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创新题型——考前能力提升练习(五)
一、填空题
1.(2021九上·泰兴月考)为纪念吴敬梓诞辰31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儒林外史》邮票,这六张邮票分别展示的是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它们分别是:A 、B 、C 、D马二先生游西湖、E杜少卿夫妇游、F沈琼枝利涉桥卖文。
【答案】王冕画荷花;范进中举;两茎灯草
【知识点】创新题型;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A图中有一个人,面对着满池荷花,正在作画。这幅图讲的是王冕画荷花的故事。
B图中书生模样的人衣衫不整,披头散发,另一个人凶神恶煞一般,挥掌扇过去。这幅图讲的是范进中举后发疯,胡屠户一巴掌将其扇醒的故事。
C图中一个人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伸出两根手指头。这幅图讲的是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故答案为:王冕画荷花;范进中举;两茎灯草。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掌握。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二、诗歌鉴赏
2.(2021七上·浙江月考)古诗文阅读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时逢学校元旦文艺汇演,703班想把这首诗改编成剧本进行演出,请你加入完成剧本的设计。
《池上》微剧本设计
人物 诗人白居易、小娃 表演要求
地点 池塘边 ①表演要到位。 ②镜头2要关注“偷”字,要演出小娃 的特点。
镜头 ⒈小娃独自撑船 ⒉小娃偷采白莲 ⒊
剧情 白居易在池塘边游玩。他看见划着小船的小娃“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着急):孩子,快快把小船冲开的浮萍拨回原样! 小 娃( 表 情 ) 表情要恰当。 A .困惑 B .发怒 C .得意 选择 ,因为 。
【答案】小心翼翼、机灵淘气;小娃携莲归;得意、喜气洋洋;C;自认为神不知鬼不觉,胜利在望
【知识点】创新题型;活动设计;文化特色;材料探究
【解析】【分析】这个剧本的游客是白居易,主要人物是农家小娃,镜头有三个:小娃独撑船、小娃偷采莲、小娃携莲归。镜头的概括采取主语“小娃”做什么的思路概括,内容结合诗句顺序概括即可。镜头二“偷”采莲的“偷”字要体现出小孩子的机灵、淘气、小心翼翼的特点。当“偷采白莲回”的小娃被白居易瞅见时,他着急地示意孩子,快快把小船冲开的浮萍拨回原样!这个时候的小娃表情是乐颠颠地,所以可以选用“得意”的神情,因为他自认为是神不知鬼不觉偷到的,而且已经开始返程了,“胜利”在望。
故答案为:小心翼翼、机灵淘气;小娃携莲归;得意、喜气洋洋;C;自认为神不知鬼不觉,胜利在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创新型试题的把握能力。具体而言是将诗歌《池上》改为微剧本。剧本就涉及到人物、地点、镜头、剧情,包括表演的要求、表情设计等舞台说明。平时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多多参加社团校园活动,多多积累。
三、语言表达
3.(2021九上·海口月考)希望中学于 7 月 1 日到你校开展以学习“结对帮扶”为主题的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项内容,请按要求完成。
(1)为营造活动氛围,学生会要出一期 黑板报,请你在横线上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帮扶快讯 栏目二:
栏目三: 栏目四:前景展望
(2)活动中,希望中学捐赠给你校经典文学名著、科普类书籍共叁佰本。
小明代学生会写了一张收条,但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改正。
收条 今收到希望中学捐赠的经典文学名著、科普类书籍。 此据 2020年9月20日 经手人:小明
①内容上:
②格式上:
【答案】(1)帮扶故事;活动剪影/成果展示
(2)在“科普类书籍”后加上“共叁佰本”;署名和日期位置对调。
【知识点】创新题型;活动设计;应用文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做此题首先要明确活动主题:“结对帮扶”,要注意围绕主题设计活动,活动易于展示,比如:活动心得征文,活动摄影展,帮扶故事等。
⑵ 本题考查应用文的写作。收到条格式及内容要注意:①第一行中间写“收条”。②正文写明收到物品及数量。所以,内容上要加上书本的数量。③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做此题要注意收到物品的数量要写清,另外格式要正确。
故答案为:⑴1、帮扶故事
2、活动剪影/成果展示
⑵1、在“科普类书籍”后加上“共叁佰本”
2、署名和日期位置对调。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⑵应用文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应考的需要,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4.(2021九上·武城月考)班级正在开展“爱国”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复述】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下图是我国古代的爱国故事。
请将该故事简要叙写出来。(60字以内)
(2)【对联续写】下面有一副对联,围绕活动主题, 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
下联: 笃 志 壮 河 山
【答案】(1)示例:战国时,赵国廉颇见蔺相如官居高位,内心不服。蔺相如以国事为重尽力避免矛盾。廉颇幡然醒悟,负荆请罪。两人和好,协力报国
(2)示例:博学兴华夏
【知识点】创新题型;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⑴简述“将相和”的故事时注意讲清人物身份、关系与事情的来龙去脉。
“将相和”的故事: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 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据此概括即可。
⑵回答时要注意围绕活动主题,按照对联的要求把对联补充完整。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爱国主题,上联的补充要围绕爱国主题。同时注意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一致,结构一致。
故答案为:⑴ 战国时,赵国廉颇见蔺相如官居高位,内心不服。蔺相如以国事为重尽力避免矛盾。廉颇幡然醒悟,负荆请罪。两人和好,协力报国
⑵ 示例:博学兴华夏
【点评】⑴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简述故事,一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二要注意讲清人物身份、人物关系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⑵本题考查对对联。对联的基本要求:①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相同位置上的词性要一致,结构要一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四、名著导读
5.(2021九上·浙江月考)下列Q版水浒人物的绘画有的结合了人物的外貌特点,有的结合了人物的武器,有的还融入了和人物相关的典型事件。请选择其中一幅,猜猜看他分是谁,并说出理由
① ② ③ ④
示例:我猜到了第①幅,这是高俅的人物设计。你看,漫画中他身穿一身官服,符合其殿帅府太尉的形象;将其官帽设计成足球,与小说中高俅靠踢气毬得端王赏识的事件十分符合。
你:我猜到了第 幅,它是 的人物设计。你看
【答案】【示例】我猜到了第②幅,这是杨志的人物设计。你看,漫画中的他浓眉如漆,满脸络腮胡子,左边眼眶是青色的,挎着祖传的宝刀,英武挺拔,一副赳赳武夫的打标,这与其曾经卖刀,怒杀牛二的情节相符合。
【知识点】创新题型;漫画释义;《水浒传》
【解析】【分析】这道题的创意,在于用自己的话阐述为什么根据图画做出判断是某某,即要答出理由来。第一幅已经给出了示例。考生可以从第②幅及其以后的内容作答。如第二幅旁边有字体注明是青面兽杨志的人物设计,何以见得呢?你看,浓眉如漆,左边眼眶是青色的,挎着祖传的宝刀,与其曾经卖刀,怒杀牛二的情节相符合。其他的神行太保戴宗,画面凸显的是他腾云驾雾般的脚步;第四幅主要从弓箭看出是“小李广”花荣。
故答案为:
【示例】我猜到了第②幅,这是杨志的人物设计。你看,漫画中的他浓眉如漆,满脸络腮胡子,左边眼眶是青色的,挎着祖传的宝刀,英武挺拔,一副赳赳武夫的打标,这与其曾经卖刀,怒杀牛二的情节相符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平时要认真阅读作品,了解故事梗概,熟悉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及其主要事迹。
五、综合题
6.(2021七上·孝义期中)光明中学七年级(一)班计划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现自己的学说不圆满处,对方的学说有 可取处,逼得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这样地对于学问才能鞭辟入里。在朋友互相 切磋中,一方面被“磨”,一方面也在受滋养。一个人被“磨”的方面愈多,吸收 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
——朱光潜
(1)以上是同学搜集的有关朋友的材料。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整段文字意思是:与和自己学识方面意见不同的朋友讨论,会有积极影响。
B.“吸收外来的滋养”中“滋养”的同义词是“养分”“养料”。
C.语段中加点的词“发现”“思考”“滋养”,词性相同,都是动词。
D.“切磋”一词本是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如“良玉需切磋”;本语段中的意思是“学问方面的相互研讨、勉励”。
(2)班委会计划邀请年级校长王 xx 参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以班委会名义拟写的 邀请书,其中有两处需要修改,请你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 。
② 。
(3)校园网站上发了一个帖子:“你对‘朋友’的理解”,同学纷纷跟帖留言,请 你也跟帖留言。(提示:结合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谈理解)
小A 留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朋友是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桥梁,与
之共同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我们会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拥有更开阔的眼界。 你的留言:
(4)针对“中学生网络交友的利弊”的话题,同学们分别谈了自己的认识:
小萌:升入初中,课业负担重,我很是焦虑,喜欢向网友倾诉,这样能适当缓 解压力,心里会适当地得到宽慰。
小路:我对网友是有要求的,比如谈吐要文明、与我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说话 诙谐有趣等。要是发现对方不真诚或低俗无趣,我就会中断交往。
小熙:网络交往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避免的交流方式。但很多人在聊天时容易 放纵自己,低级趣味泛滥成灾,甚至有些人,会打着交友的旗号图谋不轨,我们要 有“判断”意识,避免遭遇交往陷阱。
聆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请你做总结发言。(字数不少于 50 字)
【答案】(1)C
(2)说明指出问题并改正方可得分;只指出问题不改正不得分。①“打算在”是口语,应改为“拟于”“计划在”;②“您务必”语气太强硬,应该改为“恳请您”
(3)示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时期一定要慎择友,择良友。好的朋友 成就一生的辉煌;不好的朋友可能会贻害我们。
(4)示例:同学们,网络交友有利有弊。我们可通过网络交往,释放压力、排解烦 恼,也可以和志趣相投的人沟通交流。但也要认识到其中可能会有不安全隐患。对 于网友,我们要有自我保护和防范他人的意识。总之,网络交友要审慎!
