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 17 短文两篇 同步分层作业(培优篇)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各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2.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1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爱慕之情。
3.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无案牍之劳形
4.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5.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可爱者甚蕃(非常) 香远益清(清澈)
B.独爱莲(仅,只) 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庄重)
C.亭亭净植(美丽的样子) 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D.鲜有闻(新鲜) 宜乎众矣(当然)
6.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谓菊
C.宜乎众矣 D.亭亭净植
二、解答题(共1小题)
7.《爱莲说》写的菊、牡丹、莲都有其象征意思,请再写一两种花,说说其象征意思。
三、翻译(共1小题)
8.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莲,花之君子者也。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惟吾德馨
②可爱者甚蕃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④无案牍之劳形
10.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富贵者也
D.濯清涟而不妖/学而不思则罔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2.【甲】【乙】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13.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是:表示判断;/是:这样;B.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动词,到,往;C.则:就;/则:就;D.以:来,用来;/以:用。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答案】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A.正确;B.正确;C.错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的品质,三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3.【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A.结构助词,的;B.结构助词,的;C.结构助词,的;D.“之”没有实在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4.【答案】B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A.正确;B.句意:只可以远远地看,不可以靠近玩弄它。正确停顿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5.【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前句句意:可以喜爱的有很多。蕃:多。后句句意: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清:清幽。解释不正确。B.前句句意:唯独喜欢莲花。后句句意: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妖:艳丽,美丽而不端庄。解释正确。C.前句句意: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后句句意: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解释不正确。D.前句句意:很少听说了。鲜:少。后句句意: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解释不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6.【答案】A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陆”陆地,不属于古今异义词;B.“谓”说,古今异义;C.“宜”应该,古今异义;D.“植”立,古今异义。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它常常体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几个方面。平时我们应注意积累。
7.【答案】竹子象征着清高不俗,紫荆象征兄弟和睦。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 本题为开放类试题,此类题目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课下多积累特殊花的象征意义。当然,也要明确“象征”的内涵,就是托物言志,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精神等等。
故答案为: 竹子象征着清高不俗,紫荆象征兄弟和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能力。要明确一些手法的内涵,比如“象征”“衬托”等等,然后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积累作答即可。
8.【答案】(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3)(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4)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5)(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6)(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7)(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中重点词语有染:沾染(污秽)。濯(zhuó):洗涤;句意为: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中重点词语有妖:美丽而不端庄。通:贯通;通透。直:挺立的样子;句意为:(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3)中重点词语有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句意为:(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4)中重点词语有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句意为: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5)中重点词语有鲜(xiǎn):少;句意为:(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6)中重点词语有同:像;句意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7)中重点词语有宜:当。众:众多;句意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故答案为:⑴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⑵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⑶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⑷ 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⑸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⑹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⑺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答案】9.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多;靠近玩弄;形体、躯体
10.D
11.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②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1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乙】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随俗流沉、志洁行廉、坚守节操的人生志趣。
13.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⑸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9.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为: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②句意为: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③句意为: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亵玩:靠近玩弄;④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
故答案为: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 多 ; 靠近玩弄 ; 形体、躯体
10.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A.焉:句末语气词/怎么。B.鲜:很少/鲜艳。C.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表示一种修饰关系。可理解为“当中的”“其中的”。D.意思都是表转折。
故答案为:D.
