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二则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二则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7 18:00:56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二则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yáo) 然后能自强也(qiáng)
B.故曰:教学相长也(cháng) 不知其善也(shàn)
C.选贤与能(jǔ) 废疾者(jí)
D.讲信修睦(mù) 谋闭而不兴(xī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教然后知困(困惑)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C.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
D.是谓大同(大家一样)
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D.盗窃乱贼而不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壮有所用 D.不独子其子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困惑的地方。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作乱的窃贼就不会再盗窃。
二、填空题
6.《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选自《   》。它是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   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   编纂的,共   篇。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③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   
⑤非问无以广识   
⑥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8.用“/”为文中两个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教 然 后 知 困
②君 子 之 学 必 好 问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兑命》曰“学学半”。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10.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论述了   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   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
[甲]文:   。
[乙]文: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①,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②”。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③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 ①牵强暗记:勉强默背。②见:同“现”。③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1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洁净端正 B.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C.记/亦不能久也 D.眼口/岂不到乎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须整顿几案   
②不可倒一字   
③心到最急   
13.翻译下面句子。
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14.“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15.文中画线的句子意在强调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CD.正确;B.长 zhǎng。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2.【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BC.正确。D.有误,“大同”在句中指理想社会。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答案】D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矜”同“鳏”。B.“与”同“举”。C.第一个“学”同“敩”。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4.【答案】A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B.句中第一个“亲”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C.“壮”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人。D.第一个“子”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名词做状语,动词作名词等。解答时依据句意以及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即可。
5.【答案】D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正确的翻译是: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6.【答案】礼记;儒家论著;戴圣;49
【知识点】文化典籍;大道之行也;虽有佳肴
【解析】【分析】《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它是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共49篇。是“五经”之一。
故答案为:礼记 儒家 论著 戴圣 49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古代纪时、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文学常识主要涉及作家作品及文体知识,重点是作家风格,作品内容、手法、主题及文体特征与常用手法。
【答案】7.美好的;好处;勉励自己;促进;增长;有时
8.①教/然后知困
②君子之学/必好问
9.①《说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②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10.教与学;学与问;实践出真知;我们要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乙]|君子学习一定喜欢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有时不能应用于实际;了解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有时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还能怎么解决呢?
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能力。文言词语解释题多考查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就该题而言,①句中的“嘉”解释为“美好的”。 ③句中的“自强”解释为“勉励自己”。 ④⑥句中的“长”“或”是古今异义词,分别解释为“促进”“有时”。 ②⑤句中的“善”“广”属于词类活用,分别解释为“好处”(形容词用作名词)、“增长”(形容词用作动词)。
故答案为: 美好的 ; 好处 ; 勉励自己 ; 促进 ; 增长 ; 有时
8.此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的能力。划分停顿必须依据几个原则:①根据句子的结构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②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③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第(1)句的意思是“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的困惑”,根据句意划分为:教/ 然后知困。第(2)句可根据句子结构划分为:君子之学/必好问。
故答案为: ①教/然后知困
②君子之学/必好问
9.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时,不但要把握句式,还要注意抓句子中的关键词,它们往往是得分点。如第(1)句中的第一个“学”翻译成“教”;第(2)句是判断句,句中的“者”解释为“……的人”。
故答案为: ①《说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②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10.此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应先分析语段,找出关键语句进行解读;然后即可得到答案。第一空的答案可由分析[甲]文主旨句“故曰:教学相长也”得到;第二空答案也较为明显,“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等句揭示了答案。第三、四空考查两文的主旨,分别抓住两文的主旨句“教学相长也”和“君子之学必好问”提炼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 教与学 ; 学与问 ; 实践出真知 ; 我们要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答案】11.B
12.桌子;颠倒;急迫,要紧
13.这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14.强调了熟读对于理解的重要性。
15.意在强调人们读书时不能随便,而要有认真的态度。(意近即可)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⑵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⑸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必须要读得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默背,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这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不集中,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法中,心到最要紧。思想集中了,眼和嘴怎会不到呢!
11.ACD.正确。
B.正确的划分是: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故答案为:B.
