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父母的心》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父母的心》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08 15:24:18

文档简介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父母的心》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给划线的字注音。
                   
褴褛 吩咐 酬谢 失魂落魄 妥贴
【答案】lán lǚ;fēn fu;chóu;hún pò;tuǒ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注意易错字,“褴褛”两字的声母为l不是n,“酬”的韵母是ou不是uo,“魄”的声母是p不是b,“妥”的韵母是uo不是ou。
【点评】此类字音题要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2.根据拼音写汉字。
lán lǚ fēn fu
chóu pò
           谢 失魂落   
tuǒ shēng cǎi kù
   帖 痛哭失    无精打    冷   无情
【答案】褴褛;吩咐;酬;魄;妥;声;采;酷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判断词语,注意词语中汉字的“形旁”“声旁”判断汉字,不要写错别字。
【点评】根据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区别同音字形似字的偏旁部首的易错点。
3.“数”字有三个读音:a.shǔ;b.shù;c.shuò,下面的成语中划线的“数”应读什么音?
数不胜数    如数奉还   
数典忘祖    数见不鲜   
数米而炊    数一数二   
【答案】a;b;a;c;a;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要读准题中提示的拼音,了解一音一义,根据各项词语的含义来判断选择拼音。“数”读shǔ用作动词,有“计算”的含义,读shù用作名词,与“数字”有关,读“shuò”用作形容词,表示“多次”。
【点评】汉语中多音词很多,基本都是一音一义,学习中要注意辨析多音字,多积累。
4.给划线字词注音并解释这个词。
无精打采      
衣衫褴褛      
【答案】cǎi;神采;lán lǚ;(衣服)破烂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词义理解;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注意本题有两个答点,拼音和解词。注意“褴褛”两字的声母为l不是n。根据短语的意义来判断字词的含义即可。
【点评】掌握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对于词语要结合音、形、义三方面来记忆。
5.改正下列句中划线的错别字。
①那位父亲咀上虽然这么说,但脸上的表情却十分犹豫。   
②财主人一听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混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了。   
③老实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而且也羡幕你们。   
【答案】嘴;魂;慕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仔细阅读句子,注意易错字,根据语境分析汉字的结构,根据“形旁”和“声旁”的特点来判断错别字。
【点评】汉语中音形易混的字比较多,学习中要仔细判断,明确记忆汉字的特点。
6.根据词义填写相应的词语。
①美好的举止姿态。   
②形容简陋或过于俭朴而显得不体面。   
③按照原数还给人家。   
④(衣服)破烂。   
⑤拿不定主意。   
⑥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   
⑦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答案】风度;寒酸;如数奉还;褴褛;犹豫;酬谢;羡慕
【知识点】词义理解;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仔细阅读各项释义,抓住其中关键信息,根据词语积累判断,注意不要写错字。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学习时要多积累词语,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7.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进恰当的关联词,并说说这些关联词的表达作用。
昨晚上仔细地想了又想,大儿子嘛,   怎么穷吧,也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哪。   ,把老大给别人按次序也不对,   可能,我们想用老二换下老大。
   
【答案】不论;况且;如果;这些关联词的运用使语气显得诚恳而委婉
【知识点】父母的心;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了解填空前后句子的逻辑关系,再判断所对应的关联词
