。草便一棵一棵从土里钻出。这片曾经是它们的土地已面目全非,且怪模怪样地耸着一间土房子。
⑨草开始从墙缝往外长,往房顶上长。
⑩而房顶的大木梁中,几只蛀虫正悄悄干着一件大事情。它们打算用七八十年,把这棵木梁蛀空。然后房顶塌下来。
与此同时,风四十年吹旧一扇门上的红油漆。雨八十年冲掉墙上的一块泥皮。
厚实的墙基里,一群蝼蚁正一小粒一小粒往外搬土。它们把巢筑在墙基里,大蝼蚁在墙里死去,小蝼蚁又在墙里出生。这个过程没有谁能全部经历,它太漫长,大概要一千八百年,墙根就彻底毁了。曾经从土里站起来,高出大地的这些土,终归又倒塌到泥土里。
但要完全抹平这片土房子的痕迹,几乎是不可能。
不管多大的风,刮平一道田埂也得一百年工夫;一只随意弃在塘边的碎瓷碗,三百年后依旧会硌疼一只野鸭的蹼掌;一个从空中飘过的白色塑料袋,也许会造成千年后野地里一只兔子的死亡;一根扎入土地的钢筋,带给土地的将是永久的刺痛;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消磨掉它。
除了时间。
时间本身也不是无限的。
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
时间再没有时间。
(选自《刘亮程文集》,略有删改)
11.请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作用。
12.文章第③段“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
13.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
14.请说说“时间再没有时间”这句话蕴含的复杂情感。
15.阅读全文,请探究题目“最大的事情”的内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成分残缺;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A.表述正确;B.句式杂糅,“催生了…”和“…的出现”两种句式杂糅,改为“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现象”;C.成分残缺,“国家”一词应调到“不再是”之前;D.搭配不当,“加大…规范和管理”不搭配,在句末加上“的力度”。故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语病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各个选项的句子,判断有无语病,作出正确的选择。
2.【答案】B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A.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使用正确。B.有误,“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用在歌声方面不合语境。C.迥乎不同:指完全不一样,使用正确。D.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3.【答案】C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A: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合乎题意,是正确的;B:潜心贯注:形容做事用心专注,合乎句意,是正确的;C:事倍功半:费力大而收效小。属不合语境,是错误的;D:应付自如: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很有办法。合乎句意,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4.【答案】B
【知识点】比喻;反复;引用;对比
【解析】【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是反复。“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是暗喻。“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是对比。“一月不梳头”是引用。基于此分析,本题的答案为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中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做题时要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其次要理解其要点。知道了这些,回答这道题就不难了。
5.【答案】示例1: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要想找到珍珠,必须去做,而不是做着沉思。要想获得成功也一样。
示例2:B;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去做,并且要坚持不懈。
【知识点】创新题型;语言简明;比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赏析。A句可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理解“说和做”的关系。B句可以从“坚持”的角度直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故答案为: 示例1: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要想找到珍珠,必须去做,而不是做着沉思。要想获得成功也一样。
示例2:B;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去做,并且要坚持不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答案】6.承上启下
7.①起稿政治传单;②发表群众大会演讲;③参加游行示威。
8.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9.不矛盾,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神。后者指他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10.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表现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⑴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⑵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情况下考查的都是前指代词,也就是代词指代的内容大多在原文的前面出现过。据此作答即可。
⑷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⑸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6.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文章开头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围;交代背景或原因;点明中心。内容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奠定感情基调,引出下文…内容。文章中间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第①“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承接上文,第②段“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引起下文,这是文章的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答案为: 承上启下
7.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找到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整理组合也可。从闻一多的行为“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政治传单”“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可以概括出: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演说,大骂特务;参加游行示威。
故答案为: ①起稿政治传单;②发表群众大会演讲;③参加游行示威。
8.本题的考点是代词的指代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这”代指上文的“这”指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说了就做。因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再说,因此与作为战士的闻一多迥乎不同。
