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培优测评卷A(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初中科学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培优测评卷A(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13 09:50:0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A
(分值:100分,时间:80分钟)
温馨提示:1.本卷共27题 2.g取10N/kg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铜鉴湖区域(如图所示)成功入选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重点示范区域,海绵城市能对雨水进行吸纳、蓄渗、缓释,有效解决城市内涝、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下列有关海绵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A、少雨时期能保持地表湿润
B、生活、工业废水可以任意排放
C、可以大量使用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D、淡水资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A、砂糖水颜色很深 B、砂糖水味道很甜
C、砂糖溶解得很快 D、砂糖固体有剩余
3、如图表示跳水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其中运动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增大的阶段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4、2022年第12号台风“梅花”于9月14日20:30前后在我省舟山一带沿海登陆,登陆后台风将北上穿越我省。台风和台风雨体现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A、水汽输送 降水 B、降水 水汽输送
C、蒸发 水汽输送 D、水汽输送 蒸发
5、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6、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7、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后,小舟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薄气球中加满温水,扎紧后剪去多余部分,分别浸没于盛有冷水与热水的玻璃杯中(如图)。若不计气球自重,放手后两气球的运动情况是(▲)
A、冷水、热水中都下沉 B、冷水中下沉,热水中上升
C、冷水、热水中都上升 D、冷水中上升,热水中下沉
8、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氯化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氯化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变大 不变 B、变大 变小 C、不变 变大 D、不变 不变
9、如图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B、a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b连接的是负极
C、甲、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2:1 D、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0、碳酸钠易溶于水,广泛用于生活洗涤、食品加工等领域,其溶解度如下表。在20℃时,将30克碳酸钠粉末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再逐渐升温到30℃,这一过程中(▲)
温度/℃ 10 20 30 40
碳酸钠溶解度/克 12.2 21.8 39.7 53.2
A、溶液从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液一直是饱和溶液
C、溶液从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溶液一直是不饱和溶液
11、配制70克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6%的是(▲)
A.称取氯化钠 B.转移氯化钠 C.量取水 D.配好后装瓶
12、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克水,20℃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1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24克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14、20℃时,将45g氯化钠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氯化钠质量/g 9 18 27 36 45
溶液质量/g 109 118 127 136 136
A、实验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B、实验④所得溶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
D、将实验①所得溶液蒸发50g水,冷却到20℃,溶液达到饱和。
15、2020年4月23日,“雪龙”号考察船圆满完成历时198天的南极考察任务,返回上海码头落锚。在铁链拉着铁锚缓慢放入水中时,经历了如图所示三种情况:图甲中铁锚部分浸入水中;图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但未触底;图丙中铁锚沉底。三种情况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甲、F乙、F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6、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图中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环节是:
A: ▲ ;C: ▲ ;D: ▲ 。
(2)南水北调改变的是 ▲ 这一环节。
(3)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 和 ▲ 。
17、如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两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试回答:
(1)其所用电源为 ▲ 电,由图可知A端为 ▲ 极。
(2)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 ▲ ,可用 ▲ 来检验。
(3)如果与B端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8mL,则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 ▲ 。
(4)写出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 。
18、将少量的:①面粉;②味精;③胡椒粉;④醋;⑤菜油,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 ▲ 形成悬浊液, ▲ 形成乳浊液, ▲ 形成溶液。
19、如表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甲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
乙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是 ▲ 。
(2)30℃时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甲 ▲ g,甲、乙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在 ▲ 之间。