12.①句意为: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几案,书桌;
②句意为: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倒,颠倒;
③句意为:心到最重要。急,急迫,要紧。
故答案为: 桌子 ; 颠倒 ; 急迫,要紧
1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重点词:谓,说;晓,明白。
故答案为: 这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14.根据下文“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可知,熟读之后自然就能明白书中的道理,强调了熟读对于理解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 强调了熟读对于理解的重要性。
15.本题考查对画线句子的理解能力。画线句子的意思是: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句子通过介绍读书的注意事项,意在强调人们对待读书要有认真的态度。
故答案为: 意在强调人们读书时不能随便,而要有认真的态度。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二则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yáo) 然后能自强也(qiáng)
B.故曰:教学相长也(cháng) 不知其善也(shàn)
C.选贤与能(jǔ) 废疾者(jí)
D.讲信修睦(mù) 谋闭而不兴(xīng)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CD.正确;B.长 zhǎng。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教然后知困(困惑)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C.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
D.是谓大同(大家一样)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BC.正确。D.有误,“大同”在句中指理想社会。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D.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案】D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矜”同“鳏”。B.“与”同“举”。C.第一个“学”同“敩”。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壮有所用 D.不独子其子
【答案】A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B.句中第一个“亲”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C.“壮”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人。D.第一个“子”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名词做状语,动词作名词等。解答时依据句意以及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即可。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困惑的地方。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作乱的窃贼就不会再盗窃。
【答案】D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正确的翻译是: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二、填空题
6.《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选自《   》。它是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   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   编纂的,共   篇。
【答案】礼记;儒家论著;戴圣;49
【知识点】文化典籍;大道之行也;虽有佳肴
【解析】【分析】《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它是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共49篇。是“五经”之一。
故答案为:礼记 儒家 论著 戴圣 49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古代纪时、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文学常识主要涉及作家作品及文体知识,重点是作家风格,作品内容、手法、主题及文体特征与常用手法。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③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   
⑤非问无以广识   
⑥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8.用“/”为文中两个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教 然 后 知 困
②君 子 之 学 必 好 问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兑命》曰“学学半”。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10.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论述了   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   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
[甲]文:   。
[乙]文:   。
【答案】7.美好的;好处;勉励自己;促进;增长;有时
8.①教/然后知困
②君子之学/必好问
9.①《说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②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10.教与学;学与问;实践出真知;我们要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乙]|君子学习一定喜欢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有时不能应用于实际;了解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有时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还能怎么解决呢?
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能力。文言词语解释题多考查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就该题而言,①句中的“嘉”解释为“美好的”。 ③句中的“自强”解释为“勉励自己”。 ④⑥句中的“长”“或”是古今异义词,分别解释为“促进”“有时”。 ②⑤句中的“善”“广”属于词类活用,分别解释为“好处”(形容词用作名词)、“增长”(形容词用作动词)。
故答案为: 美好的 ; 好处 ; 勉励自己 ; 促进 ; 增长 ; 有时
8.此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的能力。划分停顿必须依据几个原则:①根据句子的结构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②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③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第(1)句的意思是“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的困惑”,根据句意划分为:教/ 然后知困。第(2)句可根据句子结构划分为:君子之学/必好问。
故答案为: ①教/然后知困
②君子之学/必好问
9.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时,不但要把握句式,还要注意抓句子中的关键词,它们往往是得分点。如第(1)句中的第一个“学”翻译成“教”;第(2)句是判断句,句中的“者”解释为“……的人”。
故答案为: ①《说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②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10.此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应先分析语段,找出关键语句进行解读;然后即可得到答案。第一空的答案可由分析[甲]文主旨句“故曰:教学相长也”得到;第二空答案也较为明显,“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等句揭示了答案。第三、四空考查两文的主旨,分别抓住两文的主旨句“教学相长也”和“君子之学必好问”提炼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 教与学 ; 学与问 ; 实践出真知 ; 我们要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①,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②”。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③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 ①牵强暗记:勉强默背。②见:同“现”。③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1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洁净端正 B.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C.记/亦不能久也 D.眼口/岂不到乎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须整顿几案   
②不可倒一字   
③心到最急   
13.翻译下面句子。
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14.“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15.文中画线的句子意在强调什么?
【答案】11.B
12.桌子;颠倒;急迫,要紧
13.这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14.强调了熟读对于理解的重要性。
15.意在强调人们读书时不能随便,而要有认真的态度。(意近即可)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⑵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⑸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必须要读得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默背,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这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不集中,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法中,心到最要紧。思想集中了,眼和嘴怎会不到呢!
11.ACD.正确。
B.正确的划分是: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故答案为:B.
12.①句意为: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几案,书桌;
②句意为: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倒,颠倒;
③句意为:心到最重要。急,急迫,要紧。
故答案为: 桌子 ; 颠倒 ; 急迫,要紧
1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重点词:谓,说;晓,明白。
故答案为: 这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14.根据下文“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可知,熟读之后自然就能明白书中的道理,强调了熟读对于理解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 强调了熟读对于理解的重要性。
15.本题考查对画线句子的理解能力。画线句子的意思是: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句子通过介绍读书的注意事项,意在强调人们对待读书要有认真的态度。
故答案为: 意在强调人们读书时不能随便,而要有认真的态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