【点评】关联词对句子结构严谨所起的作用是重要的,要学会使用关联词。本题有难度,句子的复句关系不容易判断。
8.《父母的心》的作者是   ,他是   人,当代   家,他的主要作品有           等,1968年获   文学奖。
【答案】川端康成;日本;小说;《伊豆的舞女》;《雪国》;《千羽鹤》;诺贝尔
【知识点】父母的心;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填答即可,注意不要填写错误,作品名要用书名号。
【点评】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9.本文《父母的心》通过一对穷夫妻   的故事,表现了   。
【答案】最终拒绝优越的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知识点】父母的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作品内容,根据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来概括内容和思想情感。
【点评】概括作品内容,是阅读能力之一,学习中要多加训练。
10.仔细揣摩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这可得谢谢啦……”那位父亲嘴上虽然这么说,但脸上的表情却十分犹豫。
②话虽这么说,但是决不会把他们扔了。
【答案】①“犹豫”是对这位父亲神情的描写,充分显示了他此时矛盾的心理,留住子女就怕养不活,给别人自己又舍不得。 ②“扔’在这里表示把孩子当成东西一样抛弃, 言下之意是说虽然穷,但是也不可能不重视孩子们的存在,不可能不疼爱他们。
【知识点】父母的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将句子回归课文中,根据具体的情境了解内容,从表现人物的心里活动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点评】此类题理解句中词语题,要了解作品内容,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词语。
11.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他衣衫褴褛,那副寒酸相在人群中也十分显眼。
①寒酸
……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有别的办法。
②失魂落魄
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一位风度极佳、引人注目、年纪四十岁左右的贵妇人,
③风度
【答案】①寒酸:形容简陋或过于俭朴而显得不体面。②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③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本题中词语在句中意义没有变化,直接解释即可。
【点评】汉语中词汇丰富,掌握常用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12.给下面文字续写一句话。
对一个年近古稀的人来说,没有什么能比子女们对父母为他们创造幸福所表示的感激更为高兴的事了。
【答案】示例:反之,没有比看到子女对父母漠不关心、冷酷无情并且忘记父母给他们带来幸福更伤心的了。(只要意思对且语气上下连贯都可)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先了解所示句子的内容即“子女们对父母为他们创造幸福所表示的感激”,根据“反之”来理解,所填句子内容应该是与“为他们创造幸福所表示的感激”意思相反。
【点评】此类补写句子,要仔细了解例句的内容和表方式,据此补写。
13.下列各选项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C.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D.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答案】C
【知识点】词义理解;错用修改;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用反选排除法,A句中“鼎力相助”,敬辞,用在别人身上,可改为“全力相助”。B句中“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D句中“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答案为C。
【点评】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这次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母亲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D.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答案】A
【知识点】父母的心;搭配不当;表意不明
【解析】【分析】用反选排除法,B句有歧义,可将“许多”调至“张老师的”之后。C句“看到……笑声”动宾搭配不当。D句修饰语“确切”与中心语“需要”搭配不当,应将“确切”改为“确实”。
【点评】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15.选出填入句中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时光可以流逝,而历史却无法忘却,也不应该忘却。作为历史的回顾,不能只有四大发明,古国的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____________,南京大屠杀。