(3)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90g乙配成7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 ▲ g。
20、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剂是 ▲ (填名称)。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如图的示意图,表示完全溶解后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 ▲ (选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你的理由是 ▲ 。
21、2022年4月28日,“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全面启动。5月15日凌晨1点26分,中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从海拔4300m的科考营地顺利升空,4点40分达到海拔9032m,超过珠峰8848.86m的高度,创造了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的世界纪录。
(1)该浮空艇总质量约2625kg,它受到重力的大小约为 ▲ N。
(2)已知海拔4300m处的空气密度约为0.8kg/m3。如图所示,该浮空艇在营地升空前体积达9060m3,此时浮空艇受到的浮力大小约为 ▲ N。
(3)“极目一号”浮空艇内部有三层:上层装有氦气(相同条件下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得多),中间隔开,下层是空气。当悬于空中的浮空艇需要 ▲ (填“上浮”或“下降”)的时候,可以用上层的氦气排出下层的部分空气,以此改变自身重力,同时使整个浮空艇的压强差在安全范围内。
22、小敏将质量为20克,体积为25厘米3的塑料块放入水平平衡的容器内(图甲),放手后容器右端下降。撤去塑料块,往容器内缓慢倒入一定量的水,使容器再次水平平衡(图乙),将该塑料块轻轻放入图丙所示位置,放手后容器最终将 ▲ (选填“左低右高”“左高右低”或“水平平衡”)。此时,塑料块所受浮力为 ▲ N。
23、小明学习了浮力的相关知识后,想探究钢铁制成的轮船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上。他用橡皮泥、烧杯、水、小石块、针等器材进行探究,步骤如下:
(1)他将橡皮泥捏成一团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发现橡皮泥下沉,然后他把橡皮泥取出,捏成船状放入水中,“船”漂浮在水面。此时“船”受到的浮力 ▲ 重力,与橡皮泥下沉时相比,“船”排开水的体积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他在“船”中放入一个石块,“船”仍然漂浮在水面,与步骤(1)中“船”漂浮时相比,此时“船”所受的浮力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通过上述探究,小明知道了轮船是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从而浮在水面上。
三、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4、某同学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 (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 ▲ ,需称取氯化钠 ▲ g。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量程最合适的是 ▲ (填字母),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 ▲ 保持水平。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 (填字母)。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25、小明设计了一个“巧妙测出不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两个已调好零刻度的弹簧测力计悬挂在铁架台下,将一溢水杯和另一空杯用细线拴在测力计下,向溢水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水满过溢水口流入空杯中;
②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1和G2;
③将一不溶于水的小石块用细线拴住并慢慢放入溢水杯中,此时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另一杯中,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3和G4;
④根据以上数据,通过计算得出小石块密度ρ。
(1)上述实验中,他测得G1=0.94N,G2=0.40N。G3和G4的读数如图(b)所示,则G3= ▲ N,G4= ▲ N。
(2)实验中,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是 ▲ N,小石块的体积是 ▲ m3。
(3)石块的重力是 ▲ N。
(4)通过以上数据,他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 ▲ kg/m3。
(5)若将小石块换成一个小盐块,其它步骤不变,不考虑弹簧测力计读数的误差,则他测得的盐块的密度ρ盐 与它的真实密度ρ盐相比,ρ盐 ▲ ρ盐(选填“>”“=”"或“<”)。
四、解答题(共2小题,每题6分,共12分)
26、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 克。(2分)
(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2分)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2分)
27、小金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10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ρ水=1.0x103kg/m3)
(1)空桶漂浮在水面时所受浮力大小。(2分)
(2)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 ▲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2分)。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6.0x10-3m3,求桶内鹅卵石的质量。(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A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A D A A C A D D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C B B C C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6、(1)降水;水汽输送;蒸腾; (2)地表径流; (3)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17、(1)直流;正; (2)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3)4mL; (4)水氢气+氧气
18、①③; ⑤; ②④
19、(1)乙; (2)36.3; 20℃-30℃; (3)58.4
(3)7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138g,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90g乙配成70℃的溶液,乙物质全部溶解,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1. 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1. 6g,故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90g乙配成7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为:90g-31. 6g=58. 4g