故答案为: 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理解句子意思。这里前后并不矛盾,理由是: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后者指他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故答案为: 不矛盾,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神。后者指他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10.本题考查段落作用,需从内容和结构上两个方面来分析,选文的最后一段是对闻一多先生高尚人格的总体评价,这是内容上的作用,在结构上总结了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故答案为: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表现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答案】11.内容上:通过描写动物们重新回归自然地场景,表现了动物们自由鲜活的生存状态。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不是我们的事情”,同时为下文写“我们干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做铺垫。
12.一切:①人类的活动,人们料理麦地,收割麦子;
②动物的活动,老鼠、鸟儿、野鸡回到野地草棚、地边草垛。
13.运用细节(动作)描写和拟人手法,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将小草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复苏的场景,表现了小草对人类的谨慎,对重回地面的欣喜以及顽强的生命力。
14.①拯救自然地急迫心情;②对自然被人类破坏的无奈;③对自然的悲悯与同情;④对自然被伤害而无法弥补的痛惜;⑤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盼。
15.①消除人类破坏的痕迹,是自然最大的事情;②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③人类破坏自然太久,尽快拯救自然,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④人类留给自然界什么样的痕迹,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最大的事情。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语段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内容上的作用就是这段写出什么,结构上的作用要看位置。
(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到与问题相对应的内容,即可从文中筛选出句子作答。
(3)本题考查赏析文章主旨。这句话为最后一段,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了主旨,分析时,需结合全文内容来作答。
(4)本题考查词语含义、语句的赏析知识。①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分析语境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具体含义。②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句子所写方法,然后结合内容来分析。
(5)本题考查赏析题目含义。作答时,需正确理解题目的本义,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内在含义即可。
11.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需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在内容上,第二段了人类消失后动物的生存状态,表现了他们的自由与鲜活。在结构上,这一段紧承上一段所说“不是我们的事情”,同时又引出下文“我们干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所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12.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的含义。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词语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句中含义即可。一切的本义不难理解。结合语境可知,这里的一切既包括人类的活动,也包括动物的活动,结合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描述可提炼作答。
1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答时,需先明确所用手法,然后结合手法自身的特点和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这句话是对小草钻出地面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钻出地面的谨慎,重回地面的欣喜和它顽强的生命力。
14.本文详细的刻画了人类消失后动物和植物是如何一点点占领地球的,这些都是由于人类肆无忌惮的对地球进行破坏造成的,本文最后一句话“时间再没有时间“是说再出没有属于人类的时间了,这里面既有作者拯救地坏的急切心情,也有对人类破坏自然的无奈,还有对地球现状的痛惜,所以对人与自然和谐丰处的期盼。
15.题目的本义不难理解,结合文本理解其含义时,可从动植物和人类两个方面来分析,对于动植物来说,消除人类痕迹,占领地球是最大的事情,对于人类来说,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保护自然,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最大的事情。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同步分层作业(进阶篇)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口生态失衡会破坏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因此,我国人口发展方式需要实现由数量控制型到生态优化型的战略转变。
B.“互联网+”本身是开放的产物,生物链和产业链开放,技术和资源共享,激发了人们创新创业的激情,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现象的出现。
C.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的现实,不再是国家简单地依靠大量的劳动力,而是用质量的提升来弥补数量的短缺。
D.按照法律规定,从事食品经营需要获得许可,但是目前一些网络食品经营者并没有取得资质,今后需要加大在这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答案】A
【知识点】成分残缺;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A.表述正确;B.句式杂糅,“催生了…”和“…的出现”两种句式杂糅,改为“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现象”;C.成分残缺,“国家”一词应调到“不再是”之前;D.搭配不当,“加大…规范和管理”不搭配,在句末加上“的力度”。故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语病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各个选项的句子,判断有无语病,作出正确的选择。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总队领导介绍说,这是他们锲而不舍纠治“四风”带来的喜人变化。
B.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C.眼睛如同摄影师的镜头,同样的山水,定格的瞬间不同,捕捉到的信息迥乎不同。
D.许多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兀兀穷年,看见学生有出息,便认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答案】B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A.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使用正确。B.有误,“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用在歌声方面不合语境。C.迥乎不同:指完全不一样,使用正确。D.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群众大会上,闻一多先生慷慨淋漓指责民族败类。