A.郑和下西洋 B.超导新突破 C.火烧圆明园 D.经济大发展
【答案】C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认真阅读句子,看懂句了的意思,根据“南京大屠杀”一事件选填发生在其前的类似的历史事件(外敌入侵)。
【点评】本题不关是要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还有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所以学习中各种知识的综合学习是重要的。
16.对下列广告词修辞方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汽车刹车广告——生命安全的保护神。(运用拟人,强调刹车对保证驾车安全的重要功能。)
B.鸡饲料广告——如果“配力那”还不能使你的鸡下蛋,那必是公鸡。(运用夸张手法展示饲料的催蛋功能。)
C.电视机广告——百闻不如一见。(引用成语,相信消费者看到电视机一定觉得比听说的还好。)
D.保险柜广告——卫士牌报警保险柜的最大缺点是:敲锣打鼓迎盗贼,冷若冰霜面主人。(运用反语、对偶、对比,展示保险柜可靠的防盗功能。)
【答案】A
【知识点】父母的心;比喻;拟人;夸张;对偶
【解析】【分析】A句不是拟人,是比喻。
【点评】修辞手法是常见的写作方法,学习时要注意理解,学会使用。
17.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题目。
一位有钱的太太虽然年过四十,但还没有孩子。她看见一位四十岁上下的男人,衣衫褴褛,带着三个孩子,日子很艰难。这位高贵的夫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位贫穷的父亲和他的孩子们。她唤过一名女佣,低声吩咐了一番后,女佣便来到那位父亲的跟前说:“________________”
(1)高贵的夫人是怎样吩咐女佣的?请想像一下,把夫人吩咐的话写出来。
(2)女佣将怎样对那位父亲说,请你设计一下,至少有几种说法,把你认为最得体的选出来,说明理由。
【答案】(1)夫人对女佣说:“你去与那位有三个孩子的父亲协商一下,能否把他的一个孩子给我做孩子,我给他一百元。孩子长大后还可以继承我的家业。你说话可要婉转一些啊。”
(2)女佣的说话至少有这样几种:A.你这三个孩子真可爱,不过看来你的生活拮据,想不想改善一下困境?B.看来你有这么多的孩子,生活一定不容易,想不想改善一下?C.你在哪里发财?有三个孩子真福气!D.孩子这么多,真有福气!E.你孩子这么多,虽说是福气,但生活也不容易啊!(不止这5种)在这5种中D项最得体,因为这句话使孩子的父亲听了有好感,而且引而不发,让孩子的父亲自己吐出苦衷,然后再说出自己的意图。
【知识点】语言得体;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仔细阅读文段,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按照题中要求拟写内容即可。
【点评】此类语言表达题,要求紧扣材料的内容和拟写要求,语言要简洁通顺。平时学习中要多加强训练。
18.这篇小说在收入课文时作了修改,例如:原文开头有这样一段议论:
诸位,把眼睛闭上五分钟,然后平心静气地想想父亲或者母亲,试试看。
你们的父母是如何深深地爱着你们,怀念子女的父母之心是多么温暖、多么广阔,直到现在不是依然使大家感慨万千、激动不已的吗?啊,用不着闭上眼睛,你们大家无论早晚不是深深地感到双亲之恩吗?
这个故事肯定也是让你们知道父母之心是多么伟大的故事之一。
请问课文将这段开头完全删去好不好?
【答案】这段文字原放在小说开头,意在抒发感情和揭示主题。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作品,作品的主题一般通过故事和人物来揭示的,故没有必要在开头发表这样一段议论。删去后既不影响主题的表达,又节省了篇幅。
【知识点】父母的心;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课文内容,再阅读文段,了解文段与原作品的关系,从“抒发情感”和“提示主题”两方面来理解本段的作用。
【点评】此题问题关键要熟悉课文,学习时要注意多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9.课文《父母的心》的原文有这样一句:“……但是孩子的衣服却相当的脏。”课文将这个“脏”字改作“破旧”。为什么要这样改?请说说你的体会。
【答案】感彩起了变化。“脏”表现孩子的父母懒惰,不爱整洁,带贬义;而“破旧”是一个中性词,只表现“穷”的一面。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将句子回归课文中,根据具体的情境了解内容,从情感色彩来分析两词所表达的意义不同。
【点评】此类题理解句中词语题,要了解作品内容,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词语。
20.课文《父母的心》中写父母对三个孩子一个也割舍不掉,你能否用一句民间俗语来概括?
【答案】手心肉,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
【知识点】父母的心;俗语
【解析】【分析】根据课文中具体故事的情境抓住题中关键字“割舍不掉”即来判断出民间俗语。
【点评】此类题要求对问题的语境要有所了解,并对俗语有所积累。
21.《父母的心》中写两口子来到财主夫人的舱房,痛哭失声表现了父母什么样的心理?