【知识点】创新题型;其他常识;见解表述;语言得体;语言连贯;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1)C:语段中加点的词“发现”和“滋养”是动词,“思考”是名词。
(2)①用词不当。“打算在”是口语,应改为“拟于”“计划在”。
②用词不当。“您务必”语气太强硬,应该改为“恳请您”。
(3)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结合有关交友的名言或警句谈自己的感悟,注意不要使用材料中已有的名言或警句。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时期一定要慎择友,择良友。好的朋友 成就一生的辉煌;不好的朋友可能会贻害我们。
(4)本道题考查阅读感悟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作答。语句要通顺、流畅、得体。示例:同学们,网络交友有利有弊。我们可通过网络交往,释放压力、排解烦 恼,也可以和志趣相投的人沟通交流。但也要认识到其中可能会有不安全隐患。对 于网友,我们要有自我保护和防范他人的意识。总之,网络交友要审慎!
故答案为:(1)C
(2)①“打算在”是口语,应改为“拟于”“计划在”
②“您务必”语气太强硬,应该改为“恳请您”
(3)示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时期一定要慎择友,择良友。好的朋友 成就一生的辉煌;不好的朋友可能会贻害我们。
(4)示例:同学们,网络交友有利有弊。我们可通过网络交往,释放压力、排解烦 恼,也可以和志趣相投的人沟通交流。但也要认识到其中可能会有不安全隐患。对 于网友,我们要有自我保护和防范他人的意识。总之,网络交友要审慎!
【点评】(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本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学生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本道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考查热点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用词不当等常见语病。答题时,可从病句的这几种类型入手辨析病句。
(3)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结合有关交友的名言或警句谈自己的感悟,注意不要使用材料中已有的名言或警句。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4)本道题考查阅读感悟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作答。语句要通顺、流畅、得体。
7.(2021八上·孝义期中)班级开展“人无信不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同学搜集了几条关于“诚信”的论述,请你研读并写出探究结论。
【材料一】人倍(违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说苑·谈丛》
【材料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材料三】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 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 为家者不欺其亲。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
探究发现:
(2)活动课上,有同学分享了浙江丽水“诚信奶奶”陈金英的事迹。假如你计划 采访陈奶奶,请依据下面提纲,拟写三个采访问题。
采访主题 走近榜样人物,理解当代“诚信”的内涵
采访对象 浙江丽水“诚信奶奶”陈金英 陈金英,浙江省
人物事迹 丽水市兴华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她 53 岁时办厂,3000 元起家,艰难创业。2011 年 9 月,公司因股东撤资引发 资金链断裂,导致欠下了 2077 万元的巨额债务。有人劝她申请破产 规避债务,80 岁的她没有这样选择,而是选择了勇敢担当。在 90 岁 时还清了所有债务,被人们誉为“诚信奶奶”。 近日,丽水“诚信奶奶”陈金英入围“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 人名单”。
采访问题 ① ② ③
【答案】(1)示例:诚信对于个人修养、与人交往、治国齐家都非常重要。
(2)①陈奶奶,听了您的事迹,我很受感动。80 岁高龄选择担当 2077 万元的巨 额债务,您当时是怎么想的?;②在还债过程中,您都经历了哪些困难?能具体谈谈吗?;③入围“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后,您对“诚信”有了哪些新的
【知识点】创新题型;材料探究;语言得体;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探究概括能力。这种题型要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性信息加以概括提炼,其具体的要求是在把握所给材料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即可。综合材料一、二、三的内容可得出如下结论:诚信对于个人修养、与人交往、治国齐家都非常重要。
(2)本题考查采访问题的拟写。采访问题的设计要围绕采访的主题“走近榜样人物,理解当代‘诚信’的内涵”,注意三个问题不重复、不交叉即可。示例:①陈奶奶,听了您的事迹,我很受感动。80 岁高龄选择担当 2077 万元的巨 额债务,您当时是怎么想的?②在还债过程中,您都经历了哪些困难?能具体谈谈吗?③入围“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后,您对“诚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故答案为:(1)示例:诚信对于个人修养、与人交往、治国齐家都非常重要。
(2)①陈奶奶,听了您的事迹,我很受感动。80 岁高龄选择担当 2077 万元的巨 额债务,您当时是怎么想的?
②在还债过程中,您都经历了哪些困难?能具体谈谈吗?
③入围“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后,您对“诚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探究概括能力。这种题型要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性信息加以概括提炼,其具体的要求是在把握所给材料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即可。
(2)本题考查采访问题的拟写。采访问题的设计要围绕采访的主题,注意三个问题不重复、不交叉即可。
(2021八上·南关月考)学校将举行“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8.请按要求修改“邀请函”。
邀请函
赵教授:
您好!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进一步“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我校学生会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特邀请您于9月16日下午三点在学校阶梯教室,为全体同学作“吉林的文化遗产”专题讲座。你必须按时参加!
