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1)同步练习-3.2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探究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1)同步练习-3.2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探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13 09:4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科版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1)同步练习- 3.2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探究
一、实验题
1.(1)某同学要进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填在横线上(填编号):
①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低压交流电源;
④低压直流电源; ⑤细绳和纸带;⑥钩码和小车;
⑦秒表; 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⑨刻度尺。
(2)把纸带的下端固定在重物上,上端用手提着,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后将纸带释放,重物便拉着纸带下落,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有一段如下图,纸带的哪端与重物相连? 。(填左端或右端)
(3)A、B、C、D、E为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0.1 s,则vB= m/s,a= m/s2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家庭低压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由于实验过程中电源不稳定,频率变为小于50 Hz,如果实验者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不知道,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纸带做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实验。选出的一条纸带如下图所示,O、A、B、C、D是五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s,用毫米刻度尺测得OA=6.64cm,AB=8.16cm,BC=9.70cm,CD=11.23cm。则B点的速度=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
3.“筋膜枪”是利用内部电机带动“枪头”高频冲击肌肉,缓解肌肉酸痛的装备。某同学为了测量“枪头”的冲击频率,如图(a)将带限位孔的塑料底板固定在墙面上,“枪头”放在限位孔上方,靠近并正对纸带。启动筋膜枪,松开纸带,让纸带在重锤带动下穿过限位孔,“枪头”在纸带上打下系列点迹。更换纸带,重复操作,得到多条纸带,选取点迹清晰的纸带并舍去密集点迹,完成下列实验内容:
(1)该同学发现点迹有拖尾现象,他在测量各点间距时,以拖尾点迹左侧边沿为测量点,如图(b)。则纸带的 (选填“左”“右”)端连接重锤;若取重力加速度为,可算得“枪头”的冲击频率为 Hz。A点对应的速度为 m/s;(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该次实验产生误差最主要的原因是“枪头”打点瞬间阻碍纸带的运动。该原因导致冲击频率的测量值 实际值(选填“大于”“小于”)。
4.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使用的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Hz,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请回答下列问:
(1)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10V以下的交流电源
B.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C.释放小车时,应靠近打点计时器
D.本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
(2)如果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中纸带的间距为:s1=1.80cm、s2=2.00cm、s3=2.20cm、s4=2.40cm、s5=2.60cm、s6=2.80cm,则打计数点E时小车的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在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实验中:
(1)以下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A.将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并接在干电池组上
B.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C.细绳一端拴在小车前端,跨过定滑轮,另一端挂着适当数量的钩码
D.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后,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2)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在纸带上选择O、A、B、C、D、E、F这7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得OA=1.24cm、AB=1.60cm、BC=1.95cm、CD=2.32cm、DE=2.68cm、EF=3.04cm。由此可以算出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实验时电源频率大于50Hz,则打下E点时小车的实际速度 测量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 (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m/s,加速度大小为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7.如图为接在50Hz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是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但第3个计数点没有画出,由图中数据可求得:(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该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
(2)第3个计数点与第2个计数点的距离约为 cm;
(3)打第2个点时,该物体的速度为 m/s。
8.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车带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如下图所示的点迹。从比较清晰的某点起,取五个计数点,记为0、1、2、3、4,测得,,,。
(1)我国民用交流电的频率为,请计算出打点“3”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如果实验时电网中交流电的实际频率是,仅考虑电源频率产生的误差,则(1)问中所测速度大小v的相对误差为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9.某同学将打出的一条纸带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 个计数点,得到了 O、A、B、C、D 等几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t为0.1s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得OA=1.50cm ,AB=1.90cm ,BC=2.30cm ,CD=2.70cm 。由此可知,纸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打 B 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 m/s。
10.某同学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图(乙)为得到的某条清晰纸带的一部分。A、B…E是纸带上标出的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C、E间的计数点D未标出,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
(1)实验时,必须进行的是 (填选项字母);
A.平衡摩擦力
B.调节滑轮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C.选择所挂钩码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2)打出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
11.图甲为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长木板水平固定在桌面上。
(1)实验时,需要调整定滑轮的高度,其目的是使与木块相连的细线和长木板 ;
(2)图乙为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的间距、、、,则木块加速度的大小 ;
(3)测得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与木块的质量之比为13,重力加速度取,则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
参考答案:
1. ②④⑦/②⑦④/④②⑦/④⑦②/⑦②④/⑦④② 左端 0.26 0.40 偏大
【详解】(1)[1]该实验中需要:①打点计时器,用来给纸带打点;③低压交流电源,用来给电磁打点计时器供电;⑤细绳和纸带;⑥钩码和小车;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⑨刻度尺,用来对纸带进行测量;
不需要:②天平,因实验中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④低压直流电源,打点计时器要用低压交流电源供电,则不需要低压直流电源;⑦秒表,打点计时器本身就是计时仪器,则不需要秒表,故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为②④⑦。
(2)[2]重物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纸带的左端与重物相连。
(3)[3]由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
[4]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4)[5]根据打点周期与电源频率的关系
所以
故当时,可得,所以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大。
2.