【答案】失去女儿后的痛苦,为自己行为感到惭愧,及对财主夫人的歉意的复杂心理。这样感情心理从下文夫妻对财主夫人的对话中可以分析出。同意送孩子是基于对孩子的爱,而反复三次换孩子表面看来有各种理由,但归根结底还是对孩子的爱,而失去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所无法承受的,这一句“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说出父母真实的想法,表现父母伟大的爱。
【知识点】父母的心;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课文中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夫妻失去女儿的心情,理解他们对自己人行为的愧疚即可作答。
【点评】此题不难,了解课故事情节即可作答,平时学习时要多阅读课文。
22.读课文《我的母亲》“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一句中,“终于”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案】“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准确地说明了“一家六口人团聚”是经过几送几换之后出现的,较好的总结了上文的内容。
【知识点】父母的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课文中故事情节即夫妻换回孩子的波折以及夫妻心中的愿望,即可理解“终于”表达的含义。
【点评】此题不难,了解课故事情节即可作答,平时学习时要多阅读课文。
23.你是怎样理解小说《父母的心》中结尾的那句话的?
【答案】父母的爱是伟大,有了这种爱是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
【知识点】父母的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课小说结尾的内容,结合小说故事情节从感语“父母之爱”的力量来解答。
【点评】此题不难,了解课文故事情节,体会作者写作意图即可作答。
二、阅读题
24.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事情到这儿还没完,第二天上午,船快要到北海道了,这回是两口子一齐来到财主夫人的舱房。他们一见财主夫人什么也说不出来,竟然痛哭失声。
“怎么啦?”财主夫人赶忙问道。
“实在是太难为情了。”两口子只说了这么一句就又哭了。问了几次,那男的才哭着说:“本来是不应该这么随便说话的。昨晚上我们两口子本来是商量好,说得一妥百妥,决不留恋孩子啦,可是,正因为她太小,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会这样那样啦,结果是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太冷酷无情。您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还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财主夫人听了这番话,不由得也跟着悲伤起来,她含着眼泪说:“是我不对,老实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而且也羡慕你们。孩子还给你们,钱呢,就算做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
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
(1)“实在是太难为情了”为什么“难为情”?
(2)“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当爹妈的心是怎样的心?联系文章内容说说看。
【答案】(1)因为他们夫妻二人亲口答应将一个孩子给财主夫人,但后来又三番五次的换孩子,现在又不给她孩子了,所以感到难为情。
(2)对孩子的一片爱心。宁可自己吃苦,甚至饿死,也不让孩子受苦。
【知识点】父母的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本题两小题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句子的位置,根据具体的情节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解答问题。
【点评】此题不难,了解课文故事情节,体会作者写作意图即可作答。
2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成长的桥
①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父母与别人的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②上学第一天回家在巷口碰上母亲,她说“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想了半天才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同学,她说:“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我把碎碴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老实地坐在旁边。母 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你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③也许智商有限加读书不用心,虽然花了时间做了副努力的样子,小学时成绩并不理想。别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笑一边借机脱身,回来了他们彼此安慰说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觉,就别逼她了。那时真想像皮皮鲁那样,把课本煮了熬汤喝,除此以外我想不到法子读好书。
④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重大转折。
⑤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下(那里有个半米宽的窄台),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子是没有插销的。一分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仙人掌又火上烧油,落地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私下以为嫌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自行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说,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又一声、柔和而又有力、平稳而又[甲]、掺杂着心疼与希冀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⑥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个后遗症已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变聪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48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握我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憔悴的面容上的极大喜悦,与眼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让我一刹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重要,心中渐渐清晰的爱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单时父母的[乙]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一读读到了研究生。
⑦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父母,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1)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我”的特点。
(2)文章详写的是哪件事(从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概括)?详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可从诚实、心眼好、理解父母、读书自觉等方面概括“我”的特点。
(2)① “我”因故受伤昏迷(起因)。②父母的声音叫唤把“我”拉回鸟语花香的世界(经过)。③“我”刻苦读书,以优异成绩回报父母(结果)。详写的作用是突出了父母温厚的爱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这一中心。
【知识点】父母的心;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第一题,根据文段中“我”的行为表现来概括性格特点。第二题第一问,阅读全文,了解故事内容,根据人物“我”的主要活动按题中的要求划分情节点概括内容;第二问阅读详写内容,从父母对“爱”这个方面来说明详写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根据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分析事件发展的变化划分情节点来概括。
1 / 1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父母的心》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给划线的字注音。
                   
褴褛 吩咐 酬谢 失魂落魄 妥贴
2.根据拼音写汉字。
lán lǚ fēn fu
chóu pò
           谢 失魂落   
tuǒ shēng cǎi kù
   帖 痛哭失    无精打    冷   无情
3.“数”字有三个读音:a.shǔ;b.shù;c.shuò,下面的成语中划线的“数”应读什么音?