实验学校学生会
2021年9月12日
①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邀请函中有一处语言不得体,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9.赵教授在做讲座的时候提到“吉林人杰地灵,底蕴深厚,有众多的文化遗产”,投影展现了下面的图片,请你把下面吉林部分文化遗产归类。(填写序号)
①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平氏浸膏制作技艺) ②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
③满族说部讲古 ④ 伪满皇宫 ⑤东北二人转
⑥库里满蒙文碑 ⑦北山古庙群 ⑧吉剧
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10.赵教授在做讲座的时候介绍了吉林省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开展情况,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自2021年6月8日起,吉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全省各地纷纷开展,呈现出一场场全民共享、精彩纷呈的非遗盛宴。
……
全省各地以极具特色的非遗活动,将本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的主题践行到非遗工作之中,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十年以来吉林省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成果,同时也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为全省人民献上了一份厚重且精彩的节日礼品。
请你给上面的新闻作品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
11.听完了赵教授的讲座,小铭决定利用周末去吉林省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吉林故事——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考察前,他列了一个表格,请帮助他完善表格内容。
【答案】8.①将“进一步”调到“了解”前。②将“你必须按时参加”改为“期待您的到来”③称呼(“赵教授”)应顶格。
9.②④⑥⑦;①③⑤⑧
10.吉林省各地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精彩纷呈
11.①交通线路,提前联系向导,注意安全;②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损毁古迹和破坏景区设施
【知识点】创新题型;新闻概括;主题活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邀请函的拟写。邀请函的一般结构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邀请函语言要简洁明了,看懂就行,遣词用句要大方得体,讲究文明用语,不要太多文字。
⑵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明确词语的准确意思,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
⑶新闻内容概括答题思路:先找出材料的主体对象,然后按照“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的思路整理得出基本答案,最后再根据字数等具体要求对修饰性成分进行添加、删减或对语意进行精练化概括。
⑷本题考查实践活动的展开。要根据平时的实践活动去完善表格内容。
8.①本题考查语病的辨析。语序不当, 将“进一步”调到“了解”前。
② 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运用。“你必须按时参加” 语气太过于生硬,应改为“ 期待您的到来 ”。
③本题考查邀请函的格式。邀请函的称呼应顶格写
9.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文化等。据此可知,②④⑥⑦属于物质文化遗产;①③⑤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故答案为:
1、②④⑥⑦
2、①③⑤⑧
10.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依据语句“自2021年6月8日起,吉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系列活动在全省各地纷纷开展,呈现出一场场全民共享、精彩纷呈的非遗盛宴”进行概括即可。要注意字数要求。
故答案为: 吉林省各地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精彩纷呈
11.本题考查活动的准备内容。要根据平时的实践活动去完善表格内容。考察前要做准备工作,避免出现意外情况,所以在出发前,除了解相关资料,准备必备的工具外,还要制订计划,了解交通线路,提前联系向导,提醒组员注意安全等;因为考察的对象是文物,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在考察中提醒组员不要损坏文物,不要乱涂乱画、破坏景区设施等;考察后,要将收集好的资料进行分类与汇总,以便更好地交流和学习。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①交通线路,提前联系向导,注意安全;②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损毁古迹和破坏景区设施
12.(2021七上·定远月考)2020春晚开场舞《春潮颂》“五彩缤纷人欢腾,扭起秧歌迎新春”拉开了新年的序曲;一声春雷,唤醒了万物:草儿绿了,杏花开了,燕子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
(1)(春之别称)人们对春天的称呼特别多,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两个。
(2)(春之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段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一个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请你写出它的名称,并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
(3)(春之诗词)在学校组织的校园诗词大会上,命题老师出示了下列两幅图片,请你为其配上恰当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名句。
① ②
(4)(春之赞歌)朱自清在《春》中这样描写野花:“(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请仿照该句的句式描写一种春天的事物。
【答案】(1)(示例)三春、九春、芳春、阳春。
(2)清明。人们通过踏青、扫墓之类的活动祭祀祖先和英烈等,表达怀念、感恩之情。
(3)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示例)蝴蝶舞在花丛中,像花瓣,像树叶,还飘呀飘的。
【知识点】创新题型;诗歌文学常识;其他常识;衔接仿写;节气
【解析】【分析】(1)考查文化常识。围绕春天写出两个别称即可。人们对春天的称呼有:①春阳:因春天阳光温和明媚,令人神往陶醉,故而得名;陈子昂诗“白日每不归,春阳时暮矣”。就是描写春阳的诗句。②阳春:春天的美称。唐朝诗人李白诗中就有“阳春召我以烟景”的诗句。③芳春:因春天草木萌动,百草新生,大地草绿如茵,繁花似锦,故而得名。陆机诗“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将芳春的特点,写得入景入神。④青春:因春天草木青青而得名。杜甫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⑤艳阳:因春季阳光灿烂而得此荣名。清代华广生辑俗曲集《白雪遣音·艳阳春》有句云:“艳阳天,和风荡荡,杨柳依依”。⑥三春:因为春季包涵了一、二、三月,而合称“三春”。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考查节气常识。平时要注意积累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一个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是清明。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3)仔细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中的景物、意境选配恰当的古诗词名句。如图一,墙里的一棵杏花树伸出了墙外,可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配图;图二中有柳树、鸟儿,还有排成一行飞行的鸟,可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配图。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仿照题中给出的句子句式拟写春天的一种事物即可。如:灯笼散在人群中,像花朵,像明月,还闪呀闪的。
【点评】
⑴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积累。对于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文化常识要注意积累。如春夏秋冬的别称。春天别称:孟春、早春、首春、初春、上春、仲春、酣春、季春、暮春、三春、杪春、九春、晚春、末春、芳春、阳春、春杪、仲阳、青阳、艳阳、首阳、正阳、天端、大壮、中和、阳节、昭节、淑节、韵节等。
⑵本题考查节气常识。对于传统节日和节气等生活常用的文化常识要注意积累,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是清明节。
⑶本题考查诗词积累。要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按照顺序观察画面上有哪些景物,哪些动物,哪些植物。这些景物可以联系到哪句古诗。
⑷本题考查仿句。仿句的几个注意点:①话题一致。②句式一致。③修辞一致。④结构一致。⑤衔接一体。⑥情感色彩一致。
六、现代文阅读
(2021八上·定远月考)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中国盲人足球队夺冠背后
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10月22日 记者:刘畅
10月6日,由业余运动员组成的中国盲人足球队第六次夺得亚锦赛冠军。而比夺冠更重要的是,足球对盲人队员人格的完善。
“看不见”的夺冠
没有欢呼,只有足球的撞击声,伴着一串铃响和不间断的“喂,喂”的呼喊。北京时间10月6日晚8点,泰国芭提雅青少年中心体育场的五人制足球场内,2019年盲人足球亚锦赛决赛正在中国队和伊朗队之间展开。
暮色中的观众稀稀拉拉,队员们却全不在意。相比健全人的足球队,每队除守门员视力健全之外,其余四名队员均为全盲,他们要戴着眼罩比赛,甚至比赛时手触碰眼罩即是犯规。指引他们的是声音——足球里放着铃铛,对方球员防守时,必须发出表达“我在这儿”的声音,队员们彼此的声音是确认方位的坐标,一旦球踢偏了,唯有靠教练在场边呼喊来定位。纵然观众席上人山人海,比赛时也要保持绝对安静,让球员们沉浸在由声音和触感构筑的足球世界里。
中国队身着白色队服,伊朗队则是红色的。在中国队员看来,这场“红白大战”是整个亚锦赛最为势均力敌的一场比赛。中国队自2006年创立,已经五夺亚锦赛冠军,在2015年唯一没有夺得亚锦赛冠军的那次,冠军就是伊朗队。
比赛开始了。中国队员在对方两三人之间闪转腾挪,如入无人之境。中国队教练乐建昆告诉我,中国队的特点是带球技术独步天下,球不离脚。上半场临近尾声时,比赛进入高潮。中国队在右侧发角球,6号张家彬往场内带球,9号许观生扶着他在一侧护球,张家彬带了两步后,拉球就是一脚抽射,足球直入网窝。决胜的下半场,教练组觉得“赢一个也是赢,赢两个也是赢”,提醒球员控制节奏,但球员们总觉得不保险,直到最后一刻都在疯狂进攻,最终将1比0的比分保持到终场,中国队卫冕,第六次登顶亚锦赛。
这是一场没有直播的亚锦赛决赛。胜利的消息传来,网络上才有了中国队领奖时的视频,他们站成一排,骄傲地笑着。这晚的辉煌过后,这支“看不见”的亚洲冠军队就将解散,业余身份的球员们将回到盲校学习和按摩推拿的日常里去。
训练“平常”
乐建昆一边迈着大步,一步一停,一边扶着小队员的背,让他弯下腰,摸自己的小腿,用昆明话教导他感受正确运球时肌肉的变化。在他们旁边,“喂,喂”声此起彼伏,四名高大些的队员在一起练习过人和抢圈。他们接球的瞬间,双腿微微后撤,球碰到脚就(甲)(A.粘住了 B.仿佛粘住了一般)。而一旦带起球来,脚就像两把冰刀,球顺着刀锋(乙)(A.滑动 B.滚动)。
夺冠五日后,我在昆明的意象足球俱乐部,见到乐建昆带着云南省队的队员备战2021年全运会。
“很多父母可怜自己的盲人孩子,生怕他们磕碰,不让他们独自走动,导致有些孩子对独自行走非常恐惧,甚至上体育课的时候让他们走,他们也只能原地踏步。我选拔苗子时,首先就是让他们从操场的一头一口气朝我跑过来,我就喜欢那种眼看就要撞上我也不减速的孩子。”乐建昆说,若想踢球,敢于克服对独自奔跑的恐惧是最首要的任务。我这才意识到,这里能甩开盲杖奔跑的队员,是盲人群体中的极少数,我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平常”反倒是一种“异常”。
要想正式踢盲人足球,还要学会带球。盲人只能凭借声音判断球的位置,所以带球时往往原地倒脚,极大地影响效率,乐建昆最先雕琢的便是培养队员触球的角度,让他们行进间能把球带起来。李海福刚接触盲人足球时,用一个月学会了带球,如今身为参加过西班牙亚锦赛的国家队队员,他面对两名防守队员的并排围堵,仿佛能够未卜先知,带球到禁区前一侧后立刻向旁边拉球,如此往复,趁防守人重心不稳之际,一脚抹过。
“一旦学会了带球,我就感觉获得了一种‘自由’,仿佛可以把球在脚上随意把玩,怎么也丢不了。”李海福的眼睛外观上与常人无异,唯有难以回应我的目光相对时,才让我意识到他是位盲人。
他们又是如何攀上亚洲之巅的?乐建昆告诉我,带球只是刚刚入门,虽然中国队带球技术好,对球员最大的考验还是在黑暗的奔跑中对抗,“中国队有冲劲儿”。李海福记得起初面对冲击,本能地往后退,教练便让他防守时可以拉拽老队员,在不断的肢体接触中消除恐惧。而完成最终的淬炼,仍然需要在正规比赛时,真正面对陌生人的冲击,并感知彼此在场上的位置,形成默契。
被足球改变的
视力的缺失却永远也摆脱不了。盲人球员无法做教练;参加省队、国家队的补贴,远抵不上他们的工资。为何仍有队员甘愿为此停下工作?我站在宿舍区的空地上向乐建昆抛出这个问题,恰好两名队员撞个满怀,乐建昆张嘴就说“你瞎了吧!”,引得一片哄堂大笑。
他们的理由正在这一片欢笑之中。球员代凯说,不仅在教练与队员之间,队员彼此也会拿自己的缺陷开玩笑,大家聚在一起要比其他地方轻松得多。他记得自己4年前加入省队时感到不可思议:“盲人孩子普遍自卑,‘看不见’这件事,是不敢触碰的心结。我在学校时,与同学之间说话小心翼翼,生怕伤害到彼此。”
“因为缺乏一种感官,盲人对事物的感知与健全人有差异,但他们普遍习惯于坚持自己的感受,不愿也不敢接受外界的意见。”乐建昆记得有很多次,训练之余带着队员上街时,有路人见到他的队员会立刻闪开,队员们就觉得被冒犯了。他反问队贞:“难道你希望他们撞上你吗?”