1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①句中重点词:上,蔓延。入,映入。句意为: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②句中重点词语:鲜,很少。闻,听到。句意为: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故答案为: 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②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12.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方法及文章主旨的概括总结能力。甲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坚守节操的人生志趣。乙文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结合甲文内容可知,周敦颐借助对莲花高洁品行的歌颂,展示出自己对这种品性的推崇和效仿,表达出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志向。结合乙文内容可知,通过对陋室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甲文借莲花言志,乙文借陋室言志。
故答案为: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乙】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随俗流沉、志洁行廉、坚守节操的人生志趣。
1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要结合作者的写作主旨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爱莲”,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是为了衬托作者的爱莲,从而表现作者高洁的品质。牡丹是富贵的象征,喜爱牡丹的人是追名逐利的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喜爱菊花的只有陶渊明一人。作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故答案为: 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 17 短文两篇 同步分层作业(培优篇)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各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是:表示判断;/是:这样;B.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动词,到,往;C.则:就;/则:就;D.以:来,用来;/以:用。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1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爱慕之情。
【答案】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A.正确;B.正确;C.错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的品质,三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3.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A.结构助词,的;B.结构助词,的;C.结构助词,的;D.“之”没有实在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4.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答案】B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A.正确;B.句意:只可以远远地看,不可以靠近玩弄它。正确停顿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5.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可爱者甚蕃(非常) 香远益清(清澈)
B.独爱莲(仅,只) 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庄重)
C.亭亭净植(美丽的样子) 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D.鲜有闻(新鲜) 宜乎众矣(当然)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前句句意:可以喜爱的有很多。蕃:多。后句句意: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清:清幽。解释不正确。B.前句句意:唯独喜欢莲花。后句句意: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妖:艳丽,美丽而不端庄。解释正确。C.前句句意: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后句句意: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解释不正确。D.前句句意:很少听说了。鲜:少。后句句意: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解释不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6.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谓菊
C.宜乎众矣 D.亭亭净植
【答案】A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陆”陆地,不属于古今异义词;B.“谓”说,古今异义;C.“宜”应该,古今异义;D.“植”立,古今异义。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它常常体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几个方面。平时我们应注意积累。
二、解答题(共1小题)
7.《爱莲说》写的菊、牡丹、莲都有其象征意思,请再写一两种花,说说其象征意思。
【答案】竹子象征着清高不俗,紫荆象征兄弟和睦。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 本题为开放类试题,此类题目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课下多积累特殊花的象征意义。当然,也要明确“象征”的内涵,就是托物言志,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精神等等。
故答案为: 竹子象征着清高不俗,紫荆象征兄弟和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能力。要明确一些手法的内涵,比如“象征”“衬托”等等,然后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积累作答即可。
三、翻译(共1小题)
8.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莲,花之君子者也。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3)(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4)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5)(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6)(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7)(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中重点词语有染:沾染(污秽)。濯(zhuó):洗涤;句意为: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中重点词语有妖:美丽而不端庄。通:贯通;通透。直:挺立的样子;句意为:(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3)中重点词语有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句意为:(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4)中重点词语有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句意为: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5)中重点词语有鲜(xiǎn):少;句意为:(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6)中重点词语有同:像;句意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7)中重点词语有宜:当。众:众多;句意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故答案为:⑴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⑵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⑶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⑷ 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⑸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⑹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⑺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惟吾德馨
②可爱者甚蕃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④无案牍之劳形
10.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富贵者也
D.濯清涟而不妖/学而不思则罔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2.【甲】【乙】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13.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答案】9.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多;靠近玩弄;形体、躯体
10.D
11.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②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1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乙】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随俗流沉、志洁行廉、坚守节操的人生志趣。
13.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⑸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9.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为: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②句意为: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③句意为: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亵玩:靠近玩弄;④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
故答案为: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 多 ; 靠近玩弄 ; 形体、躯体
10.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A.焉:句末语气词/怎么。B.鲜:很少/鲜艳。C.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表示一种修饰关系。可理解为“当中的”“其中的”。D.意思都是表转折。
故答案为:D.
1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①句中重点词:上,蔓延。入,映入。句意为: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②句中重点词语:鲜,很少。闻,听到。句意为: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故答案为: 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②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12.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方法及文章主旨的概括总结能力。甲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坚守节操的人生志趣。乙文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结合甲文内容可知,周敦颐借助对莲花高洁品行的歌颂,展示出自己对这种品性的推崇和效仿,表达出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志向。结合乙文内容可知,通过对陋室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甲文借莲花言志,乙文借陋室言志。
故答案为: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乙】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随俗流沉、志洁行廉、坚守节操的人生志趣。
1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要结合作者的写作主旨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爱莲”,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是为了衬托作者的爱莲,从而表现作者高洁的品质。牡丹是富贵的象征,喜爱牡丹的人是追名逐利的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喜爱菊花的只有陶渊明一人。作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故答案为: 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