20、(1)汽油; (2)甲; 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21、(1)26250; (2)72480; (3)上浮
22、水平平衡; 0.2
23、(1)等于; 变大; (2)变大
三、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4、(1)②①⑤③④; ①; (2)广口瓶; 3; (3)C;凹液面的最低处; (4)AD
25、(1)1.10; 0.50; (2)0.1; 10-5; (3)0.26; (4)2.6x103; (5)>
四、解答题(共2小题,每题6分,共12分)
26、【答案】(1)20.9; (2)20%; (3)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20g或蒸发掉水的质量为60g
(1)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 9g,也就是说,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0. 9g硝酸钾;(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 6g,4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x40g=12.64g,10克硝酸钾能完全溶于40克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100%=20%;(3)设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x100%=25% x=20g答: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20g。或者设蒸发掉水的质量为y。x100%=25% y=60g答:蒸发掉水的质量为60g。故答案为:(1)20.9; (2)20%; (3)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20g或蒸发掉水的质量为60g
(1)空桶漂浮在水面时所受浮力大小为10N;
(2)上升; 桶内鹅卵石的质量为5k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A
(分值:100分,时间:80分钟)
温馨提示:1.本卷共27题 2.g取10N/kg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铜鉴湖区域(如图所示)成功入选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重点示范区域,海绵城市能对雨水进行吸纳、蓄渗、缓释,有效解决城市内涝、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下列有关海绵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A、少雨时期能保持地表湿润
B、生活、工业废水可以任意排放
C、可以大量使用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D、淡水资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答案】A
【解析】海绵城市理念是将城市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应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比如重复使用水;循环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污水达标排放;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等。
【分析】本题考查海绵城市的相关知识点,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生活常识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海绵城市能对雨水进行吸纳、储存,故少雨时期,海绵城市能保持地表湿润,故A叙述正确;任意排放生活、工业废水会造成水体的污染,故B叙述错误;大量使用的化肥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发水体污染,故C叙述错误;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缺水或水质性缺水,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D叙述错误。故选:A。
2、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A、砂糖水颜色很深 B、砂糖水味道很甜
C、砂糖溶解得很快 D、砂糖固体有剩余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A、砂糖水颜色很深,颜色不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故选项错误;B、砂糖水味道很甜,味道不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故选项错误;C、砂糖溶解得很快,溶解的快慢不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故选项错误;D、砂糖固体有剩余,说明不能继续溶解,可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
3、如图表示跳水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其中运动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增大的阶段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A
【解析】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水的密度不变,分析排开水的体积变化即可知浮力大小的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重点是确定该过程V排的变化。
【详解】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水的密度不变;①→②是入水过程,排开水的体积增大,由F浮=ρ水gV排可知运动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排增大;②→③,③→④,运动员浸没在水中,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④→⑤是露出水面的过程,运动员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所受浮力减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2022年第12号台风“梅花”于9月14日20:30前后在我省舟山一带沿海登陆,登陆后台风将北上穿越我省。台风和台风雨体现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A、水汽输送 降水 B、降水 水汽输送
C、蒸发 水汽输送 D、水汽输送 蒸发
【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台风将海面上大量的水汽带到陆地上空,体现的水循环的环节是水汽输送;台风雨属于降水的环节,故A符合题意。故选:A。
5、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答案】C
【解析】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判断,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分析】本题较为简单,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判定方法即可分析判断。
【详解】由图示可知,在乙、丙中都含有未溶解的樟脑晶体,是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故选:C。
6、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答案】A