可是单纯这样的解释往往是无力的,恰好是足球能够改变他们的认知。乐建昆在训练中发现,很多孩子做错了动作,嘴上说着明白了,再做时错误依旧。他们不是口是心非,而是确实感知不同。比如踢球时,他们总觉得脚踢到球时越响,力量越大,球速越快。事实却恰恰相反,正常人能看到球速的快慢,我为了说服他们,只能用秒表计时,让他们自己听哪一种踢法的球速快,主动改变自己的判断。”
一旦他们接受自己感官的偏差,他人的帮助便能照进他们心里,他们也能更加释然地面对这个社会。代凯告诉我,他现在可以自如地坐高铁,坐飞机,往来各个城市之间,发现确实有好心人真心帮他。遇到有人称他“瞎子”,他会认为那不过是人们的习惯叫法,不见得带有歧视,“即使真有歧视,又能把我怎么着呢?”
“原本盲人只是视力有问题,若缺少运动,身体机能也会退化。一般盲哑学校上体育课,大多只是原地运动,或单纯的跑跳。有的孩子长期不敢走路,我们就得用绳子拉着他的腿,一点点教他走路。而盲人足球是少有的有对抗的盲人运动。”老师出身的乐建昆更在乎体育本身对孩子的影响。“我们学校里,如今盲人足球已是一项康复运动,学生还小的时候就给他一个球,让他往墙上踢,弹回来后自己去捡。女孩子也一起玩,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
13.好的新闻标题最能吸引读者探寻背后的意义。文中的三个小标题各有什么含义?请填入表格。
小标题 含义
“看不见”的夺冠 中国盲人足球队获得冠军; ⑴
训练“平常” 教练训练队员们克服恐惧,和健全人一样奔跑、带球、对抗。
被足球改变的 ⑵ ⑶
14.通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带领读者回到新闻现场,在字里行间传递情感态度。请选择恰当的词语补全划线句,并说说理由。
他们接球的瞬间,双腿微微后撤,球碰到脚就(甲)(A.粘住了 B.仿佛粘住了一般)。而一旦带起球来,脚就像两把冰刀,球顺着刀锋(乙)(A.滑动 B.滚动)
(甲)处选 ,因为
(乙)处选 ,因为
15.足球迷小华准备在《小组月报》体育专栏中转载这则通讯的第一部分“‘看不见’的夺冠”,旁边还有他自己的消息作品《国足再赢预选赛,咱班球迷不买账》对照。但由于版面紧张,他想去掉标题以下画线的部分,你作为主编,同意他这样做吗?请结合新闻知识来判断,并说明理由。
【答案】13.本场夺冠没有直播,场外也无法看到夺冠的场面,胜利后大家才看到了中国队的领奖视频。;足球改变了这些盲人运动员的自卑,改变了对他人、社会的认知、对生活的态度。;足球改变了这些盲人运动员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态,接受自己感官的偏差,更加释然地面对社会,并且注重运动。
14.B;夸张,生动形象写出球员接球时的状态,突出强调盲人球员接球娴熟,球技高超,而这背后是刻苦的训练,从而表现训练“平常”不平常,按照平常的的方式训练对于盲人更不容易,以此表达敬佩、赞叹之情。;A;动作描写,滑是平面移动的意思,与前面冰刀的比喻相呼应,生动形象写出带球时球的状态,突出盲人球员带球迅捷,球技高超,而这背后是刻苦的训练,从而表现训练“平常”不平常,按照平常的的方式训练对于盲人更不容易,以此表达敬佩、赞叹之情。
15.不同意。文中划线的部分属于盲人足球运动的一些背景介绍和环境描写,交代了盲人足球运动员与健全人足球队的不同之处,也就是他们的特殊“技巧”,比如如何通过听觉和触感来辨别足球和球员的位置与方向,盲人足球运动赛场氛围以及裁判教练与健全足球运动有何不同等等。背景是新闻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补充必要信息,体现新闻准确性、具体性、真实性;同时环境描写的加入也能增加这篇新闻通讯的美感。另外,这一段介绍生动鲜明再现了盲人足球运动会的典型人物、事件和场景,有助于读者迅速了解这一项特殊运动,体现这一则新闻通讯的价值。
【知识点】词义理解;创新题型;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新闻常识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小标题,注意小标题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表达效果、修辞手法等,要结合文段的中心内容进行阐述,解答时要留心答案示例,仿照示例的答题方式进行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表达效果的分析。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3)本题考查学生读新闻结构的理解,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通过课本的学习,掌握新闻的结构,结合新闻知识点,联系文本的主旨进行分析。
13.本题考查小标题的含义。第一个小标题《“看不见”的夺冠》可根据最后一段中“这是一场没有直播的亚锦赛决赛。胜利的消息传来,网络上才有了中国队领奖时的视频”概括作答;《被足球改变的》可根据 “盲人孩子普遍自卑……盲人对事物的感知与健全人有差异,但他们普遍习惯于坚持自己的感受,不愿也不敢接受外界的意见。……可是单纯这样的解释往往是无力的,恰好是足球能够改变他们的认知”“一旦他们接受自己感官的偏差,他人的帮助便能照进他们心里,他们也能更加释然地面对这个社会”概括作答。
14.考查词语的选用及表达效果。甲处“B.仿佛粘住了一般”使用夸张的修辞,“他们接球的瞬间,双腿微微后撤,球碰到脚就仿佛粘住了一般”写出球员接球时的熟练、自信的状态,表现训练“平常”不平常,让我们体会到盲人的训练太不容易,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与赞赏。乙处“而一旦带起球来,脚就像两把冰刀,球顺着刀锋A.滑动”,这里用比喻的修辞,动作描写,把“脚”比喻成“冰刀”,“滑动”突出盲人球员带球时动作快速,技术娴熟。这样刻苦的训练,他们都坚持下来了,最后夺得冠军。表达了作者的无比敬佩之情。
15.考查对新闻结构的理解。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写法以叙述为主兼或有议论、描写、评论等。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文中划线的部分介绍了盲人足球运动的背景,“其余四名队员均为全盲,他们要戴着眼罩比赛,甚至比赛时手触碰眼罩即是犯规。指引他们的是声音”交代了盲人足球运动员与健全人足球队的不同之处:他们通过听觉和触感来辨别足球和球员的位置与方向;“唯有靠教练在场边呼喊来定位。纵然观众席上人山人海,比赛时也要保持绝对安静,让球员们沉浸在由声音和触感构筑的足球世界里”盲人足球运动赛场氛围以及裁判教练与健全足球运动都不同。让读者迅速了解这一项特殊运动。在部分新闻中,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有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为读者所不熟悉的新闻事实作注释;二是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实的意义;三是作者表达个人的观点;四是使新闻的内容充实、饱满,富有立体感,并增强新闻的情趣、感染力和说服力。所以不能删掉。据此整理作答。
1 / 12023年中考语文:创新题型——考前能力提升练习(五)
一、填空题
1.(2021九上·泰兴月考)为纪念吴敬梓诞辰31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儒林外史》邮票,这六张邮票分别展示的是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它们分别是:A 、B 、C 、D马二先生游西湖、E杜少卿夫妇游、F沈琼枝利涉桥卖文。
二、诗歌鉴赏
2.(2021七上·浙江月考)古诗文阅读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时逢学校元旦文艺汇演,703班想把这首诗改编成剧本进行演出,请你加入完成剧本的设计。
《池上》微剧本设计
人物 诗人白居易、小娃 表演要求
地点 池塘边 ①表演要到位。 ②镜头2要关注“偷”字,要演出小娃 的特点。
镜头 ⒈小娃独自撑船 ⒉小娃偷采白莲 ⒊
剧情 白居易在池塘边游玩。他看见划着小船的小娃“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着急):孩子,快快把小船冲开的浮萍拨回原样! 小 娃( 表 情 ) 表情要恰当。 A .困惑 B .发怒 C .得意 选择 ,因为 。
三、语言表达
