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上 22.父亲、树林和鸟教案设计(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上 22.父亲、树林和鸟教案设计(两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4 10:5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父亲、树林和鸟教案设计(两课时)
课题 22 父亲、树林和鸟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共 2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1)学习独立识字。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3)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语文要素是: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2.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
本文通过童年时代父亲和“我”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课文的题目富有画面感,引人遐思。“父亲“树林”“鸟”3个词并列,既描绘了父亲”4和“我”在树林边看鸟的情景,又表现了父亲对树林、对鸟儿的喜爱之情第一自然段既开门见山点题,概括了父亲树林和鸟的关系,也表明了全文中心,定了情感基调。接下来,作者没有直接写父亲怎样喜欢鸟,而是通过父子俩看似不经意的对话,逐渐突显父亲的形象:父亲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知道鸟何时爱唱歌,何时最容易受到伤害。
文中的“我”是一个叙事者和旁观者,同时也是一个陪衬者。当父亲观察到“林子里有不少鸟”时,“我”却“茫茫然”,并没有发现一只鸟;当父亲闻到鸟味的时候,“我“却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息。“我”的茫然不知与父亲的了如指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衬出父亲对鸟的了解与喜爱。
3.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可让学生先借助“课文里有哪些人物,去了哪里,做了什么”的问题梳课文大意;再用多种方式感受“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语言形式的丰富和生动,积累抄;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辨析课后第二题中对父亲的各种判断,感受父亲“知鸟爱鸟、爱自然”的形象;最后回归整体,理解课文结尾的含义。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生字。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黎明”“幽深”“潮湿”“羽翎”“惊愕”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用“一瞬间”“舒畅”造句。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4.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情感。
5.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课时 第 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生字。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黎明”“幽深”“潮湿”“羽翎”“惊愕”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评价任务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圈出并认识生字和词语,朗读多音字“参”。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写一写“朝、雾”等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小河是鱼儿的家,蓝天是白云的家,草丛是小昆虫的家,学校是学生们的家,你们知道小鸟的家在哪里吗?(树林)
树林和鸟的图片,鸟鸣配音。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起了哪些词语或诗句。
2.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我喜欢鸟儿,因为 ”说话。)
3.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 他们和你们一样,十分喜爱鸟儿。课题:父亲、树林和鸟。学生齐读课题。(板书:父亲、树林和鸟)
4.读了课题,你想说点儿什么?(说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是你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是你大胆的猜疑。)
5.试着将课题中“、”换成恰当的词语,将课题连成一句话,再读一读。(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
cháo wù ménɡ bí zǒnɡ dǒu lù shī xī
朝 雾 蒙 鼻 总 抖 露 湿 吸
liè chì bǎnɡ zhòng lí nínɡ chànɡ shùn
猎 翅 膀 重 黎 凝 畅 瞬
自由读,开火车读。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总”,翘舌音“朝、湿、翅、畅、瞬、重”,前鼻音“瞬”,后鼻音“蒙、膀、凝”等。
2.教师指导“黎、凝、畅、瞬、猎”的识记,继续巩固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3.词语练习:
(1)学生运用形声字“雾、抖、膀、翅”等扩词。
(2)教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3)仿说词语:雾蒙蒙、热腾腾、茫茫、喃喃
4.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通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5.说说自身从这篇课文中了解到了些什么,提出自身阅读时遇到的问题。
7.师生一起归纳小结,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探究的问题,以明确下一步的目标。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第一遍时,要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什么。读第二遍时,要用心感受,看看有什么新发现。自读后,教师检查同学字词学习情况,并让同学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读文后的感受。
2.抽生指明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朝 雾 蒙 鼻 总 抖 露 湿 吸 猎 翅 膀 重
(1)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抖、湿、猎、膀”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朝”,左右结构,左右等宽。“雾、蒙、总”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2)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鼻”,上中下结构,但要注意整个字不要写得过长,其中要注意 “自”和“田”的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
“雾”和“蒙”上下结构也要注意不要写得太长,各部分写扁一些。
“翅”,半包围结构,“支”的最后一笔写长一些。
(3)写一写: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4)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板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
鼻 雾 翅 雾蒙蒙 热腾腾
课后作业
1.写一写生字
2.给生字组词
黎( ) 幽( ) 瞬( ) 凝( )
腾( ) 翅( ) 猎( ) 朝( )
22.父亲、树林和鸟教案设计(两课时)
课时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2.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情感。
3.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评价任务
1.理解“茫然、惊愕”等词语,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3.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听写课文生词。
2.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样的句子是总写,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总的内容分别告诉我们的。)
二、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1.自读课文,思考从哪儿看出父亲知鸟爱鸟?用横线画出父亲说的话
2.自己练习读。
3.你从父亲说的哪一句话中最能体会到父亲知鸟爱鸟?