【解析】A、根据水分子的模型图分析;B、根据微粒的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C、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微粒的观点和模型图的知识,会从微观、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详解】A、由水分子的图示可知,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A信息不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故B信息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了变化,故C信息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故D信息正确。故选:A。
7、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后,小舟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薄气球中加满温水,扎紧后剪去多余部分,分别浸没于盛有冷水与热水的玻璃杯中(如图)。若不计气球自重,放手后两气球的运动情况是(▲)
A、冷水、热水中都下沉 B、冷水中下沉,热水中上升
C、冷水、热水中都上升 D、冷水中上升,热水中下沉
【答案】D
【解析】先判断温水与冷水和热水的密度关系,然后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两气球的运动情况:①ρ物<ρ液 ,上浮;②ρ物=ρ液,悬浮;③ρ物>ρ液 ,下沉。
【分析】本题考查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关键知道温水的密度小于冷水的密度、大于热水的密度。
【详解】温水的密度小于冷水的密度,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装温水的气球在冷水中上浮;温水的密度大于热水的密度,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装温水的气球在热水中下沉,故D正确。故选:D。
8、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氯化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氯化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变大 不变 B、变大 变小 C、不变 变大 D、不变 不变
【答案】D
【解析】分析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考查较为简单,适合基础较差的学生。
【详解】由题意可知,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氯化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由于溶解度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该兴趣小组实验过程中没有改变温度,故溶解度不会发生改变。故选:D。
9、如图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B、a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b连接的是负极
C、甲、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2:1 D、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答案】B
【解析】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能燃烧的气体,火焰淡蓝色,罩在火焰上干冷烧杯壁有水雾;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可以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分析】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由H、O元素组成,根据电解生成氢气、氧气体积比2:1。
【详解】A、甲试管中气体的体积大,是氢气,错误;B、甲中气体比乙中多,因此b为电源负极,a为电源正极,正确;C、甲、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1:8,体积比为2:1,错误;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故选:B。
10、碳酸钠易溶于水,广泛用于生活洗涤、食品加工等领域,其溶解度如下表。在20℃时,将30克碳酸钠粉末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再逐渐升温到30℃,这一过程中(▲)
温度/℃ 10 20 30 40
碳酸钠溶解度/克 12.2 21.8 39.7 53.2
A、溶液从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液一直是饱和溶液
C、溶液从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溶液一直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 8g,30℃,碳酸钠的溶解度为39. 7g,结合20℃时,将30克碳酸钠粉末加入100克水中,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解度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 8g,20℃时,将30克碳酸钠粉末加入100克水中,有碳酸钠不能继续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30℃,碳酸钠的溶解度为39.7g,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碳酸钠39. 7g,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则这一过程中溶液从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A。
11、配制70克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6%的是(▲)
A.称取氯化钠 B.转移氯化钠 C.量取水 D.配好后装瓶
【答案】C
【解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分析】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答本题可从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入手,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有关,分析操作中的错误操作,判断错误操作对溶质、溶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砝码和食盐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B、转移氯化钠时,若出现洒落,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D、配好后装瓶,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故选:C。
12、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克水,20℃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答案】B
【解析】根据在一定温度和溶剂中,有溶质析出的溶液中,溶质达到最大溶解能力,溶质不会溶解,则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没有固体析出的溶液可能是恰好饱和或不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且相同进行解答。
【分析】本考点考查了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等,综合性强,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详解】A、依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②、③中有固体出现,一定是饱和溶液,①中没有固体出现,可能是恰好溶解,则可能是饱和溶液,故错误;B、②③溶液都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正确;C、未告知溶质的溶解度是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无法判断升温后固体是否继续溶解,因此不能确定升温后溶液的质量如何变化,故错误;D、恒温蒸发溶剂,饱和溶液析出晶体,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相同温度下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因溶解度相等而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故选:B。