3.(2021九上·海口月考)希望中学于 7 月 1 日到你校开展以学习“结对帮扶”为主题的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项内容,请按要求完成。
(1)为营造活动氛围,学生会要出一期 黑板报,请你在横线上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帮扶快讯 栏目二:
栏目三: 栏目四:前景展望
(2)活动中,希望中学捐赠给你校经典文学名著、科普类书籍共叁佰本。
小明代学生会写了一张收条,但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改正。
收条 今收到希望中学捐赠的经典文学名著、科普类书籍。 此据 2020年9月20日 经手人:小明
①内容上:
②格式上:
4.(2021九上·武城月考)班级正在开展“爱国”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复述】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下图是我国古代的爱国故事。
请将该故事简要叙写出来。(60字以内)
(2)【对联续写】下面有一副对联,围绕活动主题, 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
下联: 笃 志 壮 河 山
四、名著导读
5.(2021九上·浙江月考)下列Q版水浒人物的绘画有的结合了人物的外貌特点,有的结合了人物的武器,有的还融入了和人物相关的典型事件。请选择其中一幅,猜猜看他分是谁,并说出理由
① ② ③ ④
示例:我猜到了第①幅,这是高俅的人物设计。你看,漫画中他身穿一身官服,符合其殿帅府太尉的形象;将其官帽设计成足球,与小说中高俅靠踢气毬得端王赏识的事件十分符合。
你:我猜到了第 幅,它是 的人物设计。你看
五、综合题
6.(2021七上·孝义期中)光明中学七年级(一)班计划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现自己的学说不圆满处,对方的学说有 可取处,逼得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这样地对于学问才能鞭辟入里。在朋友互相 切磋中,一方面被“磨”,一方面也在受滋养。一个人被“磨”的方面愈多,吸收 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
——朱光潜
(1)以上是同学搜集的有关朋友的材料。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整段文字意思是:与和自己学识方面意见不同的朋友讨论,会有积极影响。
B.“吸收外来的滋养”中“滋养”的同义词是“养分”“养料”。
C.语段中加点的词“发现”“思考”“滋养”,词性相同,都是动词。
D.“切磋”一词本是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如“良玉需切磋”;本语段中的意思是“学问方面的相互研讨、勉励”。
(2)班委会计划邀请年级校长王 xx 参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以班委会名义拟写的 邀请书,其中有两处需要修改,请你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 。
② 。
(3)校园网站上发了一个帖子:“你对‘朋友’的理解”,同学纷纷跟帖留言,请 你也跟帖留言。(提示:结合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谈理解)
小A 留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朋友是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桥梁,与
之共同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我们会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拥有更开阔的眼界。 你的留言:
(4)针对“中学生网络交友的利弊”的话题,同学们分别谈了自己的认识:
小萌:升入初中,课业负担重,我很是焦虑,喜欢向网友倾诉,这样能适当缓 解压力,心里会适当地得到宽慰。
小路:我对网友是有要求的,比如谈吐要文明、与我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说话 诙谐有趣等。要是发现对方不真诚或低俗无趣,我就会中断交往。
小熙:网络交往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避免的交流方式。但很多人在聊天时容易 放纵自己,低级趣味泛滥成灾,甚至有些人,会打着交友的旗号图谋不轨,我们要 有“判断”意识,避免遭遇交往陷阱。
聆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请你做总结发言。(字数不少于 50 字)
7.(2021八上·孝义期中)班级开展“人无信不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同学搜集了几条关于“诚信”的论述,请你研读并写出探究结论。
【材料一】人倍(违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说苑·谈丛》
【材料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材料三】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 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 为家者不欺其亲。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
探究发现:
(2)活动课上,有同学分享了浙江丽水“诚信奶奶”陈金英的事迹。假如你计划 采访陈奶奶,请依据下面提纲,拟写三个采访问题。
采访主题 走近榜样人物,理解当代“诚信”的内涵
采访对象 浙江丽水“诚信奶奶”陈金英 陈金英,浙江省
人物事迹 丽水市兴华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她 53 岁时办厂,3000 元起家,艰难创业。2011 年 9 月,公司因股东撤资引发 资金链断裂,导致欠下了 2077 万元的巨额债务。有人劝她申请破产 规避债务,80 岁的她没有这样选择,而是选择了勇敢担当。在 90 岁 时还清了所有债务,被人们誉为“诚信奶奶”。 近日,丽水“诚信奶奶”陈金英入围“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 人名单”。
采访问题 ① ② ③
(2021八上·南关月考)学校将举行“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8.请按要求修改“邀请函”。
邀请函
赵教授:
您好!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进一步“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我校学生会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特邀请您于9月16日下午三点在学校阶梯教室,为全体同学作“吉林的文化遗产”专题讲座。你必须按时参加!
实验学校学生会
2021年9月12日
①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邀请函中有一处语言不得体,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9.赵教授在做讲座的时候提到“吉林人杰地灵,底蕴深厚,有众多的文化遗产”,投影展现了下面的图片,请你把下面吉林部分文化遗产归类。(填写序号)
①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平氏浸膏制作技艺) ②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
③满族说部讲古 ④ 伪满皇宫 ⑤东北二人转
⑥库里满蒙文碑 ⑦北山古庙群 ⑧吉剧