4.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5.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相信孩子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这篇课文有些了解。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你能在默读全文后,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默读时做到用眼看,用脑思考,用手勾画)
(2)学生汇报: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3)指导朗读:既然父亲一辈子都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那你能读出他那种喜欢吗?(学生自由朗读)。
(4)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细读探究,体会情感。
(一)谈话过渡:父亲这么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那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父亲喜欢鸟的句子,快速读读第二到二十三自然段,找找父亲喜欢树林和鸟的句子,勾一勾,读一读,比一比。(学生找,读并汇报。)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二)师:父亲是怎样望鸟的?自由地读读课文第3~9自然段,找找描写父亲望的语句?再读一读。
1.理解句子:
A.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这是一个怎样的树林?(幽深、雾蒙蒙的树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树林很大,枝叶繁茂,早晨树林里雾很大,很潮湿。)
作为一位喜欢树林的人,通过什么方式,观察树林有没有鸟的?(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B.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1)师生交流:读了这个句子你觉得父亲是怎么望的?(凝神静气)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语的?(理解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可以做做动作,还可以找找它的近义词……)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使精神凝聚,使心气平和。)谁来像父亲一样望一望?(抽生表演)从父亲的神态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带着自己的体会大声朗读。(生读师评)(抽多名学生读读)
(3)父亲在凝神静气地望时,我在干什么?(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我”为什么茫茫然地望着父亲?(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父亲望到什么?(没有风,叶子在动)而我呢,看到这一切了吗?(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板书:看叶知鸟)
2.谈话过渡:父亲只是望了望吗?(闻)
(三)那父亲又闻到了什么?是怎样闻的?快快读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找找答案吧!(生回答,全班交流,师板书:闻到鸟味)
1.文中哪句话最能让你了解到小鸟有气味?(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1)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并造句: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2)指导朗读:读了这句话,哪个词语给你的感受最深?(舒畅)“舒畅”是什么意思?(心情宽舒欢畅)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小鸟的心情宽舒欢畅)怎样读好这句话?(读出小鸟的欢快舒畅)
(3)学生自由朗读。
(4)交流谁用“舒畅”来说一句话。
2.指导朗读句子:多么美好的黎明、多么快活的小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它们的快活吧!——齐读第10~13自然段。
(四)谈话过渡:看来,父亲对于鸟来说真是个有心人,而喜欢树林和鸟的父亲对鸟的了解仅止于气味吗?默读课文第十四至十九自然段,思考: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用读句子——读词语的方法找一找)
1.学生汇报学习结果,随机指导朗读。
  2.“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是什么时刻?(黎明时)鸟儿们在做什么?(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chàng)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鸟儿们要做什么?(鸟要准备唱歌了。)(板书:知鸟快活)
(五)指名朗读第十四至十九自然段。
1.谈话过渡:“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指导指导朗读句子,体会“快活”,并用“快活”来说一句话。)
“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①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生答,知道快乐与危险并存)(板书:怕其受害)
②为什么这时小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呢?(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2.是啊!父亲不仅知道鸟儿什么时候唱歌,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最快活、最危险,父亲真了不起啊!这一切都源自于——读第一段中心句(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1)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此时,我的心情如何?(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感到高兴?(师:此时我有什么样的愿望?
(3)是啊,父亲不是猎人,即使是猎人也不会伤害小鸟,因为——(齐读第一段,即全文中心句: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三、总结全文,学习方法。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2.了解写作方法。
(1)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父亲喜欢鸟的?(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是先写什么,在通过哪些方面来写父亲的爱鸟。(板书:看叶知鸟,闻鸟有味 知其快活 怕其受害)
3.谈收获。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小结:鸟儿们常常欢歌笑语,喜欢自由飞翔,它们也有自己的欢喜忧愁,我们应该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关爱鸟儿,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
(3)难道我仅仅高兴父亲一个人不是猎人吗?我心里还有更大的愿望,希望我身边所有的动物都不要受到伤害,自然和人类能友好相处,和谐相处。
四、拓展延伸。
1.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我国专门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对于那些捕杀野生动物的人,当然要受到我国法律的惩罚和制裁。
2.我们家乡的野生动物也很多,我们小学生要做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好学生,千万不要去捕杀、捕卖它们,要永远爱护和保护它们。
板书设计
22.父亲、树林和鸟
闻到鸟味 看叶知鸟 知其快活 怕其受害
课后作业
请你为鸟儿写一些保护鸟类的标语口号吧!
PAGE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