数不胜数    如数奉还   
数典忘祖    数见不鲜   
数米而炊    数一数二   
4.给划线字词注音并解释这个词。
无精打采      
衣衫褴褛      
5.改正下列句中划线的错别字。
①那位父亲咀上虽然这么说,但脸上的表情却十分犹豫。   
②财主人一听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混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了。   
③老实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而且也羡幕你们。   
6.根据词义填写相应的词语。
①美好的举止姿态。   
②形容简陋或过于俭朴而显得不体面。   
③按照原数还给人家。   
④(衣服)破烂。   
⑤拿不定主意。   
⑥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   
⑦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7.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进恰当的关联词,并说说这些关联词的表达作用。
昨晚上仔细地想了又想,大儿子嘛,   怎么穷吧,也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哪。   ,把老大给别人按次序也不对,   可能,我们想用老二换下老大。
   
8.《父母的心》的作者是   ,他是   人,当代   家,他的主要作品有           等,1968年获   文学奖。
9.本文《父母的心》通过一对穷夫妻   的故事,表现了   。
10.仔细揣摩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这可得谢谢啦……”那位父亲嘴上虽然这么说,但脸上的表情却十分犹豫。
②话虽这么说,但是决不会把他们扔了。
11.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他衣衫褴褛,那副寒酸相在人群中也十分显眼。
①寒酸
……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有别的办法。
②失魂落魄
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一位风度极佳、引人注目、年纪四十岁左右的贵妇人,
③风度
12.给下面文字续写一句话。
对一个年近古稀的人来说,没有什么能比子女们对父母为他们创造幸福所表示的感激更为高兴的事了。
13.下列各选项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C.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D.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这次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母亲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D.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15.选出填入句中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时光可以流逝,而历史却无法忘却,也不应该忘却。作为历史的回顾,不能只有四大发明,古国的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____________,南京大屠杀。
A.郑和下西洋 B.超导新突破 C.火烧圆明园 D.经济大发展
16.对下列广告词修辞方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汽车刹车广告——生命安全的保护神。(运用拟人,强调刹车对保证驾车安全的重要功能。)
B.鸡饲料广告——如果“配力那”还不能使你的鸡下蛋,那必是公鸡。(运用夸张手法展示饲料的催蛋功能。)
C.电视机广告——百闻不如一见。(引用成语,相信消费者看到电视机一定觉得比听说的还好。)
D.保险柜广告——卫士牌报警保险柜的最大缺点是:敲锣打鼓迎盗贼,冷若冰霜面主人。(运用反语、对偶、对比,展示保险柜可靠的防盗功能。)
17.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题目。
一位有钱的太太虽然年过四十,但还没有孩子。她看见一位四十岁上下的男人,衣衫褴褛,带着三个孩子,日子很艰难。这位高贵的夫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位贫穷的父亲和他的孩子们。她唤过一名女佣,低声吩咐了一番后,女佣便来到那位父亲的跟前说:“________________”
(1)高贵的夫人是怎样吩咐女佣的?请想像一下,把夫人吩咐的话写出来。
(2)女佣将怎样对那位父亲说,请你设计一下,至少有几种说法,把你认为最得体的选出来,说明理由。
18.这篇小说在收入课文时作了修改,例如:原文开头有这样一段议论:
诸位,把眼睛闭上五分钟,然后平心静气地想想父亲或者母亲,试试看。
你们的父母是如何深深地爱着你们,怀念子女的父母之心是多么温暖、多么广阔,直到现在不是依然使大家感慨万千、激动不已的吗?啊,用不着闭上眼睛,你们大家无论早晚不是深深地感到双亲之恩吗?