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10.赵教授在做讲座的时候介绍了吉林省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开展情况,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自2021年6月8日起,吉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全省各地纷纷开展,呈现出一场场全民共享、精彩纷呈的非遗盛宴。
……
全省各地以极具特色的非遗活动,将本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的主题践行到非遗工作之中,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十年以来吉林省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成果,同时也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为全省人民献上了一份厚重且精彩的节日礼品。
请你给上面的新闻作品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
11.听完了赵教授的讲座,小铭决定利用周末去吉林省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吉林故事——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考察前,他列了一个表格,请帮助他完善表格内容。
12.(2021七上·定远月考)2020春晚开场舞《春潮颂》“五彩缤纷人欢腾,扭起秧歌迎新春”拉开了新年的序曲;一声春雷,唤醒了万物:草儿绿了,杏花开了,燕子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
(1)(春之别称)人们对春天的称呼特别多,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两个。
(2)(春之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段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一个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请你写出它的名称,并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
(3)(春之诗词)在学校组织的校园诗词大会上,命题老师出示了下列两幅图片,请你为其配上恰当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名句。
① ②
(4)(春之赞歌)朱自清在《春》中这样描写野花:“(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请仿照该句的句式描写一种春天的事物。
六、现代文阅读
(2021八上·定远月考)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中国盲人足球队夺冠背后
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10月22日 记者:刘畅
10月6日,由业余运动员组成的中国盲人足球队第六次夺得亚锦赛冠军。而比夺冠更重要的是,足球对盲人队员人格的完善。
“看不见”的夺冠
没有欢呼,只有足球的撞击声,伴着一串铃响和不间断的“喂,喂”的呼喊。北京时间10月6日晚8点,泰国芭提雅青少年中心体育场的五人制足球场内,2019年盲人足球亚锦赛决赛正在中国队和伊朗队之间展开。
暮色中的观众稀稀拉拉,队员们却全不在意。相比健全人的足球队,每队除守门员视力健全之外,其余四名队员均为全盲,他们要戴着眼罩比赛,甚至比赛时手触碰眼罩即是犯规。指引他们的是声音——足球里放着铃铛,对方球员防守时,必须发出表达“我在这儿”的声音,队员们彼此的声音是确认方位的坐标,一旦球踢偏了,唯有靠教练在场边呼喊来定位。纵然观众席上人山人海,比赛时也要保持绝对安静,让球员们沉浸在由声音和触感构筑的足球世界里。
中国队身着白色队服,伊朗队则是红色的。在中国队员看来,这场“红白大战”是整个亚锦赛最为势均力敌的一场比赛。中国队自2006年创立,已经五夺亚锦赛冠军,在2015年唯一没有夺得亚锦赛冠军的那次,冠军就是伊朗队。
比赛开始了。中国队员在对方两三人之间闪转腾挪,如入无人之境。中国队教练乐建昆告诉我,中国队的特点是带球技术独步天下,球不离脚。上半场临近尾声时,比赛进入高潮。中国队在右侧发角球,6号张家彬往场内带球,9号许观生扶着他在一侧护球,张家彬带了两步后,拉球就是一脚抽射,足球直入网窝。决胜的下半场,教练组觉得“赢一个也是赢,赢两个也是赢”,提醒球员控制节奏,但球员们总觉得不保险,直到最后一刻都在疯狂进攻,最终将1比0的比分保持到终场,中国队卫冕,第六次登顶亚锦赛。
这是一场没有直播的亚锦赛决赛。胜利的消息传来,网络上才有了中国队领奖时的视频,他们站成一排,骄傲地笑着。这晚的辉煌过后,这支“看不见”的亚洲冠军队就将解散,业余身份的球员们将回到盲校学习和按摩推拿的日常里去。
训练“平常”
乐建昆一边迈着大步,一步一停,一边扶着小队员的背,让他弯下腰,摸自己的小腿,用昆明话教导他感受正确运球时肌肉的变化。在他们旁边,“喂,喂”声此起彼伏,四名高大些的队员在一起练习过人和抢圈。他们接球的瞬间,双腿微微后撤,球碰到脚就(甲)(A.粘住了 B.仿佛粘住了一般)。而一旦带起球来,脚就像两把冰刀,球顺着刀锋(乙)(A.滑动 B.滚动)。
夺冠五日后,我在昆明的意象足球俱乐部,见到乐建昆带着云南省队的队员备战2021年全运会。
“很多父母可怜自己的盲人孩子,生怕他们磕碰,不让他们独自走动,导致有些孩子对独自行走非常恐惧,甚至上体育课的时候让他们走,他们也只能原地踏步。我选拔苗子时,首先就是让他们从操场的一头一口气朝我跑过来,我就喜欢那种眼看就要撞上我也不减速的孩子。”乐建昆说,若想踢球,敢于克服对独自奔跑的恐惧是最首要的任务。我这才意识到,这里能甩开盲杖奔跑的队员,是盲人群体中的极少数,我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平常”反倒是一种“异常”。
要想正式踢盲人足球,还要学会带球。盲人只能凭借声音判断球的位置,所以带球时往往原地倒脚,极大地影响效率,乐建昆最先雕琢的便是培养队员触球的角度,让他们行进间能把球带起来。李海福刚接触盲人足球时,用一个月学会了带球,如今身为参加过西班牙亚锦赛的国家队队员,他面对两名防守队员的并排围堵,仿佛能够未卜先知,带球到禁区前一侧后立刻向旁边拉球,如此往复,趁防守人重心不稳之际,一脚抹过。
“一旦学会了带球,我就感觉获得了一种‘自由’,仿佛可以把球在脚上随意把玩,怎么也丢不了。”李海福的眼睛外观上与常人无异,唯有难以回应我的目光相对时,才让我意识到他是位盲人。
他们又是如何攀上亚洲之巅的?乐建昆告诉我,带球只是刚刚入门,虽然中国队带球技术好,对球员最大的考验还是在黑暗的奔跑中对抗,“中国队有冲劲儿”。李海福记得起初面对冲击,本能地往后退,教练便让他防守时可以拉拽老队员,在不断的肢体接触中消除恐惧。而完成最终的淬炼,仍然需要在正规比赛时,真正面对陌生人的冲击,并感知彼此在场上的位置,形成默契。
被足球改变的
视力的缺失却永远也摆脱不了。盲人球员无法做教练;参加省队、国家队的补贴,远抵不上他们的工资。为何仍有队员甘愿为此停下工作?我站在宿舍区的空地上向乐建昆抛出这个问题,恰好两名队员撞个满怀,乐建昆张嘴就说“你瞎了吧!”,引得一片哄堂大笑。
他们的理由正在这一片欢笑之中。球员代凯说,不仅在教练与队员之间,队员彼此也会拿自己的缺陷开玩笑,大家聚在一起要比其他地方轻松得多。他记得自己4年前加入省队时感到不可思议:“盲人孩子普遍自卑,‘看不见’这件事,是不敢触碰的心结。我在学校时,与同学之间说话小心翼翼,生怕伤害到彼此。”
“因为缺乏一种感官,盲人对事物的感知与健全人有差异,但他们普遍习惯于坚持自己的感受,不愿也不敢接受外界的意见。”乐建昆记得有很多次,训练之余带着队员上街时,有路人见到他的队员会立刻闪开,队员们就觉得被冒犯了。他反问队贞:“难道你希望他们撞上你吗?”
可是单纯这样的解释往往是无力的,恰好是足球能够改变他们的认知。乐建昆在训练中发现,很多孩子做错了动作,嘴上说着明白了,再做时错误依旧。他们不是口是心非,而是确实感知不同。比如踢球时,他们总觉得脚踢到球时越响,力量越大,球速越快。事实却恰恰相反,正常人能看到球速的快慢,我为了说服他们,只能用秒表计时,让他们自己听哪一种踢法的球速快,主动改变自己的判断。”
一旦他们接受自己感官的偏差,他人的帮助便能照进他们心里,他们也能更加释然地面对这个社会。代凯告诉我,他现在可以自如地坐高铁,坐飞机,往来各个城市之间,发现确实有好心人真心帮他。遇到有人称他“瞎子”,他会认为那不过是人们的习惯叫法,不见得带有歧视,“即使真有歧视,又能把我怎么着呢?”