【详解】[1]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中,由于某一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一段的平均速度,所以
[2]由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3. 左 40 1.5 大于
【详解】(1)[1]重物自由落体,速度越来越大,纸带点迹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故纸带的左端连接重锤;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逐差法
整理得
[3]A点的速度为
(2)[4]“枪头”打点瞬间阻碍纸带的运动,使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小于自由落体加速度,故计算频率时,代入得加速多过大,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测量值大于实际值。
4. C 0.25 0.20
【详解】(1)[1]A.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的交流电源,选项A错误;
B.打点计时器刚接通电源时,打点并不稳定,所以应等稳定之后再进行实验,故应先接通电源,稳定后再释放小车,选项B错误;
C.释放小车的时候,应靠近打点计时器,这样可以使用到尽可能多的纸带,选项C正确;
D.本实验研究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平衡摩擦力,选项D错误。
故选C。
(2)[2]因为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0.1s
所以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3]根据逐差法求得加速度
5. BC 0.29 0.35/0.36/0.37 大于
【详解】(1)[1]A.将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并接在交流电源上,选项A错误;
B.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选项B正确;
C.细绳一端拴在小车前端,跨过定滑轮,另一端挂着适当数量的钩码,选项C正确;
D.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后,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选项D错误;
故选BC。
(2)[2][3]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则T=0.1s可以算出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3)[4]若实验时电源频率大于50Hz,则打点周期小于0.02s,计算时还用0.02s计算,得到的测量速度偏小,则打下E点时小车的实际速度大于测量速度。
6. 从右向左 0.19 0.038
【详解】.
(1)[1]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小车在桌面上做减速运动,根据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可知,小车从右向左做减速运动。
(2)[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那么各点时间间隔为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7. 0.74 4.4 0.40
【详解】由题意可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1)[1]1、2计数点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4、5计数点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则加速度为
(2)[2]设1、2间的位移为,2、3间的位移为,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代入数据得
(3)[3]打第2个点时的瞬时速度等于打1、3之间的平均速度,为
8. 0.403 0.750 2
【详解】(1)[1]依题意,纸带上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根据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打点“3”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2]根据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2)[3]相对误差为
9. 0.4 0.21
【详解】[1][2] 根据逐差法得
打 B 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
10. B 0.96 2.00
【详解】(1)[1] A.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时不需要平衡摩擦力,A错误;
B.调节滑轮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B正确;
C.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时,不需要选择所挂钩码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C错误。
故选B。
(2)[2] 打出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3]加速度大小为
11. 平行 1.0 0.20
【详解】(1)[1] 实验过程中,为了使细线拉力与运动方向平行,需要调整定滑轮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2)[2] 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
(3)[3] 砝码盘和砝码的质量为m,木块的质量为3m,对系统研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