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多彩的光
4.2平面镜成像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会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如何用实验来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二、预习题
1.日常生活照镜子的经验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平面镜的 ________ ( “前面”或“后面”).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判断方法: 。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像与物体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 相等,像与物体对于平面镜是 的。
二、导学题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位置1 位置2 位置3
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分析与验证:由以上表格所记录的内容,你可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合作:
(1)我们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来做实验,是为了: 。
(2)实验中要选用两个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
练习:1.一个1.6米高的同学,站在距平面镜2米远的地方,像高_______。当他向平面镜靠近1米,这位同学的像高为________。
2.物与像的位置关系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像与物的连线跟平面镜什么关系?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并填入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物到镜面的距离/cm
像到镜面的距离/cm
由以上数据我们知道,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相等”或“不相等”),像和物的连线跟平面镜______(“垂直”或“平行”)。
交流与合作:(1)实验中,玻璃板(平面镜)如果不竖直放置,对实验有何影响?
(2)以上实验都是收集了3次数据,一次可不可以?简单的说说你的理由。
练习:2.小文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米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她的像到镜子的距离为________米,当她向镜子走近1米时,像到她的距离________米。
3.虚像
试着做一做!如何用实验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结论:将平面镜成像特点写在下面,并把它背下来。
(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参考教材p59页,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生活及生产实践中,请你列举中几个例子?想想玻璃幕墙从哪些方面产生污染?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四、检测题
1.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若小明身高1.5m,他站在大衣柜的穿衣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_____m;像与他相距_____m;若他逐渐远离穿衣镜,那么镜中的像大小将 。
2.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D.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3.下列现象中,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 )
A.盛夏树下的光斑 B.阳光下地面上有物体的影子
C.平静的水面映出景物的倒影 D.投影仪投到屏幕上的字
4.检查视力时,眼与视力表要相距5m远,如图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 )
A.1m B.2m C.3m D.4m
5. 根据镜中挂钟的像说出实际的时间________。
6.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如图)。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_.发现在蜡烛A的另一侧看到两个像,他换了一块_________(选填“薄玻璃”或“厚玻璃”)像就成了一个了;小明移动蜡烛B,使它与像完全重合,确定了_________的位置,这种实验方法我们叫____________法.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明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他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7.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4.2 平面镜成像
练习题:1、1.6m;1.6m;2、3;4.
检测题:1、反射;虚像;1.5;4;不变;2、A;3、C;4、B;5、9点50分;6、刻度尺;位置;薄玻璃;像;等效替代;不能;虚;7、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