“原本盲人只是视力有问题,若缺少运动,身体机能也会退化。一般盲哑学校上体育课,大多只是原地运动,或单纯的跑跳。有的孩子长期不敢走路,我们就得用绳子拉着他的腿,一点点教他走路。而盲人足球是少有的有对抗的盲人运动。”老师出身的乐建昆更在乎体育本身对孩子的影响。“我们学校里,如今盲人足球已是一项康复运动,学生还小的时候就给他一个球,让他往墙上踢,弹回来后自己去捡。女孩子也一起玩,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
13.好的新闻标题最能吸引读者探寻背后的意义。文中的三个小标题各有什么含义?请填入表格。
小标题 含义
“看不见”的夺冠 中国盲人足球队获得冠军; ⑴
训练“平常” 教练训练队员们克服恐惧,和健全人一样奔跑、带球、对抗。
被足球改变的 ⑵ ⑶
14.通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带领读者回到新闻现场,在字里行间传递情感态度。请选择恰当的词语补全划线句,并说说理由。
他们接球的瞬间,双腿微微后撤,球碰到脚就(甲)(A.粘住了 B.仿佛粘住了一般)。而一旦带起球来,脚就像两把冰刀,球顺着刀锋(乙)(A.滑动 B.滚动)
(甲)处选 ,因为
(乙)处选 ,因为
15.足球迷小华准备在《小组月报》体育专栏中转载这则通讯的第一部分“‘看不见’的夺冠”,旁边还有他自己的消息作品《国足再赢预选赛,咱班球迷不买账》对照。但由于版面紧张,他想去掉标题以下画线的部分,你作为主编,同意他这样做吗?请结合新闻知识来判断,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王冕画荷花;范进中举;两茎灯草
【知识点】创新题型;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A图中有一个人,面对着满池荷花,正在作画。这幅图讲的是王冕画荷花的故事。
B图中书生模样的人衣衫不整,披头散发,另一个人凶神恶煞一般,挥掌扇过去。这幅图讲的是范进中举后发疯,胡屠户一巴掌将其扇醒的故事。
C图中一个人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伸出两根手指头。这幅图讲的是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故答案为:王冕画荷花;范进中举;两茎灯草。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掌握。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2.【答案】小心翼翼、机灵淘气;小娃携莲归;得意、喜气洋洋;C;自认为神不知鬼不觉,胜利在望
【知识点】创新题型;活动设计;文化特色;材料探究
【解析】【分析】这个剧本的游客是白居易,主要人物是农家小娃,镜头有三个:小娃独撑船、小娃偷采莲、小娃携莲归。镜头的概括采取主语“小娃”做什么的思路概括,内容结合诗句顺序概括即可。镜头二“偷”采莲的“偷”字要体现出小孩子的机灵、淘气、小心翼翼的特点。当“偷采白莲回”的小娃被白居易瞅见时,他着急地示意孩子,快快把小船冲开的浮萍拨回原样!这个时候的小娃表情是乐颠颠地,所以可以选用“得意”的神情,因为他自认为是神不知鬼不觉偷到的,而且已经开始返程了,“胜利”在望。
故答案为:小心翼翼、机灵淘气;小娃携莲归;得意、喜气洋洋;C;自认为神不知鬼不觉,胜利在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创新型试题的把握能力。具体而言是将诗歌《池上》改为微剧本。剧本就涉及到人物、地点、镜头、剧情,包括表演的要求、表情设计等舞台说明。平时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多多参加社团校园活动,多多积累。
3.【答案】(1)帮扶故事;活动剪影/成果展示
(2)在“科普类书籍”后加上“共叁佰本”;署名和日期位置对调。
【知识点】创新题型;活动设计;应用文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做此题首先要明确活动主题:“结对帮扶”,要注意围绕主题设计活动,活动易于展示,比如:活动心得征文,活动摄影展,帮扶故事等。
⑵ 本题考查应用文的写作。收到条格式及内容要注意:①第一行中间写“收条”。②正文写明收到物品及数量。所以,内容上要加上书本的数量。③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做此题要注意收到物品的数量要写清,另外格式要正确。
故答案为:⑴1、帮扶故事
2、活动剪影/成果展示
⑵1、在“科普类书籍”后加上“共叁佰本”
2、署名和日期位置对调。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⑵应用文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应考的需要,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4.【答案】(1)示例:战国时,赵国廉颇见蔺相如官居高位,内心不服。蔺相如以国事为重尽力避免矛盾。廉颇幡然醒悟,负荆请罪。两人和好,协力报国
(2)示例:博学兴华夏
【知识点】创新题型;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⑴简述“将相和”的故事时注意讲清人物身份、关系与事情的来龙去脉。
“将相和”的故事: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 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据此概括即可。
⑵回答时要注意围绕活动主题,按照对联的要求把对联补充完整。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爱国主题,上联的补充要围绕爱国主题。同时注意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一致,结构一致。
故答案为:⑴ 战国时,赵国廉颇见蔺相如官居高位,内心不服。蔺相如以国事为重尽力避免矛盾。廉颇幡然醒悟,负荆请罪。两人和好,协力报国
⑵ 示例:博学兴华夏
【点评】⑴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简述故事,一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二要注意讲清人物身份、人物关系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⑵本题考查对对联。对联的基本要求:①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相同位置上的词性要一致,结构要一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5.【答案】【示例】我猜到了第②幅,这是杨志的人物设计。你看,漫画中的他浓眉如漆,满脸络腮胡子,左边眼眶是青色的,挎着祖传的宝刀,英武挺拔,一副赳赳武夫的打标,这与其曾经卖刀,怒杀牛二的情节相符合。
【知识点】创新题型;漫画释义;《水浒传》
【解析】【分析】这道题的创意,在于用自己的话阐述为什么根据图画做出判断是某某,即要答出理由来。第一幅已经给出了示例。考生可以从第②幅及其以后的内容作答。如第二幅旁边有字体注明是青面兽杨志的人物设计,何以见得呢?你看,浓眉如漆,左边眼眶是青色的,挎着祖传的宝刀,与其曾经卖刀,怒杀牛二的情节相符合。其他的神行太保戴宗,画面凸显的是他腾云驾雾般的脚步;第四幅主要从弓箭看出是“小李广”花荣。
故答案为:
【示例】我猜到了第②幅,这是杨志的人物设计。你看,漫画中的他浓眉如漆,满脸络腮胡子,左边眼眶是青色的,挎着祖传的宝刀,英武挺拔,一副赳赳武夫的打标,这与其曾经卖刀,怒杀牛二的情节相符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平时要认真阅读作品,了解故事梗概,熟悉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及其主要事迹。
6.【答案】(1)C
(2)说明指出问题并改正方可得分;只指出问题不改正不得分。①“打算在”是口语,应改为“拟于”“计划在”;②“您务必”语气太强硬,应该改为“恳请您”
(3)示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时期一定要慎择友,择良友。好的朋友 成就一生的辉煌;不好的朋友可能会贻害我们。
(4)示例:同学们,网络交友有利有弊。我们可通过网络交往,释放压力、排解烦 恼,也可以和志趣相投的人沟通交流。但也要认识到其中可能会有不安全隐患。对 于网友,我们要有自我保护和防范他人的意识。总之,网络交友要审慎!
【知识点】创新题型;其他常识;见解表述;语言得体;语言连贯;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1)C:语段中加点的词“发现”和“滋养”是动词,“思考”是名词。
(2)①用词不当。“打算在”是口语,应改为“拟于”“计划在”。
②用词不当。“您务必”语气太强硬,应该改为“恳请您”。
(3)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结合有关交友的名言或警句谈自己的感悟,注意不要使用材料中已有的名言或警句。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时期一定要慎择友,择良友。好的朋友 成就一生的辉煌;不好的朋友可能会贻害我们。
(4)本道题考查阅读感悟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作答。语句要通顺、流畅、得体。示例:同学们,网络交友有利有弊。我们可通过网络交往,释放压力、排解烦 恼,也可以和志趣相投的人沟通交流。但也要认识到其中可能会有不安全隐患。对 于网友,我们要有自我保护和防范他人的意识。总之,网络交友要审慎!
故答案为:(1)C
(2)①“打算在”是口语,应改为“拟于”“计划在”
②“您务必”语气太强硬,应该改为“恳请您”
(3)示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时期一定要慎择友,择良友。好的朋友 成就一生的辉煌;不好的朋友可能会贻害我们。
(4)示例:同学们,网络交友有利有弊。我们可通过网络交往,释放压力、排解烦 恼,也可以和志趣相投的人沟通交流。但也要认识到其中可能会有不安全隐患。对 于网友,我们要有自我保护和防范他人的意识。总之,网络交友要审慎!
【点评】(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本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学生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本道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考查热点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用词不当等常见语病。答题时,可从病句的这几种类型入手辨析病句。
(3)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结合有关交友的名言或警句谈自己的感悟,注意不要使用材料中已有的名言或警句。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4)本道题考查阅读感悟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作答。语句要通顺、流畅、得体。
7.【答案】(1)示例:诚信对于个人修养、与人交往、治国齐家都非常重要。
(2)①陈奶奶,听了您的事迹,我很受感动。80 岁高龄选择担当 2077 万元的巨 额债务,您当时是怎么想的?;②在还债过程中,您都经历了哪些困难?能具体谈谈吗?;③入围“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后,您对“诚信”有了哪些新的
【知识点】创新题型;材料探究;语言得体;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探究概括能力。这种题型要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性信息加以概括提炼,其具体的要求是在把握所给材料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即可。综合材料一、二、三的内容可得出如下结论:诚信对于个人修养、与人交往、治国齐家都非常重要。
(2)本题考查采访问题的拟写。采访问题的设计要围绕采访的主题“走近榜样人物,理解当代‘诚信’的内涵”,注意三个问题不重复、不交叉即可。示例:①陈奶奶,听了您的事迹,我很受感动。80 岁高龄选择担当 2077 万元的巨 额债务,您当时是怎么想的?②在还债过程中,您都经历了哪些困难?能具体谈谈吗?③入围“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后,您对“诚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故答案为:(1)示例:诚信对于个人修养、与人交往、治国齐家都非常重要。
(2)①陈奶奶,听了您的事迹,我很受感动。80 岁高龄选择担当 2077 万元的巨 额债务,您当时是怎么想的?
②在还债过程中,您都经历了哪些困难?能具体谈谈吗?