B.闻一多潜心贯注于典籍研究十几年。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
【答案】C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A: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合乎题意,是正确的;B:潜心贯注:形容做事用心专注,合乎句意,是正确的;C:事倍功半:费力大而收效小。属不合语境,是错误的;D:应付自如: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很有办法。合乎句意,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4.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②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A.①排比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对比
B.①反复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引用
C.①排比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对比
D.①反复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引用
【答案】B
【知识点】比喻;反复;引用;对比
【解析】【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是反复。“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是暗喻。“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是对比。“一月不梳头”是引用。基于此分析,本题的答案为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中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做题时要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其次要理解其要点。知道了这些,回答这道题就不难了。
二、综合读写(共1小题)
5.学习了臧克家先生的《说和做》后,班级组织开展了“说和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小语同学摘录了两条相关的名言。请任选一条说说你的理解。
A.只在河滩上沉思,永远得不到珍珠。
B.只要迈开两脚,哪怕千里迢迢。
我选▲,我的理解是▲。
【答案】示例1: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要想找到珍珠,必须去做,而不是做着沉思。要想获得成功也一样。
示例2:B;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去做,并且要坚持不懈。
【知识点】创新题型;语言简明;比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赏析。A句可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理解“说和做”的关系。B句可以从“坚持”的角度直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故答案为: 示例1: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要想找到珍珠,必须去做,而不是做着沉思。要想获得成功也一样。
示例2:B;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去做,并且要坚持不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阅读课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从“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至结尾,回答问题。
6.选文前三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7.选文中写了闻一多“说”和“做”的哪几件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8.“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一句中“这个方面”指代什么?
9.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10.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6.承上启下
7.①起稿政治传单;②发表群众大会演讲;③参加游行示威。
8.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9.不矛盾,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神。后者指他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10.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表现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⑴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⑵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情况下考查的都是前指代词,也就是代词指代的内容大多在原文的前面出现过。据此作答即可。
⑷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⑸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6.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文章开头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围;交代背景或原因;点明中心。内容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奠定感情基调,引出下文…内容。文章中间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第①“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承接上文,第②段“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引起下文,这是文章的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答案为: 承上启下
7.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找到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整理组合也可。从闻一多的行为“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政治传单”“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可以概括出: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演说,大骂特务;参加游行示威。
故答案为: ①起稿政治传单;②发表群众大会演讲;③参加游行示威。
8.本题的考点是代词的指代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这”代指上文的“这”指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说了就做。因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再说,因此与作为战士的闻一多迥乎不同。