这个故事肯定也是让你们知道父母之心是多么伟大的故事之一。
请问课文将这段开头完全删去好不好?
19.课文《父母的心》的原文有这样一句:“……但是孩子的衣服却相当的脏。”课文将这个“脏”字改作“破旧”。为什么要这样改?请说说你的体会。
20.课文《父母的心》中写父母对三个孩子一个也割舍不掉,你能否用一句民间俗语来概括?
21.《父母的心》中写两口子来到财主夫人的舱房,痛哭失声表现了父母什么样的心理?
22.读课文《我的母亲》“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一句中,“终于”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23.你是怎样理解小说《父母的心》中结尾的那句话的?
二、阅读题
24.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事情到这儿还没完,第二天上午,船快要到北海道了,这回是两口子一齐来到财主夫人的舱房。他们一见财主夫人什么也说不出来,竟然痛哭失声。
“怎么啦?”财主夫人赶忙问道。
“实在是太难为情了。”两口子只说了这么一句就又哭了。问了几次,那男的才哭着说:“本来是不应该这么随便说话的。昨晚上我们两口子本来是商量好,说得一妥百妥,决不留恋孩子啦,可是,正因为她太小,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会这样那样啦,结果是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太冷酷无情。您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还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财主夫人听了这番话,不由得也跟着悲伤起来,她含着眼泪说:“是我不对,老实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而且也羡慕你们。孩子还给你们,钱呢,就算做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
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
(1)“实在是太难为情了”为什么“难为情”?
(2)“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当爹妈的心是怎样的心?联系文章内容说说看。
2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成长的桥
①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父母与别人的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②上学第一天回家在巷口碰上母亲,她说“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想了半天才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同学,她说:“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我把碎碴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老实地坐在旁边。母 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你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③也许智商有限加读书不用心,虽然花了时间做了副努力的样子,小学时成绩并不理想。别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笑一边借机脱身,回来了他们彼此安慰说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觉,就别逼她了。那时真想像皮皮鲁那样,把课本煮了熬汤喝,除此以外我想不到法子读好书。
④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重大转折。
⑤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下(那里有个半米宽的窄台),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子是没有插销的。一分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仙人掌又火上烧油,落地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私下以为嫌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自行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说,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又一声、柔和而又有力、平稳而又[甲]、掺杂着心疼与希冀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⑥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个后遗症已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变聪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48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握我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憔悴的面容上的极大喜悦,与眼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让我一刹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重要,心中渐渐清晰的爱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单时父母的[乙]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一读读到了研究生。
⑦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父母,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1)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我”的特点。