1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24克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答案】B
【解析】A、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B、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x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液的密度x溶液的体积分析解答;C、恒温蒸发溶剂,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据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分析解答。
【分析】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100%,以及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方法等,并能依据所学知识灵活分析解答问题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详解】A、溶质的质量分数=x100%,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可能溶解度不同,等量的水溶解等量的溶质造成,若是饱和溶液,则该说法成立,但不知溶液是否饱和,故错误;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 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200毫升x1. 2克/厘米3x10%=24克,正确;C、若恒温蒸发溶剂,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D、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常用方法是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温,若采取降温恰好饱和的方法,溶质、溶剂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发生改变,故错误;故选:B。
14、20℃时,将45g氯化钠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氯化钠质量/g 9 18 27 36 45
溶液质量/g 109 118 127 136 136
A、实验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B、实验④所得溶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
D、将实验①所得溶液蒸发50g水,冷却到20℃,溶液达到饱和。
【答案】C
【解析】A、根据等质量的溶剂中所含溶质的多少来分析;B、根据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来分析;C、根据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来分析;D、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来分析。
【分析】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熟记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
【详解】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则实验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并不最大,而是实验④和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故A错误;B、实验④和⑤可知,该温度下的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因此实验④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C、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即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故C正确;D、因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则该温度下的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氯化钠,因此将实验①所得溶液蒸发50g水,冷却到20℃,溶液达不到饱和,故D错误。故选:C。
15、2020年4月23日,“雪龙”号考察船圆满完成历时198天的南极考察任务,返回上海码头落锚。在铁链拉着铁锚缓慢放入水中时,经历了如图所示三种情况:图甲中铁锚部分浸入水中;图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但未触底;图丙中铁锚沉底。三种情况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甲、F乙、F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答案】C
【解析】首先对考察船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判断出铁锚对考察船的拉力变化即可判断船身受到的浮力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的应用,知道影响浮力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详解】对船进行受力分析,因为铁链拉着铁锚缓慢放入水中,所以船和铁锚都处于平衡状态;船受到向上的浮力、向下的重力和铁链对船的拉力;图甲中铁锚部分浸入水中,铁锚对考察船的拉力为F1,由于考察船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受力平衡可得:F甲=G+F1.......① 图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但未触底,铁锚对考察船的拉力为F1,由于考察船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受力平衡可得:F乙=G+F2......② 图丙中由于铁锚沉底,则铁锚对考察船的没有拉力,由于考察船处于漂浮状态,根据受力平衡可得:F丙=G......② 铁锚部分浸入水中时,根据受力平衡可得:F1=G铁锚-F浮1......④ 铁锚完全浸没水中但未触底;根据受力平衡可得:F2=G铁锚-F浮2......⑤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1F2......⑥由①②③⑥可得F甲>F乙>F丙 故选:C。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6、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图中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环节是:
A: ▲ ;C: ▲ ;D: ▲ 。
(2)南水北调改变的是 ▲ 这一环节。
(3)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 和 ▲ 。
【答案】(1)降水;水汽输送;蒸腾; (2)地表径流; (3)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解析】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称为海陆间水循环。
【分析】主要考查了海陆间水循环,理解解答。