故答案为: 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理解句子意思。这里前后并不矛盾,理由是: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后者指他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故答案为: 不矛盾,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神。后者指他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10.本题考查段落作用,需从内容和结构上两个方面来分析,选文的最后一段是对闻一多先生高尚人格的总体评价,这是内容上的作用,在结构上总结了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故答案为: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表现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最大的事情
刘亮程
①一年中我们在地里忙上一个月(一辈子在村里也就住几十年),把麦子打掉,麦草扔在地边,便走了。不管活儿干没干完,都不是我们的事情了。
②老鼠会在仓满洞盈之后,重选一个地方打新洞。也许就选在草棚旁边,或者草垛下面。草棚这儿地势高、干爽,适合人筑屋、鼠打洞。麦草垛下面隐蔽、安全,麦秆中少不了有一些剩余的麦穗麦粒足够几代老鼠吃。鸟会把巢筑在我们搭起的草棚上,在长出来的那截木头上,涂满白色鸟粪。野鸡会从门缝钻进来,在我们曾经睡觉的草铺上,生几枚蛋,留一地零乱羽毛。
③这些都是给下一年来到的人们留下的麻烦事情。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剩下的事将被搁在一边。
④如果下一年我们不来。下下一年还不来。
⑤如果我们永远地走了,从野地上的草棚,从村庄,从远远近近的城市。如果人的事情结束了,或者人还有万般未竟的事业但人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⑥那么,我们干完的事,将是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
⑦别说一座钢铁空城、一个砖瓦村落。仅仅是我们弃在大地上的一间平常的土房子,就够它们多少年收拾。
⑧草大概用五年时间,长满被人铲平踩瓷实的院子。草根蛰伏在土里,它没有死掉,一直在土中窥听地面上的动静。一年又一年,人的脚步在院子里来来去去,时缓时快,时轻时沉。终于有一天,再听不见了。草根试探性地拱破地面,发一个芽,生两片叶,迎风探望一季,确信再没锨来铲它,脚来踩它。草便一棵一棵从土里钻出。这片曾经是它们的土地已面目全非,且怪模怪样地耸着一间土房子。
⑨草开始从墙缝往外长,往房顶上长。
⑩而房顶的大木梁中,几只蛀虫正悄悄干着一件大事情。它们打算用七八十年,把这棵木梁蛀空。然后房顶塌下来。
与此同时,风四十年吹旧一扇门上的红油漆。雨八十年冲掉墙上的一块泥皮。
厚实的墙基里,一群蝼蚁正一小粒一小粒往外搬土。它们把巢筑在墙基里,大蝼蚁在墙里死去,小蝼蚁又在墙里出生。这个过程没有谁能全部经历,它太漫长,大概要一千八百年,墙根就彻底毁了。曾经从土里站起来,高出大地的这些土,终归又倒塌到泥土里。
但要完全抹平这片土房子的痕迹,几乎是不可能。
不管多大的风,刮平一道田埂也得一百年工夫;一只随意弃在塘边的碎瓷碗,三百年后依旧会硌疼一只野鸭的蹼掌;一个从空中飘过的白色塑料袋,也许会造成千年后野地里一只兔子的死亡;一根扎入土地的钢筋,带给土地的将是永久的刺痛;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消磨掉它。
除了时间。
时间本身也不是无限的。
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
时间再没有时间。
(选自《刘亮程文集》,略有删改)
11.请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作用。
12.文章第③段“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
13.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
14.请说说“时间再没有时间”这句话蕴含的复杂情感。
15.阅读全文,请探究题目“最大的事情”的内涵。
【答案】11.内容上:通过描写动物们重新回归自然地场景,表现了动物们自由鲜活的生存状态。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不是我们的事情”,同时为下文写“我们干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做铺垫。
12.一切:①人类的活动,人们料理麦地,收割麦子;
②动物的活动,老鼠、鸟儿、野鸡回到野地草棚、地边草垛。
13.运用细节(动作)描写和拟人手法,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将小草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复苏的场景,表现了小草对人类的谨慎,对重回地面的欣喜以及顽强的生命力。
14.①拯救自然地急迫心情;②对自然被人类破坏的无奈;③对自然的悲悯与同情;④对自然被伤害而无法弥补的痛惜;⑤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盼。
15.①消除人类破坏的痕迹,是自然最大的事情;②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③人类破坏自然太久,尽快拯救自然,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④人类留给自然界什么样的痕迹,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最大的事情。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语段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内容上的作用就是这段写出什么,结构上的作用要看位置。
(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到与问题相对应的内容,即可从文中筛选出句子作答。
(3)本题考查赏析文章主旨。这句话为最后一段,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了主旨,分析时,需结合全文内容来作答。
(4)本题考查词语含义、语句的赏析知识。①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分析语境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具体含义。②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句子所写方法,然后结合内容来分析。
(5)本题考查赏析题目含义。作答时,需正确理解题目的本义,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内在含义即可。
11.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需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在内容上,第二段了人类消失后动物的生存状态,表现了他们的自由与鲜活。在结构上,这一段紧承上一段所说“不是我们的事情”,同时又引出下文“我们干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所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12.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的含义。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词语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句中含义即可。一切的本义不难理解。结合语境可知,这里的一切既包括人类的活动,也包括动物的活动,结合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描述可提炼作答。
1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答时,需先明确所用手法,然后结合手法自身的特点和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这句话是对小草钻出地面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钻出地面的谨慎,重回地面的欣喜和它顽强的生命力。
14.本文详细的刻画了人类消失后动物和植物是如何一点点占领地球的,这些都是由于人类肆无忌惮的对地球进行破坏造成的,本文最后一句话“时间再没有时间“是说再出没有属于人类的时间了,这里面既有作者拯救地坏的急切心情,也有对人类破坏自然的无奈,还有对地球现状的痛惜,所以对人与自然和谐丰处的期盼。
15.题目的本义不难理解,结合文本理解其含义时,可从动植物和人类两个方面来分析,对于动植物来说,消除人类痕迹,占领地球是最大的事情,对于人类来说,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保护自然,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最大的事情。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