(2)文章详写的是哪件事(从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概括)?详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lán lǚ;fēn fu;chóu;hún pò;tuǒ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注意易错字,“褴褛”两字的声母为l不是n,“酬”的韵母是ou不是uo,“魄”的声母是p不是b,“妥”的韵母是uo不是ou。
【点评】此类字音题要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2.【答案】褴褛;吩咐;酬;魄;妥;声;采;酷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判断词语,注意词语中汉字的“形旁”“声旁”判断汉字,不要写错别字。
【点评】根据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区别同音字形似字的偏旁部首的易错点。
3.【答案】a;b;a;c;a;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要读准题中提示的拼音,了解一音一义,根据各项词语的含义来判断选择拼音。“数”读shǔ用作动词,有“计算”的含义,读shù用作名词,与“数字”有关,读“shuò”用作形容词,表示“多次”。
【点评】汉语中多音词很多,基本都是一音一义,学习中要注意辨析多音字,多积累。
4.【答案】cǎi;神采;lán lǚ;(衣服)破烂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词义理解;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注意本题有两个答点,拼音和解词。注意“褴褛”两字的声母为l不是n。根据短语的意义来判断字词的含义即可。
【点评】掌握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对于词语要结合音、形、义三方面来记忆。
5.【答案】嘴;魂;慕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仔细阅读句子,注意易错字,根据语境分析汉字的结构,根据“形旁”和“声旁”的特点来判断错别字。
【点评】汉语中音形易混的字比较多,学习中要仔细判断,明确记忆汉字的特点。
6.【答案】风度;寒酸;如数奉还;褴褛;犹豫;酬谢;羡慕
【知识点】词义理解;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仔细阅读各项释义,抓住其中关键信息,根据词语积累判断,注意不要写错字。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学习时要多积累词语,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7.【答案】不论;况且;如果;这些关联词的运用使语气显得诚恳而委婉
【知识点】父母的心;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了解填空前后句子的逻辑关系,再判断所对应的关联词
【点评】关联词对句子结构严谨所起的作用是重要的,要学会使用关联词。本题有难度,句子的复句关系不容易判断。
8.【答案】川端康成;日本;小说;《伊豆的舞女》;《雪国》;《千羽鹤》;诺贝尔
【知识点】父母的心;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填答即可,注意不要填写错误,作品名要用书名号。
【点评】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9.【答案】最终拒绝优越的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知识点】父母的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作品内容,根据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来概括内容和思想情感。
【点评】概括作品内容,是阅读能力之一,学习中要多加训练。
10.【答案】①“犹豫”是对这位父亲神情的描写,充分显示了他此时矛盾的心理,留住子女就怕养不活,给别人自己又舍不得。 ②“扔’在这里表示把孩子当成东西一样抛弃, 言下之意是说虽然穷,但是也不可能不重视孩子们的存在,不可能不疼爱他们。
【知识点】父母的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将句子回归课文中,根据具体的情境了解内容,从表现人物的心里活动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点评】此类题理解句中词语题,要了解作品内容,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词语。
11.【答案】①寒酸:形容简陋或过于俭朴而显得不体面。②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③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本题中词语在句中意义没有变化,直接解释即可。
【点评】汉语中词汇丰富,掌握常用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12.【答案】示例:反之,没有比看到子女对父母漠不关心、冷酷无情并且忘记父母给他们带来幸福更伤心的了。(只要意思对且语气上下连贯都可)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先了解所示句子的内容即“子女们对父母为他们创造幸福所表示的感激”,根据“反之”来理解,所填句子内容应该是与“为他们创造幸福所表示的感激”意思相反。
【点评】此类补写句子,要仔细了解例句的内容和表方式,据此补写。
13.【答案】C
【知识点】词义理解;错用修改;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用反选排除法,A句中“鼎力相助”,敬辞,用在别人身上,可改为“全力相助”。B句中“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D句中“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答案为C。
【点评】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14.【答案】A
【知识点】父母的心;搭配不当;表意不明
【解析】【分析】用反选排除法,B句有歧义,可将“许多”调至“张老师的”之后。C句“看到……笑声”动宾搭配不当。D句修饰语“确切”与中心语“需要”搭配不当,应将“确切”改为“确实”。
【点评】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15.【答案】C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认真阅读句子,看懂句了的意思,根据“南京大屠杀”一事件选填发生在其前的类似的历史事件(外敌入侵)。