【详解】(1)图中为A为降水、B蒸发、C为水汽输送、D为植物蒸腾、E为地表径流、F为地下径流。(2)南水北调改变的是E地表径流。(3)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故答案为:(1)降水;水汽输送;蒸腾; (2)地表径流; (3)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17、如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两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试回答:
(1)其所用电源为 ▲ 电,由图可知A端为 ▲ 极。
(2)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 ▲ ,可用 ▲ 来检验。
(3)如果与B端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8mL,则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 ▲ 。
(4)写出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 。
【答案】(1)直流;正; (2)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3)4mL; (4)水氢气+氧气
【解析】根据电解水通入的是直流电,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体积比是1:2解答。
【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在此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详解】(1)由图可知,水电解实验用到的是直流电,水电解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故A端为正极。(2)由上述分析可知,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3)若与B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8mL,该气体是氢气,则与A端相连试管中气体为氧气,由于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与A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4mL。(4)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水氢气+氧气。故答案为:(1)直流;正; (2)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3)4mL; (4)水氢气+氧气
18、将少量的:①面粉;②味精;③胡椒粉;④醋;⑤菜油,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 ▲ 形成悬浊液, ▲ 形成乳浊液, ▲ 形成溶液。
【答案】①③; ⑤; ②④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和物质的溶解性分析解答。
【详解】①面粉不溶于水,和水混合后形成悬浊液;②味精能溶于水形成溶液;③胡椒粉不溶于水,本身是固体,它和水混合后形成悬浊液;④醋能溶于水形成溶液;⑤菜油是液体,不溶于水,能形成乳浊液。故答案为:①③;⑤;②④。
19、如表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甲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
乙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是 ▲ 。
(2)30℃时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甲 ▲ g,甲、乙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在 ▲ 之间。
(3)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90g乙配成7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 ▲ g。
【答案】(1)乙; (2)36.3; 20℃-30℃; (3)58.4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乙;(2)根据表中信息可知: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6. 3g,即30℃时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甲36. 3g,甲和乙物质溶解度相同的温度,即是判断该段中溶解度的数值是否存在相等的可能,经分析知在20℃~30℃时这两种物质存在溶解度相同的可能;(3)7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138g,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90g乙配成70℃的溶液,乙物质全部溶解,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1. 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1. 6g,故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90g乙配成7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为:90g-31. 6g=58. 4g;故答案为:(1)乙; (2)36.3; 20℃-30℃; (3)58.4
20、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剂是 ▲ (填名称)。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如图的示意图,表示完全溶解后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 ▲ (选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你的理由是 ▲ 。
【答案】(1)汽油; (2)甲; 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解析】(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碘,溶剂是汽油;(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如图的示意图,表示完全溶解后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甲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分析】本考点考查了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还考查了微观图示的辨别等,基础性比较强,要加强记忆知识点,并理解应用。
【详解】(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碘,溶剂是汽油;(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如图的示意图,表示完全溶解后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甲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故答案为:(1)汽油; (2)甲; 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21、2022年4月28日,“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全面启动。5月15日凌晨1点26分,中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从海拔4300m的科考营地顺利升空,4点40分达到海拔9032m,超过珠峰8848.86m的高度,创造了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的世界纪录。
(1)该浮空艇总质量约2625kg,它受到重力的大小约为 ▲ N。
(2)已知海拔4300m处的空气密度约为0.8kg/m3。如图所示,该浮空艇在营地升空前体积达9060m3,此时浮空艇受到的浮力大小约为 ▲ N。