③入围“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后,您对“诚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探究概括能力。这种题型要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性信息加以概括提炼,其具体的要求是在把握所给材料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即可。
(2)本题考查采访问题的拟写。采访问题的设计要围绕采访的主题,注意三个问题不重复、不交叉即可。
【答案】8.①将“进一步”调到“了解”前。②将“你必须按时参加”改为“期待您的到来”③称呼(“赵教授”)应顶格。
9.②④⑥⑦;①③⑤⑧
10.吉林省各地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精彩纷呈
11.①交通线路,提前联系向导,注意安全;②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损毁古迹和破坏景区设施
【知识点】创新题型;新闻概括;主题活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邀请函的拟写。邀请函的一般结构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邀请函语言要简洁明了,看懂就行,遣词用句要大方得体,讲究文明用语,不要太多文字。
⑵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明确词语的准确意思,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
⑶新闻内容概括答题思路:先找出材料的主体对象,然后按照“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的思路整理得出基本答案,最后再根据字数等具体要求对修饰性成分进行添加、删减或对语意进行精练化概括。
⑷本题考查实践活动的展开。要根据平时的实践活动去完善表格内容。
8.①本题考查语病的辨析。语序不当, 将“进一步”调到“了解”前。
② 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运用。“你必须按时参加” 语气太过于生硬,应改为“ 期待您的到来 ”。
③本题考查邀请函的格式。邀请函的称呼应顶格写
9.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文化等。据此可知,②④⑥⑦属于物质文化遗产;①③⑤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故答案为:
1、②④⑥⑦
2、①③⑤⑧
10.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依据语句“自2021年6月8日起,吉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系列活动在全省各地纷纷开展,呈现出一场场全民共享、精彩纷呈的非遗盛宴”进行概括即可。要注意字数要求。
故答案为: 吉林省各地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精彩纷呈
11.本题考查活动的准备内容。要根据平时的实践活动去完善表格内容。考察前要做准备工作,避免出现意外情况,所以在出发前,除了解相关资料,准备必备的工具外,还要制订计划,了解交通线路,提前联系向导,提醒组员注意安全等;因为考察的对象是文物,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在考察中提醒组员不要损坏文物,不要乱涂乱画、破坏景区设施等;考察后,要将收集好的资料进行分类与汇总,以便更好地交流和学习。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①交通线路,提前联系向导,注意安全;②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损毁古迹和破坏景区设施
12.【答案】(1)(示例)三春、九春、芳春、阳春。
(2)清明。人们通过踏青、扫墓之类的活动祭祀祖先和英烈等,表达怀念、感恩之情。
(3)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示例)蝴蝶舞在花丛中,像花瓣,像树叶,还飘呀飘的。
【知识点】创新题型;诗歌文学常识;其他常识;衔接仿写;节气
【解析】【分析】(1)考查文化常识。围绕春天写出两个别称即可。人们对春天的称呼有:①春阳:因春天阳光温和明媚,令人神往陶醉,故而得名;陈子昂诗“白日每不归,春阳时暮矣”。就是描写春阳的诗句。②阳春:春天的美称。唐朝诗人李白诗中就有“阳春召我以烟景”的诗句。③芳春:因春天草木萌动,百草新生,大地草绿如茵,繁花似锦,故而得名。陆机诗“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将芳春的特点,写得入景入神。④青春:因春天草木青青而得名。杜甫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⑤艳阳:因春季阳光灿烂而得此荣名。清代华广生辑俗曲集《白雪遣音·艳阳春》有句云:“艳阳天,和风荡荡,杨柳依依”。⑥三春:因为春季包涵了一、二、三月,而合称“三春”。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考查节气常识。平时要注意积累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一个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是清明。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3)仔细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中的景物、意境选配恰当的古诗词名句。如图一,墙里的一棵杏花树伸出了墙外,可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配图;图二中有柳树、鸟儿,还有排成一行飞行的鸟,可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配图。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仿照题中给出的句子句式拟写春天的一种事物即可。如:灯笼散在人群中,像花朵,像明月,还闪呀闪的。
【点评】
⑴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积累。对于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文化常识要注意积累。如春夏秋冬的别称。春天别称:孟春、早春、首春、初春、上春、仲春、酣春、季春、暮春、三春、杪春、九春、晚春、末春、芳春、阳春、春杪、仲阳、青阳、艳阳、首阳、正阳、天端、大壮、中和、阳节、昭节、淑节、韵节等。
⑵本题考查节气常识。对于传统节日和节气等生活常用的文化常识要注意积累,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是清明节。
⑶本题考查诗词积累。要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按照顺序观察画面上有哪些景物,哪些动物,哪些植物。这些景物可以联系到哪句古诗。
⑷本题考查仿句。仿句的几个注意点:①话题一致。②句式一致。③修辞一致。④结构一致。⑤衔接一体。⑥情感色彩一致。
【答案】13.本场夺冠没有直播,场外也无法看到夺冠的场面,胜利后大家才看到了中国队的领奖视频。;足球改变了这些盲人运动员的自卑,改变了对他人、社会的认知、对生活的态度。;足球改变了这些盲人运动员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态,接受自己感官的偏差,更加释然地面对社会,并且注重运动。
14.B;夸张,生动形象写出球员接球时的状态,突出强调盲人球员接球娴熟,球技高超,而这背后是刻苦的训练,从而表现训练“平常”不平常,按照平常的的方式训练对于盲人更不容易,以此表达敬佩、赞叹之情。;A;动作描写,滑是平面移动的意思,与前面冰刀的比喻相呼应,生动形象写出带球时球的状态,突出盲人球员带球迅捷,球技高超,而这背后是刻苦的训练,从而表现训练“平常”不平常,按照平常的的方式训练对于盲人更不容易,以此表达敬佩、赞叹之情。
15.不同意。文中划线的部分属于盲人足球运动的一些背景介绍和环境描写,交代了盲人足球运动员与健全人足球队的不同之处,也就是他们的特殊“技巧”,比如如何通过听觉和触感来辨别足球和球员的位置与方向,盲人足球运动赛场氛围以及裁判教练与健全足球运动有何不同等等。背景是新闻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补充必要信息,体现新闻准确性、具体性、真实性;同时环境描写的加入也能增加这篇新闻通讯的美感。另外,这一段介绍生动鲜明再现了盲人足球运动会的典型人物、事件和场景,有助于读者迅速了解这一项特殊运动,体现这一则新闻通讯的价值。
【知识点】词义理解;创新题型;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新闻常识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小标题,注意小标题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表达效果、修辞手法等,要结合文段的中心内容进行阐述,解答时要留心答案示例,仿照示例的答题方式进行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表达效果的分析。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3)本题考查学生读新闻结构的理解,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通过课本的学习,掌握新闻的结构,结合新闻知识点,联系文本的主旨进行分析。
13.本题考查小标题的含义。第一个小标题《“看不见”的夺冠》可根据最后一段中“这是一场没有直播的亚锦赛决赛。胜利的消息传来,网络上才有了中国队领奖时的视频”概括作答;《被足球改变的》可根据 “盲人孩子普遍自卑……盲人对事物的感知与健全人有差异,但他们普遍习惯于坚持自己的感受,不愿也不敢接受外界的意见。……可是单纯这样的解释往往是无力的,恰好是足球能够改变他们的认知”“一旦他们接受自己感官的偏差,他人的帮助便能照进他们心里,他们也能更加释然地面对这个社会”概括作答。
14.考查词语的选用及表达效果。甲处“B.仿佛粘住了一般”使用夸张的修辞,“他们接球的瞬间,双腿微微后撤,球碰到脚就仿佛粘住了一般”写出球员接球时的熟练、自信的状态,表现训练“平常”不平常,让我们体会到盲人的训练太不容易,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与赞赏。乙处“而一旦带起球来,脚就像两把冰刀,球顺着刀锋A.滑动”,这里用比喻的修辞,动作描写,把“脚”比喻成“冰刀”,“滑动”突出盲人球员带球时动作快速,技术娴熟。这样刻苦的训练,他们都坚持下来了,最后夺得冠军。表达了作者的无比敬佩之情。
15.考查对新闻结构的理解。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写法以叙述为主兼或有议论、描写、评论等。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文中划线的部分介绍了盲人足球运动的背景,“其余四名队员均为全盲,他们要戴着眼罩比赛,甚至比赛时手触碰眼罩即是犯规。指引他们的是声音”交代了盲人足球运动员与健全人足球队的不同之处:他们通过听觉和触感来辨别足球和球员的位置与方向;“唯有靠教练在场边呼喊来定位。纵然观众席上人山人海,比赛时也要保持绝对安静,让球员们沉浸在由声音和触感构筑的足球世界里”盲人足球运动赛场氛围以及裁判教练与健全足球运动都不同。让读者迅速了解这一项特殊运动。在部分新闻中,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有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为读者所不熟悉的新闻事实作注释;二是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实的意义;三是作者表达个人的观点;四是使新闻的内容充实、饱满,富有立体感,并增强新闻的情趣、感染力和说服力。所以不能删掉。据此整理作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