【点评】本题不关是要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还有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所以学习中各种知识的综合学习是重要的。
16.【答案】A
【知识点】父母的心;比喻;拟人;夸张;对偶
【解析】【分析】A句不是拟人,是比喻。
【点评】修辞手法是常见的写作方法,学习时要注意理解,学会使用。
17.【答案】(1)夫人对女佣说:“你去与那位有三个孩子的父亲协商一下,能否把他的一个孩子给我做孩子,我给他一百元。孩子长大后还可以继承我的家业。你说话可要婉转一些啊。”
(2)女佣的说话至少有这样几种:A.你这三个孩子真可爱,不过看来你的生活拮据,想不想改善一下困境?B.看来你有这么多的孩子,生活一定不容易,想不想改善一下?C.你在哪里发财?有三个孩子真福气!D.孩子这么多,真有福气!E.你孩子这么多,虽说是福气,但生活也不容易啊!(不止这5种)在这5种中D项最得体,因为这句话使孩子的父亲听了有好感,而且引而不发,让孩子的父亲自己吐出苦衷,然后再说出自己的意图。
【知识点】语言得体;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仔细阅读文段,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按照题中要求拟写内容即可。
【点评】此类语言表达题,要求紧扣材料的内容和拟写要求,语言要简洁通顺。平时学习中要多加强训练。
18.【答案】这段文字原放在小说开头,意在抒发感情和揭示主题。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作品,作品的主题一般通过故事和人物来揭示的,故没有必要在开头发表这样一段议论。删去后既不影响主题的表达,又节省了篇幅。
【知识点】父母的心;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课文内容,再阅读文段,了解文段与原作品的关系,从“抒发情感”和“提示主题”两方面来理解本段的作用。
【点评】此题问题关键要熟悉课文,学习时要注意多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9.【答案】感彩起了变化。“脏”表现孩子的父母懒惰,不爱整洁,带贬义;而“破旧”是一个中性词,只表现“穷”的一面。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父母的心
【解析】【分析】将句子回归课文中,根据具体的情境了解内容,从情感色彩来分析两词所表达的意义不同。
【点评】此类题理解句中词语题,要了解作品内容,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词语。
20.【答案】手心肉,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
【知识点】父母的心;俗语
【解析】【分析】根据课文中具体故事的情境抓住题中关键字“割舍不掉”即来判断出民间俗语。
【点评】此类题要求对问题的语境要有所了解,并对俗语有所积累。
21.【答案】失去女儿后的痛苦,为自己行为感到惭愧,及对财主夫人的歉意的复杂心理。这样感情心理从下文夫妻对财主夫人的对话中可以分析出。同意送孩子是基于对孩子的爱,而反复三次换孩子表面看来有各种理由,但归根结底还是对孩子的爱,而失去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所无法承受的,这一句“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说出父母真实的想法,表现父母伟大的爱。
【知识点】父母的心;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课文中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夫妻失去女儿的心情,理解他们对自己人行为的愧疚即可作答。
【点评】此题不难,了解课故事情节即可作答,平时学习时要多阅读课文。
22.【答案】“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准确地说明了“一家六口人团聚”是经过几送几换之后出现的,较好的总结了上文的内容。
【知识点】父母的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课文中故事情节即夫妻换回孩子的波折以及夫妻心中的愿望,即可理解“终于”表达的含义。
【点评】此题不难,了解课故事情节即可作答,平时学习时要多阅读课文。
23.【答案】父母的爱是伟大,有了这种爱是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
【知识点】父母的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课小说结尾的内容,结合小说故事情节从感语“父母之爱”的力量来解答。
【点评】此题不难,了解课文故事情节,体会作者写作意图即可作答。
24.【答案】(1)因为他们夫妻二人亲口答应将一个孩子给财主夫人,但后来又三番五次的换孩子,现在又不给她孩子了,所以感到难为情。
(2)对孩子的一片爱心。宁可自己吃苦,甚至饿死,也不让孩子受苦。
【知识点】父母的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本题两小题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句子的位置,根据具体的情节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解答问题。
【点评】此题不难,了解课文故事情节,体会作者写作意图即可作答。
25.【答案】(1)可从诚实、心眼好、理解父母、读书自觉等方面概括“我”的特点。
(2)① “我”因故受伤昏迷(起因)。②父母的声音叫唤把“我”拉回鸟语花香的世界(经过)。③“我”刻苦读书,以优异成绩回报父母(结果)。详写的作用是突出了父母温厚的爱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这一中心。
【知识点】父母的心;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第一题,根据文段中“我”的行为表现来概括性格特点。第二题第一问,阅读全文,了解故事内容,根据人物“我”的主要活动按题中的要求划分情节点概括内容;第二问阅读详写内容,从父母对“爱”这个方面来说明详写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根据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分析事件发展的变化划分情节点来概括。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