(3)“极目一号”浮空艇内部有三层:上层装有氦气(相同条件下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得多),中间隔开,下层是空气。当悬于空中的浮空艇需要 ▲ (填“上浮”或“下降”)的时候,可以用上层的氦气排出下层的部分空气,以此改变自身重力,同时使整个浮空艇的压强差在安全范围内。
【答案】(1)26250; (2)72480; (3)上浮
【解析】(1)根据G=mg得出浮空艇的重力;(2)根据F浮=ρ气gV排算出浮空艇受到的浮力;(3)根据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分析解答。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和浮力应用的了解与掌握,平时学习时,查查资料,了解浮空艇的原理,同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详解】(1)浮空艇受到的重力为:G=mg=2625kgx10N/kg=26250N;(2)浮空艇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ρ气gV排=0. 8kg/m3x10N/kgx9060m3=72480N;(3)由于相同条件下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得多,当用上层的氦气排出下层的部分空气时,浮空艇的重力减小,而浮空艇的体积可认为不变,外部空气的密度大于内部气体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空艇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从而上升到空中。故答案为:(1)26250; (2)72480; (3)上浮。
22、小敏将质量为20克,体积为25厘米3的塑料块放入水平平衡的容器内(图甲),放手后容器右端下降。撤去塑料块,往容器内缓慢倒入一定量的水,使容器再次水平平衡(图乙),将该塑料块轻轻放入图丙所示位置,放手后容器最终将 ▲ (选填“左低右高”“左高右低”或“水平平衡”)。此时,塑料块所受浮力为 ▲ N。
【答案】水平平衡; 0.2
【解析】知道塑料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ρ=求出其密度,然后与水的密度相比较确定放手后塑料块的状态,根据液体压强特点和压强公式得出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关系,然后得出容器的状态,根据物体浮沉条件求出塑料块所受浮力。
【分析】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压强定义式、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等,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详解】塑料块的密度:ρ==0. 8g/cm3,由ρ<ρ水可知,放手后塑料块会漂浮在水中,因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所以,由p=的变形式F=pS可知,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相等,则放手后容器最终将水平平衡;此时,塑料块所受浮力F浮=G=mg=20x10-3kgx10N/kg=0. 2N。故答案为:水平平衡; 0.2
23、小明学习了浮力的相关知识后,想探究钢铁制成的轮船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上。他用橡皮泥、烧杯、水、小石块、针等器材进行探究,步骤如下:
(1)他将橡皮泥捏成一团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发现橡皮泥下沉,然后他把橡皮泥取出,捏成船状放入水中,“船”漂浮在水面。此时“船”受到的浮力 ▲ 重力,与橡皮泥下沉时相比,“船”排开水的体积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他在“船”中放入一个石块,“船”仍然漂浮在水面,与步骤(1)中“船”漂浮时相比,此时“船”所受的浮力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通过上述探究,小明知道了轮船是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从而浮在水面上。
【答案】(1)等于; 变大; (2)变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浮力的相关知识,当船漂浮在水面时,船处于平衡状态,所受浮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而橡皮泥下沉时,重力大于浮力,所以与橡皮泥下沉相比,船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大。当船中放入石块后,船仍漂浮在水面,此时浮力大小仍等于重力大小,由于重力增大,浮力也增大。
【分析】本题目考查浮力的相关知识,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所受力之间的关系。
【详解】(1)当船漂浮在水面上时,船处于漂浮状态属于平衡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当橡皮泥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大小,所以与橡皮泥下沉相比,船排开水的体积变大。(2)当在船中放入石块后,船仍然漂浮,此时的浮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而加入石块后,重力增大,所以船所受的浮力也变大。故答案为:(1)等于; 变大; (2)变大。
三、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4、某同学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 (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 ▲ ,需称取氯化钠 ▲ g。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量程最合适的是 ▲ (填字母),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 ▲ 保持水平。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 (填字母)。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答案】(1)②①⑤③④; ①; (2)广口瓶; 3; (3)C;凹液面的最低处; (4)AD
【解析】(1)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常见的仪器的名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x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所需水的质量和体积,进而判断所需量筒的量程;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4)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明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详解】(1)配制50g6%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广口瓶;溶质质量=溶液质量x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6%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x6%=3g。(3)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一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g-3g=47g(合47mL),应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4)A、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B、用生锈砝码称量,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不选。C、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不选。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故答案为:(1)②①⑤③④; ①; (2)广口瓶; 3; (3)C;凹液面的最低处; (4)AD
25、小明设计了一个“巧妙测出不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两个已调好零刻度的弹簧测力计悬挂在铁架台下,将一溢水杯和另一空杯用细线拴在测力计下,向溢水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水满过溢水口流入空杯中;
②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1和G2;
③将一不溶于水的小石块用细线拴住并慢慢放入溢水杯中,此时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另一杯中,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3和G4;
④根据以上数据,通过计算得出小石块密度ρ。
(1)上述实验中,他测得G1=0.94N,G2=0.40N。G3和G4的读数如图(b)所示,则G3= ▲ N,G4= ▲ N。
(2)实验中,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是 ▲ N,小石块的体积是 ▲ m3。
(3)石块的重力是 ▲ N。
(4)通过以上数据,他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 ▲ kg/m3。
(5)若将小石块换成一个小盐块,其它步骤不变,不考虑弹簧测力计读数的误差,则他测得的盐块的密度ρ盐 与它的真实密度ρ盐相比,ρ盐 ▲ ρ盐(选填“>”“=”"或“<”)。
【答案】(1)1.10; 0.50; (2)0.1; 10-5; (3)0.26; (4)2.6x103; (5)>
【解析】(1)根据G1和G2的示数,确定弹簧测力计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然后在读出G3和G4的大小。(2)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等于右侧小杯增加的重力。知道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根据G=mg求出排开水的质量,根据ρ=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即小石块的体积。(3)小石块的重力等于现在溢水杯中水和小石块的重加流入空杯的水重再减去原来溢水杯中的水重。知道小石块的重力求出小石块的质量。(4)知道小石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小石块的密度。(5)如果小石块换成盐块,质量不变,但是盐块放入水中会溶化,体积减小,测量的密度会增大。
【分析】(1)掌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2)根据G=mg、ρ=进行计算。(3)小石块的体积和溢出水的体积相同。(4)小石块的重力等于现在溢水杯中水和小石块的重加流入空杯的水重再减去原来溢水杯中的水重。(5)掌握密度单位换算。
【详解】(1)由0. 94N和0. 4N的读数知,每一个大格代表1N,每一个小格代表0. 1N,所以G3和G4的示数是1. 10N和0. 50N;(2)流入右侧小杯的水重=0. 5N-0. 4N=0. 10N。流入空杯的水重0. 1N,所以流入空杯的水的质量为m==0.01kg=10g流入空杯中水的体积V==10cm3=10-5m3。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小石块的体积等于流入空杯的水的体积,所以小石块的体积为10cm3;(3)小石块的重力=现在溢水杯中水和小石块的重1. 1N+流入空杯的水重0. 1N-原来溢水杯中的水重0. 94N。所以小石块的重力为:G=0.26N;(4)小石块的质量是m==0.026kg=26g。小石块的密度是:ρ==2.6g/cm3=2.6x103kg/m3。(5)如果小石块换成盐块,质量不变,但是盐块放入水中会溶化,溢出水的体积减小,求得的盐块的体积减小,测量的密度会增大。故答案为:(1)1.10; 0.50; (2)0.1; 10-5; (3)0.26; (4)2.6x103; (5)>
四、解答题(共2小题,每题6分,共12分)
26、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 克。(2分)
(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2分)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2分)
【答案】(1)20.9; (2)20%; (3)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20g或蒸发掉水的质量为60g
【解析】(1)根据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进行分析;(2)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进行相关的计算;(3)根据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方法进行分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以及溶液的浓缩问题,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相应的知识才能正确解答。
【详解】(1)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 9g,也就是说,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0. 9g硝酸钾;(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 6g,4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x40g=12.64g,10克硝酸钾能完全溶于40克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100%=20%;(3)设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x100%=25% x=20g答: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20g。或者设蒸发掉水的质量为y。x100%=25% y=60g答:蒸发掉水的质量为60g。故答案为:(1)20.9; (2)20%; (3)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20g或蒸发掉水的质量为60g
27、小金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10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ρ水=1.0x103kg/m3)
(1)空桶漂浮在水面时所受浮力大小。(2分)
(2)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 ▲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2分)。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6.0x10-3m3,求桶内鹅卵石的质量。(2分)
【答案】(1)空桶漂浮在水面时所受浮力大小为10N; (2)上升; 桶内鹅卵石的质量为5kg
【解析】(1)根据空桶漂浮在水面上时浮力等于重力分析解答;(2)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出鹅卵石浮力的关系,根据F浮=ρ液gV排知排开水体积的变化,进而判断出水池水面高度的变化;根据F=ρ水gV'算出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的浮力,由G石=F-G桶算出桶内鹅卵石的重力,由G=mg算出鹅卵石的质量。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详解】(1)空桶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桶=10N; (2)鹅卵石捞出前沉底,浮力小于重力,即F浮1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